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6章朝廷要南遷?
都說溫柔鄉是英雄冢,張準每日忙碌于灌溉田地,辛勤播種,三天的時間很快過去。年初八,云依順利的生下一個男娃。張家終于有后,自然是舉家歡慶。得知消息的親朋好友,乃至是虎賁軍上下,都紛紛表示祝賀。
加上不知道從哪里傳出來的消息,說是張準和楊映菡婚期將近,還有懿安皇后親自前來主婚,楊映菡還將被敕封為郡主,紫苑變得更加的熱鬧,就連薛知蝶也欣欣然的從鷓鴣灣回來,表示祝賀。
年初十,孩子的三朝,張準小規模的宴請了幾十名的親戚好友,還有虎賁軍、大都督府的代表,算是正式對外宣布此事。別人家生孩子,一般都是滿月的時候才公開的。但是張準地位特殊,必須盡快的公布。果然,大家聽到這個消息,都心安了不少,紛紛表示祝賀。
可惜,時間緊迫,軍情緊急,在孩子的三朝以后,張準就急匆匆的踏上了征程。孩子的滿月酒,只好交給楊映菡來操辦了。正月十一,張準策馬來到了平度州。
既然被敕封為平度伯,總是要來看看自己的領地的。當然,看自己的領地,是附帶的,更重要的是,是來看看新成立的虎賁軍獅騎營和熊騎營。有錢,又有武器,又有人員,又有戰馬,張準首先想到的,自然是立刻擴建騎兵部隊了。
獅騎營和熊騎營的編制,都是兩個協,十個小隊,不算軍官的話,總共是500名士兵。如果加上軍官的話,兵力就要超過600人。兩個營的兵力,總共是1300人左右。大部分的戰士,都是從陸軍各個部隊抽調來的精銳,有一定的騎術基礎。
根據張準的命令,獅騎營的指揮官是李昭輝,副指揮官是馮偉,隊正有孫繼明、孟俠、史立威等人。熊騎營的指揮官是謝志友,副指揮官是于影幽,隊正有宇文寒濤、何佳寧、邊鋒、陳遠志、金振岳等人。都是虎賁軍的老人了。相當部分是來自張準身邊的狙擊手兼軍官培訓班。
到目前為止,虎賁軍騎兵,總共有了五個營,總兵力超過三千人了。戰馬的數量,也超過了五千匹。盡管還不到達到每個人兩匹馬的標準配備,但是,已經可以做到每兩個人有三匹馬。當然,這樣的數量還不夠,還要繼續增加。
無論是蒙古八旗,還是滿洲八旗,騎兵的數量都很多,張準不敢奢望虎賁軍騎兵的數量比他們多,但是起碼不能相差太多。沒有一萬以上的騎兵,想要和韃子野戰,恐怕是有點難度的。在真正的大規模戰斗中,虎賁軍騎兵還沒有真正和韃子騎兵面對面的廝殺過。
騎兵的訓練,要比步兵的訓練耗費的時間多得多。要將一個新兵,訓練成合格的騎兵,至少要兩年的時間。要是有三年的時間更好。現在的虎賁軍騎兵,在很大程度上,還是騎馬的步兵。當然,少部分的精銳不是,有些人是天生就有騎術天賦的。
在平度州呆了兩天以后,張準對兩個騎兵營的訓練效果還算滿意。鼓勵了眾人一番以后,張準就離開了平度州,來到了青州城。有情報顯示,韃子騎兵南下以后,應該會第一時間“問候”青州城,然后才是濟南城。因此,現在的青州城,已經完全進入戒備狀態,虎賁軍的所有部隊,都在時時刻刻的待命。
來自北直隸和山東西部的移民,越來越多,他們都拖家帶口的向萊州府轉移。董家堡的勝利,極大的刺激了當地民眾的心靈。在他們看來,如果這個世界上,還有一個地方是安全的,那就是虎賁軍控制的區域了。來往的移民,讓青州城變得非常的熱鬧。
剛剛入城,張準還沒有來得及視察部隊,就接到陸伊典的報告:“大人,那個朱大典又來了。”
張準疑惑的問道:“朱大典?”
