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之谷中文
龍之谷中文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龍之谷中文>>唯一戰勝國

第392章:戚繼光號下水

更新時間:2012-07-31  作者:菜鳥如林
第二卷:辛亥革命

1926年,中華帝國經濟出現了無比迅猛的增長速度,相比1925年的增長,1926年更為迅猛。

隨著亞聯儲連續兩次下降儲蓄利率,加上放出大筆貸款,使得民間資本的投資非常踴躍,投資金額是1925年的1.5倍。

相比之下,美國的也非常快速,模式和當前中國的差不多。

1926年,美國總統柯立芝已經上臺三年了,原總統哈定因為偏袒于部分美國壟斷資本家,例如摩根集團等,從而引發了其他的壟斷資本家的不滿,從而在1923年時遭到了暗殺,哈定死亡,丑聞掩蓋了過去,被渲染成因情人太多引起的家庭謀殺。

柯立芝上臺后,美國大規模進行經濟刺激,形成了一個謂之‘柯立芝繁榮’的時代。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生產技術更新緩慢,但在戰后,美國憑借其雄厚的資本力量,迅速的對各行業的生產技術進行了更新。

其中,1920年美國從中國引進了裝配線作業和流水線作業技術,首先被福特公司所使用。

這一套管理模式,稱之為‘華東模式’,最早出現在華東集團的各生產車間,后迅速被中國工業體系的各廠家所接受。

在美國引進這種生產管理技術時,中華帝國的工業生產大部分都采取了這種模式。

當美國人發現這種管理模式時,才幡然醒悟過來,認為中華帝國能夠如此快速的,其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如此強大,都是因為采用了先進的生產管理方式。

柯立芝繁榮,是一種建立在技術革新的環境下產生的。

由于生產成本的大大降低,使美國的很多商品在競爭力上,開始不再像以往那樣和中國商品差距巨大。

美國在汽車制造上迅猛,僅1919年,美國只有750萬輛汽車,而到了1920年,美國已經有了2600萬輛汽車,到了1926年,美國平均每6個家庭里,就有1.2輛家庭汽車。

其產值占全國工業總產值的8,雇傭工人占全國工人總數的5以上,全國鋼產量的15用于汽車制造。

汽車制造業又帶動了橡膠、汽油、制革、玻璃制造等相關產業。

相比之下,中華帝國到了1926年,家庭汽車制造規模已經被美國甩開,年制造數量比美國要少26。

但在1926年,中華帝國在除了美國以外的其他國家的汽車數量當中,有63都是中華帝國制造。

中華帝國在汽車出口方面一直比壓過美國汽車,美國汽車在出口方面的優勢很少,從生產成本上比不上中國,在性能、外觀等方面也和中國汽車有一定的差距。

美國汽車產量之所以如此高,那是因為美國的透支消費起到了效果,美國的內需拉動了汽車制造業。

但到了1926年,中華帝國的汽車制造業突然發力。

僅在1926年,中華帝國就賣出了600萬輛家庭汽車,直接超出了美國的急停汽車銷量,而在。

然而在工程車、貨車制造業上,中華帝國從1919年起到1926年,一直壓制著美國,中華帝國作為一個基礎設施薄弱的國家,鐵路運輸相對欠發達,因而在公路運輸上得到了非常充分的,這大大拉動了汽車制造業的規模。

