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之谷中文
龍之谷中文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龍之谷中文>>留里克的崛起

第1659章 凡爾登主教海爾度因與維埃納男爵伯特

更新時間:2024-05-20  作者:重生的楊桃
凡爾登,它的意思來自兩個詞的拼裝。

在這里,Durum是Ver的地名后綴,謂之為「具有軍事用途的市鎮」,它再被縮寫為dun、den、ton等等。

這個Ver有著很多意思,它可以是Viro意為「力量」,可以是Virt意為「水」,可以是Virci意為「十字路口」。

或者說這三個意思全部正確。

當擴張的羅馬帝國進軍到馬斯河上游,就在凡爾登地區與當地高盧部落發生激戰并迅速取勝,戰敗的部落審時度勢立刻投降,這些人也就成為羅馬治下的普通百姓,隨著獲得羅馬公民權變得極為廉價,當地人也就立刻成為羅馬公民。

隨著圣人圣丹(SaintSantan)來此地傳播福音,當地高盧人又都皈依天主。

羅馬滅亡了高盧,而高盧人又在三世紀危機時期再度建國,本地區的高盧舊民紛紛響應。

羅馬軍隊又在這片地域擊敗了高盧軍隊,但這個時期,羅馬的衰落已經無法挽回。

法蘭克大王克洛維一世,他幾乎以兵不血刃的方式占領凡爾登城,并賜予教士繼續管理此地的權力。

于是,從蘭斯到沙隆,再到凡爾登,這片地域自克洛維當政之際,就沒有封給軍事貴族管理。

凡爾登是蘭斯大主教轄地,自法蘭克王國建立,大主教管理此地已經超過三百年。

此地因為沒有任何的軍事貴族,索性也不存在教

會直接管理的軍隊。

此地有的是一些村民的自衛武裝,與其說這些武裝是防備、攻擊敵人,不如說是防備從山林竄出的野獸。

蘭斯的大教堂,這是法蘭克歷代國王時常舉行盛大儀式的場所,甚至查理曼也是在蘭斯登基成為新一代法蘭克國王。

整個蘭斯教區的防衛全部交給國王,國王也有義務留駐重兵包圍蘭斯。

不過,這一屆「羅馬皇帝」洛泰爾,在經歷了多年消耗后,他固然留下一支軍隊保衛蘭斯,能保衛的也僅僅只是蘭斯城了。

凡爾登,這座隸屬于蘭斯大主教管理的東部重鎮,皇帝沒有軍隊守衛這里,當地的防備完全處于真空狀態。

至于歐塞爾伯爵軍派出他兒子威爾芬,即上勃艮第的大軍北上凡爾登,并聲稱「我們將守衛這座城市」是否處出于真心……

僅僅就現在的情況而言,恐怕歐塞爾伯爵是真心實意的。

所謂論跡不論心,歐塞爾伯國的標致化作旗幟,它在凡爾登城外的軍營飄揚。

凡爾登本城未被這些幾乎都由勃艮第族人構成的軍隊騷擾,包圍整個城市的石墻依舊,理論上厚重的城門也不必長久關閉著。

因為所有勃艮第人聲稱自己效忠國王,又聲稱奉命駐扎凡爾登也僅僅是暫時的事。還聲稱很快更多的軍隊將涌入此城,在通過大山谷后去向東方,強調駐扎僅是臨時舉措。

曾經,凡爾登的城墻曾為城市居民抵擋住匈

人大王阿提拉的進攻。

就算城外的村莊全部化作焦土,以城內的圣母大教堂為中心,羅馬時代的石墻庇護了民眾。如今,飽經歷史風霜的石墻依舊,若非強勁的攻城武器,可沒有軍隊可以越過石墻殺入蘊藏金銀的內城。

