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得了荀彧之計心中稍安,將荀彧所寫三計遍視眾人。網祝愿所有高考考生考試順利。殿上文武見此三計無不稱善。傳召司馬懿,接回山陽公劉協都不是大問題,何人去助李儒防守許昌才是大事。明眼人都能看出許昌危急之處,荀彧沒讓曹丕御駕親征想必也是覺得此戰艱難,稍有差池就會性命不保,甚至已經做好了棄許昌守鄴城的準備。所以一眾武將面面相覷,皆不敢輕易請戰。
就在眾武將沉默之時,忽然一人出班道:“陛下,末將愿前往許昌!”
這人的聲音還略顯稚嫩,可是卻洪亮無比。眾人以目視之,乃是曹丕之弟曹彰。曹操子嗣不少,不過青史留名者不過數人。一是戰死宛城的大兒子曹昂,二是繼承王位的曹丕,三是才高八斗的曹植,四是智能稱象的曹沖,第五個便是有黃須兒之稱的曹彰。
曹彰字子文,是曹操與卞氏所生第二子,也是曹丕之弟,曹植之兄。其人年少便善騎射,膂力過人,能徒手格殺猛獸。
曹操見曹彰好舞槍弄棒,曾問年幼的曹彰道:“你不讀書而好弓馬,此匹夫之勇,有何可貴之處?”
曹彰答道:“大丈夫當學衛青、霍去病,立功沙漠,長驅數十萬眾,縱橫天下,如何能作一文士?”
曹操又問曹彰之志。曹彰答道:“愿為將。”
曹操問道:“為將當何如?”
曹彰答:“披堅執銳,臨難不顧,身先士卒。賞必行,罰必信。”曹操聞言大笑。
由于曹操身死華容道,曹丕繼位還在年幼之時,曹彰、曹植年歲更小,也就沒有發生爭奪王位之事。這幾年曹丕漸漸掌權,對于兩個弟弟雖然加以提防,沒有給予重權,可是也沒過分逼迫,搞出什么七步作詩的事來。
曹彰的志向是統兵為將,可是他要想在曹丕麾下統兵何其難也,所以平日最多也就帶著三五家將,訓練百余親兵。如今見眾將都不愿去許昌,他便自告奮勇,向曹丕請戰。
曹丕見是曹彰請戰當時大喜,曹彰身份特殊又愛身先士卒,若能去許昌守城,定能提升士氣。就算戰敗身死,曹丕也能除去一個隱患。曹丕
中雖喜,嘴上卻道:“賢弟愿代朕守城,朕心甚慰。只是此次三路兵來,不容小覷。賢弟之前又不曾領兵,豈可輕往?”
曹彰拱手道:“弟雖不曾統兵出征,但此次只是守城,又有文優先生指點,想必不會誤事。如今大敵當前,弟便不為將統兵,也愿做一軍前小校,上陣為兄長分憂。還請陛下應允。”
曹丕聞言喜道:“好!賢弟真勇武也!此次便封賢弟為北中郎將,統兵五千前去助戰。不知還有何人愿一同前往?”
年少的曹彰一請戰,確實帶動了眾將士氣。夏侯尚、夏侯德、鄧義、劉先、牛金五將先后請戰。曹丕又撥五人軍馬四萬五千,與曹彰湊齊五萬大軍,前往許昌迎敵。
李儒在許昌得知曹彰等六將來援,急忙命人大開城門,將眾將兵馬迎入城中。而后立刻與眾將商議退兵之事。
曹彰這還是頭一回領兵出戰,心中難免激動,坐在李儒下手,聚精會神的聽他講解目前戰局。
李儒見曹彰貴為皇弟卻并不插言,而是十分聽話,心中也很滿意,對眾將道:“如今三路大軍齊至,合計兵馬三十萬。我等守城之兵不過十余萬。若等三家兵來,此城難守矣。依我之見不如先起兵退其一路,而后守城。諸君以為如何?”
夏侯德道:“許昌城高墻后,便是敵軍倍于我軍,也難下此城。何必出城冒險?”