這家伙怎么知道自己要來青州城的?還真是有幾分未卜先知的本事啊自己拒絕朝廷的提議,拒絕兼管山東軍務,朱大典難道不知道嗎?他還來找自己,莫非是想私底下將山東的軍務交給自己?這家伙,準備做甩手掌柜不成?
想了想,張準隨意的揮揮手,漠然的說道:“讓他進來。”
陸伊典出去,片刻之后就帶了朱大典進來。
朱大典的臉色,明顯不是很好,晦暗得好像是要大難臨頭的樣子。看到張準以后,則是喜色一現,隨即又有些黯然,恢復原來晦暗的樣子。他整了整衣裳,恭恭敬敬的行禮,然后語調艱澀的說道:“下官朱大典見過都督大人。”
張準點點頭,做了個請坐的手勢,自己首先坐下來,然后不動聲色的說道:“巡撫大人,請。”
朱大典有些忐忑不安的坐下來。
張準漠然的說道:“不知道巡撫大人這次前來,有什么要事?”
朱大典眼神游移,神態明顯有些疲憊,語調艱澀的說道:“都督大人,下官是來求救的,還請都督大人伸出援手,幫助山東軍民度過難關。”
貿然來找張準,朱大典也是迫不得已。他本來得到上層的消息,說是可以逃過一劫,將山東的軍務丟給張準,然后自己拍拍屁股,到大名府去避難。結果沒想到,張準居然輕飄飄的推辭了此事,他的愿望也就從此終結。
張準推辭了此事,就等于是將朱大典架在火上烤了。山東的軍務,最終還是要他來主持。山東的軍力到底如何,朱大典自己很清楚。嚇唬嚇唬老百姓是可以的,但是和韃子交戰……
朱大典無奈的說道:“都督大人,你一定要救救下官……”
張準微微冷哼一聲,沒有說話。
說實話,張準內心里對朱大典是有些鄙視的。準確來說,不是對朱大典個人有意見,而是對絕大多數的明朝官員有意見。對于這群人的嘴臉,張準真的是太厭惡了。
明朝的官員,很大的特點,就是清高的時候,驕傲的要死,正眼都不看你一眼。通俗的來說,就是拽得跟二百五似的。但是,一旦墮落,又要比誰的速度都快。貪婪,短視,無知,狂妄……張準能想到的詞語,全部都是貶義詞。
要說最有骨氣的官員,出在哪個朝代,肯定是明朝,被皇帝打死都絕不屈服的官員一大堆。要說最沒有骨氣的官員,出在哪個朝代,同樣是明朝。滿清入關,主動投靠韃子的明國官員,數不勝數。滿清奪取天下之快,連他們自己都感覺到驚訝。
明末是我國歷史上道德最敗壞的時期之一,忠信仁義,禮義廉恥,三綱五常,全部都被拋在了腦后。大量的官員熱衷于豢養歌姬,嬌妻美妾,甚至是惡心的孌童。明末是男風最盛的時候,江浙一帶,孌童之風鼎盛,令人反胃。
朱大典當然明白張準不喜歡自己的到來,可是他沒有辦法。他如果不想被韃子抓走,又或者是在打了敗仗以后,被朝廷追究責任的話,只有張準可以救他。他可憐兮兮的說道:“都督大人……”
張準端著茶杯,揭開茶杯,輕輕的吹了吹里面的茶水,然后將茶杯放回去,動作有條不紊,慢條斯理的,然后才慢悠悠的說道:“我如何幫你?”
朱大典頓時大喜,感覺到了一絲絲的希望。
張準的心情,其實非常好。從公事上來說,拿下了登州城,俘獲了多爾袞等人,還將兩個營的兵力給騰出來了。海軍和海軍陸戰隊也可以順利的機動。現在的他,面對皇太極的進攻,有必勝的決心。打敗皇太極,只是時間和代價上的問題。
從私事上來講,收獲也不錯。云依已經給自己生了一個男娃,香火后繼有人。沈凌菲渲染出來的,已經是第七朵梅花了。后面還有人在排隊,等著開花結果。他只要努力一點,廣種薄收,總會有收獲的。
朱大典苦巴巴的說道:“都督大人,能否派遣部分的虎賁軍,進駐濟南城?濟南軍民都熱烈的期待虎賁軍的到來。”
張準嘴巴一撇,不屑的說道:“我去濟南城做什么?”
