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之谷中文
龍之谷中文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龍之谷中文>>人在大宋,無法無天

第一百三十五章 早朝爭論

更新時間:2023-10-21  作者:玩蛇怪
消息迅速傳出去。

整個官場形成了一場地震。

要知道這可不是一百多名士兵,而是一百多名官員。

其中還有很多都是進士出身,身份尊貴的士大夫。

這一下被罷免那么多人,他們的關系網鋪開,必然會形成一股龐大的力量。

因此這無異于會讓翌日早朝掀起巨大波瀾。

只是趙駿可不管這些,讓皇城司下令嚴查劉元瑜后,便離開了。

他打算回去撰文,恰好第一版報紙還有很多空白地方,除了報道汴梁黑社會以外,官場也肯定要報。

報紙就是由活字印刷術做成,宋代完全就有能夠做成熟報紙的條件。

只是因為皇權體制下要進行輿論管控,所以不允許市井之間出現這些東西而已。

但趙駿在跟趙禎提起了官方必須要有自己的喉舌媒體之后,印刷坊就成為了皇權體制下被允許的存在。

目前主要是大宋內部的新聞媒體還沒有成體系,只有印刷坊能夠做報紙,以后如果有別的報紙出現的話,那就要成立新聞署進行管控。

此刻鹽鐵司百余名官吏被趕出皇宮,接著政制院那邊加班加點,立即從冗官當中抽調精銳部隊,填充進鹽鐵司里。

同時晏殊暫時掌控住了三司,下面的不穩定因素迅速消除,到第二天的時候新任官員全都到齊。

這也算是冗官的好處之一。

官員實缺太少,四萬多名官,還有成千上萬人在排隊等差遣,忽然這邊一下子多了一百多個位置,可不把那些閑官給樂壞了?

結果就是諸多官員欣然上任。

甚至很多都是汴梁的閑散官員,原本每天無所事事,忽然接到命令,下午就直接去鹽鐵司報道去了。

翌日清晨,垂拱殿早朝,諸多御史果然以政制院罷免了那么多官吏為理由開炮。

趙禎高坐臺上。

下面三班大臣各自站在自己的位置上。

隨著王守忠一聲:“有事出班早奏,無事卷簾退朝。”

監察御史張宗誼首先站了出來,向趙禎拱手說道:“官家,臣有本啟奏!”

“說。”

趙禎平靜地應了一句。

張宗誼道:“昨日政制院竟罷免鹽鐵司一百余名官員,此絕非成例,這個口子一開,官場豈不是人人自危,請官家裁決?”

他這一句話,就幾乎相當于戰爭打響。

諫官韓琦也說道:“先帝素來以刑不上大夫,官家應以先帝為榜,萬不能如此對待官員,縱使他們有錯,也應該下旨申飭,怎么能這般罷免羞辱他們?”

“而且這一罷免就是一百多人,涉及的官員之廣,前所未有。這些人并未做錯什么,只是奉了上命,難帶也該罷黜嗎?”

“臣以為政制院囂張跋扈,稍有忤逆就立即罷職去官,實在有違圣意,還請罷黜政制院。”

“不錯,政制院權勢滔天,恐有不臣之舉,臣也附議罷黜政制院。”

頃刻間數名御史和諫官就站了出來彈劾。

但趙駿一句話都還沒說,就有其他官員站出來為政制院辯護道:“怎么?什么時候官員尸位素餐,沐猴而冠,蠅營狗茍,恬不知恥,我們反倒要維護他們了?你們的廉恥呢?”

“我看有不臣之舉的是你們吧。政制院只是施政而非樞密院,何況就算樞密院也不能調動軍馬,沒有兵馬,哪來的不臣之心?”

“御史臺的人誣告已成風,官家,臣建議取消御史臺言非無罪之特例。他們想誣陷誰就誣陷誰,這些年來被御史臺捕風捉影隨意誣告的還少嗎?長久以往,這才是官場人人自危。”

“臣附議,取消御史臺言非無罪的特權!”

另外一派諸多官員紛紛站出來,這其中除了三相三參那一派的人以外,居然還有不少中立派官員,趙駿都不知道他們為什么站出來幫政制院說話。

唯有呂夷簡等人眼觀鼻,鼻觀心。這些官員,大多都跟鹽鐵司新上任的那些官員有非同一般的關系。

很多人都說,明代黨爭嚴重,官員之間有錯綜復雜的關系網。

實際上從宋代開始,黨爭就已經很嚴重了,慶歷新政,王安石變法。新黨與舊黨之間,斗個你死我活,早就已經是官場常態。

當時的官場有同窗、同鄉、同門、姻親等等關系情誼,互相勾結連橫,形成了不知道多少個大大小小利益集團。

今天劉元瑜那一百多鹽鐵司的人被罷免,他們發動后面關系要搞事。可新上任的那些官員也不是吃素的,就伱有同鄉、同窗、同門好友,我們就沒有嗎?

