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部務(二合一)
葵院,上房。
大丫鬟橙葉端了茶水上來,安放在幾位小爺面前,而后低頭退了下去。
不管是天佑,還是左住兄弟,都齊齊地望向恒生。
自從前院書房出來,這三人就是如此。即便恒生不是個細心的,這會兒也察覺不對。
他抬起頭,不解地問道:“哥哥們怎么老盯著我瞧?”
看著他黑漆漆的眼睛,天佑猶豫了一下,道:“二弟,你說父親怎么好好的就想起教訓起咱們來?”
恒生揚聲道:“還能因什么?再過半月妹妹就要下定,父親心里不安……哥哥們又不是不知道,父親母親最是疼愛妹妹,即便妹妹不是立時出嫁,可定親后在家的日子也就有數……就像父親說的,萬一妹妹往后有委屈的時候,還得咱們這些做哥哥的為妹妹出頭。為了底氣足些,也當潔身自好……”
天佑與左住幾個相對無言,恒生這般說辭也不算錯,可父親(義父)是什么人?如何行事難道心中沒數,非要天慧要下定前才想起教子?
見眾人如此,恒生固然后知后覺,到底不是愚鈍的,他“騰”地從座位上起身,瞪著眼睛道:“難道幾位哥哥以為是我有了錯處,引得父親著惱,累及你們一起被教訓?”
左住訕笑道:“你畢竟年少,又獨居一府……侍衛班中,貪玩的人又多……”
恒生漲紅了臉,轉頭望向天佑,惱道:“大哥也在侍衛班,難道就大哥是穩重的,獨我不懂事……”
天佑本也想著父親專程教訓他們一頓告誡他們“修身齊家”、“克己復禮”,不當是無的放矢。
或許兄弟中有哪個行事不檢,父親一個當老子的,也不好直接說兒子的房間事,才如此籠統地告誡一番,有則改過,無則加勉。
雙胞胎都已經成家,不是不知人事的黃毛小子,二弟卻獨居一府,身邊沒有長輩轄制。
待見恒生做此反應,天佑心里已經曉得,自己先前猜錯了。
他是長子長孫,即便每日在宮里當差,可對于家中之事并非全無不知。
即不同二弟相干,那就是……因祖母的緣故?
蘭院昨日的異常,天佑晚上已經知曉。
原也猜測著今日家宴是不是同祖母相干系,可今日見李氏神色如常,父親這邊教訓的又是“修身齊家”的大道理,便想到恒生身上。
恒生現下畢竟名義上已經不是曹家子孫,若是父親再單獨管教他,傳了出去,就顯得曹家輕狂。
沒想到,卻是想左了。
想到這里,天佑便道:“二弟別惱,并不是我們覺得二弟不懂事,只是我在老爺、太太眼皮子底下……左住他們兩個身邊有弟妹守著,即便想要學人風流,也不好犯渾……只有你那邊,獨居一府,又無人能約束……方才有些誤會你,可哥哥們也是擔心你的緣故……”
左住、左成也明白是誤會恒生,也都起身給他道惱。
恒生不是個小氣的,見哥哥們都賠不是,擺了擺手道:“說開了便好,又不是什么大事……”
雖說兄弟幾個沒弄清楚曹颙教訓他們一頓的起因,可那番大道理顯然是聽進去。
于是懷胎八月的朱氏,就看到丈夫盯著自己的肚子喃喃自語。
為了怕他們夫妻年輕不知輕重,朱氏的奶嬤嬤已經勸夫妻二人分房,左成也早就挪到書房。
從曹府回來當晚,左成就使人將鋪蓋搬出主臥。
面對妻子的不解,左成一邊輕撫著妻子的肚子,一邊道:“我想多陪陪兒子,總不能讓他只親近你……”