李儒道:“此次若只孫權、劉備二人前來,休說三十萬,便是五十萬人馬前來也難攻陷此城。可南燁國師發兵,我等不可不小心應對。”
曹彰道:“適才聽先生講,孫、劉、南三家兵馬一路十萬,我等城中士卒約有十五萬,若盡全力,退其一路不難。我愿為先鋒,取那南燁首級。”
李儒聞言一愣,而后笑道:“三路兵馬,殿下何故要取南燁?”
曹彰道:“文優先生不是說南燁最需防夀防備?只要先取南燁其余兩路不足為懼矣。”
眾人聽曹彰之言都笑了起來,深感曹彰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夏侯尚笑道:“南燁征戰四方攻無不克,豈是易與之輩?此次他又過豫州,與劉備同來,若攻其一路,便是攻他與劉備兩路,豈有得勝之理?”
李儒點首道:“伯仁之言是也。三路軍中應先退孫權為上策。”
曹彰好戰不假,可也有自知之明,清楚自己經驗不足,所以十分虛心。聽完夏侯尚與李儒解釋,他便不再堅持己見,而是拍著胸脯道:“若戰孫權,末將愿為先鋒!”
李儒倒是聽說過曹彰勇武,也明白曹彰上陣可鼓舞士氣。但是曹彰武藝究竟如何,會不會一上陣就尿褲子,李儒也拿不準。于是說道:“大軍先鋒不但要修橋補路,還要克敵制勝。殿下欲為先鋒,必先在士卒之前一展勇武才行。”
曹彰對武藝極有自信,當時興奮道:“不知我要如何一展所長?”
李儒道:“可往校場比武。”
曹彰最不怕的就是比武,拉著眾人便往外走。校場上的士卒一聽二公子曹彰要與眾將比武,都爭先恐后湊了過來。
眾士卒只見曹彰頭戴金冠,手持畫戟,胯下一匹寶馬名曰白鶴,策馬來到校場正中喝問:“誰來與我一戰?”
李儒知道眾將之中牛金武藝最高,夏侯尚、夏侯德兄弟次之,荊州降將鄧義、劉先武藝最差。在李儒看來,曹彰的本事只要能勝過鄧義、劉先也就湊合了,至少不會上陣就送了性命,若是還不如這二人,那就最好讓他老老實實城里呆著。于是李儒吩咐道:“還請鄧將軍上前一試。”
鄧義撇了撇嘴,并不愿給年方十七的曹彰當陪練,不過他官職卑微無法抗命,只得策馬提槍來到陣前拱手道:“還請殿下手下留情!”
曹彰不知鄧義是客氣,點點頭道:“嗯我會注意分寸的。”那語氣如同必勝一般。
鄧義見曹彰高傲,心中不免有氣,說了一句“殿下小心!”而后便一槍刺來。
鄧義與曹彰一交手,這才知道自己小看了曹彰。二人交鋒不到五回合,鄧義便被曹彰打的毫無還手之力,若非曹彰因為切磋手下留情,恐怕鄧義三回合都挺不住。
李儒對于武藝雖是外行,可也能看出曹彰的厲害,只憑這一點就說明鄧義與曹彰相差不是一星半點。李儒對劉先道:“劉將軍且去助鄧將軍一臂之力。”
劉先與鄧義同為荊州降將,在曹營中關系最好。他也覺得鄧義輸給一個黃毛小子丟人,于是挺槍策馬上前道:“殿下且看末將槍法如何。”說罷便與鄧義雙戰曹丕。
曹彰見二將來戰不怒反喜,揮舞畫戟如同游龍一般。古代武將但凡用戟者,要么膂力過人,武藝超群,要么不堪一擊,只為裝13。曹彰顯然屬于前者,與二將交戰不落下風。
眾士卒見曹彰勇武,紛紛喝彩叫好。李儒等人在一旁看了也不由點頭。夏侯尚感嘆道:“殿下有大公子之風。”他所說的大公子并非指曹丕而是曹昂。
話音剛落,就見陣上曹彰用畫戟月牙一鎖鄧義槍尖而后往外一拉,鄧義長槍當時脫手飛了出去。劉先挺槍來救,曹彰策馬閃過,回手用畫戟在劉先的馬屁股上劃了一下。那戰馬吃痛策蹄飛奔,結果就把赤手空拳的鄧義留在了曹彰面前。
鄧義失了兵器還怎么比試?只能抱拳拱手佩服道:“殿下武藝高超,我等不敵也!”
