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文學)
爆竹聲聲聲響起,除夕到了。
丁遠肇雖然之前對兒子極為嚴厲,甚至到了苛刻地步,但兒子一旦取得成就,便也處處為其著想了。他把官驛里那些和丁云毅一起來到京城的弟兄都請了過來,在家中大設酒宴,款待這些和兒子一起浴血奮戰的弟兄。
丁云毅心中也大是感激,能和弟兄們在一起痛痛快快的過個年,也是一大幸運了。只可惜自己的老婆都在臺灣。
那些弟兄初始還是規規矩矩的,不敢放肆,但等丁遠肇說道:“諸位皆是隨吾兒浴血奮戰的,在這里便如在自家一樣”時,便放心的喝起酒來。
等到酒過三巡,這些武將出身的弟兄便也肆無忌憚起來。劃拳的劃拳,吆喝的吆喝。
王清衡不由得大皺眉頭,點了點那幾桌的客人:“如何絲毫教養也無?”
丁云毅正想反駁,丁遠肇卻已經道:“話不可這么說,這些武將終rì在戰場上廝殺,今天不知道明天是否還能保住性命,最是辛苦。這除夕了,便是放肆一些又有如何?要知道我大明可還全靠他們啊。”
丁云毅頓時大覺父親能了解自己心思,端起酒杯,恭恭敬敬地道:“父親,云毅頑劣,過去多讓您cāo心,今rì敬您一杯。”
丁遠肇也舉起了杯子,抿了一口,放下酒杯:“項文,過了年,便早些回到臺灣去,你出來的時間長了。”
“是。父親。”
丁陳宛荷也忍不住道:“可惜你二姐二姐夫,還有你的妻妾都不在,不然倒可以全家團聚了。我兒,你在臺灣,總也該想著要個孩子了,我丁家可就指望著你傳后呢。”
“是,母親。”
丁陳宛荷摸了一下小土的頭:“小土。臺灣沒什么好的,蠻荒之地,你就留在京城。”
“不。我要和哥在一起。”小土想都不想的便說道。
丁陳宛荷無可奈何的搖了搖頭:“項文,小土十五歲了,到出嫁年紀了。臺灣的那些蠻荒之民便算了,你需在福建幫她注意注意有什么好人家,但不可獨自做主,需先得由你二姐同意才是。”
丁云毅心中大不以為然,這才十五歲,那么急著嫁人做什么?
“老爺,宮里來人求見。”正說著,丁云毅的童蔣奇進來報道。
“哦,快請。”丁遠肇急忙站了起來,把宮里來的太監迎了進來。還沒有開口,就聽那太監低聲說道:“皇上微服出宮,正朝這里來,趕緊準備迎駕!”
所有大吃一驚,皇上來了?
丁遠肇趕緊吩咐準備。可還沒有準備停當,已見一隊御林軍出現在了門口,接著,王承恩進來:“皇上到!”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這聲音里,崇禎走了進來:“都起來,不必如何。”
丁遠肇站了起來。小心翼翼地道:“皇上如何會到微臣這里來了?”
“除夕了,宮里翻來復去都是那樣子,朕早看得心煩了,忽發奇想,想看看你們是怎么過年的,因此第一個便想到了你。”崇禎興致極好,朝熱鬧的酒桌看了看:“果然熱鬧,這些人是?”
丁云毅上前一步:“陛下,這些都是隨臣一起浴血邊關,生擒高迎祥的將士們!”
“哦?”崇禎興趣大起:“原來就是這些勇士生擒了高迎祥,好,好得很啊。坐,大家都坐,不必那么拘束。朕知道,朕來了你們都吃不好了,天子那,擁有四海,卻不能和自己的臣子一起推心置腹吃頓好飯。”
“圣上言重了。”丁云毅轉身道:“弟兄們,皇上英明,弟兄們只管放心的吃。”
話倒是這么說,可正如崇禎說的那樣,皇上在這,誰能放開了吃?
丁遠肇請崇禎坐在了主桌上首,自己和丁云毅一左一右陪著坐下。
碗筷送了上來,王承恩正想命人銀針試毒,崇禎卻不太高興地道:“難道朕在自己親信大臣家里吃頓飯,他們還會害朕不成?王承恩,不要把宮里的那套拿出來。”
“是,陛下。”王承恩退到了一邊。
崇禎端著杯酒站起:“朕是不太飲酒的,可今天這杯酒朕非喝不可。諸位將士為朕浴血疆場,沒有你們,便沒有朕的大明。來,英勇善戰的將士們,朕敬你們!”
