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之谷中文
龍之谷中文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龍之谷中文>>萬界旅者的自我修養

第一百五十七章 論政大會(二)儒家墨家

更新時間:2020-04-26  作者:汝當諦聽
西河最初乃是秦國國土,是被魏國以武力奪取的,魏文侯知道秦國無法用武力征服,因而開展了一場文化之戰。

西河之學就是在這個條件下誕生的。

子夏是孔子之徒,他來到魏國時已經年近百歲,再加上雙眼有疾,無法教學,因此,真正教學的人是他的徒弟,公羊高、谷梁赤等人。

這兩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春秋公羊傳》與《春秋谷梁傳》的作者。

后來魏國為了節制中原,魏惠王從最初的安邑遷都到了大梁,西河之學也隨之從西河之濱遷到了大梁,建立了一所西河學宮。

西河學宮原本建在大梁城西北,占地頗廣,后來秦國入侵時,此學宮毀于戰火。

那時的西河之學也已經衰頹,魏國國勢也大不如前,就沒有再次重建,而是在城內修了一座行館,以供招攬士子之用。

這一次的論政大會也在此處舉辦。

西河行館改建到了大梁城的東南,東南是木火相交之地。

魏國自認為晉國正統,傳承的乃是晉國的火德,行館建在此處也是寄希著行館能夠為火添薪,能助魏國再振聲威。

龍陽君今日一身紅色盛裝也是由來于此。

此時行館里已是人頭攘攘,聲音嘈雜,一群內侍正在引領看客們到一旁觀禮。

各國士子早就已經到場,公子君侯也已落座,端著一杯清茶,望眼欲穿的等待著紀嫣然出場。

這時,王學斌與龍陽君英姿颯颯的走了進來,步履帶風,氣勢雄渾。

龍陽君走到臺前,雙手一禮,面色肅穆,朗聲說道:

“各位有禮了,本君魏國龍陽,攜在下好友王觀瀾,前來赴會,所謂理不辨不明,此次大會還請各位暢所欲言,無論褒貶,我魏國一應恭聽!”

說完,深深一揖,沖著諸位禮了一禮。

各國士子紛紛起身回了一禮,但各國的公子沒有一人動彈,好似沒有看見此人似的。

龍陽君見此嘴角微微露出一絲自嘲之意,只是一瞬,便消失無蹤了,他環禮一周,帶著王學斌坐到了上首。

王學斌剛剛落座,突然感覺道有幾股惡意傳來,皺著眉頭向下首處看去。

一旁的龍陽君見王學斌扭頭了,順著他的目光看去,給王學斌介紹道:

“此人乃是楚國李園,春申君門客,是個心胸狹隘之輩,怎么?觀瀾與他有舊?”

王學斌聞言搖了搖頭,又指向另外一個人問道:

“那個人是誰?”

龍陽君看著王學斌指的人,介紹道:

“此人乃是趙國巨鹿侯的門客,姓甚名誰我倒不甚知曉!”

王學斌心下了然,看向了最后一個方向,眼神一瞇,露出了一股莫名的意味。

最后這個人他認識,原來是齊國田單手下的劍客,曾經參與過追殺善柔之事,一行十六個人,十五人被王學斌屠戮。

只留下了這一個人,讓他給田單報信。

說是報信,其實就是借這個人追蹤田單的行蹤。

再探查到田單行蹤的當晚,田單臥室就多了十五個人頭,之后田單就不在追查善柔等人的下落了。

王學斌原以為這個人會死在田單手里,倒是沒想到,他竟然還活著,看樣子是田單隱匿下了這個人的行蹤,不知道是什么。

“這個人是田單門下之人,觀瀾認識?”

時刻關注王學斌的龍陽發現了王學斌的異樣,為王學斌介紹了這個人的來歷,小心詢問著。

王學斌點了點頭。

“這人與我有些恩怨,倒是沒有想到他還活著!”

龍陽君聞言皺眉,剛想詢問,廳堂傳來了鐘磬之音,大會開始了。

場中的聲音都靜了下來,只見一身盛裝的紀嫣然抱著一張古琴裊娜娉婷的走上前臺,向著諸位盈盈一禮,坐在了臺上。

紀嫣然將古琴放在了琴案上,打開琴案上擺著的金獸熏爐,繡手點燃了檀香,端坐凝神。

良久,鐘磬之音漸歇,紀嫣然睜開雙眼,玉指吟猱,一曲素雅清冽的琴音傳入眾人的心田。

那琴聲細微悠長,時如人語竊竊,時如云霧縹緲,倏遠忽近,靈韻天成。

聽得一眾賓客如癡如醉,除了王學斌。

他喜歡聽的是京劇、相聲、或者小曲小調這一類通俗一些的東西,古琴這樣的曲目他欣賞不來。

但彈琴之人畢竟是自己朋友,他也不好不給面子,只能閉著眼睛學著一旁龍陽的樣子,時不時的點點頭,一派沉迷的景象。

終于,琴聲淡去,眾人紛紛回過神來,開始稱贊紀嫣然琴藝卓絕。

不說其他,單單看著那些公子們的窺視眼神,就知道這些人的心思。

只有極少數人端坐不動,這些人要么是知道自己身份卑微的,要么就是有真才實學,想要揚名的,這些人就是龍陽君的目標。

紀嫣然微笑著應和著一眾的殷勤,不以為意,這種眼神她見的多了,這么多年以來,只有兩個男人未曾用窺視的眼神看她。

一個是龍陽君,另一個就是王觀瀾!

