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之亂在蔓延。黃興指揮的義軍在太平府以東的江州跟總兵陸榮廷的部隊打了一個惡仗,雙方都死傷慘重。江州被義軍攻克,陸榮廷敗退太平固守,但義軍似乎也筋疲力盡了,戰事轉入膠著。
周馥每天都在催促龍謙出兵廣西,因為廣西也是他的治下。第十鎮成立后,這份差事理所應當落在周毅頭上,因為他的部隊就在粵西。
欽差也帶來了催促新成立的第十鎮出兵廣西的欽命。龍謙到了茂名后,指示出任十九協協統的馮侖立即統率三十九、三十八兩標及十九協直屬隊計6500人西出廣西。這份命令意味深長,表明了第十鎮仍歸龍謙指揮的事實。
龍謙在茂名見到了奉命趕至茂名的十九標主要軍官,為了避開欽差,會議在深夜秘密召開。
龍謙對西征做了原則性的指示。龍謙認為,黃興義軍因補給問題勢難持久,而廣西清軍正在集結,只要打上一個敗仗,義軍將會敗退中越邊境。所以,十九協的作戰任務并不復雜。現在義軍云集太平府一帶,你們不要湊熱鬧,而要翻越十萬大山,直趨寧明、龍州,斷其后路!我估計,戰事在你們占領寧明龍州后應當就結束了,義軍將不戰自亂。
龍謙明確了指揮體系,這是最關鍵的,他對馮侖說,部隊西進后,一般的作戰請示第十鎮首長,重大問題請示總部(他第一次使用了總部這個詞)。這次從美國帶回來幾部無線電臺,參謀處正緊急訓練無線報務員,先給你們配一臺。這可是好東西,你們要切實保護好報務員、譯電員和機器,決不能出任何的岔子。但無線電報機可能使用上還不那么可靠,所以,傳統的通訊聯絡不能放棄,要切實保證聯絡的暢通……
指示了作戰方略后,龍謙對馮侖說,我知道你早想著獨擋一面了,現在就給你這個機會。十九協進入廣西后要做好立足長久的打算,而不是打一下就退回來。我提醒你一句,廣西民風強悍,勝于廣東。廣西兵吃苦耐勞,悍不畏死,是最好的兵源。因為該地民族雜居,風俗各異,你們要真正意識到百姓的力量,切實尊重當地百姓的風俗,嚴格紀律切實做到秋毫無犯,盡力幫助當地困難的百姓。
要大力招收廣西子弟參軍,部隊有了廣西子弟的血液后,融入廣西就容易多了。在我眼里,廣西的重要性勝于福建,若是你們為第十鎮全軍西進廣西打好前站,就為我軍進占廣西張開兩翼開了個好頭,就是首功一件。
你們的給養不能依賴廣東,因資金緊張,我只給你們帶四個月的軍資,剩下的就要自籌。跟誰要?當然是跟廣西官府要,決不能盤剝百姓。馮侖你打仗的能力是有的,但做地方工作的能力就差一些,這次正好鍛煉一下……什么是能力,能力就是解決問題的本領,就是分寸感。過強和過柔都是不可取的,要做到有理有利有節……在我們沒有跟滿清朝廷徹底翻臉之前,要保持與地方官府對話的渠道……
講了這些后,龍謙對十九協營長以上軍官說,總部已經制定了授勛受獎條例,勛章和獎章都在廣州制作完畢,不久,我將親自主持高級軍官的授勛儀式。自蒙山建軍,我們磕磕絆絆走過了近九年的艱苦歷程,部隊大大小小的仗也打了上百個,該有一個階段性的總結了。授勛你們是趕不上了,等你們拿下廣西,我親自過去給你們授勛!
