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之谷中文
龍之谷中文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龍之谷中文>>唐騎

第三零一章 腥風

更新時間:2024-06-08  作者:阿菩
王溥將這段時間自己和伙伴的調查集結成文,又花了一個冬天的時間仔細琢磨,終于形成了一份八千余字的策論,這才帶領他的伙伴,來見張邁,并述說了自己的疑問。

“在河中、天竺的長久統治?”張邁放下策論,說道:“這是一個無解的問題,至少在現在,我看來是無解的。”

“無解,那元帥是說……”

“河中與中原相隔萬里,消息來回,別說中原要直接,就算是要委派官員過來,也是行不通的。一來,河中的百姓未必肯服氣,中原來的官員也未必能治理好河中,二來,你覺得有多少中原的士子愿意萬里迢迢去河中做官?在我這一代人,以我的威望以及我和郭洛之間的關系,我應該可以保證河中不叛。但我和郭洛都死了以后呢?我們的子孫,仍然能維系現在的這種脆弱的宗藩關系?我自己對此可不樂觀。失去了來自中原的支持與輸血,河中后人在那里的統治只怕逃不出兩種結局:本土化,或者被本土人驅逐。”

王溥黯然,他捫心自問,要自己來西域已需要下決心了,如果要長達數年地在河中為官,就算自己愿意,自己的家人,只怕也不愿意。違反人性需求的事情,永遠無法持久進行的。

張邁道:“除此之外,還有武力的持久性――西域如今的安穩局面來源于我大唐鐵騎的威懾。現在唐騎天下無敵,但這種情況并非常態。西域也好,漠北也罷,野蠻民族雖然這幾年被我們打壓下來了。但野草總是不可能斬盡殺絕的,總有一天,他們仍然會重新成長為新的大患。所以西域和漠北的問題,不只是距離的問題,還有蠻族武力的問題。這兩個問題不解決。所有的隱患就都只是治標而不能治本。而要解決這兩個問題,除非……”

“除非怎么樣?”

“除非我們能將中原與河中的距離變短,能將野蠻民族的武力廢掉。”

“那怎么可能!”

幾個學子齊聲叫道。

山河之間的距離怎么可能變短?又不是有仙家法術!

至于廢掉蠻人的武力,怎么廢?如果有這種辦法,漢武唐宗早就做了!

“恩,聽起來不可能。但其實是有可能的……”張邁悠悠說:“第一個問題,河中和中原之間的距離,不可能縮短,但如果我們的運輸能力變強了,那就相當于是縮短了距離。如果能夠保證從長安到蔥嶺以西。一個月之內兵員與物資都能抵達的話,那么河中也罷,印度也罷,納入長久統治便都不在話下了。”

“從長安到嶺西?那也不可能的。兵員輕騎快馬,或許能夠,但這樣萬里疾馳跑到蔥嶺也沒法打仗了,更別說物資,大宗的戰略物資。怎么可能運到嶺西,百里不販樵,千里不販粟,能行走于絲綢之路上的商品。全都是絲綢這樣的貴重物……”

“當然不能靠馬,也不能靠人力馱運,而是要靠……”張邁道:“科學。”

“科學?”王溥道:“元帥是說,科舉之學?”

張邁臉上現出哭笑不得的神情,但也沒有責備,沒有解釋。只是說道:“在西域多看看,多學學。慢慢的,你會懂得的。恩。如果你還想在我身邊呆得長久,這一門學問,不要求精通,但至少也必須要懂得的。”

對張邁來說,遙遠的東方。

對鄭渭來說,遙遠的北方。

五千里的漠北,被一場大雪覆蓋了。

正所謂幾家歡樂幾家愁。天策大唐統治下,并不全都是歡樂的,富裕的,也有痛苦的,貧寒的。

與西域、河北的逐漸富裕,荊北、河南的回復生機相比,大漠南北的部族仍然掙扎在生存邊緣。

天策大唐的建設投入并非全面開花,主要的財力物力,都投入到商路的維持和幾大中心城市的建設上。從政策傾斜的角度來講,燕、津、鄴、汴四大都市是得到了絕大財力的支持,中原的農村是得到了農稅上的減免,但大漠南北,則被完全忽視了。

從天策七年秋天開始一直到現在,整整三年了,有超過三十萬的部落青壯年都滯留于中原,或者在燕京建城,或者在晉北挖煤,或在陰山挖礦,或者在天津開港,留在草原上的就只剩下老弱,他們苦苦地,但是應該繳納的賦稅卻沒有減免。

一場漠北征伐,一場臨潢府大戰,已經將大漠的財富搜刮殆盡――大部分被契丹帶去了遼東,還有一部分被天策帶進了長城,都窮到底了,但還在繼續壓榨著,壓著大漠牧民最后的底線。

天可汗的春風,一直吹過了玉門關,卻沒有到達漠北半步!