聽著向來老成的丈夫說著這近似爭寵的孩子話,朱氏忍不住“格格”直笑;不過想著產期將至,她也帶了輕愁,小聲道:“萬一是閨女呢……”
左成渾不在意道:“閨女是更好了……閨女乖巧,更可人疼,義父、義母會更疼愛孫女的……”
左住房里,馬氏也瞪大眼睛。
妻子為求子心存焦慮,左住并非不知,可勸解幾分徒勞無益后也只能閉口不談,省的妻子心思更重。
聽了義父那番“修身齊家”的訓誡后,左住便覺得自己不能在子嗣上面讓妻子獨子承受壓力。
他翻出了《周禮》,將“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這段話指給妻子:“晚幾年生并非壞事……等到你二十看看,若是還沒身孕,就請太醫好好看看。未必就是你的緣故……當年五叔成親三年,五嬸亦無孕,后來請人看過,五嬸無礙,是五叔身上不康健。保不齊就是我的問題……”
馬氏聽著丈夫的寬慰,本心里熨帖,可聽到最后,卻帶了驚慌:“大爺怎好這般說自己個兒?我寧愿是我的緣故,也不愿大爺不好……”
女子無子,固然在婆家底氣不足,可只要放寬心胸,給丈夫納兩房妾,生出兒子,抱養到自己個兒名下,也就是了。
男人無子,即便過繼,可延續的是家族,自身血脈卻就此斷絕。
看著滿眼擔憂的妻子,左住心中一暖,道:“那也不怕,家中有方子,五叔現下不是有親子了么……”
圓明園,勤政殿。
雍正坐在御案后,放下曹颙的折子,原本沉重的臉上添了些笑意。
“統計官倉”名目倒是不錯,自己還是疏忽,既是擔心地方官倉不穩,可也沒想等著早點打發人下去瞧瞧。
若是今夏那邊汛情不穩,提前做到心中有數,總比到時候亂亂糟糟的強。
曹颙行事,向來是不乏勤勉,卻拘與謹慎;現下能有這個魄力主動邁出一步,向來是戶部印鑒在手,心里多了底氣。
看來提曹颙為掌部尚書,這步棋果然沒走錯……
雍正拿起御筆,下了“準奏”二字,想想張廷玉如今將吏部整治得頗和自己心意,多少要給他留些情面,便又在后邊添了一句“出京官吏,可與張廷玉議后選派”……
第二日上午,到衙門不僅,曹颙便看到御筆朱批的折子。
即便雍正不加那句“與張廷玉議后選派”,在出京人選上,曹颙也不會自專。
戶部畢竟是兩位尚書共掌,即便印鑒如今在他手中,他也不會自大起來,覺得自己可以一言堂。不單單是因張廷玉身份壓他一頭的緣故,還因為衙署里的微妙平衡。
就算張廷玉去年以大學士身份兼任戶部掌堂時,在政務上也多同曹颙和議后敲定。
曹颙不是傻子,哪里會在皇上眼皮子底下將戶部弄成自家后花園。
上午張廷玉通常在御前當值,只有下午的時候,才分單雙日在吏部與戶部做衙。
今天是雙日,正好是戶部。
張廷玉平素多是在未正(下午兩點)后座衙,且還要等兩個時辰。
曹颙想了想,便叫人傳來左成。
他沒有先說話,而是示意左成看折子。
左成看后,不由皺眉,道:“大人要安排卑職去?”
在衙署中,不管人前人后,他都統一了稱呼。
否則的話,要是在人口叫混了,不僅自己顯得張狂,連曹颙都會被人指責用人唯親。
曹颙揚揚眉,道:“你不想去?”