中華帝國在貨車生產規模以及生產技術上一直穩壓美國一頭,這使得中華帝國壟斷了75的大小貨車國際市場。

由于《杭州協議》的簽訂,中華帝國與美國在關稅上平等競爭,因此國際市場很大一部分被中華帝國所攫取。

這是美國所料不及的,這也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美國的速度。

由于西方國家在進口上比較依賴,因此在這個繁榮時期,以英國為例子,失業率最低的時候都達到了10.2。

相比之下,中華帝國和美國的失業率則非常低,美國的失業率僅有300萬人口,而中國的失業人口則在530萬左右。

而中華帝國的這一部分失業人口很多是半失業,主要是一些游手好閑的人群,或者一些富裕了不干活的群體,在大范圍的經濟刺激下,基本上很難說找不到工作。

中華帝國和美國在都采取了刺激的政策下,兩國在建筑行業的都非常迅猛,相比之下中華帝國更為迅猛。

中華帝國畢竟在基礎設施上不如美國,因此中華帝國的建筑行業產值已是美國建筑產業產值的6倍左右,達到了2500億亞元的產值。

相比美國的繁榮方式,中華帝國的操作方式還是有一定程度的不同的,其中主要表現在投資引導上。

美國是將資金引入股市中,在此時的美國流傳著一句話就是,要發財買股票。中華帝國對股票進行了一些限制,例如漲停標準從10下調到了5,但股市還是很繁榮,幾乎天天都是一大片的漲停。

股市在這種透支消費的模式下有著巨大的作用,主要就是集資的作用,主要是給那些上市企業集資用的。

剝削方式就是先讓投資者買股票,從而使上市企業資金增多,從而使上市企業加大投資。

上市企業通過不斷的稀釋股份來進行融資,以吸取更多的資金。

但經濟崩潰后,首先股份崩盤,從而企業資金鏈斷裂,大批投資者被套牢,從而不得不割肉拋售。

當跌到一定程度時,銀行乘機收購那些有價值的股票,當經濟恢復過來時,這些股票每年就能創造出巨大的收益。

當某一企業的股份達到了一定程度被銀行掌控時,這家企業也就變成了銀行控股的企業,銀行也就趁為了最大的股東。

不過當前中華帝國的基礎設施還不夠完善,因此在引導投資方面,政fǔ動作頻繁,建設部幾乎天天推出新工程,并全國范圍內進行集資建設。

這些工程一般也上市,以股票模式發行。

大量的鐵路、公路、電站以這種方式建設了起來。

華東集團也發行了大量的增值股票,所謂增值股票,就是原始股不賣,夏鈞依舊是100控股。

這些增值股票是在華東集團盈利增加的情況下,才會有回報效益。

華東集團作為中華帝國最大的壟斷集團,其生產總值占到了國民生產總值的55左右,這些增值股票大受熱捧。

這導致華東集團的增值股票價格節節攀升,華東集團從市場中攫取了大量的資金,這些資金全部被華東集團投入到了瘋狂的產業基礎建設之中。

華東集團的大部分產業,都是與戰爭潛力息息相關的,因此華東集團在股市圈錢屬于重中之重。

等于是讓投資者現在花錢幫華東集團搞建設,等經濟崩潰了,這些增值股票一文不值。

不管在什么國家,股市的本質都是如此,都是用來圈錢用的,只是有的手段高明一些,有的手段低級一些。

低級的手段就是一個個都是鐵公激,從來都不分紅,從而股票市場萎靡,無法圈更多的錢。

大量的資金涌入股市,使得上市公司資產暴增,伴隨而來的就是瘋狂的行業建設。

而在1926年,中華帝國全面建立了銀行信用制度,國民可以很輕易的從銀行借到錢去消費。

面對形勢一片大好的就業環境,已經不斷上漲的工資水平,很多民眾在都買了房子的情況下,開始購買汽車。

有些民眾之前已經有房子了,就直接貸款購買汽車。

同時還安裝電話,購買冰箱、空調、電視、吸塵器、洗衣機等大件電器,像收錄音機,在1926的中華帝國內部,已經非常普及了,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一臺很大的收錄音機,即可以收聽電臺,又能播放音樂磁帶。

貸款購買這些大件商品的現象越來越普遍,這個社會是有攀比心理的,你有了我也要有,因此你貸款去買,我也貸款去買,反正還得起怕什么。

在眾多商品之中,民用電話率先大規模普及。

民用電話在帝國成立之時就開始普及了,此時國民普遍有一份穩定的收入,而華東集團募集到了大量的資金,因此到處牽電話線,電話月租費并不是很貴,以帝國人民當前的收入來說,并不算什么,因此電話開始大范圍的普及。