沒有來得及等參謀處派出的通訊組到來,急于立功的馮侖已經帶三十九標折返欽州,招募向導,部署翻越十萬大山了。
馮侖走后,龍謙和周毅、藍心治等人商議了后續事宜。待四十標組建完成后,留四十標駐防廉州整訓,周毅率第十鎮及第二十協機關直屬隊及第三十七標相機西出廣西,實現經略廣西的戰略任務。時間應不遲于3月上旬。
建立勛章獎章紀念章制度早就謀劃了,龍謙甚至親自設計了勛章的樣式和等級。起初是沒有制作條件,后來在山東有了工業基礎,壓制銀質銅質勛章已經不是問題,又礙于朝廷耳目,事情一直拖著。
大部分軍官并不了解勛章制度對于軍隊的意義。它其實是維系軍心,樹立榮譽感、歸宿感及輔助完善晉升渠道的重要手段,近代化軍隊無不建立并嚴肅對待授勛立功事宜。
主力進入廣東后,反清進入倒計時。龍謙之前的偽裝在一層層剝落,實施勛章獎章制度便提上了議事rì程。政治處成立后,龍謙向曹敏忠口授了自己建立授勛授獎制度的指導思想,委托曹敏忠著手完善有關條例,在征求司徒均、王明遠等人的意見后,又專門讓曹敏忠帶了草稿去尚未徹底離開報館業務的洪粵誠那里征求了意見,最終定稿了授勛授獎暫行制度。
勛章分金銀銅,每級又分二到三等。
金質勛章又叫卓越勛章。分兩等,一般授予為發展壯大立下卓越功勛的團級以上軍官。銀質勛章又叫英雄勛章,分三等,面向全軍,授予那些在戰役戰斗中立下戰功的官兵。此級勛章只針對作戰功勛而授予。銅質勛章又叫優異服務勛章,授予在訓練、服務地方、搶險救災等活動中表現優異的官兵。
金質勛章為五角星,zhōngyāng是軍旗的形狀。一等卓越勛章要比二等大一號,式樣完全相同。值得一提的是,卓越勛章并非純金,而是鍍金而已。
銀質(英雄)勛章設計為圓形,中間是雙劍交叉圖案。等級以大小區分。
銅質(優異服務)亦分三等,勛章形狀為三角形,zhōngyāng是山峰形狀,喻示不忘蒙山之本。
式樣質地不過是個形式,關鍵是一整套勛章制度要建立起來。待遇,授予的條件,授予的機關都要做明確的規定。
根據已經定稿的授勛條例,金質勛章授勛機關為總部,具體承辦部門為政治處。一等銀質勛章授勛機關為鎮(師)司令部,二等為協(旅),三等為標(團)。銅質勛章一等為協(含)以上機關,二等為標(團),三等為營。
授勛條例規定,獲得勛章的同時頒發獎金不等,獲獎者同時獲得優先提升的資格。
除了勛章,龍謙還設計了獎章和紀念章。前者是給予一般性的表彰。后者是一種資歷證明。前者帶有金額獎勵,后者則沒有。比如參加過蒙山整軍的官兵,全部獲得蒙山整軍紀念章,參加過庚子勤王的官兵,則頒發西沽戰役紀念章。參加過武定抗洪的官兵,則頒發武定抗洪紀念章,參加過湘贛和靈山之戰的部隊官兵,也會獲得相應的紀念章。
除了勛章,獎章和紀念章全部由具有不錯繪畫功底的許思設計,前者是紅白相間半圓型,后者為扁方形,上面壓制了字跡。
所有勛章、獎章、紀念章全部由廣州鑄幣廠承制,該廠因此發了一筆小財。
頒發勛章獎章紀念章要舉行儀式,龍謙當然要等欽差離開后擇機再辦。
隨后,欽差隊伍跟隨龍謙回到廣州,代表陸軍部批復了龍謙關于重建第五鎮的相關任命,以封國柱為第九協協統,轄閻樹林第十七、郭海昌第十八兩標,十七標不變,十八標的前身便是第九協補充標;以杜三立為第十協協統,轄康四生第十九標(番號不變。康四生原為十九標二營長)、古小林第二十標(古小林為第五鎮jǐng衛jǐng長,該標為新建)。
直屬隊基本不變,其中貢開辰、遲chūn先分別調入第十鎮擔任炮標、騎標標統,加強第十鎮特種部隊的建設。
欽差回京后,龍謙連發指示,部隊迅速轉入擴軍、整軍的浪潮中。
朝廷拆分第五鎮,旨在分解龍謙的實力。新軍各鎮直轄于陸軍部,在第十鎮成立后,理論上龍謙就沒有權力指揮第十鎮了,實際上如何,還要看結果。但對于老五鎮的軍官們,又一次大提升的時候到了,隨著兩個新步標的組建,以及大批基層軍官被調入王明遠正在擴大的保安軍,空缺的崗位相當多!大批優秀的士兵被提升為班長,班長則升為了排長,然后一級級地升上去!
