龍之谷中文
龍之谷中文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龍之谷中文>>我要做首輔

第474章 班底

更新時間:2016-04-28  作者:青史盡成灰
一連跑了十幾天,徐渭有了兩大收獲,第一就是他瘦了二十幾斤,肚子小了一大圈,多余出來的皮深深墜下去,十分怪異,弄得他不得不狂做仰臥起坐,爭取盡快讓皮膚收回去。至于第二條,那就是徐渭不再恨了。

以往他都有那么一股子憤世嫉俗的味道,覺得自己最倒霉了,上天對自己太不公平了。直到遇見唐毅,考上了進士,還得到嘉靖特賜,成為了庶吉士,清貴的翰林,徐渭總算是出了一口氣。

就算這樣,他的心里頭也總是有個疙瘩兒。

這些日子跑下來,徐渭心里的刺兒消失的無影無蹤不說,甚至還有些慚愧。

天下讀書人何止千百萬,老天爺給他一個聰明的頭腦,讓他能遇到錢德洪,王畿一般的名師,能有機會飽覽群書,參加科舉,已經算是幸運了。

就拿杭州來說,有多少讀書讀到頭發都白了,連個秀才都考不上,一世的心血傾注在科舉上,可是寫出來的文章卻不堪入目,

參加一次會試,正常花費要超過一百兩銀子,就算童子試,購買時文,報名,筆墨紙硯,也要幾兩銀子。

徐渭親眼看到有人因為參加科舉,把幾代人的積蓄都花光了,一家人落魄無依,擠在可憐的草屋里,孩子連過冬的衣服都沒有。

那就放棄科舉,另謀生路吧?

談何容易,讀了一輩子書,身體都壞了,肩不能擔擔手不能提籃,眼睛都花了,只能靠著寫寫算算過日子。

就連一些大家族,也不能免俗,明明對科舉沒有興趣,卻偏要逼著走科舉的路子,父子鬧翻。兄弟傾軋,里面的苦水就不用說了。

歸根到底就是一句話,讀書人的出路太少了,除了皓首窮經之外。幾乎沒有別的選擇,功名就是他們的一切!

而如今呢,總算有了改變的曙光。

唐毅提出擴大蒙學,籌建三大學堂,一下子就抓住了所有人的心。

那些沒錢交束脩的貧苦人家。不用擔心了,蒙學不收學費,還提供一頓免費午餐,三年時間,對于天資好的學生來說,足以完成識字的任務。有才情,有能力,就去考科舉。沒有的話,能考進三大學堂,好好讀書。五年時間下來,學好了本事,足以出去找一個體面的工作。

養家糊口,過上小康的生活。

財經、翻譯、法律,三大學院,不止針對性強,培養出了的人才立刻能上手,而且招生規模大。

以財經學院為例,第一學期招生就有一千兩百多人,除了正規的學制之外。還增設了成人教育,這個主要針對有一些經驗的書吏、賬房、文案等人員,他們的學制是一至三年,學成之后。能拿到畢業證書,身價大漲。而且憑著學歷,還能參加市舶司的吏員選拔聘用考試,有機會成為一名光榮的小官。

這幾乎就是在科舉金色的大道之外,增加了一條銀色的橋梁。經過一番宣傳下來,豈止是杭州。就連其他地方都被驚動了。尤其是唐毅的老家蘇州,讀書人眾多的紹興,不少人寫請愿書,聯名上書胡宗憲和譚綸,紛紛要求比照杭州辦理。

弄得胡宗憲一腦門子官司,唐毅,你的名字就叫麻煩!

走到哪里,都惹出一大堆的爭議,到底想干什么,我還要全力對付王直呢,沒空給你擦屁股。

胡宗憲把這些請愿書都送到了知府衙門,唐毅也沒有料到會造成這么大的影響。

他思前想后,大規模辦教育,能產生的效果絕對是驚人的,甚至有朝一日,會挑戰一千年的科舉制度,這也是長遠布局的一環。

只是暫時還不宜弄得風風雨雨,而且大干快上,肯定會出問題,到時候砸了招牌,反而不美。

可是各地的訴求又不能不管,唐毅把徐渭幾個找來,仔細商量一番,最終決定,三大學堂七成五的名額留給杭州,另外兩成五留給其他各府的學子。

唐毅又親自撰文解釋,支出三大學堂的人才培養是針對市舶司,針對海外貿易的,對這方面不感興趣的就不要參加,而且任何嘗試都有失敗的可能,等到杭州實驗成功之后,再決定是否推廣。

他又提出了很多技術性問題,比如課程設計,師資來源等等擺在眼前的困難。

各地一琢磨,說的也對,還是靜觀其變,看看唐大狀元能折騰出什么來。

當然也有一批膽子大的,他們紛紛打點行囊,跑到了杭州,準備成為三大學堂的第一批成員,這其中就以心學門人居多。

進入十一月以來,杭州街頭熙熙攘攘,各地書生云集,簡直比鄉試還要熱鬧。

唐毅大辦學校,也不是所有人都拍巴掌,就有一幫言官上書,認為這是收買人心,其志不小。學會文武藝,貨賣帝王家,天下的讀書人都應該以匡扶社稷為己任,如三大學堂,言明為商人服務,簡直有辱斯文,敗壞圣人之教,唐毅身為文苑清流,不思報國,竟然弄一些歪門邪道,簡直罪不容誅……

