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之谷中文
龍之谷中文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龍之谷中文>>重燃2003

第一百零一章 所謂大學者

更新時間:2024-03-01  作者:萬古青天一株柳
卿云有的時候真的覺得也挺無奈的。

特么的,作為一個重生者,身在世紀初,本身的認知和其他人比起來,著實有些寂寞啊!

大學校長,應該就是普通人所能接觸到的社會天花板了。

可在他這個有著20年時間跨度的重生人士眼里,有些地方真的弱的一匹!

放在后世,哪怕是個小學校長也知道該怎么利用網絡輿情最大程度為學校獲利。

王德超聽到這里,忽然覺得渾身是勁兒了。

顯然,這小子此時說這話,應該是有腹稿的。

還裝個毛的病!

自己正年輕呢!

“說說,細嗦!”

王德超決定待會卿云要是不說出個三五六道的,他鐵定手撕了這小王八蛋!

要說名貴,只能說有貴的,有便宜的。

眼睜睜看著打劫全過程的王德超此時很想說一句,‘大學校園也不是法外之地,容不得人伸手明搶!’

能讓學生送給王德超的茶葉,不會差。

其中的原因,有歲數的原因,也有文化自信的恢復。

重生前,他早就進入到了愛茶的階段。

所謂咖啡與茶的社會思潮,確實是兩代人的思維沖突,這一點都不假。

前幾年有一篇獲獎作文《咖啡與茶》,就把這種兩代人的社會思潮給展現的淋漓盡致。

不過讓王德超萬萬沒想到的是,云帝是重生者。

事實就是,華清趕不上燕大,我們心里其實都很清楚,燕大的名號,無論是國內還是國際,都比華清響亮。”

無論是軟硬件綜合實力還是發展狀況和未來前景分析,華清都要優于燕大。

但有的時候很惡心的是,在論及大學的時候,人們偏愛于講古。

王德超順著他的視線一看,頓時不好了,不過也沒露怯,一臉鎮定的說著,

但建國后的院系大調整,各個學校早就面目全非,總講古有啥意思的?

而且他并不認為華清趕不上燕大。

王德超如果真收到母樹大紅袍了,也不敢就這么放在茶幾下面。

經過歲月的沉淀,80后那血脈里的基因終會覺醒,他們最后依然會愛上喝茶,甚至還會推陳出新,用原葉奶茶讓90后、00后愛上了真正的華國茶湯。

但這改變不了此時的云帝將魔爪伸向了茶幾下面的決心。

王德超皺著眉頭思索了一會兒,而后不確定的說著,“人文底蘊?”

下午剛收的茶葉,還么來得及放回柜子里,就被這小子給收刮了。

心疼的擺了擺頭,王德超語氣不善的讓他繼續說,努力不向蘇采薇的挎包看去。

武夷那邊的水仙茶,國家欽定的48良種茶之首。

客觀的說,高考應試教育存在的今天,燕大強于華清,而科教興國的未來,華清強于燕大。

“學生畢業時送的土特產,你要喜歡就拿去。”

云帝猜測,送王德超茶葉的學生一定來自八閩省。

這茶葉用傳統茶紙包裝,卻能隔著一段距離都能在煙氣中聞著味來,肯定不是凡品。

笑瞇瞇的道了一聲謝后,卿云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的拿起茶葉,交給了蘇采薇讓她放包里,而后拍拍手,一臉正色的說著,

但不是不愛,而是時候沒到、

當然,也肯定不是那母樹大紅袍的。

還是武夷的。

見王德超瞇起了雙眼,卿云嘿嘿笑著,“老校長,我們先不說復旦,你覺得華清比起燕大,差了什么?

你先別說什么學科實力、狀元數量、科學家數量之類的放屁話。

至少是屬于前世卿云也舍不得自己買來喝的東西。

他認為這完全是見仁見智的東西,非常主觀。

雖然年紀大了,但在學校里最大的好處就是身邊全是年輕人,不用擔心思維和社會脫節。

“我在帖子里說過,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容不得人張嘴就誹謗詆毀他人。”

三坑兩澗的老樅水仙,上萬一斤的東西,他也舍不得自己買啊!

