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光芒萬丈1181哥譚獎臨
今天第三更,求推薦,求訂閱!
走進曼哈頓的下.城區,不同于中.城區和上.城區,這里的街道呈現出不規則的排列,在街道之間穿行的時候,偶爾還會看到上個世紀初的古老建筑,那種烙印在紐約這座城市骨子里的歷史沉淀感,讓感嘆聲不由自主就從口中溢出。(請牢記我們的網址)
斯普萊利餐廳(cipriani)是一間意大利傳承超過七十年的老牌餐廳,其連鎖店從遙遠的大西洋彼岸來到了繁華的紐約,在曼哈頓下.城區舉世聞名的華爾街上落地扎根。古樸的建筑風格,百老匯風格的旋轉門,宴會廳式的挑高大廳,藝術感十足的壁畫,老舊的鵝黃色菜單……這一切都讓斯普萊利餐廳洋溢著濃郁的歐洲風味,如果再搭配上美味異常的意大利美食,那么所有都會立刻變得完美起來。
每年的十一月份,美國電影哥譚獎都在在斯普萊利餐廳拉開帷幕,同時也正式拉開北美頒獎季的序幕。一般來說,頒獎季是從十二月持續到次年三月,十二月開始,美國公告牌音樂獎、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波士頓影評人學會獎等典禮陸續登場,將頒獎季的熱鬧裝點得繽紛異常。但事實上,十一月就已經有頒獎典禮登場了,哥譚獎就是每年頒獎季的第一炮。
美國電影哥譚獎,由美國獨立電影制片協會(independent.feature.project,縮寫ifp)創辦于1991年,現已經發展成為僅次于圣丹斯電影節之外,美國第二重要的獨立電影獎項。哥譚獎的意義不僅在于是頒獎季中的第一個獎項,而且其每年評選出的最佳影片獎,也被譽為美國獨立電影行業里最重要的獎項。
“哥譚”這個名字就取自于紐約的別稱,每年都會在華爾街五十五號拉開帷幕,其評選對象通常都是沒有在主流院線大規模上映的獨立電影,也包括小部分在其他影展上映。但尚未正式上映的作品,其中有許多都是導演處女作。
哥譚獎一共只頒發六個獎項,最佳影片,最佳紀錄片。最佳群戲,年度突破導演,年度突破演員,最佳未上映電影。從這個獎項名單就可以看出,哥譚獎對于主流商業所關注的東西并不在乎,他們唯一在乎的就是“突破”。
埃文貝爾出身獨立電影,去年就憑借“神秘肌膚”。拿到了最佳導演的提名,還有約瑟夫高登萊維特在“神秘肌膚”在出色表現贏得了年度突破演員的提名;“撞車”則獲得了最佳群戲的提名。雖然最終都沒有能夠獲獎,但的確可以看出美國獨立電影制片協會對埃文貝爾的肯定了。
今年,一部“陽光小美女”和一部“斷背山”,毫無疑問地讓埃文貝爾再次進入了哥譚獎的視線。“斷背山”入圍了最佳影片、最佳突破演員的提名名單,而“陽光小美女”則更加出色一些,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群戲的三項提名,讓這部電影徹底坐實了“獨立電影旗幟”的稱號。
十一月十六日。傍晚七點,埃文貝爾結束了演唱會的彩排之后,就和泰迪貝爾一起抵達了斯普萊利餐廳。作為一年一度的重要獨立電影盛會,去年埃文貝爾因為“加勒比海盜2”的拍攝而錯過了,今年他就在紐約籌備演唱會,自然是沒有再錯過的理由。
雖然這也是一個頒獎典禮,但卻沒有學院派的嚴肅和正式,埃文貝爾下午四點都還在麥迪遜廣場花園,隨后回家洗澡換衣服之后,就直接往華爾街走了過來。對,步行,而沒有使用任何的交通工具。
今天埃文貝爾就穿著一襲便裝出現。煙灰色牛仔褲搭配白色涂鴉系帶帆布鞋,黑白方格大圓領t恤,最后穿上了“十一”這一季剛剛推出的那件黑色宮廷外套——全球只有六件,其中一件就穿在埃文貝爾的身上。這個樣子就好像是出席一場私人派對一般,完全沒有頒獎典禮的氣氛,但是衣服套在埃文貝爾身上。強大的氣場和完美的呈現效果,卻讓人不由側目。
現場的記者并不是很多,視線之內也就看到不到四十名記者的模樣,抵達現場的影迷更是比不上大型頒獎典禮的熱鬧,就如同哥譚獎的獨立性質一樣,無論是媒體還是觀眾,對于哥譚獎的關注程度都遠遠遜色于其他頒獎典禮。