朱大典苦澀的說道:“濟南城兵力嚴重不足,只有一萬三千多人。要是都督大人不支援一點兵力,只怕韃子破城以后,濟南城數十萬的軍民,都要被韃子全部擄走了。”
張準也沒有繼續掩飾,冷冷的說道:“巡撫大人,我是反賊,你是官軍,咱們道不同不相為謀。你請我去濟南城,我沒有一點好處,怎么跟下面的人交代?”
朱大典咬牙說道:“我可以告訴你一個天大的秘密。”
張準不以為然的說道:“切什么天大的秘密?”
朱大典看看四周,壓低聲音,神秘兮兮的說道:“有人主張南遷。”
張準一時間沒有反應過來,輕描淡寫的撇撇嘴,隨口說道:“南什么南……”
他忽然醒悟過來,眉頭緊緊的皺在一起,深深的凝視朱大典一眼,緩緩的說道:“你的意思是,崇禎準備遷移到南京去?”
朱大典搖搖頭,委婉的說道:“皇上不愿意離開京師……但是,六部會逐漸的南遷。工部侍郎劉宗周已經被任命為南京兵部尚書,統管南遷事務。知道這件事的,只有極少數人。”
張準下意識的摸摸自己的鼻子。
看來,自己的出現,的確讓歷史的軌跡,發生了一些變化,朝廷居然開始考慮南遷了。這可是要比真實的歷史,提前了足足八年的時間啊在真實的歷史上,乃是崇禎吊死在煤山以后,南京才成為都城的。現在看起來,在未來的一兩年時間里,南京就有可能重新成為明國的政治中心了。
其實,一直以來,在明國的高層內部,總是有人對北京不是特別的喜歡。這里的風沙太大,又干燥,住的不舒服。又危險,敵人太多,經常處于前線。土木堡之變,以及后來嘉靖年間的韃靼俺答汗圍攻,都讓京師處于戰爭的氛圍當中。盡管最后都是有驚無險,順利的度過,可還是讓不少人都是心有余悸。尤其是近年來韃子連續三次入寇,更是讓北京成了風口浪尖。
現在,北京周圍的局勢,其實非常的不妙。北面是韃子和蒙古人,山東這里有張準,幾乎將北京包圍起來了。搞不好哪一天,北京就會被攻破。北京想要安全,就要主動出擊,將這些敵人都消滅掉。但是,很遺憾,無論是哪一方面的敵人,以目前朝廷的實力,想要解決,都非常的不容易。就算可以解決其中的某一個,最后也會落得筋疲力盡,然后被別人吃掉。
比如說,這次韃子南略,北京里面,就沒有誰敢拍胸口保證,北京一定會安然無恙,絕對不會被韃子攻破的。十萬韃子大軍在城外,據說還攜帶有紅夷大炮,京城里面的人不擔心就怪了。與其每天都這樣擔驚受怕,還不如早點南遷,回去南京過安穩的日子。北京這邊,只需要派遣軍隊駐扎就好了。
當初,朱棣遷都北京,很大的原因,是為了避開朱元璋留下的一切,至于天子守國門的說法,則是后來的人說出來的。就算朱棣當時真的有天子守國門的想法,現在已經不實際了。因為現在的北京,根本不能擔當這樣的重任。韃子騎兵完全可以繞過京師,深入到明國核心腹地,繼續搶掠。
相反的,由于京師被包圍,錢糧運輸、信息溝通等方面都出現很大的問題,導致全國的戰局,都發生了被動。要是放棄了北京,就等于是拋棄了這些被動。如果明國的神經中樞是在南京,就可以有條不紊,按部就班的進行調動,不需要慌慌張張的,乃是急中出錯,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除了戰爭的原因,還有經濟上的原因。北京周圍的物資供給嚴重不足,必須依靠江南的漕運。漕運花費的成本很高。江南收購糧食,一石糧食只要一兩五錢銀子左右,漕運來到北京,至少要二兩銀子,憑空就多了五錢。
不要看每石糧食只是增加五錢的成本,積少成多啊日積月累下來,絕對不是一筆小數目。想想京師的上百萬人口,還有遼東、宣大等軍鎮的兵員開支,都全部需要通過漕運來進行。這得是多大的一筆開銷啊朝廷每年的財政收入都耗費到哪里去了?漕運就占了很大的部分。
