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點正版鏈接)
相信大家都有號的,推薦每天都會刷,鱸州魚碼字不容易,多多支持。
《》全文連載更新總帖
二八四章輿論體系
事實很簡單,一點都不復雜。
許攸奉了袁紹的命令四下串聯,為了鼓起諸侯們的勇氣,他稍稍將界橋之戰的過程加工了一下,然后再將消息傳達給各路諸侯。
事實上,他這樣做也不算是騙人,在王羽和公孫瓚看來,這一仗就是失敗了的,幽州軍沒能達成原本的目標,損失也很慘重。不過,某種意義上來說,失敗和輸其實是兩個概念。
王羽的形象,很大程度就是建立在他戰無不勝的威猛戰績上的。
雖然在孟津面對呂布的時候,他選擇了轉進,應該也算是輸了一陣,但呂布對此卻不屑一顧。當事人不宣揚,其他人又有什么鼓噪的理由?
所以,許攸宣揚的戰果,很快就引起了轟動。
接下來,一切都順理成章了。
許攸之所以被袁紹委以重任,就是因為他交游廣泛,所以能從很多渠道打探到消息,反之,當然也不存在問題。
于是,有關于界橋之戰的消息就此流傳開來。
對著諸侯和名士們,許攸當然不能以謊言騙人,宣稱這場戰事的勝利沒問題,擊退氣勢洶洶的公孫瓚,本身就是一個勝利,但過程卻不好編造杜撰。
而真實的過程若是說出來,那還怎么好自稱大勝?那么有利的局勢都被人翻了盤,好懸沒連主帥都被捉了去。
所以,許攸只能用春秋筆法,省略過程,直接說結果。
白馬義從全軍覆滅;
幽州騎兵損失慘重。傷亡過半,率先發動攻擊的騎兵近乎全滅;
再加上。幽州步卒被擊潰,潰逃等等……
盡管不少精明人都猜到里面有貓膩了。可是,單是擺出來的這些戰績,袁紹也全身而退了,他自稱此戰獲勝也不為過。
一年多以來,王羽帶給各路諸侯的壓力相當之大,特別是他在青州推行的新政,更是觸動了很多人脆弱的神經。而他戰無不勝的戰績,正是壓力的來源。
因此,沒人理會許攸的話里面不盡不實的地方。根據許攸交代的戰果,諸侯、名士們紛紛腦補了其中的過程,然后以各種方式,大肆宣揚了出去。
這個結果,正是許攸想要的。
這個時代,地方豪強就是輿論主導者和傳播者,只要他們信了,其他人不信也得信。
至于這么做的好處,那就太多了。
首先。可以增強反青州勢力的信心,拉攏更多的人加入袁、曹同盟。
曹操打得袁術屁滾尿流,袁紹又同時解決了公孫瓚和王羽,袁、曹同盟如今也是聲威赫赫。以這樣的聲勢,可以令得很多小諸侯望風披靡,納頭便拜。就算是劉岱這樣的大諸侯,也不得不重新考慮加入同盟的必要性了。
其次。可以打擊對手。
袁術之所以還在豫州死撐,就是指望著幾個盟友幫忙挽救他呢。聽到界橋之戰的消息后,他這點指望算是徹底沒了,抱頭鼠竄是他唯一的選擇。
陶謙是聯盟中唯一還沒對外采取軍事行動的,不是他有意背盟,而是徐州內部不穩。這個消息肯定會增加徐州內部的動蕩,增強反對派系的信心和聲勢,最少也可以消除徐州的軍事威脅。
青州比較麻煩點,現在的青州士子自成一系,民政方面又處于統一的嚴格管理之下,許攸想派幾個細作混進去都難,更別說傳播流言了。不過,青州終究不是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外界的輿論終歸也會影響到他們。
至少,從兗州向青州的移民潮就止住了。
青州的威懾力,全在王羽一人身上,他倒下了,甚至只是打了一場敗仗,都會引起相當大的疑慮。
許攸的戰績詮釋得很有章法,他說幽州軍率先沖陣的騎兵近乎全滅,而王羽喜歡身先士卒的習慣也是眾所周知,其中的暗示就是:王羽很可能已經戰死了。
不得不說,許攸這一手沒花多少力氣,但效果卻是相當驚人。
也就是王羽這次在外的時間不長,周邊的勢力暫時對青州也造不成太大的威脅,流言的影響倒還不算致命,只是把蔡琰和貂蟬嚇的不輕。
兩人既要強作歡顏,瞞著老王匡夫妻,又要暗自擔憂掛懷,幾天工夫,就清減了許多,讓王羽看得好生心疼。
但以后就不好說了。如果他遠征在外個一年半載的,前方沒消息,后方流言四起,再有某一路或幾路鄰居侵攻入境……那就不是家里的兩個女孩擔心睡不著這么簡單了。
盡管這個結果在王羽看來已經很嚴重了,但比起青州人心惶惶,以至為敵所趁,還真就算不得什么。
因此,從這個角度來思考的話,王羽反倒是很慶幸。
許攸這招發動的早了點,效果不夠好,有了這第一次,自己意識到了,再用就沒效果了,沒準兒還會被自己反制。
先安撫了二位妻子,王羽扯著徐庶、賈詡到了府中,準備好好商議一下此事。
原本他的計劃中沒有這一項,不過,聽過徐庶傳達的最新軍情之后,他覺得有必要認真研究一下,盡快擬定出個方案出來。
他對這個世界造成的影響越來越大了,否則就不會有曹操輕騎東進,襲擾徐州這種事發生。要知道,現在才是初平二年,曹操和徐州的戰事,至少應該在一年以后才發生。