凡爾登地方主教海爾度因(Hilduin),他個人對于帝國內戰完全秉承著消極態度。

他覺得,發生自833年的,彼時還是儲君的洛泰爾、對皇帝「虔誠者」路易與小查理的囚禁事件完全是錯誤的。

他同情被迫害的查理,但也沒有公然站出來反對現任皇帝洛泰爾。

至于戰爭發展到如今的程度,效忠洛泰爾的「歐

塞爾大軍」已經完全控制了凡爾登地區,這時候站出來反對洛泰爾就太不明智了。

歐塞爾軍幾乎都是勃艮第人,他們的一座軍營就在城外,且南部地區定然還有更多的軍營。真若按照他們的描述,所謂大軍要從凡爾登過境再去東方,他們對城外村莊的搜刮一定是必然的,至于這些軍事貴族想要得到內城的金銀和糧食,那是想都不能想的。

教士們被海爾度因要求不與城外的勃艮第人發生任何聯系。

就算有下級貴族試圖進入內城去圣母教堂做懺悔,看似合理的訴求依舊為海爾度因嚴令拒絕。

他實在不喜歡勃艮第貴族們的品行,那些家伙的貪欲就寫在臉上,只要許可這些軍隊進城,他們將城市財富洗

劫殆盡也是輕輕松松的事情。至于這么做是否會墮入地獄,海爾度因確信那些家伙根本不在乎。

勃艮第人想永久性占領凡爾登,這種欲望已經昭然若揭。

如果可以選擇,海爾度因寧可希望由年輕的查理擁有凡爾登。

如今皇帝洛泰爾實力衰微,說不定蘭斯大主教會審時度勢的改變態度,整個教區干脆承認阿基坦國王查理掌控大權。

海爾度因的權勢來自于羅馬教廷的直接認可,他沒必要完全聽從蘭斯大主教辛克馬爾的要求,不過蘭斯與凡爾登彼此利益一致,值此艱難時刻更需要共進退。

無論如何,海爾度因不會與勃艮第貴族合作,同樣不能用一張嘴說服不斷聚攏的勃艮第軍隊退兵。

凡爾登正是處于交通十字路口,此地也自古是并家必爭之地,數百年來無數民族武裝在此戰斗。昔日的勃艮第人也是從大山口鉆出來,他們面對昔日還是杜瓦杜魯姆的凡爾登之石墻興嘆,再把周圍村莊洗劫一番后一路向南……

這些歷史書寫在羊皮書上,它們放置在教堂圖書館內。

正是清楚相關記載,海爾度因對勃艮第人已經不是警覺,而是不信任!

這種不信任,直接以禁閉的大門做表現。

更重要的是,海爾度因對未來局勢有著強烈的悲觀態度。去年,大量農民不堪忍受梅茨伯爵的盤剝,拖家帶口地沖出大山口進入凡爾登。面對數量驚人的難民,本

著慈悲,海爾度因救濟了難民。至于將之安置在瑣碎山丘懷抱的凡爾登,于情于理都是不可能的。

本地農民無法承接數萬難民,其中又有大量婦女和孩子,把他們留在凡爾登也很危險。

難民在凡爾登得到少量補給,海爾度因又指派下級教士作為向導,帶上他的親筆信后,帶領難民們向著西方的沙隆與蘭斯遷移。

他確信,蘭斯大主教會妥善安置突然出現的數萬難民。

時年五十八歲的海爾度因在這件事上也有自己的小心思,那便是以難民潮本身敲打一下蘭斯大主教辛克馬爾。

甚至在信件上也明確寫著他的詰問:「效忠洛泰爾的梅茨伯爵,為了參加戰爭,他在自己的領地內制造無數的混亂。連羔羊都在無助死亡,難道我們還要承認這樣的洛泰爾是羅馬皇帝么?難道我們要看那些貴族們為了爭權奪利,將無數的羔羊迫害致死么?」