軍官們自然興高采烈。除掉少數未達自己目的者,絕大多數都興奮滿足。
人天生就向往權力而忽視自己的能力。對迅速擴張帶來的戰斗力下降以及可能出現的危險感到憂慮的是極少數高級軍官,大多數中下級軍官對第十鎮的組建感到高興,因為自己十有要升官了。
于是鬧出了不少笑話。這是不對猛烈擴張不可避免的。帶一個連和帶一個營已經有很大的區別,而帶一個營與帶一個標的區別就更大了。
由于龍謙的干涉,“意外”地從營長崗位直升標統的秦大虎在晚年撰寫的回憶錄《征伐天下》中用了很大篇幅描述了自己升任標統鬧出的笑話和思考:做營長時考慮的是訓練和作戰,對于后勤很少考慮,最多檢查一下連隊的伙食,但是當了標統不行了!后勤問題一下子涌過來,幾乎將自己搞懵了!標(團)是那個時代最大的戰術單位,司政后機關一應俱全,不僅要考慮訓練和作戰,部隊的思想問題,后勤問題如山一般壓上來,尤其是后勤問題,看起來是小事,件件影響到部隊的戰斗力,哪一件都輕視不得,自己所接手的三十九標臨時配屬第十九協前往廣西的路上,部隊面臨斷糧的威脅,簡直要將自己折磨到崩潰!當了標統,才知道與營長雖然只差一大級,難度翻番都不止……直到部隊編制進一步完善,配備了專管后勤的副團長之后,自己的精力才得以集中到作訓上來……
除了令人頭疼萬分的后勤管理,部隊的思想工作也極為嚴峻。那是我軍歷史上非常嚴峻的時期,自己在營長崗位上還認識不到,升為標統后就感受到了。第十九協西出廣西切斷黃興義軍后路的進軍路上,已經感受到了主義的苗頭……
在大擴軍中升任標統的古小林的回憶錄也有類似的記載。古小林在回憶錄中寫道,很多人認為總司令當初斷然北伐就好了,可以避免隨后發生的蕭薔之禍。但是,持這種觀點的當事人完全忽視了一個事實,那就是第十鎮組建后,我軍的戰斗力不升反降了!軍官嚴重短缺,槍彈依賴山東的輸運,地方民心未附……這些擺在明面的困難不必說了,其實還有非常多看起來很小,實際上很麻煩的問題,比如語言問題,一方面要招兵,一方面又言語不通,我們這些山東老兵聽不懂廣東話,廣東兵又不明白山東官長在喊什么。司令甚至自己帶頭學習粵語,講廣東話。還有就是吃,廣州面粉甚缺,習慣了面食的山東兵不習慣一rì三餐都是糙米,牢sāo很多。氣候也是一方面,冬季還好一些,夏季熱得受不了,中暑的很多。至于蚊蟲叮咬帶來的種種疾病,還有野外訓練與蛇打交道,都是很麻煩的事情……我軍主力自山東南下,后來飽受一些自以為是的歷史學家的評議,且不爭論正確與否,南征確實鍛煉了我軍主力部隊對環境的適應性,我們這些基層軍官在南征中從總司令那里學會了一整套帶兵的方法,訓練出了近似一致的思維,樹立了只要開動腦筋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的信念。等數年后部隊進軍,其艱苦程度數倍于南征,但各級軍官所做準備工作就很充分了,減員比預計的小的多,我認為經驗正是從兩粵整軍而來……我軍源流數支,但無可爭辯的是,經歷過兩粵整軍的我軍主力衍生出的部隊,始終是國防軍的脊梁。
出身jǐng衛營長的古小林在回憶錄中暴露了國防軍派系之爭的事實。但他堅持認為,龍謙以第五鎮分家和第十鎮西出廣西緩和了與清廷的關系,爭取來一段寶貴的時間,是極其英明的決定,和他一生所做的大部分決策一樣,可以經受住歷史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