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隆的鼓聲將李隆基從睡夢驚醒,不等他動身,一彎膩白光滑的胳膊抱住了他,在一頭如瀑布般的烏發里發出甜糯得令人心顫的聲音,“三郎這么早就去嗎?外面天還沒亮呢!
“朕也想多睡一會兒,可祖宗的規矩嚴啊!”
“皇上,時辰到了。”.聲呼喚。
“知道了!”李隆基揮了揮手,念念不舍地離開被,臨下床,又忍不住在楊玉環細嫩的臉龐上親了一下,這才拉開幔帳出來,早有起居太監和宮女動作熟練地替他梳洗更衣,足足忙了近半個時辰,李隆基才在羽林軍的簇擁下離開寢宮,前往含元殿。
此時天還未亮,西山頭托住了即將沉下的月亮,皎白的月光變成暗紅色,天空顯得陰沉灰暗,在光明完全戰勝黑暗的黎明前,總有一個幽暗的時刻,但丹風門前的廣場上卻燭火通明,上千名五品以上官員正延著龍尾道,在高大威武的羽林軍注視下緩緩步入大殿。
日復一日地勤政治國,大唐帝國已經度過了百年的興盛,正在最高點猶豫徘徊,回憶過去,探望未來,卻遲遲定不下眼前的步調。
大殿空曠,肅,嘴唇冷峻,盯著前方的大柱思考今天要說的奏言,他們的下屬簇立身后,隨時以備咨詢,而李隆基則高高在上,俯視群臣。
“皇上有旨,今日有本當奏。”
當值太監站在鑾臺之上,面對著大殿高聲傳喻,聲音空曠遠,在大殿上回蕩。
這是自古帝王的御下之術,皇帝坐在極高處,周圍環境昏暗,讓群臣仰視而看不清上座者面容,但皇帝卻能看清大臣的一舉一動甚至一個眼色,讓群臣感受到皇權的壓抑、恐懼和威嚴。
“兒臣有本要奏。”
太李亨起身,或許是昨夜難眠,他蒼白的臉色又添了幾分憔悴,從袖摸出一折,輕輕擱在當值太監的金盤上。
“臣想推薦刑部尚書韋堅為出使南詔的正使”
開門見山,沒有任何拖泥帶水便表明的自己的立場,或許這是搶占先手、先發致人,韋堅精明能干,是太黨的堅,其妹為太妃,他也就是李亨的大舅。
果然,朝堂里一片寂靜,禮部尚書席豫得太事先布置,準備進勸皇上批準,但他年老體衰,長長的龍尾道已爬得他腿軟筋麻,他剛顫巍巍站起,卻被正當盛年的吏部侍郎楊慎矜搶先而出,“陛下,臣有異議!”
楊慎矜是隋煬帝楊廣的嫡親孫,按理,李、楊兩家不共戴天,楊慎矜就算不為奴,也絕無出頭之日,但大唐胸襟開放,容納百川,故而楊慎矜也能做到尚書一職,楊慎矜約四十歲,長手長腳,體形修長俊美,是那種氣質高雅而又務實能干的類型,他是李林甫的心腹,更是他的先鋒。
“有何異議,講來!”
李隆基面無表情,口氣生硬,顯然是不滿楊慎矜不敬老臣,卻令所有太黨人都喜形于色,楊慎矜要碰釘了,甚至連太李亨也面色舒展,暗暗慶幸自己下手得早,讓李林甫爪牙失了方寸。
“臣以為無論是誰做正使,關鍵是要德高望重,資歷深厚,他是代表皇上,代表我們大唐,若言語不當或行為失禮,都會使我們大唐蒙羞,太殿下舉薦的韋尚書確實精明能干,年輕有為,出使南詔做副使可行,只是做正使,臣覺得似乎不妥。”
連堂堂的刑部尚書都叫‘年輕有為、資歷不夠’,那職務高于他且德高望重者只有三人了,一是禮部尚書席豫;二是左相陳希烈;三是右相李林甫,李林甫事務繁忙,不可能外出,而席豫除了在納妾方面不服老外,恐怕其他方面就真是力不從心,所以,眾人都明白,李林甫推出的候選人便只能是左相陳希烈。
李隆基還是沒有表態,又朝李亨望去,“那太以為楊侍郎說得如何?”
“陛下,老臣有話要說!”
席豫仿佛是一個慢了半拍的鬧鐘,當人起了床,它才鈴鈴響起,李隆基已經在問太了,他才進入剛才的狀態,想要再替韋堅美言。
他忿忿地瞪了楊慎矜一眼,艱難地走出朝班,兩腿還在哆嗦,這也難怪,龍尾道約五十步,長且陡,足以讓一般的老人生畏,更何況今年十有八,但精力卻是八十有的席豫。
他的老邁連李隆基都不忍再看,使了個眼色,早有兩個太監上前將他左右扶持。
“不用!不用!”交,他巍巍道:“老
臣還能再為皇上盡忠十年,何以言老。”
“席尚書,你有什么話就說吧!”氣,又坐了下來。
“老臣以為,南詔偏邦,實在不必如此大動干戈,那皮邏閣只是個郡王,他遣來的又只是自己的次,并非王儲,所以尚書去回禮已經是綽綽有余,還是抬舉了他,依老臣的意思,一個御史丞足矣!”
