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不要急,我可不是強搶惡要之輩,既然讓你做事,當然要給你創造條件的。”胤楨笑道:“這百艘海船是不可能一年之內造完的,不過,最多也只能給你四年時間,至于木材嘛,也不是問題,明天,我就讓人發告示,運送造船巨木的船只江海關一律免稅,并且優先供給棉布份額,這樣一來,你還怕沒人運送木材來上海?
至于錢嘛,八成棉布的份額讓你經營兩年,允許你提一成的價,這就不擔心沒錢了吧?不過,棉布收購你不能夠插手,直接從我手上提貨,另外,你手上的洋行要交給我,作為收購棉布的鋪點,這上海的棉布轉運倉庫也得著落在你身上。”
張元隆不由倒吸了口冷氣,使勁的掐了自己大腿一下,強制自己不暈倒,就以數額最大的‘標布’而言,每匹六錢,一成就是六分,上海每年的貿易量有多大?更何況現在就允許上海一個關口貿易,四千萬匹應該是保守的了,光這筆帳每年就是二百四十萬,再加上其它林林總總的高價布,一年三百多萬啊。
張元隆一口吞下整個上海棉布出口份額的消息,不到一個時辰就傳遍了上海,長青園門口登時間就變成了菜市場,張元隆是幸福并痛苦著,一撥接一撥的接待、打發來自上海及附近的親朋好友們。
胤楨卻愁眉苦臉的坐在書房里,面對一大堆雜七雜八的事,他只得打起精神一一記錄下來;要制定江海關的新制度,要出告示,江海關的吏員,書辦、巡役、水手、等等至少要換掉大半,棉布收購也要出告示穩定人心,至少要在每個縣、鎮都得設點收購,上海及各府縣還要建倉庫儲存轉運,建造工棚的進展要檢查,快過年了,要給下面的人發紅包、薪金,要給京城一大群人寫信……。
上海及其周圍的商人,地主很快就從邸報中嗅出了味道,上海要大發展了,先知先覺的一些人立馬就開始派人去上海周圍買地,不過讓他們感到郁悶的是,上海縣城周邊,特別是縣城東北沿江的土地早就被人購買一空,這種情形更加刺激了他們買地的決心,周邊的買不到,就買外圍的,還沒過年,上海近邊的地價就差不多翻了一倍。
看到這種熱火朝天的行情,陸續購進大批田地的海鋒不僅感嘆萬分,跟著十四爺,這錢賺的也太他.媽容易了,這跟在地上撿銀子有區別嗎?
就在煩惱、快樂和忙碌的交織中,時間一晃就到了康熙四十九的正月初八。
從這天起,胤楨開始接受江海關一應官員的拜年,他將開年就要清查整頓江海關的消息透了出去,同時又聲明,自動請辭的概不追究。
風聲一傳出,整個江海關登時就掀起了一股請辭的風潮,這年頭,在海關的,誰屁股下面是干凈的?與其被清查,還不如趕緊的請辭,好另謀高就,有錢還怕沒地方做官?
隨后,上海、松江、嘉興、蘇州、湖州、鎮江等周邊府縣都貼出了告示,江海關和環球洋行招人,而且特別注明,招寒門子弟。
告示一經張貼,就引起了轟動,那個環球洋行且不說,江海關,那是什么地方?打屁油褲襠,肥的流油的地方啊,歷來就是削尖了腦袋也進不去,現在居然在外面招人?看著告示上那鮮紅的江海關大印,所有人都一致懷疑這新出任江海關監督的十四皇子腦袋出了毛病,不是被驢踢了就是被門板夾了。
懷疑歸懷疑,面對這夢寐難求的機會,無數的寒家子弟也不在乎過不過節了,呼朋喚友的結伴涌向上海,看看能不能夠撞上大運。
與此同時,兩江、江浙一帶的世家名門也都接到了胤楨的名貼,胤楨很客氣,言明上海一應事務初創,手下缺乏人才,望各家推舉才華出眾,品德高潔的子弟前來上海。
十四皇子恂貝勒胤楨這一年來可說是聲震朝野,農學院,‘四大恒’,遠洋艦隊,江海關監督,棉布專賣等無一不是大手筆,可說時時刻刻都在牽扯著江南各世家名門的神經,眼下他竟然要他們舉薦自家的杰出子弟,這可是他們夢寐以求的事情,一家家立馬就譴出最為出眾的子弟前往上海。
胤楨求賢若渴的聲名也由兩江、江浙迅速的傳揚開去,得到消息的世家名門哪肯落后,也紛紛派出自家優秀子弟趕赴上海,能夠獲得十四皇子賞識更好,即便是能提前知道十四皇子下一步舉動,也可以大占先機,十四皇子賺錢的手段,現在已經是天下皆知。
在廣州,澳門,上海允許洋人駐留和棉布指定在上海出口的邸報消息引起了巨大的轟動,精明的商人馬上就從中嗅到了商機,西洋的傳教士早就得到了彼得等五名傳教士帶來的消息,能夠到大清腹部去駐留傳教的機會讓他們欣喜欲狂,邸報一傳開,他們就一面譴人去上海打前站,一面盡力游說網羅胤楨需要的各種人才,只要能夠巴結好上海這位實際上的掌權者,他們就能夠在上海快速的站住腳跟。一時間,大量的商人,傳教士,洋人紛紛乘船前往上海。
稍后兩天,江海關運送造船巨木船只一律免稅,并且優先供給棉布份額的告示就飛快的傳遍了沿海各地,各地海商船主這時哪里還顧的上先前三年不運送木材的協議,紛紛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挖盡心思的打通渠道收羅造船巨木。
稅要不了幾個小錢,問題是棉布的份額,這些個海商船主哪個不是人精?眼光都長遠著呢,誰都知道,今年要是搶不到這棉布的份額,搞不好從此就得與棉布說再見了,到手的份額誰還會愿意再吐出來?就算以后能夠搶到份額,那也得付出比現在高幾倍的代價。
一時間,押著大量現銀或者是揣著銀票收購造船巨木的商人紛紛出海,北上南下,四處購木,關東、朝鮮、臺灣、南洋以及內陸的各個產木區登時就掀起了一股伐巨木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