中原的復蘇與西域的新生,伴隨著的是漠北的哭號與衰亡。

不知道有多少部族熬不過過去的三個冬天。

但偉大的天可汗啊,他卻沒有憐惜漠北牧民的意思,這位“中原圣主”一點都沒有中原儒家所提倡的圣王品德。老弱已經死去大半,青壯因為營養不良也變得衰弱,婦女,也有不少被賣到西域,成為新移民的胡妻,甚至奴仆。

部落的數量在減少,部落的規模在縮小,連續三個冬天,全都是災難。

當然,也有一小部分部落過上像樣日子的――那是臚駒河畔,石堅所建立的興華城,城周五百里是整個漠北最好的草地之一,水草風貌,土壤肥美,石堅在那里建立了大大小小一百多個牧場,放牧著多毛的羊群,采集羊毛南輸定遼,以此換取南方的物資。

定遼城以南一直到大定府,也有類似的情況,居民或農或牧,生產出馬匹南運換取南貨。種植糧食自給,并作為興華城與中原貿易的中介。

但除了這兩個地區有一點興興向榮之外,漠北的其它地方就是哀鴻遍野。

龍驤元帥四個字,在中原意味著仁政,天策上將四個字。在漠北卻意味著暴虐。

然而,也并不是沒有溫暖,慈悲的佛祖從吐蕃帶來了溫馨的慰藉,在吐蕃形成的高原佛教,非常之適合生活同樣艱辛的漠北牧民。

雖然都是宗教,但誕生于膏腴中原的漢傳佛教與道教。對漠北先天就沒有影響力,但誕生于吐蕃的高原佛教,卻有很多內在的東西自然而然就能在漠北牧民心目中產生共鳴。而且佛教在漠北也并不是一個全新的事務,在以往早就有了千百年的沉淀,契丹貴人中就有不少是佛教徒。就是普通的牧民。也都知道菩薩的慈悲與偉大。

而如今,在漠北民間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皇王耶律倍皈依了佛祖,并成為活佛,更是很快就對漠北人心的深處,造成了很大的影響與沖擊。贊華的北行,就想星火點在一捆干柴上,幾乎以比鷹揚鐵騎更快的速度,就征服了漠北的人心。

活佛傳下來的咒念。使得牧民們能在極度困苦之中忍受下來,也使得他們明白了“因果”,知道了自己前世的罪孽。并寄希望于來生的,乃至最徹底的解脫。

生長于中原富裕之地的漢人,大概是很難理解:有了對彼岸世界的寄望,人世間的許多苦處,如饑餓,如寒冷。如疾病,便都變得可以忍受了。

雖然只有短短三年之間。貧弱的漠北還是建立了二十五座大寺,號稱漠北二十四蘭若――至于最后的一座大寺廟。是位于黃龍城外的大日曼陀羅――那是漠北贊華活佛駐錫的圣地,牧民如果能夠到此朝圣一次,今生死后將不墮地獄,不墮惡鬼,不墮旁生,若得見活佛一面,能消三世災,若得聞活佛講經一次,能消十世業,若能得到活佛的摸頂祝福,所得福慧,不可計量。若得剃度為僧,皈依佛法,更將得到大解脫。

二十五座大蘭若,小的僧眾百余,大的僧眾逾千,牧民在極度貧苦之中,仍然用盡一切辦法供養群僧,因為那是他們最后的希望。

天策十年冬天,當一場大雪蓋住了道路,隔絕了漠北與中原的消息時,已經剃度的耶律阮悄悄地走進了大日曼陀羅,跪在了他的師父――也是他的父親――贊華活佛的腳下。

父子兩人如今已是師徒,但佛家的奧義,真的就能完全抹滅掉血緣的羈絆么?

耶律阮不信!

他的口舌已經干燥,因為他已經說了三個時辰的話!

他在告訴他父親,漠北如今是多么的痛苦,他在告訴他父親,牧民們現在正掙扎在生死的邊緣,他在告訴他父親,有許多部落已經再也忍受不了了!

天策的高壓,張邁的絕情,讓這些部落酋長感到無比絕望,而耶律阮告訴他父親,這些部落的絕望,就將是他們反抗天策的力量源泉!

“大雪已經封住了道路,這個冬天,有足夠的時間讓我們成事,只要將各大部落整合起來,漠北的局面,可以在一個冬天就完全反轉過來!”

“而且,張邁去了西域,沒有一兩年回不來,楊易病廢在定遼,燕京是一個婦人在做主,又搞得朝政起伏,人心紊亂!現在,正是佛祖賜給我們規復漠北的良機!”