他是禮部尚書,考慮的是天朝的面,從禮制上說是夠了,但南詔的戰略意義,這次出使的重要性卻不是他能顧及到,李亨用他,只考慮他德高望重,在推薦韋堅時能發揮重拳的作用,但因他行動遲緩,導致誤了時機,此時場上局勢有變,應該是使用輕巧的組合拳,他卻跑出來再使用重拳,當然拳拳落空,甚至還閃了自己的腰。
果然,李隆基聽他說得幼稚,臉漸漸地沉了下來,竟再不給太李亨說話的機會,直接問李林甫道:“請問李相國有什么好的建議?”
李林甫一直冷眼旁觀,不發一言,見太黨人因皇上對楊慎矜不滿而洋洋得意,他眼微微露出冷笑,等會兒皇上就要宣布升李琳為宗正寺卿,可憐太這幫老弱殘兵還一無所知,還自以為占了上風,昨晚皇上命吏部送來官員考功清冊,看了一夜,可見皇上今天壓根就不想談論南詔之事,而是要安排人事,這幫人不知皇上心思,還自以為得意,真是讓人可笑。
在他看來李亨就仿佛一棵快枯死的老樹,主干雖粗,可惜枝太弱,厲害一點的如王忠嗣、章仇兼瓊都在地方為官,而朝廷內卻真沒有一個稱心的手下,只有韋堅一人勉強算是個人才,偏偏還是外戚,不知怎的,李林甫忽然想到了李清,此人雖年輕,但磨練兩三年,倒真會成李亨的左膀右臂。
“不行,得除掉他,不能讓他為李亨所用!”
本來他還有心籠絡李清,可就在這短短的時間內,李林甫發現了李亨的得力干將實在是太缺乏,未雨綢繆,他寧可損失李清這個人才,也絕不能讓他為太所用。
忽聽皇上問他,李林甫起身出班道:“讓誰去老臣都沒意見,關鍵他要將皇上的意思準確、得體地轉述給皮邏閣,不過這既然大家有分歧,不妨大家都再想想,再給皇上一個時間考慮考慮,太殿下,你認為老臣說得如何?”
他向太微微點頭,臉上笑容和藹可親,似乎在讓步,但事實上,他這一拖,就會將李亨拖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李亨尚不知李琳之事,故對李林甫的險惡用心竟看不透,沉吟一下,他見朝堂的局面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便也點點頭道:“父皇,相國說得有理,反正于誠節還要幾天后才回去,大家不妨再考慮考慮。”
“也好,此事容后再議。”
李隆基贊許地望了一眼李林甫,他今天確實不想談南詔,他要做的,還是要繼續架空李亨的權力,讓他在自己的羽翼下乖乖地做個白身太,等自己千秋萬歲后再來接手大唐江山。
他今天要頒布的兩個人事任命,一是任命李琳為宗正寺卿,這是釜底抽薪之計,斷了李亨的額外財源;而另一個就是益州刺史,這也是要牽制太在地方上的實力。
不等李隆基發話,現任宗正寺卿濮陽王李徹出班道:“陛下,老臣已年近七十,想‘乞骸骨’回家養老,望陛下恩準。”
乞骸骨便是官員請求退休的卑謙說法,李徹已經在尚書省辦了退休手續,但因他是三品官,需得到皇上的恩準才算正式退仕,不過這也只是形式,他退不退休,早在半年以前便定了,所以濮陽王李徹退仕沒有什么懸念,但誰來接替他的官卻引起無數人的興趣,眾人的眼光同時向嗣薛王李琄望去,他是宗正寺少卿,掌太廟陵園,又是太心腹,由他接任實在順理成章,但李亨卻目光陰沉,強擠出一絲笑容,他已經從宮聽到風聲,嗣薛王李琄任宗正寺卿,恐怕有變。
李隆基卻微微一笑,“宣嗣寧王李琳”
“宣嗣寧王李琳進殿—!”
宣喝聲高亢嘹亮,在丹鳳門廣場上回蕩,朝堂內的氣氛明顯不安起來,李亨的笑容也逝去,眼光閃爍不定。
很快李琳進殿,“微臣李琳叩見皇帝陛下!愿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嗣寧王免禮!”駕,朕便一直在考慮你的安排.