曹彰舉目四顧周圍士卒那敬佩的眼神,不由哈哈大笑,看向李儒道:“以我武藝可為先鋒否?”
李儒點了點頭道:“殿下本領足以為先鋒,不過那孫權麾下能征慣戰之士不少,殿下還當小心謹慎。”
曹彰點頭答應之后眾人又回殿中。李儒命夏侯尚、牛金、曹彰三人領兵十萬,埋伏于于潁水之北,截斷橋梁,專等孫權。
卻說孫權得了魯肅回報并不急于出兵,而是日夜命細作打探。直到聽說南燁、劉備合兵一處開始往許昌而行,這才從徐州境內發兵。由于此次三家兵馬數量相同,南燁、劉備又親自統兵,孫權便也親率兵馬而來,免得在南燁、劉備面前失了話語權
此次出兵,孫權留周瑜等將守家,命呂蒙、董襲為前隊,自領凌操、凌統、陳武、宋謙居中,蔣欽、周泰等將居后。一路之上所過郡縣皆望風而降。
呂蒙、董襲來到潁水之南,見河上橋梁被毀,便四處尋找船只渡河。人馬剛剛過河,呂蒙、董襲便見一小將騎白馬,持畫戟,引數千兵馬而來。
董襲見曹彰領兵而來并不認識,不由對呂蒙笑道:“常言半渡而擊,我等已然渡河,此將才來,可見此子不會領兵,不知戰機,待我勝之。”說罷策馬引兵來戰曹彰。
曹彰與董襲交鋒不到二十回合詐敗而走,董襲急忙招呼呂蒙一齊引軍追趕。呂蒙勸董襲道:“小心誘敵之計!”
董襲道:“主公后隊人馬將至,便是計策也不打緊。”
呂蒙回頭一望,果然孫權兵馬已到。原來就在他們收集船只渡河的時候,孫權的中隊已經到了河邊。見了孫權的人馬,呂蒙也有了底氣,跟隨董襲去追曹彰,只留少量人馬助孫權渡河。
董襲、呂蒙追著曹彰到了潁川以北,忽聞戰鼓聲響,左邊夏侯尚引一軍殺來,右邊牛金一軍殺來,曹彰引兵回身殺來。這三人合兵有十萬之眾,董襲、呂蒙的前隊不過三萬,如何匹敵的過?當時便被殺的大敗。
呂蒙、董襲奮力死戰,這才殺出一條血路往河邊逃去。還未到河邊,便見孫權引兵而來。原來孫權渡河之后聽前軍得勝,便催兵而行前來接應,哪里想得到片刻工夫前軍已敗?
董襲見了孫權便高呼道:“主公快走!”
孫權聞言大驚,待他想要回兵,前隊敗軍已然沖進中隊軍陣,士卒一片混亂。曹彰三將見機不可失,率領曹軍直沖孫權帥旗。孫權忙命身邊凌操、陳武、宋謙三將上前交戰,只留小將凌統身邊護衛。
曹彰與凌操戰在一處,陳武對上了牛金,宋謙對上了夏侯小侯尚。若單論武藝,除了曹彰對凌操占上風外,其余兩個曹將都不是吳將對手。可是曹軍比吳軍多啊!主將不是對手,可以召喚士卒幫忙群毆,如此一來三名吳將哪兒能抵擋?
凌操在亂軍之中與曹彰交戰不到十合,便有一曹兵用長矛來刺凌操。曹彰趁著凌操抵擋長矛,揮手一戟將凌操砍于馬下。與此同時宋謙也被夏侯尚領兵圍毆致死,唯有陳武仗著武藝高強,從亂軍中逃了出來。
東吳三將雖沒能抵擋曹兵,卻為孫權爭取到了寶貴的時間。孫權趁著三將交鋒之時與凌統跑到了河邊,此時他身邊還剩三百余騎。
就在孫權松了口氣,想要尋船渡河的時候。曹彰引著兩千余騎從后追來,口中大叫:“孫權哪里逃!”