電話技術也有改變,采用的不再是那種靠手搖的模式。

在發電方面,中華帝國從1919年的500億千瓦,增加到了1926年的1300億千瓦,而美國從1919年的60千瓦增加到了800億千瓦。

1919年一戰剛剛結束,那時候的美國產業還未進行大范圍的技術設備更新,因此很多都是使用第一次工業時的設備,所以發電量只有60千瓦,而中華帝國是直接跳到了第二次工業,大量使用電力,因此發電量在1919年時就已經有了500億千瓦的程度。

而在石油工業方面,美國在1919年開采的石油為8600萬桶,而到了1926年,石油開采量猛增到了2.8億桶。

中華帝國在石油開采方面,1919年就已經達到了2億桶每年,此時猛增到了8億桶每年。

中美之間,在不斷的下,已經逐漸不是同一重量級選手了。

中國在未進行大規模刺激消費的時期經濟就已經壓制著美國經濟的,而當中華帝國在進行刺激消費之后,經濟開始以飛快的速度將美國甩在后面。

在1926年,中華帝國經濟生產總量已經達到了4000億亞元,而美國只有1400億美元,雙方的差距已經拉到了600億美元。

在這一年,中華帝國依舊在字面數據上砍掉了一大截的經濟總量,公布的生產總值和美國已經持平。

這引起了美國華爾街的銀行家們的恐慌,中華帝國之前說過的不玩泡沫經濟模式,簡直跟放屁一樣,現在還不是搞了?

這個時期的美國,因為非常繁榮,因此美國資產階級宣揚說資本主義已取得“永久的穩定”。

同時美國資產階級還宣揚說,‘華東模式戰勝了’,所謂華東模式就是指華東集團率先使用的那種流水線生產模式。

中華帝國也對美國資產階級宣揚的東西進行了一定程度的認同,俄國此時也很繁榮,但失業率也有8左右,雖然關稅建立起來了,但畢竟是同聯盟國家,因此無法建立太高的關稅,很多東西還是要從中華帝國進口。

但俄國表面上看上去確實很繁榮,俄國人正在瘋狂的建設房地產行業,而汽車卻大量從中華帝國進口。

俄國人在拿到很多貸款后,也開始大規模的投資實體產業建設,電力設施、通訊設施、交通設施等等,大量的工程開始開工建造。

俄國人好像非常有錢,在到處投資,甚至是跑到中華帝國來投資。

中華帝國自然是歡迎的,畢竟這些錢不管是在中國還是在俄國,都屬于中國資本可觸及范圍。

不管是錢流在哪里,都在盤剝范圍內。

中華帝國已經在俄國搞了4年的透支消費政策了,俄國人已經欠下了不少的錢,帝國正在考慮是否動刀宰殺。

但考慮到突然的經濟崩潰可能會引起俄國人的不滿,或者說是暫時缺少背黑鍋的對象,因此還未開始宰殺。

帝國在等,一旦美國經濟奔潰,馬上也讓俄國經濟崩潰,到時候讓美國背黑鍋,只要控制輿論把矛頭指向美國就行了。

就算是一些人知道這是很荒謬的說法,但主流輿論控制在中華帝國手上,那又能怎么樣?

