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人的行為特點可以概括為:你要打我,我就罵你。這不是一句玩笑話,他們從不動粗,全部功夫都在嘴和奏章上,你要是得罪了他,那就慘了,這些人罵人的功夫極高,都是飽讀詩書之輩,罵人也有典籍來歷,出自某典某條。如果你書讀得少,還以為他在夸你呢。可能回家查了書,看到某個典故方才恍然大悟,連祖宗十八代也給人罵了。這種罵人不帶臟字的功夫,實在厲害。這種獨門絕技代代相傳,到東林黨達到了高峰,那可真是口水橫飛,引經據典,用意惡毒卻又言辭優美。套用葛優的一句話:“人家罵你都聽不懂!”
朱元璋搞來這群人后,他自己也很快就吃到了苦頭。
有一件事可以說明言官們的可怕,洪武年間,御史周觀政巡視南京奉天門,這里說明一下,周觀政是巡城御史,屬于最低層的監察御史。在他巡查時,遇見一群太監正領著一伙女樂往奉天門內走去。根據大明的內宮制度,女樂是不準入內的。周觀政當即上前制止,領頭的太監理都不理他,說了一句:“我有圣旨在身!”(注意這句話的分量)。
按說一般人也就放他過去了,可周觀政堅持說就是有圣旨也不得違背大明的內宮制度,堅決不準女樂入內。太監遇到這么個人,只好回宮稟報朱元璋。朱元璋苦笑一下,便傳口諭,不再讓女樂入宮,還特意加上一句,周觀政你干得好,回去休息吧。無論怎么說,朱元璋已經仁至義盡,給足了周觀政面子。可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周觀政死都不走,這個書呆子不依不饒,一定要朱元璋出來和他說,朱元璋明白自己選的這些人都是不會通融的。娛樂也搞不成了,親自穿上朝服出宮進行安撫,對周觀政說,你做得對,我已經反悔,不用女樂了。周觀政聽到后,才回家睡覺
真是千古奇談!皇帝口諭還不行,居然還要親自出來道歉!我們在嘆服這個書呆子的同時,不也應該欽佩他的勇氣和正直嗎,大明王朝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堅持原則的人,才能夠延續兩百年長盛不衰。
應該說朱元璋搞的這個監察制度是相當不錯的。
但請注意,如果你不是十三道御史,也不是六科給事中,不屬于言官,可千萬別多嘴!不要看著言官在皇帝面前擺威風,你也跟上去來兩句,不砍了你才怪。言官敢這么做,那是有悠久傳統的。
自古以來,就有言官的設置,這些人不管具體事情,他們的任務就是提意見,而歷來的封建王朝也形成了一個傳統——不殺言官。歷史上無論多昏庸的皇帝,也很少有膽量敢殺言官的。所以在朝堂上經常出現這樣一種情況,言官在下面說皇帝的不是,一點不給皇帝留面子,還洋洋自得,很有點你能把老子怎么樣的氣魄。而皇帝只能在上面一邊聽,一邊咬牙切齒,想著明天就把你調個位置再整治你。言官確實威風啊
上面說的那個故事并不只是為了說明言官的權力和威嚴,列出此故事還有一個目的。
大家也可以看出,這件事情中,周觀政做的過分了,用今天的話說,太較真了。皇帝有很多事情,你把女樂攔住,皇帝也傳口諭,表揚了你,這就足夠了。非要皇帝出來跟你說清楚,他哪里來的那么多時間和耐心。朱元璋是制度的制定者,所以他要做榜樣,但后來的皇帝呢,天剛亮就讓他起床頂寒風出來和你說清楚?就算再好的脾氣也會被這些御史的,可見,御史的這一特點決定了他們將來的發展方向會出現一定的偏移,我們將在后面看到這股偏移的力量對國家造成的巨大影響。
演員到齊了,下面我們來看看這場戲是怎么演的吧
劉基與李善長
先說一下淮西集團的首領李善長,他被朱元璋引為第一功臣,于洪武三年被封為韓國公,這是很了不得的,因為當時朱元璋一共只封了六個公爵,其他五個人分別是徐達、常茂(常遇春兒子)、李文忠、馮勝、鄧愈。大家已經知道了這五位仁兄有多厲害,他們都是血里火里拼殺出來的一代名將,而出人意料的是,李善長排位居然還在這些人之上,名列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