凌統見曹軍來勢如山倒,大呼道:“尋船不及,主公速渡小橋!”說罷翻身與曹彰死戰,要為父親凌操報仇。
孫權此時已然慌了神,根本忘了橋梁已斷之事,策馬朝著一小橋奔去。待他縱馬上橋,才發現橋中已被拆斷,并無一片木板。這下可把孫權驚得手足無措。
就在孫權不知如何是好的時候,剛才戰敗的陳武渾身浴血也殺到橋前,對孫權大呼道:“主公可令馬退后,再放馬向前,跳過橋去。”
孫權聞計大喜。原來由于時間匆忙,這小橋曹兵只拆了中間一段丈余距離,前后橋身還有木板,普通戰馬未必跳的過去,可是孫權的寶馬快航卻沒問題。就見孫權收回馬來有三丈余遠,然后縱馬加鞭,快航縱身一跳飛過橋南。陳武緊隨其后也跳過橋去。
幫孫權抵擋追兵的凌統年紀、武藝與曹彰都不分上下,曹彰見獵心喜,并不許士卒圍殺凌統,而是與凌統斗將單挑。若是放在平時,凌統確實有與曹彰大戰一百回合的實力,可是今日他為父報仇心切,還牽掛著孫權安危,周圍又全是曹兵難免緊張,這就令凌統心態不佳,有些發揮失常。
曹彰、凌統交戰到了三十余回合,凌統便落了下風。此時凌統望見孫權已然躍馬過河,去了一塊心病。他自知此次難以殺曹彰報父仇,便趁著還有體力虛晃一槍,撥馬就走,身中數槍才殺出重圍。曹彰豈能讓凌統逃了,領兵隨后追來。
凌統殺到橋邊,見橋梁已斷,曹彰又緊追不舍,暗道一聲:“我命休矣!”便在此時,董襲、呂蒙引敗兵到,救下凌統沿河而走。三人且戰且逃,身后東吳士卒越來越少,凌統護衛孫權那三百余騎早已全部陣亡。眼看三人就被曹兵圍上,只見河中船來,孫權在舟上相迎。
原來孫權縱馬過河之后行了不遠,便見蔣欽、周泰引后隊人馬而來。于是孫權急忙催促后隊向前接應。蔣欽、周泰這才快馬加鞭來到河岸,與孫權一起來接凌統等人。
董襲、呂蒙、凌統三人見到船來毫不猶豫縱馬一躍,不過他們可不是想跳上船去,只聽“噗通噗通”落水之聲,三人全部連人帶馬掉入河中。
曹彰在后面見三人跳河就是一愣,更奇怪的是三將身后殘兵也紛紛跳河。過了片刻曹彰才明白過來,只見三將領著殘兵泅水上了孫權小舟。原來東吳將士皆通水性,雖無法頂盔摜甲游過河去,不過只游一段距離到船上還是沒問題的。
夏侯尚、牛金此時也趕了上來,見孫權要乘船而逃,便命士卒放箭。不過此時孫權已然離岸退遠,箭雨只殺死了一些沒來得及上船的東吳敗兵。
曹彰見孫權從自己的眼皮子底下跑了,心中著實難受。便對官職最高的夏侯尚道:“吳兵所剩已然不多,我等追殺過河,定能擒住孫權。”
夏侯尚確實也心有不甘,不過河上橋梁皆斷,船只又都在南岸,如何追的上去?便對曹彰道:“我等無船,不能渡河,這便回城復命吧。便是未擒孫權,此戰也是大勝,殿下當居首功!”
曹彰還不甘心道:“莫非我等不可尋船而渡?”
夏侯尚解釋道:“待我等尋來船只,孫權已然在對岸列好陣勢。吳軍半渡而擊,我等必敗。何況南燁、劉備兵馬將到,若在此耽擱反而失了許昌,是因小失大也!”
曹彰好戰不假,可是卻并不傻,聽夏侯尚一說便知道有理。于是命士卒打掃北岸戰場,將孫權遺下的糧草輜重、武器盔甲盡皆運回許昌。
東吳眾將保護孫權回了南岸,蔣欽、周泰已然開始扎營。孫權望著對岸曹兵收拾自家糧草軍器,心中郁悶就別提了。
待營盤扎好,孫權升帳,先是重賞凌統、陳武,而后對眾將道:“此戰兵馬折損大半,士卒軍心渙散,我還有何面目去許昌盟會?不如早還,諸公以為如何?”
孫權話音剛落,武將中便有一人挺身而出道:“主公萬萬不可!”眾人以目視之,出言之人正是呂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