信件是拉丁語書寫,難民走在西部平原一路暢通,一切問題拋給辛克馬爾。

有關海爾度因同情阿基坦國王查理這件事,教會同僚是普遍知道的。他們也相信,若非羅馬教宗做保,凡爾登大主教早就會被皇帝洛泰爾換掉。

辛克馬爾自會做出有利于蘭斯大主教區自身利益的決斷。

當前,海爾度因又差遣下級教士坐上馬車,將有關勃艮第人占領凡爾登地區一事告知辛克馬爾,同樣告知的,還有他對時局更加徹

悲觀。他甚至預言:凡爾登將再一次遭遇戰爭蹂躪,沙隆與蘭斯恐怕也不能幸免于難。

現在留存的糧食足夠困在凡爾登城內的教士、民眾吃上很久很久。

本地區水資源過于豐富,城內的水井,往往會在一場大雨后自己噴水。

但是這些資源僅供內城享用,城外的村莊未來會如何,一切都是未知數。

關于凡爾登城封閉大門的行為也是令城外的勃艮第軍隊非常無奈的。

勃艮第軍當然樂見于主教大人慷慨提供糧食、金錢,主教不樂意,在沒有得到主人的命令,城外大軍也不敢放肆。

大軍駐扎一定要選擇一個合適之處作為大軍營,與其在平坦河畔荒地修造軍營,還不如就地占領一個村子。

凡爾登城正南方的貝雷拉斯村(今貝勒賴市鎮),名字正是紀念曾經住在凡爾登地區的高盧部落。

地名不變,村莊的選址或會因時代變遷而變。畢竟此地的河谷平原頗為平坦,毗鄰馬斯河建造的貝雷拉斯村容易為發洪水的馬斯河沖垮,如若村莊淹水,當地人就能再找個地方重建村子,不過他們兜兜轉轉還是在凡爾登城附近的濱河區域定居。

如同宿命使然,當匈人大軍入寇,貝雷拉斯村被焚毀。

古代勃艮第人和東哥特人入寇,該村被焚毀。

昔日法蘭克大軍入寇,保全的只有凡爾登城,城外的很多村莊又被法蘭克人洗劫。

如今,打著歐塞爾伯國旗

號的勃艮第人又來了,一如他們的祖先那般,村民聞風逃進了凡爾登城,村子直接變成了勃艮第軍的營地。

顯然因為該村有多條橋梁,無論是去凡爾登還是進入大山口都易如反掌,此村有著重大的戰略意義。

勃艮第軍占領它,再把村民帶不走的財物笑納,這些舉措簡直理所當然。

也恰是這些強盜行徑,使得凡爾登主教海爾度因對城外的家伙們完全一副不信任、不合作的態度。

就好似家里進了一頭熊,打也打不過,趕也趕不走,最好的辦法是把內屋的房門鎖上,任熊在外屋糟蹋,要想方設法不讓它闖入內屋。

有多達一千名戰士駐扎在城南的貝雷拉斯村,他們在這里掛上歐塞爾伯國的藍黃色條紋的旗幟。

這些勃艮第人士兵抵達凡爾登已經滿一個月,在他們的身后還有浩浩蕩蕩的大部隊。

他們的任務與其說是駐扎,不如說是充當后續大軍的先遣軍。

里昂南部毗鄰的維埃納男爵領,男爵伯頓(boton)帶領他的軍隊,代表上勃艮第君主威爾芬,所謂整個歐塞爾上勃艮第普羅旺斯聯軍的先鋒部隊進駐勃艮第。

所以率先沖過大山口,跨越無人區而進入梅茨城廢墟的那些偵察兵,身份屬性上也是屬于維埃納男爵的士兵。

恰是因為如此,這些斥候的語言事實上根本不是法蘭克語,而是地地道道的勃艮第語,但兩者從古日耳曼語

分出來也就五百年的時間,彼此交流沒有太大障礙。

想要進入凡爾登內城看看的是男爵伯頓,他被拒之于門外,只好待在營地靜靜等待。

這一等就是一個多月。

相對于這個時代動員、集結士兵作戰之拖沓,若能登上一個月就等到主力大軍,已經算是行動迅速的了。

維埃納男爵手頭兵力有限,他現有三百騎兵,剩下的八百人是步兵。

步兵又帶上約莫四百頭馱馬與毛驢,這些大牲口復雜為自己的封君提前運輸一些給養,馬車驢車裝載了很多糧食,這是確保大軍后續長途行軍的關鍵。

尤其是斥候們前些日子傳回關鍵情報,所謂梅

茨城被可能是羅斯人的敵人破壞,最糟糕的是摩澤爾河石橋被故意砸毀。

敵人將橋面破壞,仍有一些巖石橋墩殘骸露出漲水的河面。情況雖然令人痛心疾首,男爵覺得后續大軍利用破損橋墩,臨時再搭建一座橋并非難事。然而梅茨城被破壞,很可能意味著所謂羅斯人軍隊就在城市的北方特里爾。

