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醬油只是個比方,這里主要是說明讀書的能力和處理問題的能力是不一樣的,書讀得好,不代表事情能處理得好,能列出計劃,不代表能夠執行計劃。
建文的班底
其實朱元璋也并沒有把這個復雜的問題拋給毫無經驗的孫子,他為朱允炆留下了一群人,幫助他治理天下,其主要成員有三個人,他們也成為后來建文帝的主要班底。
第一個人
洪武年間,朱元璋曾帶著幾分神秘感,告訴已經被確認為繼承人的朱允炆,自己已為他選擇了一個可以治理天下的人才,但這個人有個缺點,就是過于傲氣,所以現在還不能用他,要壓制他一下,將來才能夠成大氣。然后他說出了這個人的名字:方孝孺。
大家應該從朱元璋的話中吸取教訓,一般領導提拔你之前總是要打壓一下的,所謂磨練就是這樣來的,千萬不要為此和領導鬧意見,否則就真有可能一輩子壓制下去了。
說來倒也滑稽,這位方孝孺就是在空印案中被錯殺的方克勤之子,殺其父而用其子,不知這算不算是對方孝孺的一種壓制。
方孝孺自小熟讀經書,為人稱道,他的老師就是大名鼎鼎的宋濂,而他自己也常常以“明王道,致太平”為己任,但讓他莫名其妙的是,自己名聲很大,老師又在朝中為官,洪武十五年、二十五年,地方政府兩次向朱元璋推薦自己,卻一直沒有得到任用。
我們知道原因,但當時的方孝孺是不知道原因的,他就這樣等了十年之久,由此可見,領導的想法確實是高深莫測,不可琢磨的。
朱元璋告訴朱允炆,方孝孺是絕對可以信任的,他的一生都會效忠于你,并能為你治理國家,開創太平盛世。
這話他只說對了一半。
第二個人
洪武年間,京城里的謹身殿由于沒有安裝避雷針,被雷給劈了,如果是今天大概是要搞個安全宣傳的,教育一下大家注意天氣變化,修好完事,但在當年,這可是一件不得了的大事,朱元璋認為是上天發怒了,便決定去禱廟祭祀,他大概是認為自己確實干了不少錯事,所以這次祭祀他挑選了一批人和他一起去
挑選條件是極為苛刻的,那就是在九年之內(含九年)沒有過任何過失的,這在洪武朝可真是難過登天了。那個時候,官員能保住腦袋就不錯了,你就是沒錯,說不準老朱也能給你挑出錯來。這么看來,能符合要求者還真是需要一顆純潔的心靈,至少對老朱純潔。
雖然不多,卻也不是沒有,齊德就是其中一個,他因為這件事被朱元璋留意,并記在心中,祭祀完畢后,朱元璋親自為齊德改名為泰,從此齊泰這個名字成為了他一生的代號。
此人是個文人,雖未帶兵,卻被任命為兵部左侍郎,朱元璋也曾放心不下,為他舉行了一場單獨面試,詢問邊界將領的名字,齊泰不慌不忙,從東說到西,從南說到北,毫無遺漏,得了滿分。之后又問各地的形勢,齊泰這次沒有說話,從袖子里拿出一本手冊,上面的記載十分詳細。朱元璋十分驚訝,大為欣賞。
要知道,這次面試是突然性的,齊泰并未預先做準備,說明這位仁兄確實是把這些玩意當書來背的,還寫成小冊子,隨走隨看,其用功之熱情勝似今日在公交車上背單詞的四級考生。
他也將成為建文帝的重臣
第三個人
這個人比較特殊,他從入朝為官時起就是朱允炆的死黨,此人就是黃子澄。
黃子澄是江西人,洪武十八年,他一鳴驚人,在當年的高考中以最高分獲得會元的稱號,后被選拔為東宮伴讀,這是一個前途遠大的工作,因為太子就是將來的皇帝,能夠得到這個職位可見其學問之深。
朱允炆為皇太孫時,他一直陪伴在旁,而一件事情的發生更是加深了他與朱允炆之間的感情。
有一次,朱允炆在東閣門外唉聲嘆氣,正好被經過此地的黃子澄看見,他便上前問原因,朱允炆看他是自己人,便說了實話,他擔心的正是他的那些叔叔們,萬一將來要造反可怎么辦才好。沒想到黃子澄聽后微微一笑,要朱允炆不用擔心,他說:“諸王的兵力只能用來自保而已,如果他們敢造反,朝廷發兵攻擊他們,一定能夠取勝!”然后他又列舉了漢景帝時七國之亂的故事來鼓勵朱允炆,表示只要朝廷出兵,叛亂一定會被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