“而且,我們還有外援!鬼面軍已經向兒臣效忠了,還有耶律察割……”耶律阮說到這里,忍不住激動而興奮,就連臉也紅熱了起來:“耶律察割也答允了,他將奉我為契丹之主。也就是說,到時候我們所擁有的,不只是漠北,連同契丹也能拿回來!那就是祖父天皇帝陛下所打下的領土,基本就都能收回了!到時候父親為活佛,高居天上,兒子為皇帝,治理下民,大漠南北、渤海遼河,將一并納入一個偉大的佛國之內。父親啊,師父啊,活佛啊,父佛啊!現在,這個佛國就等著你一聲答允了!”

耶律阮說到這里,整個人跪伏在贊華活佛的腳下,親吻他的腳趾。

然而贊華卻沒有回應他,一句話也沒有。有的只是沉默。

人世間的有些事情,有時候是“久假成真”,有時候是“真假莫辨”。

比如贊華,當初耶律倍剃度時,所有人都認為他是有心機的。但現在呢?就連耶律阮也知道他的父佛入佛已深,所以得用建立佛國來勸說他。

但贊華卻閉上了眼睛。

耶律阮無比失望地退了下去,他實在不明白,這么好的機會,父佛為什么不答應――甚至不回應!

難道,他真的已經成佛。真的不再沾染人世間的一切紅塵了么?

就在退出方丈,將黯然離去時,一個聲音叫住了他,那是贊華的大弟子。

“師弟留步。”

“嗯?”耶律阮合十行禮:“師兄。”但眼中已經露出了兇光。

眼前這位大師兄剛才竟然就在門外?也就是說自己的秘密已被洞悉了!

贊華那邊,耶律阮不擔心。就算父佛不贊成自己的主張,想來也不至于將兒子賣給張邁,但別人就不同了。

大師兄似乎沒有見到他目中的寒光,卻是低低地說了一句:“活佛剛才,沒有答允師弟,但是,也沒有拒絕師弟啊。”

耶律阮心頭一動,猛地抬起頭來:“師兄的意思是……”

“貧僧的意思是。師弟的宏圖,對于弘揚佛法,顯然也是有大助益的。所以。活佛沒有拒絕,活佛沒有拒絕,所以我覺得,師弟的偉業,是可以展開的。”

耶律阮道:“但是這件大事要想成功,父佛的支持卻是必須要。”

“活佛怎么會不支持!”大師兄道:“這兩年。曼陀羅的事務,其實都是貧僧在替活佛打理了。至于世俗那邊,難道人皇王的兒子。還代表不了人皇王么?若是你我一體一心……”

耶律阮笑了:“如果你我一體一心,那就是說,父佛已經是支持了!”

劉知遠站在大殿上,眺望西北――那里,是張邁所在的方向。

大殿臺柱下,站著桑維翰,他則是很小心地期待著劉知遠的反應。

這幾年由于實行極度嚴密的軍事化控制,長安周邊已經變成了一個大軍營。

從軍事,到民事,都實行嚴密的控制,這種情況根本不可能長遠,從來沒有一個地區可以幾十年地進行這種緊繃的統治,但在五代時期,人民普遍生活困苦,如今劉知遠治下,只是少了一點自由,卻并不是不給人一條活路,所以這里的軍人,一半時間訓練,一半時間屯田,這里的人民,除了耕種做工之外,也都沒有多余的休閑娛樂,但只要都還有一口飯吃,大家就都安之若素。

當然,若再過幾年,當中原其它地方各種富裕的風氣吹拂過來,肯定會逐漸觸動乃至“腐蝕”鐵幕之內被禁錮著的人心,但在近幾年內,張邁除非下死力氣犁庭掃穴地推過來,否則還真的很難打破這種統治。

所以這一刻,劉知遠雖然四面受困,卻還擁有著戰略上的巨大優勢,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他清楚燕京的動態,甚至張邁的行蹤,因為劉知遠派出去的間諜,卻很容易就打聽到的各種公開的大事。而天策那邊卻很難知道這邊的虛實。

“令公,請速下決斷!如今中原未穩,張邁就效仿隋煬帝西巡,而且走得比隋煬帝還要遠,這是天奪其魄,其國將亂了!”

說話的正是桑維翰。當初他從洛陽逃出來后,認為若往北投安重榮,多半會被他拿去獻功,便折而向西,來到長安,投靠了劉知遠,果然劉知遠非但沒有將他交出,反而將他秘密安置起來。

但桑維翰幾次鼓動劉知遠反攻天策,劉知遠卻都沒有回應,只是像一只烏龜一樣縮在他自己所打造的硬殼之中。

其實這兩年劉知遠亦曾后悔過的,他后悔,是因為他錯過了最佳的投降時機。

當關中大戰剛剛結束、漠北勝負的消息尚未南傳、而石敬瑭剛剛東歸洛陽,那個時候劉知遠如果投降張邁,他所得到的地位至少與郭威等量齊觀――郭威當初是這么許諾的,張邁也是默認。劉知遠相信也必是如此,甚至可以說張邁為了籠絡他,給予的待遇還會超過郭威,裂土封國都不為過。因為那個時候劉知遠如果投靠了張邁,反戈一擊。兵發洛陽,那么中國北方的統一可能會提前兩三年!