任命李琳為宗正寺卿雖然引來一片嗡嗡聲,但畢竟都是太黨,除了嗣薛王李琄的臉變成豬肝色外,其他均無
但李亨的目光卻異常冰冷,他緊緊地盯著李琳,此人隨詔便來,定是早就知道了,他卻沒向自己匯報,這安的是什么心,但還沒等他的憤恨消失,李隆基的另一項任命卻使他臉上的最后一絲血色都消失得無影無蹤,任命戶部侍郎郭虛己為益州刺史,兼劍南節度使副使。
在這一瞬間,李亨忽然明白了李林甫的用意和父皇的心思,他們今天竟是勾結在一起下自己的套,這樣一來南詔正使一職算是吹了,而且他剛剛占了上風的劍南地區立刻又被突破。
李亨仿佛一腳踏空,他的胃開始一陣陣收緊,劇烈地疼痛起來。
整個朝堂里一片寂靜,只聽見郭虛己的謝恩磕頭聲,太黨人面面相視,個個神情沮喪,突來的變故使他們措手不及,竟想不出一絲對策。
這時,李林甫笑呵呵地出班奏道:“陛下,郭侍郎任益州刺史和劍南節度使副使可謂眾望所歸,但益州司馬一職依然空缺,臣保舉一人可任此職。”
“相國但說無妨。”這卻是節外生枝之事,李隆基心疑惑,不知道李林甫打什么主意。
李林甫望著太李亨,笑容愈發誠摯,“太舍人李清干練有為,在義賓縣為主簿時頗有名望,臣與他談過,覺得他思路清晰,是個不可多得的大材,若放在東宮賦閑實在可惜了,所以臣保舉他為益州司馬,讓他去地方上好好歷練幾年。”
益州司馬是從五品下階,比太舍人高了一級,看似李林甫關心后輩,但其真正的險惡用心使大殿的數人臉色大變,首先便是太李亨,李清是他寄以厚望之人,是他的儲備人才,但李林甫竟說他們談過話,是幾時?為什么李清不向自己匯報,東宮賦閑,這又是誰的的意思?是李林甫還是李清自己的想法,無數個念頭在他腦海里飛轉,他本來就是多疑之人,而此時與李清交好的李琳已經隱瞞他在先,極有可能李清與李琳是同時背叛了自己,李亨默然不語,冰冷的目光竟閃過一抹殺機。
這便是李林甫借刀殺人的高明之處,將李清和李琳之事巧妙的揉合在一起,讓人產生這是同一件事的錯覺,若李亨事后追查,昨天晚上他們二人確實和自己在一起,李清就算有十張嘴也說不清,更何況他進入東宮時日不長,李亨還并未真正的信任他,李琳是郡王,李亨或許還不敢動,但李清毫無背景,又沾上了背叛的惡名,李亨豈肯饒過他。
第二個臉色大變的是李琳,他雖然略有些遲鈍,但他是當事人,也明白李清的禍事來了,他偷偷瞥了一眼李亨,見他面無任何表情,眼光冷然,心暗暗為李清著急,卻苦于無法開口。
第三個明白此的貓膩的卻是李隆基,當時在上元夜他將李清留在東宮就是不想讓太多疑,而現在李林甫的推薦無疑是將李清推上了風頭浪尖,使他想雪藏李清的計劃落空,李隆基心惱火,但臉卻絲毫不露,只把玩龍案上的青玉鎮紙。
就在這時,從朝班閃出一人大聲道:“陛下,臣反對李相國的推薦。”
所有人的眼光刷地朝此人望去,只見他面目清瘦,氣質雅,出語反對之人竟是大理寺卿崔翹,他既不是吏部之人也不是李清的上司,與此事毫不搭界,如果一定要追究二人的關系,就是他的女兒據說與李清走得頗近,二人有翁婿的可能性,但這是私事,如何能拿在朝堂上講,況且反對李林甫的后果難道他不知道嗎?見他唐突出頭,幾個崔家重臣都對他投去了不滿的目光,得罪李林甫,搞不好會牽連到他們。
崔翹一時沖動出班反對,而現在他已經反應過來,自己在做一件天大的蠢事,可現在已經無法后退,皇上看著他,太看著他,李林甫看著他,滿朝武都在看著他,汗已經濕透了他的內衣,不得已,崔翹只得一咬牙道:“臣以為太舍人李清雖如相國所說練達有為,但他從品主簿升至品舍人,已經是皇恩浩蕩,他做太舍人不足一月,尚無建樹,若再升他,恐怕會讓其他官員心生疑義,這反而會使相國的美意達不到效果,所以臣以為,不如再等幾年,他略有建樹再加提拔,豈不是更穩妥!”
李林甫回頭盯著他,臉上笑容不減,但目光已經明顯不善,他正要反駁,就在這時,李隆基卻開口了,“崔愛卿所言極是,太舍人李清資歷尚淺,朕也以為他不足以擔當益州司馬,李相國,此事作罷!”
他扭頭看了看李亨,微微笑道:“只是此人我甚是喜歡,皇兒也要多給他一點機會歷練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