即使是最保守的估算,朝廷每年花費在漕運上的銀子,絕對不會少于一百萬兩的。有些年份甚至超過一百五十萬兩。這也是漕運總督如此搶手的基本原因,那可是一等一的美差啊只要從中動一下手腳,中飽私囊,私人的腰包,就好像吹氣球一樣的鼓脹起來了。
這筆費用,還不算疏通河道,開拓新河道的費用。如果算上這些,那漕運的開銷,就更加大了。明國朝廷的財政,本來就是入不敷出,要是可以節省這一筆開支的話,財政肯定會寬裕不少。因此,從財政的角度來說,南遷也是比較劃算的。
而且,江南的漕運,很容易被切斷。尤其是日后張準控制了山東,漕運被切斷的幾率更大。漕運是北京存在的命脈所在,一旦漕運被截斷,北京乃至是周邊的地區,就會慢慢的枯萎,最后完全滅亡。沒有了漕運,就沒有了北京,乃是北國,這幾乎是達成共識了。
面對如此的困境,有人提出南遷,自然是一點也不奇怪了。
南遷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
自從宋代以來,江南就是國家的主要糧食和財源輸出地。江南的富饒,那是天下皆知的。什么蘇湖熟,天下足,什么賣不完的松江布,收不盡的魏塘紗,描述的都是江南的富饒。對于明國來說,東南半壁的財源,占了國家財源的七成以上。
南京周圍都是富庶之地,物資可以就地補充,不需要漕運。江南的水系又發達,水運的成本也低。江南又沒有遭受到戰爭的破壞,生產力可以繼續發展。江南又是東林黨官員的大本營所在,一般的士紳,對于朝廷的擁護力度,還是比較大的。
沒有了漕運的沉重負擔,朝廷就可以節省很多的銀子,節省很多的人力。沒有了蒙古人和韃子的直接威脅,朝廷的軍費支出,也可以削減不少。南遷以后,甚至可以暫時不考慮陜西亂軍的威脅。因為一直到目前為止,陜西亂軍對江南,還沒有實質性的破壞。
所謂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要是朝廷在這種艱難的局勢之下,悍然做出南遷的決定,挽救危局還是有幾分希望的。在拋掉身上的沉重的包袱以后,說不定還可以輕裝上路,茍延殘喘一段時間。
當然,南遷的壞處也是顯而易見的。
南遷,就等于是放棄北國了,放棄黃河以北的地區了。在明國的黃河以北地區,北京的存在,是至關重要的。只有北京存在,其他的城鎮才有可能存在。要是北京不存在了,其他的城鎮,也就不存在了。
這樣說可能有點深奧。簡單的來說,就是明國的政治中心,如果不在北京了,那么,整個北國,都會被迅速的邊緣化,然后逐漸的被人遺忘。因為,無論是從人口,還是從資源來說,北國都不如南國。
這對于一個政權,對于一個皇帝來說,的確是非常難受的。要是皇帝不在北京了,安排的守將,到底可以鎮守北京多久,誰的心里都沒底。尤其是對于做出這樣決定的皇帝來說,被貼上一個懦弱之君的標簽,那是絕對跑不了的。
張準可以肯定,愛好面子的崇禎,一定不會同意這樣的提議的。哪怕他從理智上知道這條退路其實是不錯的選擇。但是,文官的力量很強大,要是大部分的文官,都贊成南遷的話,崇禎恐怕也是要屈服的。
從歷史的大勢來說,在局勢危急的時候,從北京遷回去南京,其實是可行的。要是崇禎愿意南遷,愿意到南京主持政務,后來的南明,就不會是一盤散沙,出現各種各樣令人驚嘆的怪現象。
南明之所以覆亡的如此之快,主要是因為內部的不團結,光是并立的皇帝就有好幾個。大家互相搶奪皇位,不打韃子,專門打自己人。而且一個打得比一個狠。結果,自己將自己搞得兩敗俱傷,同歸于盡,白白讓滿清占了便宜。
要是崇禎南下,又或者是指定太子在南京監國,這樣的情形就不會出現。只要南明自己不搞分裂,以滿清當時的力量,想要吃掉南明,那是不容易的。韃子的騎兵,在江南地區,完全施展不開。因此,延續南宋的歷史,基本上是沒有問題的。
