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義身先士卒,先登營大戟士驍勇難擋,這隊生力軍一旦加入戰局,纏戰的形勢便開始發生了改變,這八百余人組成的戰陣就如一支利劍深深的插入了曹軍的陣勢之中,便在對方士卒以死相拼前仆后繼之下仍舊是鋒銳難當!這些高大威猛手舞雙戟的黑衣甲士已然形成了一道不可阻擋的鐵流,他們極為精于合擊之術,在一心決死的曹軍士卒看來,每每沖上前去阻擋明明只是面對眼前一人可感覺上總是面對著敵方全軍,便在如此激戰之中他們還能保持整體步調的一致!一旦有人受傷傷者就會毫不猶豫的脫出陣外撲向對面的敵軍,哪怕被亂刀所殺,亂槍所穿也不會影響同袍的戰陣,且這一切都做得極為自然!
整體大于個人,合力勝于單戰,這個在后世耳熟能詳的道理卻是今世的鞠義在一次次戰陣之中用自己的鮮血換來的經驗,這些自然就被他運用在了打造先登精銳之上小說章節。大戟士乃是他在全軍精挑細選的精兵,而八百余人的數字卻不是因為人員選擇的困難,即使在韓馥麾下如此,在袁紹與劉毅帳下又豈會存在這個問題?想要全軍齊整如一人人數就必須加以限制,否則每多一人配合之間產生的變化可絕不會如此簡單,也就是到了烈火軍之后先登營才有了眼前的規模!
在燕軍各軍之中流行著一種極為普遍且為各軍統領都有所偏好的實戰練軍之法,便是千人戰!考慮到各方面的限制與眾人的經驗,這個人數的兩軍對抗是最能檢驗操演成果又可隨時進行的一種方法,從龍驤虎衛到疾風烈火,無論各軍內部還是兩軍之間,千人戰都是被運用最多的實戰之法,自然在此中各軍也要掙個高低強弱!
身在徐州,烈火軍與徐晃的龍驤軍甘寧的飛虎軍之間就有過多次千人戰,總體計算下來公明獲勝的次數最多,興霸次之,鞠義則要列在最后,這也是三軍陸戰實力的一種體現。龍驤軍向來是燕軍王牌且在上次冀州之戰中也是主力軍中損失最小的,相對而言張合的虎衛軍經過冀州司州兩戰就是徹底的傷筋動骨,此時真正論起戰力恐怕難及龍驤精銳。可也正是因此,徐晃對于燕王將虎衛軍稱為燕軍第一強軍雖有不服之意可還是頗為認可的,畢竟近幾年雋乂的戰績就擺在那里,誰也難以與之相比,且就算其補充了大量的新兵又有誰敢于小視張合的統軍之能?按劉毅的話來說,虎衛軍已然鑄就了自己的軍魂!縱使士卒更替,人員變換,這種軍魂是永遠不會消散的。
飛虎軍乃是燕軍水戰王牌,可陸戰之力亦是極為堅強,當年劉毅設置此軍之時給甘寧的要求就是水陸兩棲,冀州之戰興霸亦用自己的戰功證明了他沒有辜負兄長的信任。在兩年方略的發展之下,徐州分部的飛虎軍水戰陸戰能力都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而房山分部便是專精)水上作戰了,多次往來于大漢倭國之間給了他們充足的海上作戰經驗,應付惡劣天氣與風浪更是極為擅長,現在已經足可被稱為海軍!
相比于這兩支勁旅,作為新近設立的主力軍,烈火軍名列第三并不足為奇,況且在與其交鋒之間它亦是屢有勝跡,只不過鞠義從來就沒有在這樣的千人戰之中為了意氣之爭而動用自己的先登營!一來千人戰主要考量的是各軍的均衡戰力,大戟士不能代表烈火軍的平均水平,其二便在先登營的作用主要是在實戰殊死拼殺之時,演練之中他的發揮就要受到一定的限制!對此與鞠義有過一段時間搭檔的徐晃是頗為了解的,而甘寧在聽了公明所言之后便也不再多問此事!有這樣一支強軍只會增添燕軍的實力,身為主將他也不必強人所難!