不過,現在天下的局勢已經亂成一團了,有些他影響不到,有些卻是他想不影響都不行。
“在青州境內,流言還是能控制得住的,在青州之外,就比較棘手了,除非公路將軍肯幫忙。”賈詡搓搓手,嘆了口氣:“不過。公路將軍如今自顧不暇,說不定什么時候。就逃出豫州,去揚州了。只怕是指望不上的。”
其實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王羽在家里坐鎮。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他這個主心骨不動窩,再有多少流言都是白搭。
可是,帶少量兵力增援冀州這個重任,別人卻也擔負不起。別的不說,單說和公孫瓚的合作就是個問題。
有了界橋之戰的教訓,公孫瓚的脾氣多少會收斂一些。但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賈詡最擅長的就是揣摩人心。他相信,等局勢有所改善之后,公孫瓚遲早還會犯類似的錯誤。
王羽親自去的話,就算勸不動公孫瓚,也能自由的采取行動,換了其他人,肯定不能這么做。不是把兩家關系搞砸了,就是把自家的兵馬白白搭進去。
當然,最關鍵的還是王羽的本性。讓這位主公坐在家里運籌帷幄,而不是披甲上陣,這事兒比讓公孫瓚變成老好人難多了。
賈詡不打算嘗試,他只管把難點指出來就是了。
王羽點點頭。又轉向徐庶:“元直,你怎么看?”
“以我軍目前的施政方向,或可從民間想想辦法。只是,要如何避過豪強這一層。庶還沒有想到。”和賈詡比起來,徐庶是個勇于任事的。賈詡點明難點,他直接順著前者的話頭,提出了個解決的方向。
“民間?難不成讓細作扮成游方郎中,走街串巷的散布流言么?這辦法能不能行得通還是兩說,就算真的行得通,你以為諸侯們都是瞎子、聾子嗎?”對徐庶的話,太史慈不用思考,就能唱出反調來。
王羽看看太史慈,有點明白后者為啥非得要跟過來了,他就是來找徐庶茬的。
本來王羽有意拒絕,怎奈太史慈還拉上了趙云,趕太史慈走簡單,但把趙云一起趕走,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太史慈態度惡劣,但徐庶卻也不惱,相反,看他神情語氣,倒是大有英雄所見略同的意味:“嗯,子義兄言之有理,庶也是思及于此,就無法可想了。”
用力一拳,打在了棉花上,太史慈自覺無趣,砸吧砸吧嘴,不說話了。流言什么的,他才不在乎呢,今天跟來,是另有目的。
“元直的建議,還是很有道理的,至于方法,其實也不難。通往民間的渠道不止一條,那些刻意的,很容易被人看破,采取針對性的措施,但也有些潛移默化的方法,見效可能不太快,但想防范或者反制卻也很難。”
輿論戰在后世算是司空見慣的東西,由于通訊方式的不同,很多手段都無法照搬,但其中的原理卻大有拿來應用的余地。
王羽想著,反正也是要采取措施,與其以防范為主,還不如借著這個機會,建立個輿論體系出來。
這個系統面對的是那些不識字的百姓,這些人在這個時代沒有話語權,除非用太平道那種方式把他們煽動起來,否則,他們對天下大勢起不到多大作用。
而王羽本來也沒打算讓他們起多大作用,只是想著多一條輿論渠道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將想要傳達的信息傳遞出去,比如一些簡單的道德觀什么的。
簡而言之,就是引導社會風氣,為將來推廣青州新政打基礎,順便防御流言對青州的攻擊。
“至于方式么……”王羽敲了敲桌案,笑道:“可以采取小說和戲劇的方式,現在青州境內傳播,等時機差不多了,不用咱們自己費力,就能自行傳播出去。”
“小說?戲劇?敢問主公,此為何物?”徐庶興致盎然的問道。
“嗯,怎么說呢,就是一種文學形式,用所有人都能聽得懂的語言和文字寫故事出來,在故事中蘊藏些內容。比如這次的界橋大戰,許攸把聲勢都造起來了,咱們要反駁很吃力,不反駁,氣勢又弱了,就可以采取小說或戲劇的方式,把這場大戰的過程編成故事寫出來……”
“寓言?不對,比寓言更……”莊子很喜歡用說故事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觀點,不過,他的故事都相對有些深度,對賈詡、徐庶這種受過正規教育的人來說,王羽提出的小說,絕對是個新鮮事物,以兩人的才智,理解起來也頗有難度。
“這樣好了,此節暫且放下,回頭我去找文舉公他們商議商議,寫出來東西,你們一看就知道了。”王羽拍拍手,將這些細節略過,把話題轉回正題方向:“元直,曹操襲擾徐州之事,到底如何,你且說說罷。”
“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