不過這樣也更加契合哥譚獎的氣質,人貴在精而不在多。現場不到一百名的觀眾看到埃文貝爾抵達的時候,并沒有肆意歡呼起來,而是聚集了上來,嘴里都在不斷提問著,埃文貝爾甚至聽到了“埃文,‘香水’什么時候上映”的問題,看來,這些獨立電影的忠實粉絲們,對于埃文貝爾的作品一直都有著密切的關注。
雖然沒有正式的紅地毯,斯普萊利餐廳只是在門口不到十碼的空間上鋪墊了一塊紅色地毯,不過看起來一點紅地毯的感覺都沒有,反而像是餐廳門口的踏腳墊。但是,埃文貝爾卻十分樂意在這里停留多一點時間,和周圍的觀眾們隨流一些問題,和記者們也聊聊最近演唱會的籌備事宜,整個氣氛都顯得十分輕松。和圣丹斯電影節不一樣的氣氛,但是本質上卻是相同的,這種獨立電影的氣息讓埃文貝爾覺得如魚得水。
“嘿,米勒,米勒,請問你有預料到這次的作品大受歡迎嗎?”身后又有人出現了,大部分記者就蜂擁了過去。在這里,大牌有特權,但并不是絕對特權,憑借實力得到認可的人,才是真正受歡迎的。所以,埃文貝爾在這里雖然受歡迎,卻不是獨一無二的。
埃文貝爾也順著記者們的視線回頭看了過去,來人赫然是貝尼特米勒。提起這個名字,對于很多人來說都是一頭霧水,第一反應必然是“誰?”這個名字對于許多人來說的確是很陌生的,就算是在獨立電影領域也算不上是大名鼎鼎的名字。但是埃文貝爾卻對這個名字有著不可磨滅的記憶。
身為一名導演,貝尼特米勒比起埃文貝爾有個性得多了,看埃文貝爾不務正業歸一碼事,但是他的作品還是很多的,僅僅是導演作品現在就已經有三部問世了;但是貝尼特米勒一直到埃文貝爾重生的2012年以前,也只有兩部導演作品,從1998年拍攝第一部紀錄片入行之后,到2012年整整十四年,貝尼特米勒只拍攝了兩部劇情長片,數量著實是少得嚇人。
數量是一方面,而從貝尼特米勒的作品本身來看,也一樣是個性十足,比起埃文貝爾來說也不遑多讓。貝尼特米勒導演的兩部劇情長片,分別是今年上映的“卡波特”,還有未來在2011年上映的“點球成金”。但就是這兩部作品,卻讓貝尼特米勒成為了獨立電影導演履歷表中不容忽視的一員,他的才華他的能量他的魅力,在這兩部作品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這讓埃文貝爾總是會想起一樣是作品稀少部部精品的編劇查理考夫曼。
“卡波特”是一部傳記電影,講述了美國文學史上著名的南方文學作家杜魯門卡波特的一生。杜魯門卡波特最著名的作品之一為1958年發表的“蒂凡尼早餐”,該小說后被改編成為電影,片中奧黛麗赫本深入人心的完美形象將影片腿上了影史的經典位置。但真正奠定杜魯門卡波特文壇地位的作品則是1966年出版的“冷血”。同樣,作為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的公開者,杜魯門卡波特擁有傳奇的一生,他在上流社會里游戲人間,但同時有沉迷于酒精和毒.品的世界里,糟糕的身體狀況甚至遏制了他的寫作熱情。“冷血”作為他的巔峰之作,出版之后,杜魯門卡波特幾乎沒有任何像樣的作品問世,最后他與許多曾經才華洋溢而不可一世的藝術家一樣,人生舞臺用一種并不光彩的方式——用藥過度——完成了謝幕。
貝尼特米勒將杜魯門卡波特的一生搬上了大屏幕,電影在多倫多電影節、紐約電影節先后上映,受到了廣泛的贊譽之聲。由于和“斷背山”一樣,杜魯門卡波特本身就是,媒體也不可避免地討論到了,今年似乎是電影完全崛起的一年。“卡波特”受到了無數贊譽,包括了對導演貝尼特米勒詩意鏡頭和對影片人文層面的深層次探討,還有男主角菲利普塞默霍夫曼精湛演技的認可。
埃文貝爾之所以會對貝尼特米勒留下深刻的印象,就是因為上一輩子當記者的時候,對于貝尼特米勒受到了奧斯卡學院派的熱烈追捧有著十分生動的機會。
“卡波特”作為貝尼特米勒的導演處女作,拿下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改編劇本等提名。而一直在二線活躍著的菲利普塞默霍夫曼,也憑借這一部電影戰勝了一種對手,拿下了奧斯卡影帝!這一輩子,雖然埃文貝爾已經在改變歷史軌跡了,但菲利普塞默霍夫曼依舊是明年奧斯卡影帝最有力的競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