當然在鞠義心中還是有著自己的打算的,當年劉毅為了慶賀天子生辰便曾在北平組織過聲勢浩大的閱兵儀式,其間還有各營之間的大比武,直到今日當時的場景還為燕軍兵將所津津樂道,其時尚有百人戰這個項目,奪得桂冠的正是徐晃龍驤營,聽聞燕王有意在此次大戰得勝之后再度組織閱兵,真若如此先登營便可在此中一展所長!如今烈火軍只是新軍,但經過實戰的演練他們定要趕上龍驤虎衛二軍!
見自己麾下士卒全力以赴亦難擋住這些黑衣甲士的沖擊,韓浩做出的調整就是從兩翼抽調士卒加厚中路,否則讓鞠義這般沖下去,他的陣型早晚要被其穿透,到那時烈火軍的兵力優勢必將徹底發揮出來,自己所能支撐的時間也將為之減少!眼下無論如何他也要先將燕軍這個鋒銳無比的箭頭先行攔住再言其他!
韓浩的應對在眼下而言是極為正確的,可鞠義在發起沖擊之前就算到了敵軍會有此法,方才在形勢如此緊急之下他依然沒有下令讓手下士卒一擁而上想要拼接兵力優勢一口吃掉對方,而是極為冷靜的派上兩營士卒與之交戰,并詳細觀察曹軍戰力之后方才有所舉動,而這一出手就是對方軟肋所在,這一份堅忍與沉穩是極為難得的。若真要急而為之反而便要正中曹軍下懷了,消耗的時間亦要在尋敵之短攻之之上,可說這看似簡單的一個選擇之中鞠義的將才顯露無疑!
曹軍的中路得到了加厚,也的確起到了遏制鞠義先登營沖擊勢頭的作用,可左右兩翼一旦削弱,趙睿與韓呂子的兩營士卒便毫不猶豫的從此殺透了,處在最外線的士卒排成人墻與曹軍交戰,剩余的士卒則迅速的從外側通過,速度絲毫不減的奔向盧縣方向,此時韓浩方才領悟鞠義此舉的真正用意,不過已是無可奈何了。方才與曹軍交戰的兩營士卒尾隨趙韓二營通過敵軍兩翼,他們與之奔向一處,而是回頭對曹軍展開了夾擊之勢,其后的烈火軍也在緩緩而上并力襲之!
從鞠義下令擊鼓沖擊開始到形成眼前的合圍之勢,一共只用了小半個時辰功夫,加上之前的纏戰也沒有超過一個時辰,雖說有著兵力上的優勢可在如此的戰況與地形條件之下,鞠義的應變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現,眼下雖然殲滅眼前的敵軍還需要花費較長的時間,但援軍已經能源源不斷的向著盧縣之處急速開進了!對于武安國與呂翔麾下的戰力鞠義心中還是有著充足的信心的,只要不是于禁青州營全軍到此,照他們進軍的時間計算其定能堅持到援軍到來的一刻!
此時渾身浴血的鞠義已然脫出了第一線戰局,身先士卒的作用起到之后現在更需要他來把控全局,眼前他手中的兵力不過六萬之數,倘若出現最壞的情況于禁十萬大軍盡數到此自己可以頂得住嗎?況且他尚要先將眼前這數千曹軍盡數殲滅,在如此局勢之下,如何分配兵力就成了此戰成敗至關重要的所在。既要保證盡快消滅這一股曹軍,又要能夠支援自己的先頭部隊讓其能阻擋青州營敵軍歸路,鞠義的調控必須做到精確,而即使在這樣的環境之中,他阻擋于禁撤退的決心也沒有絲毫的動搖,絕不能辜負燕王親書交來的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