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話我說出來了之后,國內一些專家學者們還不相信,這本身沒什么,關鍵有時候連領導干部都不太敢相信,這就讓人頭疼了。”何鑫說道,“很多專家學者們還覺得現在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社會正欣欣向榮,已經完全證偽了馬克思的相關理論。真是膚淺!美國人自己還很多時候利用馬克思的原理來分析未來經濟政治的走向呢!就像是美國經濟學者……的……在書中對美國資本主義的強烈批判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而且此次海灣戰爭引起的世界經濟衰退其實也在印證他的預言。”
“嗯哪,”賈鴻漸點了點頭,“也就國內一些人被洗腦了,覺得私企就是萬能的,一切都是制度的錯,好像制度換了,一切就能瞬間變好了。結果人家蘇聯不是換皮了么,結果呢,現在好了么?別的不說什么,哪怕人家美國人自己都不太相信完全自由主義的經濟理論,就像是2030年代的大蕭條,羅斯福怎么做的?他怎么不用自由經濟主義?人美國自己都不說自己是完全的自由主義經濟體,人家說自己是混合經濟體,說的中國味兒一點,那就是有美國特色的資本主義!一幫中國的專家學者聽著美國人的言論就當是提圣訓,以外國人的肯定為肯定,以得到外國人的認同為自豪,簡直就是逆向民族主義,簡直就是心中的辮子還沒剪掉!”
“呵呵,這話說的對。其實看看全世界的國家,特別是20世紀后冒起來的那些國家,到底有幾個是沒有政府引導,自己隨便發展就發展起來的?日本,日本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時候,為快速擺脫落后狀態。采取了由國家掌握主要經濟部門,并直接為國家目標服務的國家社會主義經濟體制,二戰后。日本取得歐美各國諒解,也實行了與歐美自由市場體制不同的計劃和政府干預政策。到了崛起前的50年代日本,他們那是自由競爭的么?很多公司都是靠著通產省當時的新市場刺激策略,在國家的扶植之下崛起的。當年不管是電視機還是電冰箱還是日本的小汽車。都是日本政府通產省列出來一個范圍,就只限定他們點名的一些具有技術實力的企業進入這個市場,然后聯合跟國外品牌競爭,其他沒選中的公司品牌可以直接倒閉或者轉行,這種事情那些學者們怎么沒看到呢?可以說日本現在有今天的地位。全是當年日本政府通產省的努力結果!”
聽著何鑫的話,賈鴻漸點了點頭。他在21世紀的時候,曾經在網上看過一部日劇,名字叫做《官僚們的夏天》。這個片子講述的就是從1955年開始,日本通產省的官員們充當著國民經濟的指導員,指導聯合著企業主們按照國家計劃開發產品跟美國產品進行競爭的故事,而且當時日本政府照樣是給這些被選中的企業補貼的!
這個《官僚的夏天》本來是日本作家城山三郎的小說,最初以“通產官僚們的夏天”連載于《周刊朝日》。1975年由新潮社改編發行單行本。1996年由日本NHK的“周六劇場”首次電視劇化。2009年7月由TBS的“周日劇場”重新把它搬上銀幕。
此劇講述了在戰后日本經濟高度經濟成長時期,以當時的一個真實通產省——通商產業省的公務員佐橋滋為藍本的故事。昭和30年,也就是1955年,日本迎來了每年國民生產總值超過10的高速經濟發展時代,通產省以國民利益和未來發展為目的,發布了多個產業復興計劃。其中包括“國民車構想”,希望通過國家的補助。協助企業制造一部“能乘坐四個人,時速每小時100公里。開10萬公里都不用維修,售價25萬日元的國產汽車”。
說實在的,這種國家補貼、協助企業開發便宜耐用的國產車的做法,跟21世紀中國利用關稅屏障硬給進口車100關稅有啥區別?只不過前者是因為有美國爸爸的駐軍,所以外國汽車不能夠用關稅壁壘屏蔽,只能平價出售,這對誰有好處?平民還是相對富裕的階層?而且國家補貼車廠用的是誰的錢?還不是全體老百姓交的稅收?而中國的關稅壁壘呢?就是讓買得起進口好車的人多花錢,讓口袋相對緊一點不太買得起進口車的人能買便宜的國產車,怎么這個政策就老被人噴呢?按照那些人的說法,要讓外國車平價進入,然后國產車跟人家競爭,這樣國家要是學日本給補貼的話,這幫人肯定還會喊又被國家代表了,又會喊要自由競爭,不要用他交的稅去補貼國產車……