龍陽君的情形她心里非常了解,二人相交也是利用多于情誼。

王學斌這人她就摸不準了。

要說此人不好漁色,他有三個夫人,一個英氣,一個純善,一個嫵媚,各個姿色不俗。

要說好漁色,她紀嫣然自認姿色冠絕天下,卻從未在王學斌眼里看見過一絲絲的熱切之意。

此人允文允武,儒雅平和的外表下隱藏著無與倫比的霸道,這樣的魅力令她心折不已,要不是她還有幾分自矜,恐怕都要送上門去了。

心里想著,一對秋波暗暗掃了王學斌一眼,看著他沉凝的神情,心里忍不住又起波瀾。

她淡淡的呵出一口氣,壓下心潮,站起身來,看著諸位,揚聲說道:

“在下越紀氏,添為此次論政大會書記,此次論政大會以‘治政’為題,諸位均可暢所欲言,在下會將各位言辭編著成簡,傳于天下!”

說著,她舉起一卷竹簡,示意一番,讓出前臺,說道:

“請諸先生上臺宣講,在下聆聽高論!”

說完又是一禮,轉身走到王學斌身旁的案幾落座,手持毛筆,一副凝神恭候的樣子。

這時,臺上空了,大家也安靜了,廳堂里一片面面相覷。

終于,一位士子大膽站起身來,走上前臺,向諸位一禮,大聲說道:

“在下儒家西河學派梁子正,此次論政大會在這西河行館舉行,在下添為半個客主,因此斗膽上臺,先行拋磚引玉,諸位!請了!”

一位身穿青衿的年輕士子向臺下眾人禮了一禮。

紀嫣然見此起身宣道:

“請儒家西河學派梁子正宣講!”

眾人神情肅穆,端坐恭聽。

臺下各家學派都有,但沒有一人喧嘩,這是對知識的尊重,對智慧的尊重,也是對自己的尊重,這就是禮!

梁子正向紀嫣然禮了一禮,沒有落座,直接站著說道:

“今日所言,題為‘治政’,治者,從水從臺,乃是引水歸流之意,是為修整、是為疏通,政者原意治事、動武,后引于政事、政務。

顧名思義,所謂治政,不過梳理政務,引水歸流而已。

其問題在于梳理,如何梳?引水歸流,何謂流?

理者,禮也!

若欲天下大治,必言禮樂之道!

何為禮?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克己復禮是為仁

天下有仁,則萬物無不昌!

君待臣以仁,則臣待君以忠,官待民以仁,則民待官以擁!

禮全,則樂不可缺,禮樂并舉,則天下不治亦興,何況治乎?

梁子正在臺上引經據典的論述著,臺下的人或喜或怒,或思或諷,神態萬千,不一而足。

王學斌也在認真聽著,此人說的言論是儒家最根本的政治主張,禮樂之道。

這是孔子畢生所追求的事情,但是一直都沒有成功。

直到漢朝出了一個董仲舒,將孔子的思想閹割一半,至此禮樂之道徹底成了笑話。

但是在這時,這些儒家子弟們是真正相信著禮樂能夠創造出來一個大同世界,他們也確實在為自己的政治主張全身心的奉獻。

現在的儒家與后世的儒家就像是圣母與圣母婊的區別。

一個是克己復禮為仁,為君子,所以我要克己復禮,我要成為君子,讓世界變得更好。

另一個是克己復禮為君子,所以我要讓別人都當君子,讓我生存的更舒適。

因為小人從來不喜歡跟小人待在一起,就像騙子不喜歡跟騙子待在一起是一個道理。

一個騙子,他往往恨不得天下全是好人,這樣他行起騙來才方便,騙子的訴求是善的,但你絕不能說騙子是好人。

這個時代的儒家大部分都是好人,所以王學斌很欣賞這個時代儒家,但是,欣賞并不代表認同。

“彩!”

梁子正的宣講完畢,眾人紛紛喝彩,即使是不認可的人,也在尊重此人的言論。

因為這個人是對手,對對手的尊重,同樣是對自己的尊重!

“足下此言不妥!”

臺下一人喝彩過后,站起身來提出了異議。

梁子正也不慌張,伸手一禮。

“敢問尊駕?”

一身褐色麻袍,赤腳垂發的人雙手一禮。

“在下墨家元宗,見過諸位,見過子正兄!”

王學斌聽到這個名字立刻來了精神,他到沒有想到元宗也會參加論政大會,這倒是意外之喜。

梁子正走到臺側,伸手一引,說道:

“請墨家元宗宣講!”

元宗大步走到臺上,看著諸位,抬手一禮,又向梁子正行了一禮。

古人一字之教,當以師稱之,梁子正所言乃是治世之道,當受一禮。

“方才梁兄所言,治政當以仁愛、以禮樂,在下認為不然,此道不足為憑

在搜索引擎輸入 萬界旅者的自我修養 龍之谷中文 或者 "萬界旅者的自我修養 lzgzw" 就可以找到本書

上一章  |  萬界旅者的自我修養目錄  |  下一章
其他用戶在看:
龍之谷中文 - 免費小說閱讀網 版權所有 www.lzg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