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之谷中文
龍之谷中文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龍之谷中文>>漢道天下

第38章 古今之變

更新時間:2021-08-25  作者:莊不周
賈詡命人重新準備了一些酒菜,與劉協對飲。

喝酒是次要的,溝通有無,深入了解才是關鍵。

有楊修在側,有些話說起來總是不太方便。

太尉之子,又出身四世三公的弘農楊氏,楊修身上的標簽不僅明顯,而且刺眼。

天子與楊彪在營門外的較量也逃不過明眼人的注意,更何況是賈詡這樣的人精。

這一點,劉協明白,賈詡也明白。

所以賈詡剛才主動提出暫留段煨大營的建議,將主動權送到劉協手里。劉協心領神會,順手將難題推給了楊彪。

你不是要兵權嗎?我就給你兵權,看士孫瑞能不能搞得定。

你搞得定北軍,還能搞得定楊奉、楊定和董承?

別的不說,就你們那副自以為高人一等的姿態,能和西涼反賊、黃巾余孽尿到一個壺里去?

這算是兩人第一次打配合,效果還不錯。

“先生,朕答應了楊定一個要求,為他籌措半個月的糧食。”劉協開門見山,將之前對楊定的承諾說了一遍。

賈詡品了一口酒,點點頭。“陛下明日可對寧輯將軍直言,他會安排的。”

“朕可聽說,寧輯將軍與楊定不和。”

“若楊定自求,自然是一粒糧食也沒有。陛下開口,有求必應。”賈詡笑笑,提起酒匕,為劉協添了一點酒。“寧輯將軍雖附董卓,卻與李傕、郭汜等人不同。他在董卓軍中一向不受重視,只是報國無門,別無選擇罷了。”

賈詡嘆了一口氣。“大多數西涼人都是如此。”

劉協也嘆了一口氣。“豈止是西涼人,朝廷何嘗不是如此?孝桓皇帝器重段太尉,平定羌亂,落下多少罵名?先帝欲平邊亂,習胡風,食胡食,也成了罪狀。可那些大儒名臣在朝堂上義正辭嚴,下了朝,吃起胡餅來,比誰都香。”

賈詡的嘴角抽了抽,費了好大力氣,才沒笑出聲來。

“陛下有高皇帝磊落之氣。”

劉協瞅瞅賈詡。“先生是說朕對待儒生的態度么?”

賈詡有點尷尬。他的確是這個意思,可是有必要把話說得這么明白么,還能不能愉快的聊天了?

“就對待儒生的態度而言,朕比高皇帝多了四百年的經驗,自問要略勝一籌。”

賈詡詫異地看著劉協,這才明白劉協剛才不是說話直白,而是有感而發。

他心中一動。“敢問陛下仔細。”

劉協露出一絲淺笑,舉起酒杯,與賈詡碰了碰。“先生自問是儒是道?”

賈詡端著酒杯,沉思良久。“半儒半道。”

劉協呷了一口酒。“進則儒,退則道?”

賈詡點點頭。“庶幾近乎。”

“你的道是黃老道,還是黃巾道?”

賈詡的眉頭蹙起,再次沉思良久。“所謂黃巾之道,不過是巫祝之術,雜以百家之言,豈能稱道?”

“先生此言,未免失之偏頗。”劉協毫不客氣地說道。

要得到賈詡真正意義上的效忠,他必須拿出讓賈詡折服的東西。人情世故,他肯定不如打拼了半輩子,見慣了魑魅魍魎的賈詡,唯有從理論高度進行降維打擊,從心理上折服他。

天子是天意的代言人,當然應該思考點高大上的理論,誰會去關心柴米油鹽啊。

“請陛下指教。”賈詡淡淡地說道。

“于先生而言,百姓與萬民,誰更不可或缺?”

賈詡臉色微變,神情變得凝重起來。他呷了一口酒,卻含在嘴里,半天才緩緩咽下去。

天子一言,打破了他長久以來的思維誤區。

他痛恨關東世家歧視涼州人,盤剝涼州漢羌百姓,卻忘了自己也是其中一員,而且歧視是家鄉人。

他和那些人有本質的區別嗎?