按照美國這樣的勢頭,估計撐不住多久了。

中華帝國從1925年開始,目前才兩年,還是能夠持續支撐的。

很快進入了1927年,中華帝國在夏季將戚繼光號建成下水,從設計到下水歷時近五年時間。

英美日聯盟也不甘落后,建造出了一艘命名為‘海權級’的超級戰列艦,排水量也達到了五萬噸。

兩個聯盟之間,已經完全形成了海軍軍備競賽的勢頭。

英美日這個聯盟的海軍本身就有優勢,因此他們主要的目的是為了應對強大起來的中國海軍。

因此這個競賽的主動權卻抓在了中國手上,中國就像是牽牛一樣,想往哪牽就往哪牽。

而在英美日看來,中華帝國就像是跳梁小丑一樣,不管怎么跳,他們都信心十足,以為中華帝國定然跳不出他們的手掌心,采取的是以靜制動,及時跟進的策略。

此時西方國家加上日本,其經濟總量是超過第三世界聯盟的。當然,表面上確實是如此的。

但實際上,中國的年生產總值已經和美國拉開了600億美元的程度,不論是日本還是英法德,他們的生產總值都沒有600億美元。

隨著中華帝國的,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聯盟加上日本、蘇聯,其生產總值此時一定程度上確實還是比第三世界聯盟要高出一些,但問題是這個聯盟此時還不是太明確,比較明確的也就是英美日蘇四國,而法國和德國目前也處于這個聯盟,但法國對于圍堵中國不是很積極,而德國此時看不出什么問題,德國政fǔ嚴重依賴美國經濟,一旦美國傷風,德國也必然感冒。

這時英美日產生了錯誤的判斷,以為他們有足夠的優勢資源去和第三世界聯盟玩這種‘雙倍優勢海軍政策’。

英美日蘇聯這個聯盟,其分工大致是英美日負責海權,蘇聯、法國負責陸權。其中英國又一定程度上分擔陸權,美國也重點海權、空權,同時也負責一定的陸權。

最主要的是,美國是這個聯盟的金庫和軍工廠。

本來這些國家,英美要爭世界老大位置,美日在亞洲本是死對頭,蘇聯和資本主義是根本性的對立,卻為了一個共同的目的——圍堵中國,而聯合到了一起,頗有吳越同舟的味道。

此時的世界,已經是公開的兩大聯盟對立了。

本來世界是以這些西方國家為主流,中華帝國扛起有色人種大旗,祭出民族自由的口號,聯合中國家與西方國家抗衡。

會造成兩大陣營對立,主要是中華帝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當中擴張得太猛了。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中華帝國雖然沒有參與兩大戰爭陣營,但卻打了幾場局部戰爭,在這幾場局部戰爭中都取得了勝利,并收復了大量的失地,還擴大了版圖,之后更是扶持傀儡俄國,將手都伸到歐洲去了。

這直接對英美產生了嚴重的威脅。

英美本身就是要平衡大陸國家之間的平衡,中國的已經讓亞非歐這個‘世界島’失衡了。

如果打開地圖就會發現,大部分亞洲區域都已經被中俄所代表的第三世界聯盟給占據了。

同時第三世界聯盟還將手伸到了西歐,此時已經延伸到了波蘭,與德國都已經接壤了。

蘇聯已經被包圍了,日本也已經被半包圍了。

如果蘇聯和日本再完蛋,亞歐大陸就將誕生一個空前龐大的軍事聯盟,英美的好日子也就過到頭了。

再加上,中國是亞洲國家,是黃種人國家,已經威脅到了白種人對世界的統治地位。

日本之前雖然也是黃種人國家,但問題是日本不過是一個小國,英美不需要太刻意的去針對日本,因為日本的實力還未到動搖白種人主宰地位的程度。

不過在原定歷史上,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后,也就被英國給冷落一邊,對這個盟友不冷不熱。

總的來說,日本從未被歐美所接納,就算是二戰后,日本也不過是美國的一條狗,一個奴隸,一間ji院。

第一更到

今天有一萬三……還有兩更

一次,我們的,謝謝

在搜索引擎輸入 唯一戰勝國 龍之谷中文 或者 "唯一戰勝國 lzgzw" 就可以找到本書

上一章  |  唯一戰勝國目錄  |  下一章
其他用戶在看:
龍之谷中文 - 免費小說閱讀網 版權所有 www.lzg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