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吧簽到,記錄你在的每一天!
誰是大明皇室財團最適合的掌門人呢?自然只能從朱濟世所熟知的幾個職業經理人中挑選了。
“大明皇室財團首先是財團,盈利當然是必須的,不過卻非唯一目標,我希望能讓這個財團成為大明工業化的引領著,這是它的社會責任。”
理清了思路,朱濟世將斯克佩爾.威廉,湯啟文,羅德里格斯,貝色麥,特里戈修士,還有恩格斯和去年才到中國來考察集體農莊的羅伯特.歐文等人都請到了瑪麗亞堡吃飯,飯后,他將自己的想法透露給了大家。
大明皇室,包括朱濟世、瑪麗亞.克萊門蒂娜和杜蘭夫人所控制的10大洋行,大明皇室所控制的大片土地,還有日本的橫濱町,以及大公報業出版公司,都將由一個新成立的大明皇室財團統一管理。而財團的目標除了盈利,就是引導和促進大明的工業化。
另外,大明皇室所控制的學校,包括4所大學,19所書院和1所皇城公學則將合并成立一個大明皇家教育集團,該集團的目標則是促進新式教育在大明的發展。
雖然基調已經定了下來,但是朱濟世對于如何實現自己的所定下的目標卻心中無底。由財團引領一國實現工業化的例子在全世界怕也是沒有的。朱濟世倒是知道中國歷史上出現過一個“實業救國”的說法,可是最終卻是實業自救不及,都成了國有的了。
所以他現在最想聽的就是身兼職業經理人和思想家、政治家、哲學家和偉大導師的恩格斯大神的意見了。
“大明是一個大國,有四萬萬人口,其工業化不可能依靠一個財團的努力就可成功的,需要更多的人和資本一起參與進來。”
恩大神當仁不讓,首先發表議論。
他道:“大明工業化最大的障礙,就在于大量的社會財富被官僚士紳集團所掌握,而他們的主要精力不是用于經營,而是用在了讀死書上面!”
已經研究了兩年中國社會的恩格斯的觀點。果然一針見血!對帝王來說,科舉選材并不是首要目標,首要的目標是牢籠智士!讓整個社會的精英分子,把精力都用于讀圣賢書和考科舉上面。
當然。這不是說孔子、孟子的道理不應該學,而是不應該學一輩子!讀書是為了什么?后世的大學畢業生也就是二十多歲,就算是讀個研究生,三十歲以前大部分也都走上工作崗位了。哪有人讀一輩子書的?
可是在科舉制度沒有廢除前的中國,讀一輩子圣賢書的大有人在。比如曾國藩的那個笨蛋老爹曾麟書就考了一輩子秀才都沒中。而輔佐朱濟世反清復明的左宗棠,也是讀了半輩子圣賢書。那位寫下“我自橫刀向天笑,此生休再誤窮經”的苗沛霖,也是半輩子讀書潦倒,到了50歲時才得到了展露才華的機會。至于洪秀全、馮云山這兩位闖下諾大名堂的“農民起義領袖”,同樣是苦讀到了三十多歲連個秀才都不中。悲觀失望之下才去造反的!
后來在清末的時候倒是出了一個不做官要去做生意的狀元張謇,不過張謇浪費在科舉上面的時間也有二十六年了,這可是人生當中最精華的歲月。
換句話說,一個民族的精華,就這樣耽誤在讀了以后除了考科舉就沒別的太大用處的四書五經之中了。而被科舉制度所牢籠的。除了他們的智力和精力之外,當然還有財力了。
做生意是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和時間的,而讀圣賢書考科舉同樣需要投入精力、時間,可一個人的精力和時間畢竟有限。不過寥寥數十載,都用來讀書了當然沒有精力、時間去做生意了。
可是這些一心想要讀書考科舉的士紳們大多又趁幾個錢,他們自然要為這些錢去尋找一個不需要動腦筋經營,而可以坐收其利的行當了。這個行當。就是買地當地主!
而且這些讀書考科舉的士紳,理論上都有做官的機會,很多人在官場上也有親朋故交,不是尋常胥吏可以欺負的。通常情況下,胥吏還要同他們勾結在一起,才能從鄉間的平頭百姓身上刮油水。所以士紳持有土地的利益反過來又有了保證。這些人更加不愿意把資本從土地當中抽離去投資商業了……
由此。一國的精英和資本就都被一個科舉給牢籠了!
更加糟糕的是,讀書做官已經成了整個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哪怕是在做買賣的商人,也無時無刻不在想著要走這條科舉正途。哪怕是自己這輩子沒指望了,也要創造條件讓兒子去考試做官!乾隆、嘉慶、道光三朝的“父子宰相”曹文植、曹振墉就是這么個情況。他們家里原本是揚州頭一號大鹽商。發財之后就鼓勵子侄考試做官了。
這也是為什么中國封建社會的商人在發了財之后會把資金投入回報率很低的土地的主要原因。因為他們的子孫后代中的一部分人要去讀書做官,當然沒有功夫打理生意了,所以要買些土地讓他們坐著收租。
所以在中國,才會出現資本不斷從高回報的商業流向低回報的土地這樣的奇特現象。
“科舉制度的確是走到死胡同里了,不過要大改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在中國,考試做官早就入了人心!”
朱濟世沉聲說著,不過心里面卻已經在打科舉大改的主意了。考試做官沒有問題,但是決不能出現整個民族的精華都在考一輩子試的局面!否則工業化就算能搞成,也沒有太大的發展空間。
朱濟世道:“工業化也要先易后難,以易促難。”他掃視了一遍諸人,沉聲道,“大家還有什么想法嗎?”
“還可以發展證券市場,開拓一些新的比較穩定的投資渠道,既然士紳精英沒有時間做生意,就讓他們投資股票吧。”這次回答是斯克佩爾.威廉。
“證券交易所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投資,我想匯豐銀行可以出資發起一個大明證券交易所。”
“是要發行股票嗎?”朱濟世有些擔心地道:“中國人好賭,如果發行股票恐怕會吸引大量的投機資金,反而耽誤了實業。”
斯克佩爾.威廉聳了聳肩,笑道:“歐洲人也一樣,荷蘭的郁金香泡沫,英國的南海危機都是由投機炒作所引發的危機。不過并不是沒有抑制泡沫和投機的辦法,比如引入外部監管,還可以發現大面值股票。”
“大面值股票?”
斯克佩爾.威廉道:“大面值的股票可以減少小戶參與的可能性……我建議股票的面值一律設定為100銀元,對應100銀元的賬面資產,采取溢價或平價發行的辦法。”
100銀元已經不是筆小錢了,眼下在大城市的工廠里面打工的工人階級,普工每月不過兩三塊銀元的收入而已。因而能拿出100銀元投資股票者往往都是有幾個閑錢的,就是虧也虧得起。
斯克佩爾.威廉又道:“當然,還可以發行債券,首先是發現國債。目前大明朝廷所欠的債務已經超過了1億3千萬,幾乎全都是向匯豐銀行借貸的。將來應該考慮公開發行債券,向民間籌集資金。”
“條件成熟了嗎?”朱濟世反問一句。
回答的匯豐行的華人大班湯啟文,他滿臉堆笑著道:“回皇上的話,現在發國債正是時候,因為民間的銀行和錢莊發展很快,它們都吸收了大量的資金,需要穩妥可靠的投資渠道。朝廷如果要發公債的話,幾千萬上萬萬它們都可以毫不費力吃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