結果就是兩派紛紛斗法,加上御史臺為了維護自身權益,參與其中,鬧得整個朝堂上都是一片亂麻。

眾人一個個又是引經據典,又是長篇大論。

你搶話,我饒舌。

把朝堂上弄得跟菜市場似的,反倒是趙駿呂夷簡等政制院的人冷眼旁觀,像是在看戲一樣默不作聲。

果然。

只要有利益,自有大儒為我辯經。

到了最后,王守忠敲響銅鑼,示意朝堂肅靜,這才勉強壓制住了聲音。

韓琦說道:“不管怎么樣,罷黜那么多官員實在是太嚴厲了一些,他們的罪責本來就不應該那么重,還請官家三思!”

“哼!”

呂夷簡冷哼一聲道:“你們這群人真是無知無畏,政制院只是讓劉元瑜上交全年計數,這本來就是他分內之事,結果卻拒不履行。我們不僅不能教訓他,甚至還只是說他兩句?若人人都如此,那政制院權威何在?官家的威勢何在?”

韓琦據理力爭道:“官家的威勢不是靠罷免官員而來,而是靠圣人般的品德讓天下臣服。官家若是以君子統領百官,那百官又何嘗會心有怨恨呢?”

這句話的意思是政制院里的人都不是君子,一句話連范仲淹都給罵了,讓他很是不高興。

“胡說八道,不知所謂。”

晏殊站了出來,冷聲道:“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國家建立法制,自是有相關規章。劉元瑜既不遵守,還有什么資格擔任官員?”

范仲淹亦是反駁道:“正是這個理,所謂“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一名官員,飽讀詩書,卻連基本都做不到,就該罷免!”

“那又關諸多鹽鐵司什么事情?”

張宗誼說道:“劉元瑜若是不稱職,自有御史臺彈劾,政制院如今權重,也不該輕易定那么多官員仕途!”

“政制院存在,就是因為代表了官家來統領百官,整頓官吏,以維持天下之序。”

王曾冷笑道:“說到底,你們御史臺為一群不作為的官員發聲,只是為了維護自己彈劾的權力罷了。可據不抗命者,官家連懲罰都不能做到,這天下是官家的天下,還是你們的天下?

這話頗有點殺人誅心的意思了,要是以前王曾肯定不會這么說。

因為他以前也是士大夫陣營的人,在同一陣營里自然要維護自己陣營的利益,因此曾經的王曾,肯定會站在韓琦那一邊,想理由、想借口來為劉元瑜辯護。

但現在他發現自己好像陣營變了,當他真正坐到了政制院同知這個位置才發現,手握大權真是美妙。

所謂屁股決定腦袋,以前他們是想把趙駿同化。可不知不覺間他們反而成為了趙駿的利益同盟,所以不自覺地開始維護起了政制院的權威。

因為政制院的權勢實在是令人著迷,何況只要在政制院,就幾乎擁有免死金牌。

那又何必再把屁股挪到士大夫那一邊呢?

張宗誼說道:“計數本來就不是什么大事,劉元瑜品性雖一般,卻并未犯大錯,又何必拘泥于此?他的理由亦十分充足,鹽鐵司人手不足,可以理解。”

“對不起,我不能理解。”

趙駿站出來冷冷說道:“你信不信,我昨天下午已經召集了百余名官吏,今天他們才剛上值,明天他們就能把平日里鹽鐵司做的事情做完,并且把政制院要求的事情做好?這個任務本來就是他們該做的事情,分內之事都做不了,陛下還要這些酒囊飯袋做什么?”

“何況計數怎么就不是大事了?”

王曾亦反駁道:“這是衡量大宋國家是否在前進的標準,政制院成立,便是為了國家強盛。如果我們都不能看到國家的問題在哪里,如何談興旺?”

“好了。”

趙禎看著下面吵做一團,終于開口道:“此事是朕定下的,政制院本就是朕設立,為節制百官而用,他們發布的政令,便是朕的命令。鹽鐵司的官員連朕的命令都不遵守,朕不罷免他們,還留在那里做什么?”