恍惚之間,賈詡仿佛登上了一層看不見的樓,低頭看見了丑陋的自己。

“陛下批評得是,臣的確失之偏頗了。”賈詡吁了一口氣。“百姓本出乎萬民,奈何自矜高潔。臣一意指責關東世家心懷偏見,排斥西涼士子,其實西涼士子又何嘗沒有偏見?五十步笑百步爾。”

劉協笑了。“朕苦思半月,先生一朝頓悟,不愧是涼州上士。”

賈詡躬身一拜。“陛下謬贊,臣不敢當。論世事人情,臣年近半百,或許能勝陛下一籌。論天地至道,臣不如陛下遠矣。此乃天資所限,非人力可求。愿隨陛下左右,常聆玉音。”

劉協伸手托住賈詡的手臂。“先生言重了。朕也是偶有所得,愿與先生共琢磨。”

賈詡順勢問道:“與壬寅之夜的天象有關?”

劉協搖搖頭。“天意玄遠,非朕所能臆測。”

賈詡很意外。“那陛下如何得之?”

劉協拈起一顆青豆放入口中,慢慢地嚼著。“涼州羌亂百年,平而復叛。關東黃巾生變,八州并起。說到底,都是百姓民不聊生,不得不反。百姓如此,朝廷又何嘗不是?先生曾在宮中為郎,想必知道早在二三十年前,朝廷就捉襟見肘,不能足額發放郎官的薪俸。”

賈詡面色一黯,不由自主的嘆了一口氣。

天子此言,勾起了他的傷心事。

作為一個涼州士子,舉孝廉為郎本是前途光明的好事。誰曾想,他在宮中為郎數年,不僅看不到一點升遷的希望,反倒因無法得到足額的薪俸,衣食窘迫,最后連治病都拿不出錢,只好棄官返鄉。

相比之下,那些才智遠不如他的關東士子,卻可以依靠家族的資助,不僅活得很滋潤,還可以呼朋喚友,日夜宴飲。升遷外放時,他們也常常能得到超擢的機會,令人艷羨。

“百姓沒錢,朝廷也沒錢,錢去哪兒了?”劉協又拈了一顆青豆。“都說先帝奢侈,建萬金堂,賣官鬻爵,可那些錢用在何處,他們真不知道嗎?退而言之,萬金堂所積累的錢財,真比世家積累的資產豐厚?”

劉協咧嘴一笑,意味深長地看著賈詡。“先生在董卓軍中,應該知道是董卓從宮中劫掠所得多,還是從洛陽世家劫掠所得多吧?”

賈詡尷尬地咳嗽了兩聲。“依陛下此言,是欲借萬民之力,抑百姓之強?”

劉協搖搖頭。“不是借力,而是行道。力有時而窮,唯道無有盡時。當年夫子有教無類,使王官之學惠及天子士子。高皇帝廢世卿世祿,使布衣可登卿相。朕欲更進一步,使萬民共沐王道,天下大同。如此,方能根深本固,太平萬年。”

劉協舉起杯,向賈詡示意。“若能如愿,涼州何患不安?”

賈詡倒深一口冷氣,癡癡地盯著天子。

他知道天子志向遠大,但他沒想到天子的志向會如此遠大。

中興大漢算什么,天子這是要行王道于天下,像夫子、高皇帝一般,建圣人功業。

猛一聽,會覺得這是狂妄。

細一想,才發現這才是真正的大道,也是夫子造福后世的真正功德所在。

夫子讓普通士子有機會學習禮儀。

高皇帝讓布衣可以為卿相。

天子要讓萬民共沐王道,天下大同,實現真正的太平。

若人人得溫飽,能讀書,少有所養,老有所依,太平何愁不至?

由王公而百姓,由百姓而萬民,這不就是太史公汲汲以求的古今之變?

古往今來,讀書人千千萬,又有誰能看出這一點,又身體力行,向道而行?

太史公云:五百年有圣人出,其唯陛下乎?

劉協心中忐忑,臉上卻不露聲色,笑容滿面地看著賈詡。“先生,可共飲一杯無?”

賈詡回過神來,有些慌亂的舉起酒杯,向劉協示意,一飲而盡。

“臣淺陋,愿攀陛下龍鱗,立尺寸之功。”

在搜索引擎輸入 漢道天下 龍之谷中文 或者 "漢道天下 lzgzw" 就可以找到本書

上一章  |  漢道天下目錄  |  下一章
其他用戶在看:
龍之谷中文 - 免費小說閱讀網 版權所有 www.lzg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