這些奏疏上去之后,還沒等朝廷有什么處置意見,支持唐毅的一派可就不干了。

隨著丙辰科的同窗紛紛結束觀政,進入六部科道,一十三省,成為大明官僚集團的一份子。唐毅作為他們的班長,榜樣,在丙辰科的號召力絕對是驚人的。

沒用發話,這些人就紛紛上書。

比如諸大授就指出有教無類,是圣人的主張,夫子光收三千弟子,才有儒家的根基。眼下大明讀書人,何止百萬,州府縣學滿足不了需求,多辦學校,乃是順天應人之舉。

陶大臨緊隨其后,他提出杭州三大學堂,乃是針對市舶司培養人才,市舶司承擔了為了朝廷增加稅賦的重任,不能既讓馬兒跑,又不給馬吃草。以往歷代的市舶司,就是因為缺少精通實務的人才。不得不把稅收外包給商人處置,造成財稅流逝嚴重,如今唐知府所作所為,乃是謀國之舉。用心良苦。

剛剛接任御史的鄒應龍也上書了,他的角度和上面兩位并不相同。

鄒應龍是蘭州人,出身貧寒,考了十幾年,才勉強考中三甲進士。相比唐毅等人,他的科舉之路更加辛酸,比起徐渭也不遑多讓。

鄒應龍以親身經歷,訴說科舉艱難,能走完這條道路,萬中無一,多少人在貧病交加之中,抱憾離世。

三大學堂并不影響科舉正途,只是給了資質稍差的學子一條謀生之路,有什么不對?至于居心不良。鄒應龍直言,自古以來,誰見過依靠一幫賬房先生和刀筆小吏造反的……

鄒應龍的上書產生的震動很大,他成功勾起了很多朝廷官員的擔憂,他們雖然高中進士,可是誰也不能擔保自己的親朋好友,都能考中進士。重要給他們一條活路吧,倘若唐毅大興學校,真的辦成了,日后他們也是獲益的人。

仔細思量。雖然唐毅的舉動標新立異,可是他都是站在大多數士人的一邊,還真不好反對。

這些爭論也傳到了嘉靖耳朵里,對于道君皇帝來說。這些都不算什么,不就是一個杭州府,三所學堂嗎!

折騰再兇,也沒什么了不起的,關口是銀子,是要把市舶司弄好了!

可是風風雨雨。又不能不管,嘉靖把兩邊的折子全都留中不發,單獨寫了四個大字:為國育才。

讓人給杭州送了過去,皇帝的態度再明白不過了,所有的議論漸漸平息下去。

欽差把嘉靖的御筆送到了杭州,正好是臘月二十三,在前一天,三大學院的入學考試成績剛剛公布出來。

一共錄取人數達到了驚人的四千六百多人,其中有兩千五百是全日制學生。剩下的則是成人班,其中不乏捧唐毅臭腳,想要在市舶司撈個一官半職的,唐毅樂見其成,那些批評他的人至少說對了一點,唐毅就是要收買人心,籠絡自己的勢力!

等到有一天,從三大學院出來的商界精英掌控了工商命脈,而唐毅就是他們當之無愧的祖師爺,這股力量成長起來,絕對足以顛覆世界。

當然,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一切都從頭開始,連基本的教師都成了問題。會吟詩作賦的讀書人太多,能懂得算學,懂得經濟的讀書人太少。

唐毅都快愁白了頭,直到最后一天,他才把三所學堂的山長配齊了。

其中難度最大的是翻譯學院,作為上國的驕傲,大明的人才不屑于學習蠻夷的語言呢!好在凡事都有例外,李贄就是個特例,他精通倭國語言,還和西洋傳教士混過,至少交流不成問題。

由李贄領銜,又聘請了幾位西洋商人和傳教士,另外又找了幾位對西學有興趣的學者,總算把翻譯學院撐了起來。

法學院其實是最容易的,遠的不說,著名的紹興師爺,人所共知。唐毅把法學院交給了楊文鈺,他從紹興等地一口氣聘請了三十位教師。

至于財經學院,唐毅倒是有不少商人朋友,可是這些人都不足以擔當山長一職,再說了,三大學院,總要有一個能拿得出手的大人物鎮場子,要不然真就被人看扁了。

正在唐毅發愁的時候,有三位前輩聯袂而至,頭一位就是唐毅的老師魏良輔,第二位是錢德洪,第三位是王畿。

“宏遠,要是不嫌棄為師老朽,財經學院的山長就交給我吧。”魏良輔胸有成竹地說道:“為師當了幾十年的地方官,記賬算賬,還不糊涂,也省得把一身的本事帶到棺材里頭。”

魏良輔笑瞇瞇說著,突然一抬頭,見唐毅有些猶豫,魏良輔不由得沉下了臉皮。

“你小子是不是不相信為師的本事?”

“弟子可不敢。”唐毅慌忙說道:“恩師能幫著弟子,弟子感激不盡,只是一想到老師年歲大了,還要操勞幾千人的教學,實在是心有不忍,萬一把老師累到,弟子實在是不孝。”

魏良輔沒好氣道:“還算你有心,不過為師也不是不知輕重的人,老夫最多也就是張掌舵,至于真正教學的,我給你找到了一個好手,此人叫程大位,算學天賦很了不得。”

唐毅眉頭一皺,這個名字似乎上輩子聽過,他沉吟了一下,猛然一拍腦門,總算是想了起來,

這個程大位可是個牛人,算盤的用法,和珠算的口訣都是他留下來的,讓他教財經學院,絕對沒有問題。

就這樣,總算把人選都商談妥當,魏良輔坐鎮財經學院,錢德洪執掌法律學院,王畿坐鎮翻譯學院。

有這三位名滿天下的大學問家加持,唐毅徹底放了心,三大學堂算是辦起來了,自己的鐵桿班底也就有了!(

在搜索引擎輸入 我要做首輔 龍之谷中文 或者 "我要做首輔 lzgzw" 就可以找到本書

上一章  |  我要做首輔目錄  |  下一章
其他用戶在看:
龍之谷中文 - 免費小說閱讀網 版權所有 www.lzg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