“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幾十個當兵的齊聲呼道,舉起杯子一飲而盡。
崇禎讓人把自己杯子倒滿:“這第二杯酒,是要敬丁云毅的。丁云毅未滿十九歲從軍,殺海盜、逐紅夷、定遼東、破流寇,為朕立下了多少大功?朕除了升你的官,只能用這杯酒表示朕的感激了......”
丁云毅大驚,正想說話,卻被崇禎阻止:“什么也都不用說了,滿飲此杯!”
丁云毅不再多說,一口飲盡。放下杯子,大聲道:“臣丁云毅何德何能,敢勞皇上如此。臣當盡心竭力,為皇上鎮守臺灣,浴血海疆,死而無悔!”
“好!”崇禎大聲贊好,又倒滿了一杯酒:“這第三杯酒,丁侍郎,丁夫人,我敬你們!”
丁遠肇和丁陳宛荷慌忙舉起杯子,只聽崇禎說道:“你們為丁家生了個好兒子,為我大明生了個好將軍那!來,喝。”
丁遠肇和丁陳宛荷慌慌張張喝了,崇禎放下杯子,大聲道:“來人,把朕準備的禮物帶上來。”
眾人都是驚詫,不知是什么東西。只見兩名太監抬進了一塊用紅布蒙著的牌匾進來。崇禎對王承恩點了點頭,王承恩上前掀掉紅布,牌匾上的四個大字赫然出現:
一門忠義!
丁遠肇身子搖晃一下。帶著一家人跪了下來,老淚縱橫,聲音也都顫抖了:“皇上,皇上,微臣如何當得起啊。”
“當得起,你丁家當得起!”崇禎扶起了丁遠肇:“都起來,都起來。這是朕寫的。朕的字寫得不好,可這是朕的一點心意。一門忠義,你丁家就是一門忠義。”
說著意味深長的看了丁云毅一眼:“朕曾經賜字。‘武勇忠烈虎賁衛’,結果你舉此旗,血戰潁州。現在再賜字給你們丁家。只希望你不要辜負朕的期望那!”
“臣為大明,為陛下忠心耿耿,死而后已!”丁云毅大聲道。
“好了,都坐下說話。”崇禎讓大家坐了下來:“朕來之前剛接到探報,高迎祥被處死后,反賊推舉李自成為偽闖王,朕已經下令洪承疇繼續追剿,項文以為流寇會如何應對?”
丁云毅想了一下:“高迎祥被殺后,李自成雖然被推舉為偽闖王,但張獻忠必然不服。兩人一旦分裂,則我官兵可以分而剿之,相比于張獻忠,李自成的危害更大一些。臣以為,李自成必然轉戰于潼關以西地區。張獻忠則將成為官兵主要圍剿目標,但臣以為大可不必。”
“恩?”崇禎仔細傾聽:“繼續說下去。”
“是。”丁云毅應了聲:“堵截住張獻忠東進道路,把他往四川方向逼,再在四川各地抽調官兵圍剿,次后,把主要精力用在對李自成的用兵上。可命洪承疇、孫傳庭等人合兵十萬以上。增餉三百萬以上,全力剿滅,萬萬不可松懈。一旦滅了李自成后,則迅速調兵,對張獻忠展開合圍,如果此三年之內,反賊或者可以平定!”
崇禎眉頭略皺:“朕內心最痛恨的還是張獻忠,這個反賊,破了鳳陽,掘了朕的祖墳,朕不把他千刀萬剮如何肯罷休?”
“陛下!”丁云毅苦勸道:“張獻忠雖然可恨,但相比之下,還是李自成的兵力更多,威脅更大。陛下何不暫時忍下一時憤怒,先滅李自成,再剿張獻忠,張逆早晚都會為陛下千刀萬剮!”