現在都是什么什么咖啡一代的,對喝茶,年輕人是打心眼里那是‘傳統文化’,和他們80后新一代沒什么關系的事情。

皇家背景正統的繼承者京師第一大學堂的名號,確實要比庚子賠款建立的留美預科學校‘清朝華人學堂’要響亮的多。

‘細嗦’?

卿云看了看茶幾,透過玻璃眼尖的發現下面有幾個包裝古樸的茶葉包,頓時眼睛瞇了起來。

茶葉是好茶葉,但他相信卿云這種年輕人是喝不來的。

“這多好的刷名聲的好機會啊!老校長,你要是不抓住這機會,我覺得是可以上校恥的事了。”

嚴格意義上說起,清北兩校在院系調整中互相劃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要細分根本分不出來。

而什么燕京航空航天、華科院、華國政法、央財、燕京外國語、燕師大、津門大學、人大、華國農大、地質大學、林業大學……這一些系列的名校都是兩個學校拆分出來的產物。

包括南方七大母校,復旦大學、蜀大、建業大學、之江大學、武漢大學、廈門大學、中山大學,也在那時進行了慘無人道的分拆,全國絕大部分的高校,都是依靠這七所大學拆分出來的院系組建的。

甚至還有子又傳孫的情況,百年高校的變遷,除了主干院系以外,其他的早就面目全非了。

現在燕大和當年的燕大,現在的華清和當年的華清,有個屁的關系。

就連復旦大學也不是當年的那個建國前的野雞大學。

但讓他無奈的是,卿云堂而皇之的點了點頭,“就是這個,人文底蘊才是頂級大學的魂。”

人文底蘊才是頂級大學的魂?

王德超認為,這種口號……

也就真的只是口號而已。

不是他眼皮子淺,而是因為在教育產業化的今天,他可能比誰都明白,錢,才是頂級大學的魂……

鵬城大學有個屁的人文底蘊,不過是一所雙非二本,但是其背靠特區,科研經費超過了眾多985、211學校。

整個學校的實力,也在很短的時間里突飛猛進。

別的不說,要是將清北的教育經費撥款降低到和復旦大學一個水平……

或者說,從現在起,讓復旦大學的教育經費撥款和清北一個水平,王德超敢保證,給他20年時間,復旦大學絕對可以反殺清北。

沒有人比他更懂怎么省錢了……

瞥見王德超臉上略帶不屑的神色,云帝認真的說著,“燕大,是各種新思想的發源地,也是近代所有運動的發源地。

老校長,不管你認不認,在宏大史觀的敘事邏輯下,它就是精神圖騰。”

雖然這里面很多運動的首倡者很有爭議,但在宏大敘事下,在人們的三觀認知中,燕大便是首倡者。

于是,只要一翻開歷史書,只要一學習近現代史,那么燕大的名號就會被反復提起,燕大師生的事跡就會被廣為稱頌。

時間越久,這種圖騰就會被自發的刻畫的越深沉越宏大。

王德超明白他的邏輯了。

倒不是說不對,這么說來,倒也是這么一個道理。

如同部隊,鐵打的硬盤流水的兵,但為什么有些部隊的精神卻能永存?

首任首長首批官兵的優良作風,在某種程度上確實是這支部隊的魂魄。

見老校長明白自己的意思后,卿云趁熱打鐵的輕輕問著,“那么復旦大學,究竟又和華清燕大有多大的差距呢?”