“是”

諸多御史面面相覷,就只好又退了回去。

因為趙禎已經給這件事定性了。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那劉元瑜他們就屬于抗旨不遵,這在宋朝是大忌。

所以只要趙禎發話,那他們自然也就無話可說。

接著到此時才終于算是正常早朝。

早朝過后,趙駿沒有去政制院辦公,徑直去了印刷坊。

昨天寫的文章已經送過來了,工人們加班加點重新排版,今天就是印刷報紙的時候。

孟承起依舊守在印刷坊里。

自從他知道趙駿的身份之后,他就知道自己遇上大腿了,而且還是整個大宋除皇帝以外最大的那一根。

所以印刷坊的事情即便已經與他無關,但利用老東家的威望以及替趙駿辦事的名頭,還是在印刷坊混了個監工的身份,替趙駿督促報紙的印刷。

工人們也不反感。

主要是趙駿出手大方,除了維持原本的薪水以外,如果是加班加點干活,還有加班費和獎金拿。

人們不是反感996,而是反感每個月就給四五千塊錢,不給加班費還要996。

只要給工資到位,月薪超級加倍,二十四小時睡在公司都行。

在工資到位的情況下,第一版的報紙很快印刷出來,上面密密麻麻各種新聞,兩件大事自然是黑社會以及官場地震。

其余還有詩詞、花邊新聞、小道消息以及廣告位和投稿欄等。

印刷坊中,趙駿看著第一版的報紙比昨天又增加了許多新內容,填充得不錯,滿意地點點頭道:“很好。”

院子里的銀杏樹下,孟承起低眉順目,露出討好的笑容道:“知院滿意就行,現在什么都弄齊了,只要知院一聲令下,就可以直接印刷,明天滿汴梁都是報紙。”

“這報紙的銷售暫時會是個問題。”

趙駿想了想道:“孟東家,托你件事。”

“請知院吩咐。”

孟承起的態度無比恭敬。

趙駿說道:“東家好文,想必認識不少書生。可以招募一些家境相對貧困的書生,在印刷坊旁邊買棟院子,成立編輯部進行審稿,有什么值得登報的新聞、詩詞、話本、都可以審查。”

孟承起連連點頭道:“這件事情就交給我,只是這編輯部我可以進去嗎?”

趙駿笑道:“東家若是喜歡,你去做個總編就是了。”

“多謝知院。”

孟承起高興不已。

隨后趙駿又說道:“要想讓報紙在汴梁打出名聲,以后成為大宋朝廷向民間廣發消息的喉舌渠道,就必須要有相應的策略,光內容質量好還是不行這樣,等報紙印刷好之后,你派人送到全城各個茶鋪,每家免費送一份,讓他們給顧客瀏覽。”

“免費送?”

孟承起猶豫道:“知院,我們的前期投入已經如此巨大,這報紙每張也要10文錢成本,只賣12文錢,即便賣一萬份,也只賺23貫,一月下來,堪堪夠印刷坊基本開銷,這前期投入怕是收不回來吧。”

很多人以為宋朝一貫是1000文銅錢,實際上官方定的是770文為一貫,不過民間基本維持在850文錢左右,所以如果報紙每個月四期,每期賣一萬份的話,收入大概是23.5貫。

但印刷坊這么多工人,每個月給他們開工資就一百多貫了,基本上甚至可能連最低成本都維持不了,難怪開印刷坊沒什么賺頭。

然而趙駿卻笑道:“小了,格局小了。印刷坊除了報紙以外,正常書籍本來就是在印刷,之后還有廣告收入,再加上咱們的受眾不僅僅是汴梁,還有整個京畿路,京畿路人口數百萬,只需要有十萬客戶,印刷坊每月收入就能達到一兩千貫以上,何愁賺不到錢呢?”

孟承起驚訝道:“可是真的會有那么多人買嗎?”

“會的。”

趙駿毫不猶豫道:“前期免費送就是為了讓他們形成依賴,而且我們是獨家壟斷,只要百姓想看新聞,想詩詞,報紙就不愁賣不出去。”

他的目光下垂,盯著手中的報紙。控制了民間輿論,不管是對官場還是對很多事情,都有極大的幫助。

至少未來若是開墾海外,在報紙的宣傳下,怕是不計其數的大宋百姓將奔赴遠方。

到時候整個世界都有漢人的足跡,也就不用擔心海外開拓的問題。

在搜索引擎輸入 人在大宋,無法無天 龍之谷中文 或者 "人在大宋,無法無天 lzgzw" 就可以找到本書

上一章  |  人在大宋,無法無天目錄  |  下一章
其他用戶在看:
龍之谷中文 - 免費小說閱讀網 版權所有 www.lzg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