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du,,返回首頁
“和支那人決一死戰!”日本人最近一直在叫囂。
這一次日本人可真急了。
他們可以從華夏退出,可以從偽滿退出,可以從臺灣退出,不會因此和強大起來的華夏死磕。甚至對華夏人對朝韓半島和中南半島也早已經有了心理準備,但這一次華夏還沒有攻克南洋,就直奔澳洲大陸,讓他們徹底急眼了。
“知道你們厲害了,我們一直在躲你們,都要躲到澳洲去了,還不夠?”日本人很是惱火。
在華夏身上屢次吃虧后,日本人也明白了華夏已經不是原來的那個東亞病夫了,日本人很難再討著什么便宜了,甚至崛起的華夏可能對日本造成一定的威脅。
在對先鋒軍高層收買、刺殺、滲透基本失效后,隨著南方出現了絕佳的機遇,日本人開始把強大的希望轉向了南方。尤其是在南方的節節勝利,讓日本人看到了獨占澳洲大陸的強國希望。
正是如此,日本人才隱忍下來,把攻占澳洲大陸列為了首要目標。
當澳洲大陸被徹底占領的時候,日本人狂歡了。甚至很多人自信心膨脹的接下來就要對付華夏,但最終日本高層還沒有腦殘的同時挑戰英美和華夏幾大強敵。
他們需要養精蓄銳,先把美國人打到談判桌前,積蓄足夠的實力后,在向華夏進攻,力爭在華夏徹底強大起來,解決這個已經不可化解仇恨的世仇之敵。而澳洲就是他們的底氣所在,即使本土受到了華夏的威脅,甚至徹底被毀滅,龐大的澳洲大陸依舊是他們崛起的資本。
可現在,這個未來希望的根基所在卻被華夏人直接空降占領了大半,破滅了日本人的美夢。
裕仁一聽自己的自留地要被華夏占領,立即就急了,招呼眾大臣來商議。
“支那人隔著印尼等地遠征澳洲。他們支撐不了多久!”東條英機直接說道。
“可他們現在已經在大半個澳洲肆虐,而我們的軍隊卻只能龜縮在一角。”近衛文麿毫不客氣的反駁道。
占領了澳洲后,東條英機的權力危機消除,攀到了最高點。為了爭奪未來開發澳洲和東南亞、甚至印度等更多的地方的利益,近衛文麿最近和東條英機爭斗的格外厲害。雖然有了華夏進攻的危機,但大打出手的雙方已經撕開了臉皮,已經無法退卻妥協,只能繼續爭斗。
“那是因為我們的軍隊少,要調集更多的軍隊過去,需要耗費龐大的資源。即使我們用船都需要很大的精力。不用說華夏人只靠著空運了,他們能支撐多久?”東條英機直點后勤這一華夏軍隊最大弱點。
雖然他也知道澳洲的飲食不用愁,可以就地取材,但漫武器彈藥的耗費絕對能拖垮華夏的后勤。所以他極力主張,繼續穩守南洋。
“只要我們嚴防死守,不讓華夏補給船沖過印尼一線,再封死其他勢力在澳洲海上的軍火補給線路,支那軍隊人數越多。就會崩潰的越快。”東條英機道。
“那么澳洲呢?”近衛文麿反問道。
“嚴防死守,守住東南!”東條英機黯然道,“我們只能如此。帝國兵力不足,現在難以有效支援澳洲!”