對于安排此事的曹颙來說,這是得罪人的差事;可對于奉命執行的人來說,雖也惹人嫌了些,可上頭有曹颙這個大樹,風雨淋不到他們頭上,還多了在御前掛名的機會。
左成毫不猶豫地點點頭,道:“湖廣離京城千里之遙,這一去就要數月乃至大半年……卑職來戶部,本是協助蔣先生,為大人效力……”
曹颙本還擔心他會說不放心產期臨近的妻子,他雖教訓孩子們要“修身齊家”,只是想讓孩子們不要被情色所誘、被欲望支配,將家里鬧騰的不可開交,可不是想要看兒子們成了“老婆奴”。
對于男人來說,還是將重心放在事業上更好。
聽說是為自己的緣故,曹颙既感念他的孝心,可也怪他的頑固:“今夏南方時氣異常,恐有大患……若是不使個可靠人去看看,我心里也難踏實下來……是幫我處理文書重要,還是做我的耳目去查看湖廣貯糧重要,你自己想想看?實在不想去,我另指人選便是。”
左成已經明白過來,忙道:“大人,卑職去,卑職定仔查看官倉,定不叫他們糊弄大人……”
曹颙指了指案前的方凳,讓他坐下,方道:“朱氏產期就在下月,這個時候叫你出京,確實為難了些。”
左成搖頭道:“不為難,沒聽說哪家婦人生孩子,男人就顧不得差事的?家事哪里比得上國事。”
曹颙聞言,頗為欣慰,道:“你能如此想不錯,只是朱氏那里,也要好生寬慰……你在外也不必太牽掛,我會讓夫人多過去探看。”
左成點點頭,猶豫了一年,道:“那蔣先生那邊怎么辦?政務節略也不是誰都能執筆。”
他這樣說,并非是自詡文采風流,覺得旁人都無法比不上自己,而是因為這“政務節略”本是為了曹颙省心力才預備的。
若不是真正放心之人,也不要隨意讓旁人寫。
否則的話,萬一在重要事務上“避重就輕”誤導曹颙,那曹颙處理起來,怕是就要“謬之千里”。
固然曹颙是個仔細的,重大政務上都會研讀卷宗原文,可難保也疏漏的地方。
十三阿哥也知道這個,才專程調了左成過來給曹颙使喚,否則戶部還缺筆帖式與文書不成?
聽左成提及這個,曹颙心里也沒有合適人選。
可是這次指派左成去湖廣,并非曹颙臨時起意。
左住、左成兄弟入仕已經快一年,所作所為都落在曹颙眼中。
不是他偏疼左成,左住才學與見識,確實不如左成。
可左成再好的資質,也是官場雛兒,需要歷練。
要是在他身邊埋頭寫上幾年節略,那就太耽誤了。
畢竟筆帖式執役數年后,遷轉考試時,還要看政績。
加上自家這幾個少年,被自己護得緊些,還是少幾分見識。
曹颙早就有意安排他們出去見見世面,只是一直沒有機會罷了……
未正初刻,曹颙使人看探問后,曉得張廷玉到了,便整了整衣冠,拿著御批折子去了張廷玉處。
張廷玉上午在御前已經得了消息,對于此事并不意外。
他也沒有多想,畢竟曹颙履歷在那里擺著,除了戶部侍郎任上沒有做掌印官外,道臺、太仆寺卿、直隸總督,都是正印官。
執掌戶部后,曹颙有自己的見地也不稀奇。
能從被稱為“天下糧倉”的湖廣入手,可見曹颙是個務實的。
張廷玉這大半年心思都在吏部,還要在御前參贊其他政務,確是也是無力顧及戶部這一攤。
曹颙正值壯年,三日一朝還身心疲憊;他比曹颙年長二十來歲,近花甲之齡,每次御前當差,自然更累。
換做其他人執掌戶部,他也不會這般安心。
只因曉得曹颙的性情最為謹慎,他才能將心思都用在吏部。
