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之谷中文
龍之谷中文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龍之谷中文>>重振大明朝

第二百八十六章 別院的發展(上)

更新時間:2020-02-28  作者:萬里高歌
第二天眾人吃過早飯后,朱友建就命令收拾行裝啟程返回京師。不過這次他沒有按照來時的原路返回,而是讓隊伍向南繞了一個彎,特意拐到了石景山下的別院轉了一圈。

別院自從朱友建穿越過來后就一直在持續地發展壯大,從最開始的幾千畝地,之后又先后兼并了附近的三處皇莊,才有了現在的規模。

如今的別院占地已經高達十一萬畝,不過這其中只有一半的土地是耕地,主要種植一些從國外引進稀有的作物,如花生、辣椒、番茄、西葫蘆以及煙草等。至于前兩年大規模種植的紅薯和玉米,因為已經在京師、陜西和山東等地開始進行推廣,故而別院現在已經不怎么種植了,只剩下幾十畝的種植面積,僅僅用來培育良種。

而剩下的土地都被規劃成了工業用地,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別院的工業已經由最開始的一個小手工作坊發展成了現在的頗具近代特色的工業區。計有肥皂廠、香水廠、水泥廠、玻璃廠、紡織廠、印染廠、造紙廠、煤炭廠、鋼鐵廠、槍械廠、火炮廠、炸藥廠、造幣廠等十多家工廠外加一所綜合性的研究院。

不過這些工廠看名字是很高大上,但其實還是沒有脫離以手工打磨制造為主的制作方式,能夠完全用上機器做工的就只有一個紡織廠。距離朱友建心中的那種真正的近代化的綜合性的工業園區,還差得很遠。

但路是一步一步走出來的,羅馬也不是一天建成的。至少別院現在的這個規模,在世界上可是獨一無二的,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或者地方可以與之相媲美的。朱友建相信,只要它能夠在自己的支持和指點下茁壯成長,相信要不了一百年,必然就能成為中國的魯爾工業區。

當然了,這是在不考慮交通條件和礦產資源的情況下。現在的別院各個工廠雖然是晝夜不停開工,但其實所用的原材料還并不是太多,若是真的如朱友建想的那樣大規模發展,那就憑別院附近現在的交通狀況和京師近處的礦藏,肯定是無法支撐的。

所以在朱友建的心中,最好的工業園區應該設在唐山,這可是經過歷史的檢驗的。唐山附近有開灤煤礦,再往北又有遷安鐵礦。東邊不遠就是沙河,順河向南就能進入渤海。總得來說,唐山真的可以說是得天獨厚,煤鐵資源豐富,交通便利,距離京師又很近,絕對是發展工業的一個好地方。

不過現在卻不是在唐山開采煤鐵礦,建立工業園區的好時候,畢竟這里距離實在是遼東太近了。尤其是遷安,離喜峰口不過才一百多里。己巳之變中皇太極就是從喜峰口一帶突入關內,攻下遵化后直逼京師的。

所以朱友建知道,自己在沒有萬全的把握之下,是絕不能在唐山附近建設工業園的。不然到時候難保皇太極在知道那里有鐵礦后,會不會把攻擊目標指向唐山,畢竟后金蒙古等對于鐵也是極度渴求的。若是皇太極真的攻打唐山,那自己的損失可就太大了。

想要開發唐山,至少要滿足兩個條件:一是三大營真正成軍,二是關寧防線要推進至遼河一線,收復廣寧以后,才能考慮在唐山設廠的問題的。

換言之,也就是在三年內,這都只能是朱友建的一個設想和構思。因而朱友建現在已經開始建設從別院至通州運河碼頭的水泥大路了,這條路要是能修好,至少能夠滿足近幾年內別院對于各類資源的需求,也方便產品的外運。

別院最后設置的一個就是造幣廠,對,就是造幣廠。鑄造錢幣的計劃從朱友建穿越伊始在他心中就已經在設想了,只不過因為自身的實力不足,他一直沒能付諸行動罷了。

在新大陸發現之前,中國一直都是一個貧銀國,對于白銀是極度的渴求。等到新大陸發現之后,整個美洲開采出來的白銀,有將近一半還要多的量都流入了中國。再加上日本新發現的石見銀山,產出的絕大部分白銀也都流進了中國。所以可以很肯定的說,到了明末的這個時候,中國是不缺白銀的,至少民間是絕對不缺的。

對于這一點朱友建心中是有著十分清楚的認知的,所以他才在穿越后就造出了肥皂香水玻璃等在這個時代算是奢侈品的東西,想盡辦法將銀子從那些個地主富商的口袋中掏出來。

而經過這幾年的努力,朱友建與田弘遇合作掙到的銀子,早就已經超過千萬兩了。而且田弘遇在知道朱友建的真實身份后,很自覺的把自己應得的五成利潤送給了朱友建兩成,用的名義還是孫娜恩的嫁妝。等到朱友建做了皇帝,田弘遇更是直接將自己的利潤減少到了一成,剩下的九成都讓朱友建拿走了。

朱友建看到田弘遇這么識趣,也就樂呵呵的笑納了,更打消了自己準備甩開田弘遇單干的念頭,畢竟這年頭要想找一個好的代言人也是沒那么容易的啊。

于是這幾年朱友建刨去自己的生產成本、人工以及擴大再生產的投入,他仍然獲得了超過七百萬兩白銀的利潤。這筆錢一直被朱友建放置在別院中,除了擴大生產之用以外,從來沒有再挪用過一分一毫。

他這么做的目的,為的就是能夠有足夠的白銀來鑄造銀幣,在全國推行幣制改革。中國從明朝中后期一直到清末,一直沒有與世界接軌,鑄造金銀幣。不是因為缺乏白銀(當然,這指的仍然是整個國內,特別是民間,朝廷還是比較匱乏的),主要還是因為統治者缺乏這種意識,另外很重要的一個原因便是火耗。

火耗這玩意兒大家都懂(不懂的自己百度,再不行就面壁去吧),這可是官員們灰色收入的一大頭啊。自從張居正實現一條鞭法以來,各級官員已經在這上邊嘗到了甜頭。若是現在驟然全部改成用銀元,那他們首先就要不樂意啊。當然,還有這樣那樣許多的原因,這里就不一一贅述了。

在搜索引擎輸入 重振大明朝 龍之谷中文 或者 "重振大明朝 lzgzw" 就可以找到本書

上一章  |  重振大明朝目錄  |  下一章
其他用戶在看:
龍之谷中文 - 免費小說閱讀網 版權所有 www.lzg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