崇禎似是而非的笑了一下,也不說什么。
丁云毅很快反應過來,崇禎對于張獻忠的憤怒,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只怕自己的話他未必聽得進去,當下退而求其次道:“如果陛下一定要先行剿滅張獻忠,那也不是不可,只是殺賊務盡,千萬不可心慈手軟,反賊一旦到了山窮水盡地步,必然會使出投降一招,等到危機過了,元氣恢復,便又會再叛朝廷。”
“項文多慮了。”崇禎冷聲道:“朕恨不得食張逆之肉,喝張逆之血,又焉會放過他?”
說到這,忽然一笑:“今天是除夕,朕怎么說起這些煞風景的話來了?項文,聽說你的臺灣有不少泰西人,最近還在遼東招攬了兩個什么法什么的人,有這事沒有?”
“是法國人。”丁云毅聽了心里吃驚,怎么崇禎那么快就知道了?
“法國人?那是什么地方?”崇禎好奇心大起:“朕知道有佛郎機人,干臘絲人,法國人卻從來沒有聽過。”
“那是歐洲的一個國家,所謂歐洲,便是咱大明稱的泰西。”丁云毅笑道:“這個國家的君主叫國王,現在的國王是路易十三世。法國也算是泰西大國,有統一整個泰西的意思,只是在法國旁邊,還有一個英吉利國,和法國忽爾盟友,忽爾是死對頭,阻止了法國統一腳步。不過這次他們又成了聯盟,一起發動了一次大戰,到現在還沒有打完。”
崇禎和所有的人都聽得大有興趣,崇禎連聲催促:“你給朕還有大家伙仔細說說。”
“是。”丁云毅仔細想了一下歐洲三十年戰爭的前因后果:“其實這場戰爭爆發,最早是因為教派之爭,就和咱們的佛教道教一樣。只是這些泰西人對哪個才是所謂上帝教派看得非常認真,甚至到了不惜大動干戈的地步。而產生分裂對立的便是新教派和天主教派......”
丁云毅停頓了下,然后娓娓道來:
“過去泰西有一個很強大的神圣羅馬帝國,后來便如我們的chūn秋戰國時期一樣,神圣羅馬帝國漸漸衰落,處于諸侯割據的狀態。泰西以馬丁.路德為領袖的宗教改革運動,使全泰西分為天主教與新教兩大陣營,而有個叫德意志的國家,內部諸侯則在信仰上出現了嚴重歧見,同樣地分裂為天主教與新教兩派。泰西列強均想插手德意志事務,以獲取利益。他們分為兩派,其中以曾經異常強大的哈布斯堡王朝集團由奧地利、西班牙與德意志的天主教諸侯國組成,并得到羅馬教皇及波蘭的支持;而另一方為反哈布斯堡王朝集團,由法國、丹麥、瑞典、佛郎機國及德意志新教諸侯國組成,并得到英國、俄國的支持。法國是天主教國家,但是在首相黎世留的主導下,堅持王權高于神權,為消弱大陸上競爭對手干臘絲國和哈布斯堡王朝,毅然支持新教國家陣營......”
眾人聽得津津有味,丁云毅大致把三十年戰爭的前因后果說了一下,然后道:“這場到現在還沒有結束的戰爭,本來是以新教徒和天主教徒之間的宗教戰爭開始的,后來則失去宗教性質......”
“這些國家都有多少軍隊?百萬大軍怕是有的?”崇禎問起了自己關心的問題。
“陛下,哪有這么多?便是所有的泰西國加起來,也沒有百萬之眾的軍隊。”丁云毅笑著道:“戰爭爆發前夕,敵對雙方均擁有常備雇傭軍,總兵力大約在兩萬到五萬人。這些軍隊在建制上分為旅和團。它們雖然經嚴格訓練,但軍紀和戰斗素質都較差。瑞典國經國王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改組,戰斗力較強,農民和市民是這支軍隊的強大的來自本民族的骨干力量,說穿了,稱他們為軍隊實在有些勉強。”
“原來如此。”崇禎大是不以為然:“朕還以為這些泰西國有多神秘,原來軍隊如此之少,便是朕的一個大明,也可以對付整個泰西所有的國家了。”
丁云毅點了點頭,目前來說的確如此,如果沒有外憂內患,一個大明足可以挑戰整個歐洲,但是以后呢?隨著歐洲文明的極大進步之后呢?
但丁云毅并沒有把這些話當著大明皇帝的面說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