但劉知遠卻猶豫了――在當時的情況下,劉知遠沒有下定決心投靠還處于劣勢的天策也是人之常情。

可等到漠北大勝、上京易手的消息傳來,劉知遠對天策來說,忽然就變得不那么重要了,張邁在那以后也再沒有對他進行積極招安。郭威對他也只是嚴防死守而已。而且劉知遠這時也覺悟到:張邁橫掃中原的大勢已成,繼續跟隨石敬瑭已經沒有多少前途了。這也是劉知遠在石晉末年對洛陽方面不假辭色的原因。

那個時候如果投降,還是有功的,至少功勞會比范延光大,但劉知遠不甘心啊!這就像一個人。原本有機會在賭桌上贏個兩三億的,一轉眼,變成只有五百萬的彩頭,這種巨大的落差使得劉知遠未能當機立斷。

更何況,自己原本是郭威的老上司,投降過去與郭威同殿為臣也就算了,可在這種情況下投降過去,去了天策反而要屈居其下。這讓他很難接受。

他決定再忍一忍,再等一等,等一個更好的機會。就算贏不回那兩三億,至少也得博回幾千萬吧。

再等到燕云易手、鄴都易幟、山東臣服、河北歸心,劉知遠的一顆心卻在不斷地往下沉!

如果用三國變文中的一個形容詞來說,這時候的劉知遠,已經覺得自己快變成“冢中枯骨”了。他很明白,若再頑抗下去。只怕不會有什么好下場。

可是這個時候投降就有好下場了么?別說能與郭威一般位高權重了,現在投降過去。張邁會否待見都難說了。就是變成階下之囚、流放之臣也有可能啊――范延光殷鑒不遠,使得劉知遠更加不敢妄動了。

所以。盡管知道再抵抗下去沒什么好結果,但劉知遠卻只得苦果自吞了。

除非天下再次大變!

他將渭南整頓成現在這個樣子,就是在等一個機會,一個最后的機會。

畢竟,軍國大事,不到最后關頭,也總是會有變數的。

而現在,這個變數是否來了呢?

“所謂盛極必衰,亢龍有悔是也!”桑維翰似乎看出了劉知遠的動搖,正在慷慨陳詞:“國雖恒以弱而滅,然亦有因強而亡者。如今之天策也,上則女主當權,牝雞司晨,陰陽混亂,學士失職,監察去位,燕京內外,人心惶惶,亡國征兆,此其一也;地方上則商旅混雜,奸細遍地,石晉舊臣,咸有貳心,而鄭渭商家子,不知大局,于此變亂將生之際,不知收攏從嚴,仍然以寬治國,以至于內患外敵都能偵知其虛實,亡國征兆,此其二也;外則大漠困苦,人心思變,只要有人登高一呼,兵變必起來,東方契丹,復仇之心從來未熄,南方李齊,唯恐新唐一統寰宇,若聞有變,也必興兵。如此則漠北大亂,遼兵攻燕、津,齊兵攻陳、魯,若令公在揮旗東進,洛陽旦夕可下,而天策自以為無缺之金甌亦勢將分崩離析!此誠危急之秋也,偏偏在這個時候,張邁還不顧群臣勸諫而西巡!此去萬里,中原一旦有變,他如何來得及應對?此是天奪其魄,而贈大機會于令公也,望令公趁勢取之!”

劉知遠沉吟著,問道:“漠北和遼東的事情,你能確定?”

桑維翰道:“是!除非張邁迅速趕回來,否則早則今冬,遲則來春,北方必有大變!”

遼陽府。

從南方趕回來的耶律屋質憂心忡忡地下了船。

數日之前他得到消息,從來不肯踏入東京半步的耶律察割忽然南下,準備來朝見地皇后與太子,地皇后已經決定好好安撫這個掌握著遼國將近三分之一兵力的大將,但耶律屋質對于耶律察割這種忽然變卦的行為,卻是充滿了懷疑與憂慮。

他不相信這次的朝見,會有那么簡單!

在搜索引擎輸入 唐騎 龍之谷中文 或者 "唐騎 lzgzw" 就可以找到本書

上一章  |  唐騎目錄  |  下一章
其他用戶在看:
龍之谷中文 - 免費小說閱讀網 版權所有 www.lzg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