“朝廷還有這么一條退路……”
張準下意識的摸了摸自己的下巴,慢慢的斟酌起來。
要是崇禎南遷,虎賁軍倒是可以得到一些好處。明軍南下以后,山東、北直隸、山西三省,就要出現短暫的軍事真空,張準還是有信心控制這些地區的。即使朝廷在這里派駐軍隊,也完全不是虎賁軍的對手。虎賁軍控制了這些地方以后,無論是人口,還是地盤,都不算小了。只要發展起來,睥睨天下是指日可待的。
山東本身資源就相當的豐富,加上河北的鐵礦,山西的煤礦,完全可以滿足近代工業發展的需要。特別是山西的煤礦,那可是隨便用鏟子一挖,就能夠挖出來的,開采起來完全沒有難度。朝廷不懂得利用這些天然的資源,張準卻是懂得的。
此外,要是控制了北國,戰馬的問題也基本上解決了。北國的外面,就是廣袤的蒙古草原。只要和蒙古草原接壤,張準就可以弄到大量的戰馬。屆時,即使是和韃子一對一的拼騎兵的數量,都是有可能的。只要近代工業出現,不要說遍地開花,只要出現雛形,虎賁軍就算是綁著一只手,都可以輕易的打敗韃子。
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虎賁軍需要考慮的,就不再是如何打敗韃子了,而是如何迅速的工業化,從而占領全世界,建立一個更加強大的日不落帝國。一旦近代化任務完成,氣吞,橫掃八方,完全不是什么問題。
當然,剛開始的時候,虎賁軍面對的危險也不少。崇禎一走,蒙古人和韃子的壓力,都全部施加在自己的身上了。可以說,朝廷一退,風口浪尖就全部落在虎賁軍的身上了。在北方,虎賁軍要面對韃子和蒙古人的進攻。在南面,也要防止南明的搗亂。甚至,還有可能和李自成等人直接掰手腕。
四戰之地,四戰之軍啊如果真的出現那樣的局面,虎賁軍就要面對來自西面八方的威脅。沒有足夠的兵力,沒有足夠強的戰斗力,肯定會被被人的車輪戰給干翻。北京這個地方太耀眼了,盯著它的人太多了。當然,從軍事地理上來說,一旦控制了北京周圍,那就是居高臨下,虎視眈眈了。
說來說去,還得感謝崇禎一聲。崇禎就個人而言,是有骨氣的,不會輕易屈服。否則,一旦拍拍屁股走人,留下一個爛攤子,張準又沒有來得及準備,搞不好山西和北直隸,都被蒙古人和韃子搶先一步了。就算日后虎賁軍能搶回來,大概也被夷為平地了。
未來,真的是充滿了變數了。歷史的發展,果真是有無數的可能。歷史的軌跡,不經意的變線,就可以出來無數不相同的結果。歷史是否變線,就在于崇禎的一念之間了。要是他拒絕南遷,歷史的軌跡,就不會發生太大的變化。要是他同意南遷,或者是默許南遷,那么,歷史的軌跡,變化就大了。
張準的目光慢慢的回到朱大典的身上,緩緩的說道:“你的消息,是從哪里來的?”
朱大典急忙說道:“是從溫體仁那里聽來的。溫體仁強烈反對南遷。皇上也拒絕南遷。但是,其他的閣臣,還有六部的重臣,還有遼東、宣大軍鎮的各個高官,私底下都同意南遷。”
張準若有所思的點點頭。
看起來,崇禎的壓力很大啊
閣臣和六部重臣要求南遷,壓力還不是很大。遼東和宣大兩個軍團也要求南遷,壓力就大了。高起潛和王坤等人,肯定是不想繼續和韃子打下去了,才會給崇禎施加壓力,想要退守南京。這些人殺韃子沒膽量,也沒有那個能力,但是在內訌上,還是很有經驗的。
一旦崇禎承受不住群臣的壓力,被迫“默許”南遷,又或者是將太子派到南京去,基本上就成為定局了。既然如此,虎賁軍也要提前做準備了。北國既然有可能易主,就不能讓韃子破壞得太嚴重了。
沉吟片刻,張準沉聲說道:“我和你去濟南城”
今天的第一更送到繼續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