差距肯定是有,否則也不是清北輪流老大,而復旦的第三岌岌可危。

而且,在不少方面,復旦和清北的差距是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

就算是相同的投入下,也是需要幾十年的追趕才有可能追上的。

‘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

梅貽琦老先生這句話的意思是,真正的大學,不是有多少高樓大廈,而是有多少大師。

而大師的聚集、未來大師的塑造,是需要良好的學術環境的。

馬太效應,在高校建設上也是如此,強者越強,弱者越弱。

而且強者會因為種種因素變弱,但弱者卻鮮有能翻身的。

前者,如華國科大,原本在恢復高考后十年內腳踩清北鎮壓當世一切敵的華國科大,僅僅是因為地理位置的選擇錯誤,留不住老師吸引不了學生,便逐漸退出了頂級名校的序列。

后者,如西蜀大學,從最后一批獲批985的學校,經過20年的沉淀殺入了中高端,摸到了前十序列的邊。

但這是西蜀、錦城兩級財政的共同努力,向其傾盡一切資源的結果。

更多的是原本一個批次的重點大學逐漸分化。

到了卿云重生的那個年代,雙非學校一個學院一年的科研成果還不及985名校一個副教授一年的成果。

甚至還有雙非學校的正教授求爹爹告奶奶到985名校青年講師的課題組里,只為混個資歷。

在感慨了一番贏家通吃的后世后,卿云一臉嚴肅的看向了王德超,“老校長,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我們的社會也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作為時代的一份子,我認為我們復旦大學的每個人,都應該勇于為時代發聲,關注熱點問題,傳遞正能量,共建美好社會。

為時代發聲,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這才是我們應該做的。”

口號雖然偉光正了點,但架不住好用啊。

光有錢也是沒用的,比如之江大學,常年經費排名全國高校第二,但是排名也是逐年下滑的。

大學不在于‘大’,而在于‘學’。

學生為本,學者為先,學術為基,學風為要。

占地面積超過8000畝的之江大學,相比起TOP4而言,只是大而不強。

拋開農學專業后,其11個A學科只剩5個,而單從農學看,之江大學也排在華國農大、華中農大、建鄴農大之后,位列第四,且400出頭的總分上與前三者1000、770、720分相比,也是相差甚遠。

復旦不一樣。

不同于‘網上沒輸過,現實沒贏過’的哈工大和華國科大,復旦大學是有真實力的,也具備良好的學術氛圍。

畢竟無論是學生還是老師,有著清北的實力,他們可以在人生道路抉擇的時候選擇復旦大學進行一些現實的平衡,但絕不可能去哈工大或者華科大。

網民把口號喊得再高也沒用,因為他們考不上,隨便吼吼看熱鬧不嫌事大而已。

等到他或者他自己的孩子考大學的時候,但凡他有那個分數,也絕對說不出這話來。

文史類處于頂尖位置的復旦大學,距離清北,也就僅僅是人文底蘊。

工科,是可以靠錢砸上去的。

只要這一塊補上,資金再跟上,假以時日,比肩乃至超越清北,這不是什么完全做不到的事情。

王德超聞言沒有急著說什么,而是閉上了眼睛,默默的思考著。

此刻,他的腦子里回想著的是燕大的百年歷史……和榮光。

燕大學生懟天懟地懟空氣,懟明星懟名人懟政要,一次又一次的挺身而出站在時代之巔,為國家為民族發聲,這才是燕大的靈魂。

良久,王德超睜開了眼睛,目如利芒的看著卿云,“你的意思是這是一次發聲的機會?”

卿云笑了,打開自己的文件包,將三份文件遞了過去。

王德超接過來只是看了看標題,就嚇出一身冷汗。

《關于實行互聯網有限實名制的建議》、《關于反網絡暴力法立法的必要性和緊迫性論證》、《關于互聯網信息內容生態綜合治理的建議》

他感覺此刻捏著的,不是三份文件,而是三個燙手山芋……不,是硝化炸彈,不穩定的那種。

文件什么內容他都不想看了,拿著文件在手上拍了拍,王德超一臉問難的說著,

“后面兩個我暫且不說,伱這個網絡實名制……02年的時候,華清大學新聞學教授李希光就以議案的方式提出來過。

當時他在會上提出應該禁止任何人網上匿名,他認為在網上寫東西發表意見是遵從于現實法律的。

但是,這個提案被否決了,都不是擱置爭議,而是直接否決。

其理由是網絡實名制侵犯了網民隱私,泄露個人信息,同時會縮小網絡生存空間,阻礙網絡的普及,也是扼殺網絡輿論,屏蔽網民呼聲。”

在王德超看來,卿云把這個問題想簡單了。

網絡輿論,并不是一個簡單一言二語就能說清楚的。

各有利弊。

這是一個系統工程。

(本章完)

在搜索引擎輸入 重燃2003 龍之谷中文 或者 "重燃2003 lzgzw" 就可以找到本書

上一章  |  重燃2003目錄  |  下一章
其他用戶在看:
龍之谷中文 - 免費小說閱讀網 版權所有 www.lzg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