在梅茨或是特里爾與所謂羅斯人打上一仗,很多勃艮第貴族有著心理預期。

由于梅茨城化作廢墟,城市西部的平原區的所有村莊都空了,斥候偵查到的盡是一片蕭瑟景象,當地連活人都沒有,如若敵人大軍出現,豈能掩蓋其蹤跡

這也正是為什么,維埃納男爵抵達凡爾登一個月,他手握一千人的大軍愣是沒有在軍

營正東方的大山口駐守,哪怕是用木枝制作一些柵欄充作路障也沒有做。

他真的什么都沒做。

他就是懶,就是大膽,就是考慮到杜奧蒙山之東空空蕩蕩,明明沒有敵人還做防御,這種謹慎被同僚知曉可是要被嘲諷的。再說,大家在現在的營地也只是短暫駐扎,等后方大軍一道,全軍就過了山谷一路向東。

已經是三月份了,主力軍正在調動,男爵伯特擺著手指頭估計,至多一個星期,自己的封君威爾芬帶著上勃艮第主力軍抵達就直接東進了。

時間如此急迫,任何防御措施都是多余的。

但是,以維埃納男爵對于戰爭的傳統理解,他也無法想象,有一支強勁的騎兵隊突然間就沖過了大山谷殺奔凡爾登!

羅斯騎兵從特里爾出發,第一天傍晚在紹爾河口舊戰場營地駐扎,第二天傍晚在蒂永維爾駐扎,第三天圣馬丁山之西卡維爾女子修道院附近駐扎,第四天傍晚在梅茨城廢墟駐扎,順手殺盡了歐塞爾伯國斥候(本質又是維埃納男爵的人),第五天傍晚在廢棄騎士莊園駐扎。

如今是第六天的中午,羅斯騎兵已經沖出了大山谷。

羅斯騎兵走過了旅途實則有二百公里,對于善于長時間長途奔襲的突厥馬,六天時間走過這么遠已經算是非常磨蹭。奈何羅斯軍要頻繁地過河、鉆山谷、穿越森林,他們無法做到在草原區的快速突進,大量時間用

于對抗復雜地形了。

菲斯克已經下達作戰命令,首當其中就是目力所及最近的定居點。

他們才不管最近的那個村莊如何,戰士們事實上得到的命令極為干脆——見人即射箭。

騎兵如山洪一般沖出大山谷,隨著距離維埃納男爵的營地越來越近,羅斯騎兵也看清了那個村子的景象。

令人驚訝的一幕盡在眼前,不曾想該村子居然有大量晃動的人影。

這一場面在菲斯克意料之外,稍微一想也是情理之中。

想不到這么快就與駐扎在凡爾登的勃艮第軍隊接觸,那些情報居然全都是真的。

兩隊騎兵都在沖擊,耳畔都是戰馬嘶鳴、鐵蹄踐踏的轟鳴,這時候想要令全隊停下來已經不可能。

他們向著眼前的橋梁猛沖,此地的三座木橋迅速為羅斯騎兵控制。

與之相對的,就是那些在橋梁附近游蕩勃艮第人的驚恐。他們是來河畔大水的,現在紛紛撂下水桶,難以置信地看著身上插著的多根箭矢,接著脫力地倒下了……

羅斯騎兵風馳電掣般殺入不設防的貝雷拉斯村,戰斗如晴天霹靂般爆發。

在搜索引擎輸入 留里克的崛起 龍之谷中文 或者 "留里克的崛起 lzgzw" 就可以找到本書

上一章  |  留里克的崛起目錄  |  下一章
其他用戶在看:
龍之谷中文 - 免費小說閱讀網 版權所有 www.lzg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