這巡視糧倉之事,雖說多少有些冒進,可張廷玉心里并不反對。
他在御前,加上老家就是南邊,對于去歲今春的雨水異常,自是比旁人知道的更詳細。
因此,知曉曹颙這番安排時,他便明白了曹颙用意。
若是湖廣無糧,可以早日調兩廣糧食北上,為今秋水患做準備。
否則的話,等到水患起來,流民齊聚,無糧可賑時,就要出大亂子。
湖廣與兩江不同,兩江文風昌盛,朝廷又教化多年,百姓還算服順;湖廣生苗混居,即便是好年份,也要防著苗人生事,更不要說災年。
而湖廣又是“天下糧倉”,水患耽擱一年不怕;要是水患后,民亂再耽擱一年春耕的話,那影響就大了。
說不定漕糧都會影響,京倉都會動蕩。
因此,在曹颙過來與之商議人選時,張廷玉便請曹颙擬人選出來。
曹颙說了三個人選,一個就是堂筆帖式章佳元柏,一個是堂主事李匡山,還有一個是河南司郎中尹繼善。
不用說,單從品級上來說,也是以尹繼善為主導。
而那個堂主事李匡山,就是在張廷玉身邊當差的,是他一個師兄的兒子,算是他在戶部的嫡系。
看著這人選,張廷玉無話可說,心里越發佩服曹颙的滴水不漏。
已經是掌部尚書,還能小心謹慎至此,怪不得待臣下向來挑剔皇上,對曹颙也是多有看重……
因事關民生,不要拖延,曹颙與張廷玉商議后,就將三人出京的日子定在三日后。
李匡山這邊,自是被張廷玉告誡一番,讓他在外邊不要依仗是京城下去的,就失了穩重;多看少言,一切以尹繼善為主。
左成這邊,畢竟是頭一回出差,田氏與朱氏都跟著擔心,準備了好多東西,都被左成攔下。
左成原還想著怎么安慰妻子,省的她心里生怨,沒想到朱氏半點埋怨的意思都沒有,只是丈夫即將出行的牽掛。
待左成問她,為何不怨。
朱氏反而奇怪:“國事為重,妾身為何要怨?就是妾身肚里的孩子,曉得阿瑪為國事忙碌,也只有為他阿瑪驕傲的……妾身已經嫁二爺為婦,就不再是深閨中的嬌女,難道處處都要賴二爺看顧?只是二爺要平平安安的去,平平安安的回來……妾身不求二爺建功立業,只盼著二爺辦完差事后早歸,一家人團團圓圓……”
她本是柔順之人,可說起這番話來,卻讓左成覺得鏗鏘有力,一字一句地落到他耳中,如同敲在他心上一般。
左成看著妻子因懷孕而略顯浮腫的滿月臉,只覺得無比順眼,心里有些明白“妻者、齊也”這四個字的意思……
司官出京,奉的又是部務,本不需要陛辭。
可雍正留心此事,待曉得戶部這邊有了出京人選,便使人給曹颙,命其帶著幾人到圓明園陛見。
尹繼善還好,在皇上沒登基前便見過皇上;皇上等級后,他高中進士,直接被皇上選為充日講起居注官,隨侍左右,后來將他改為庶吉士,也有皇上為其添資歷之意;帶他散館后為侍講,也曾入侍南書房。
李匡山雖也是進士出身,六品主事,奈何京中百官云集,則只有在進士宴與大朝時,綴在朝臣最末,遠遠地看過一團明黃的影子。今日得以陛見,難免帶了惶恐。
左成跟在前兩位身后,面上也是惶恐狀,可心里倒是踏實的多。
皇上嗎?也是兩只眼睛,一個鼻子。
他小時候在十三爺府上也見過……
曹颙帶著三人在勤政外侯了沒一會兒,便有內侍出來傳召眾人覲見。
殿內,除了雍正,十三阿哥也在。
除了曹颙之外,其他三人都跪著覲見。
看來雍正對尹繼善印象頗佳,除了問及他幾件河南司政務外,還問及其父近況。