眾人一時默然。
華夏現在在從海參崴到黑龍江入海口的地方布置了80萬大軍,威脅到日本本土北方,在朝韓半島布置了100萬大軍,威脅到日本本土的南部,在臺灣駐軍60萬,從連云港到福州的這一代沿海布置有50萬,這110萬大軍可以威脅到琉球群島。
為了本土的安全,日本人不得不駐留200萬軍隊駐留本土以及朝韓半島和庫頁島,即使眾多新招收的新兵也都留了下來。畢竟日本人的家當大多數都還在本土。本土才是根本。
有了此前華夏軍隊登陸突襲的前車之鑒,日本在菲律賓駐扎了約40萬重兵,在加里曼丹島的北方產油的文萊一帶布置了約30萬重兵,蘇門答臘島上布置了約30萬,新加坡布置了約20萬,仰光附近布置了約15萬。
在西貢和金邊陸續被華夏攻陷后。縮守到泰國的日軍也超過了20萬。
為了盡力完善南洋的封鎖鏈,日本人在爪哇島、巴厘島、帝汶島一線布置了15萬軍隊,蘇拉威西島上布置了3萬,新幾內亞島上布置了6萬。
由于擔心華夏從澳洲反攻,或者為了反攻澳洲做準備,還陸續有10萬軍隊正在朝這一線趕來。
為了控制半個印度,日本人即使抽調精銳部隊,依舊駐留下了約30萬軍隊。
日本人在太平洋上的疆域也擴大到了極致,從阿留申群島到中途島,再到馬紹爾群島,直到斐濟、湯加。但他們也為這貪婪的擴充付出了代價,僅僅為了守衛這些太平洋上的諸多小島,即使一些小島上沒有人駐守,即使一些島上駐兵不足千人,但零零散散下來,總數也超過了40萬。
日本軍隊總數最高曾經攀升至710萬。但在這一次的華夏大規模突襲下,陸續被殲滅了170萬。
剩下的540萬,除去50多萬的海軍,和依舊留在澳洲的約30萬陸軍,剩下的460萬散布在本土和各處,已經沒有預備役可以調動了。
即使日本人有心想支援澳洲,也抽調不出多少人手。
緊急抽調出的10萬軍隊援助澳洲沒多久就被華夏軍隊淹沒,少了根本不頂用,多了又拿不出。
唯一能機動的只有自傲的海軍了,但日本人的海軍能有多少登陸作戰的能力,他們只能封鎖海路,不讓華夏或者其他勢力的補給船只通過而已。
他們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華夏軍隊橫掃大半個澳洲,直到他們在再沉不住氣為止。
“不能再這樣了!再繼續下去,恐怕我們就失去整個澳洲了!”看著兩三個月過去,澳洲的華夏軍隊依舊活蹦亂跳,奢侈的潑散著彈雨,日本人再也忍不住了。
“決戰!決一死戰!”日本這種呼聲越來越多,讓東條英機也不由的改變自己的主意。
“不能讓華夏人在澳洲太輕松了!”他雖然依舊堅持在東南亞的嚴防死守,依舊堅持消耗華夏的軍事物資,讓他們直接崩潰,但此時也變通的想通過一場大規模的戰斗來加劇華夏軍隊的消耗。
于是一份澳洲對華反攻的計劃出爐,只是這份計劃卻晚了兩個多月,已經站穩了腳跟的華夏軍隊根本不懼日本人的任何打法。即使日本人這一段時間不短援助澳洲,重新把軍隊增加到了60萬,但面對正在由摩托化向機械化轉換的80萬華夏正規軍,結局已經早已注定。
8月21日,日本軍隊開始向布里斯班、坎納馬拉、艾爾湖附近以及福雷斯特等地的華夏軍隊大規模的調集布置軍隊,準備來一場大反攻。
他們前腳才動,后邊美國人就開始發難了。
日本人的大動作既瞞不過華夏,也瞞不過美國人。
“上帝保佑!”麥克馬瑟聞聽立即大喜。
他的日子很難過。
美國人在澳洲的戰略撤離,本想坑英國人一把,又想著放松日本人的警惕,讓華夏和日本人在東南亞斗個兩敗俱傷。
可誰知道,華夏跳過了東南亞,直接空降澳洲。
措手不及的美國人無力制約,只能指望華夏軍隊后勤補給不暢,而被日本人殲滅。
為此,他們和英國人聯合起來,暗地里禁止向澳洲的華夏運送軍火,甚至用優厚的條件勸服保護傘公司以及其他中立軍火商對澳洲華夏軍火禁運。
可誰知道華夏人卻在澳洲越來越滋潤,不但大肆運兵,還在大規模移民。
美國人也沉不住氣了。
美國國內更是大肆指責美國在澳洲戰略的失利。
于是失去了菲律賓,又擔負著南太平洋美軍總指揮官一職的麥克阿瑟就成了替罪羊。
若不是這件事情是美國高層的主意,恐怕麥克阿瑟要被直接撤職,再無翻身機會。
不過,麥克阿瑟的民間形象卻全毀了,“逃跑將軍”的名號掛在了他的頭頂。
為了洗清這份恥辱,麥克阿瑟無時不盼著美軍的反攻。
在大量的援軍和物資逐漸到達后,美國人準備好了行動計劃。
當看到日本海軍北上在東南亞加大對華夏艦船的攔截,陸軍主力又在調遣準備反攻華夏軍隊的時候,美國人知道機會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