到了此時,賈鴻漸也談的有了性子,他開始主動說話道:“其實美國贏了冷戰并不光彩,要說大點,說他勝之不武甚至都可以。反正我認為,冷戰其實不是資本主義戰勝了社會主義或者,也不是蘇聯自己玩兒砸了,純粹就是人多的市場硬了人少的市場而已。美國和他的盟國占據了多大的地盤,這個地盤里面有多少人多少資源供他使用?蘇聯和華約占據了多大的地盤?這地盤里面有多少資源和人口供他們使用?這簡直就像是一個連鎖大超市和一個小超市競爭,哪怕就是小超市有失誤,但是大超市把小超市給擠倒閉了,這算是巨大的功勞?這算是大超市體系無比成功的一個證明?反而某些程度上來說,小超市憑借著不大的盤子,結果做到了能威脅到大超市,讓大超市膽兒都顫的地步,這才是可以吹噓可以流傳的功績……”
賈鴻漸這說的是真心自己的看法,他以前過了中二期——也就是叛逆的覺得存在的理論都是錯誤的二X年紀之后,他曾經在網上好好的找過相關資料分析,結果就是分析出來上面的這個結果。人家蘇聯以及紅色民主陣營,總共攏共一共才占據了9的世界人口,資源才占據了30,而且工業領域相對藍色自由陣營來說,都是落后的!
這放在游戲里是什么?就是八人地圖,20個礦,兩家對K,其中一家占了14個礦,占了大半個地圖,而且兵力、人口、建筑、科技都領先,而此時對方玩家只占有6個礦,兵力還是對方一個零頭,而且科技還落后,在這樣的情況下,能在前線長期對峙,這已經是非常奇跡了好吧!要不是有了核彈這種東西,那蘇聯這種玩家絕對被美國帶兵平推A過去也掃平了啊!
而且,當年咱共和國的毛爺爺,在跟蘇聯關系不佳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拉扯亞非拉了,為啥?還不是看清楚了要“統戰”,要往自己的陣營里面多拉人口、資源?要是蘇聯當年拉攏了這些第三世界國家,把亞非拉都弄成自己的后花園一樣,那跟美國搞不好才算旗鼓相當呢!所以主席爺爺的眼睛里還著呢!
所以,要是以游戲玩家的角度來看的話,做為蘇聯領導人當時應該怎么做?應該是拉攏廣大“中立陣營”,然后在鐵幕建立起來之后,盡量和善、不惹事兒,接著悶頭練內功,基本上也就是跟90年代江老板做的事情一樣——先裝孫子練大腿,等大腿練出來了,兵爆出來了,科技爬上去了,再踹丫挺的!要不就跟德國閃電戰似的,盡量速戰速決!不然一邊要僵持,一邊還要沙文主義沖老大,這不是找孤立找練么?
按照后世陸續解密的冷戰時期的文件來看,起碼5060年代的時候,蘇聯那都是內力虛的一塌糊涂的時候,米亞4這轟炸機剛服役了不久碰到蘇聯紅場閱兵,當時這轟炸機那真心是來回飛過紅場——冒充數量唬人呢!結果就是這20架米亞4轟炸機來來回回飛了不知道多少遍之后,還真是把美國人給嚇尿了,于是美國人發狂的制造了2000架的B47轟炸機和750架的B52轟炸機,來對付其實只有20架的米亞4轟炸機……其實當時蘇聯虛到了不管是進攻還是放手,都吃力的一塌糊涂的時候,最多就是能靠著核彈拉全世界一起進地獄。
所以,只要蘇聯的大國沙文主義不改,總覺得自己是別人的爹,那要么跟主席說的一樣“早打,大打,打核戰爭”,這樣紅色陣營才可能有一個贏得機會,要么還是指望那個把紅色內褲外穿的家伙真的降生在蘇聯境內才行……話說在某論壇上看到這么一段話——“表哥從某個私營企業辭職不干了,跟他媳婦在我們那里的夜市上擺攤,給人家貼手機膜,賣手機外殼和掛飾什么的。今天去他們的攤位坐了一會,問起他著幾天他們的營業額是多少,他說一天大概500左右,尼瑪羨慕嫉妒恨呀!他們隔壁攤位是打氣球的,據說一天也差不多在300左右。”
橘子突然發現自己掙得還沒個打氣球的賺的多……RS
,請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