尹繼善之父尹泰以左都御史之職協理奉天將軍軍務,這幾年不在京城,而在關外。
按照這個時候,被皇上問及老子,當兒子當先謝恩,然后老實說幾句父親近況。
可到了尹繼善這里,卻是憋了一腦子汗出來,也沒應上。
雍正的臉耷拉下來,屋子里的氣氛也壓抑下來。
曹颙看了叩首在地的尹繼善,想著關于尹家的傳言。
傳言尹家老夫人性子狠戾,待庶子庶女尤為苛刻。偏生他家嫡子都不爭氣,因此對從小就用功刻苦的尹繼善最為薄待,做主給他娶的媳婦,也是小族之女。
而后,尹繼善雖中了進士、在仕途上平步青云,可在家里的境況并沒有好多少,妻子兒女偏居府邸偏僻之處,要看下人奴婢的眼色。
眼前這個情形,并不難猜測,多半是尹老夫人不待見庶子,隔絕父子二人往來,使得尹繼善也不知尹泰在關外詳情。
雖說身為天子,本不當干涉臣子家務,可不知是不是因早年被八阿哥、八福晉刺激了的緣故,皇上最厭煩臣子被內宅轄制。
還因類似的事,在朝會上當年訓斥過大臣。
還是十三阿哥見氣氛尷尬,開口道:“皇上,除了尹繼善,后邊還跪著兩個。”
雍正的視線這才從尹繼善身上挪開,從左成的補服上滑過,落到李匡山頭上:“李匡山,康熙五十七年進士?桐城人?”
李匡山雖不曉得皇上怎么提及自己出身,可仍是叩首在地,唯唯稱是。
雍正輕哼了一聲,不再理會,而是望向左成。
左成本跪在兩位大人身后,雍正又能看到什么。
只是即便看不到左成的臉,雍正也曉得他的身份。
將他調到戶部為堂筆帖式,還是來自他的授意。
曹寅早年在江南雖是奉命所為,可同江南士林往來的也太親近;曹颙雖非科舉出身,可弱冠之齡就出仕,又向來與人為善,將官場上人緣也頗佳。
雍正心中,早有計較,等曹颙長子天佑在御前當值幾年,升到一等侍衛無法再升時,便放他入武職。
并不是不信任曹家,只是帝王心術,總是要看得遠些。
曹家養子恒生,身為汗王嗣子,也要走武職。
曹家長房本就人丁單薄,曹颙幼弟、幼子又年幼,雍正使十三阿哥調左成到戶部,除了體恤曹颙之外,也有培養左成的用意。
左成在曹颙身邊的作用,雍正也盡知曉。
現下見曹颙安排他南下,便曉得曹颙對此事的看重。
原本因尹家家務引起的郁悶,現下也拋到腦后,正經地訓誡起三人,無非是“勤勉當差,不可輕怠,云云”。
三人叩首領命,雍正方開口命三人“跪安”,卻留下了曹颙。
想起南邊近日的晴雨折子,雍正臉色很重沉重:“曹颙,你為何不看好南邊?”
曹颙自然不能說因李衛上折子修壩之事,使得自己想到錢糧之事,便斟酌著說道:“今春臣弟曾奉臣母南下禮佛回愿,除了江寧清涼寺外,本還要去靈隱寺,結果不僅江寧陰雨不斷,杭州更是年后鮮有放晴時,最終不得成行……臣弟回京后,便專程對臣提及此事……臣心不安,便使人查了戶部近三十年的案宗……但凡災荒之年,皆早有警示,時氣異常……”
雍正便聽便點頭,倒是沒有多想。
李氏在南邊的行程,他是曉得的。李氏在清涼寺還原,修繕山門廟宇之事,他也盡知。
畢竟用了清涼寺十多年的佛香,他心中對清涼寺也頗有好感。
對于兩江總督范時鐸縱容道門,擠壓佛門之事,他心中也搓火……
凌晨沒碼完就睡著,昨天與今天的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