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政親賢殿里面靜悄悄的。皇帝老子的長篇大論已經說完,可是大明朝廷的文武官員們卻都一言不發。
朱皇帝的這番話似乎已經脫離了這些大明官員可以接受的范疇。這里畢竟是“萬般皆低下,唯有讀書高”的中國,不是講究武士道精神的日本,可以比較容易地接受軍國民體制。
其實在大明的官員和讀書人看來,當今的朱大皇帝已經是窮兵黷武了!開國不過數年,就接連發動了兩場對外戰爭,攻打朝鮮和越南。還在漢地尚未完全平定的情況下對滿蒙用兵,甚至還準備和歐洲陸上霸主俄羅斯開戰。如此好戰,大概連漢武帝都望塵莫及吧?
在這個時代的輿論當中,漢武帝這樣的積極對外擴張的君王,可不是什么明君圣主!
而且在老百姓心目當中,三教九流的地位也早就有了定數。讀書人就是高人一等,列在士農工商之首,而普通兵卒本就是下九流,販夫走卒之類的人物,怎么可能爬到讀書人頭上呢?
不知道過了多久,才聽左宗棠的湖南口音響了起來。
“皇上,如今在我大明讀書人中最有影響力的《清流報》總編輯部是設在香港的,那里還是英人的地盤,朝廷的法令怕是管不到那里。”
朱濟世點點頭,左宗棠沒有和自己唱反調,這位左大丞相雖然喜歡攬權,但是大事上面還是能同自己保持一致的。
“還是先定下教育和國民宣傳部尚書吧。左相。這個官職非常緊要。卿可有合適的人選?”
原先的教育部尚書一職是左宗棠兼任的。但是在過去幾年,大明教育部卻一直在空轉,除了半了幾家教育學院和書院就沒有做成什么事情。現在大明的新式教育其實是由朱皇帝的皇室教育集團在大力推動的。而舊式的儒學教育則由弘儒院在推動,不過主要還是靠民間私學在實行。
左宗棠思索了一下,又和坐在他對面的軍事羅澤南交換了一下眼色,才道:“臣推薦軍師出任教育和國民宣傳部尚書。”
朱濟世點頭,羅澤南曾經是湖南最有名的私塾先生,培養出了一大批能文能武的干材。的確是教育和國民宣傳部尚書的不二人選。
“左相所言甚合朕意。”朱濟世扭頭看看羅澤南,“軍師可否愿意兼下這副重擔?”
朱濟世說的是“兼下”,意思是軍師和御書房大臣的差事還是要羅澤南繼續當下去的。
羅澤南從椅子上站了起來,沖著朱皇帝躬身一禮:“皇上,臣愿意出任教育和國民宣傳部尚書。只是調教人心之事不可操之過急,三六九等早就有了定數,一夜之間,恐難有所改觀。”
朱皇帝要開啟軍國民體制之前,已經和羅澤南吹過風了,所以羅澤南已經和左宗棠私下交換了意見。由他出任教育和國民宣傳部尚書是私下議定的。
聽到羅軍師的表態,朱濟世卻輕輕搖頭。他手下這幫官僚現在也找到對付皇帝老子的辦法了,不是硬頂,而是陽奉陰違。面子上服從,實行的時候,凡是不符合他們利益的事情就是雷聲大雨點小了。
“軍師,朕知道調教人心之事是欲速則不達,但是朕更曉得三人成虎的道理。用新式教育調教人心,須得二十年之功方可收效。但是用輿論宣傳讓國人支持朝廷的對外征戰,卻是可以在短期內收到效果的。”
朱皇帝頓了下,又扭頭問左宗棠:“左相,教育部收到多少助學捐納了?”
助學捐納就是賣爵位籌集教育經費。這事兒是教育部和各省的教育司共同主管的,所得經費都存入了教育部在匯豐銀行中的一個特別帳號。
“已經有8500萬元了!”
話說大明朝的有錢人還真是不少!而這幫靠海貿和工商發家的暴發戶又喜歡攀比,所以捐納爵位的闊佬還真是不少。
“唔,助學捐納的利息就用于戰爭宣傳經費,由教育和國民宣傳部支配。左相,軍師,夠了么?”
這筆利息每年都超過兩三百萬!砸這么大筆的經費去搞宣傳,的確是開了華夏有史以來的先例了。
“夠了,足夠了。”
左宗棠和羅澤南同聲道。
兩三百萬銀元可不是小錢,這么大筆的預算投下去,要是一點效果沒有可就不好說了。而且這宣傳經費怎么花,恐怕就是筆糊涂賬,作為經手人的羅澤南只要能把事情辦好,朱皇帝大概也不介意他從中撈上一些吧?
朱濟世笑了笑,點頭道:“如此甚好,那么朕以后會天天讀報注意民間的輿情,包括《清流報》,朕都是要讀的!朕不希望在任何一張報紙上看到有反對戰爭的內容!至于……那份《清流報》,軍師,你如果沒有辦法,朕就讓錦衣衛去解決。”
羅澤南容色不變地道:“皇上,可以讓御書房秘書官張之萬走一趟香港,相信是能夠說服李宗羲的。”他頓了一下,又道,“臣還想辦一張報紙,名為《士林新報》,由張之萬、袁績懋、龐鐘璐三人擔任總編輯,專門用來鼓吹戰爭。”
“倒是個好辦法!”朱濟世大聲笑道,“軍師果然是有辦法的。好,宣傳的事情就請軍師多多費心。張之萬的品級和俸祿都該提一提了,給個御書房副大臣的官吧。另外,再讓他的弟弟張之洞入上海濟世書院,將來包送濟世大學,畢業以后也到御書房來做朕的秘書。”
張之萬、袁績懋、龐鐘璐三人在士大夫中的地位可非同一般。因為他們三人是道光27年丁末科的狀元、榜眼和探花!由于大明的進士科就是一個官員升級試,沒有一甲二甲三甲之分,也沒有狀元榜眼探花的名號。所以這三人就是最后的狀元、榜眼和探花了。在林則徐、潘世恩這兩個老一代的士林領袖相繼故去(潘世恩在不久之前病逝)和隱退之后,在大明的清流士林之中,必然有這三人的一席之地。由他們出面來鼓吹戰爭,尊崇軍人是一定會取得不錯的效果。
香港,蘭香書院。
《清流報》的總編輯部也設在這家書院當中,除了李宗羲等“六君子”之外,在蘭香書院當中讀書的“高齡士子”們也都喜歡往《清流報》投稿,其中有不少文章還頗有見地。
而且蘭香書院地處香港,也沒有皇室教育集團這個婆婆管著,絕對是獨立辦學的典范。這里的氛圍極是自由,學生又多是非常關心政治的士子,而且都對朱皇帝的某些政策有所不滿。久而久之,這里就成了一個和朝廷唱反調的“意見中心”了。
而這段時間,大明將要同俄國打仗的國策已經浮出水面,在蘭香書院里面,自然也就形成了一股反戰的浪潮。讓蘭香書院的老板兼院長,大英帝國的臣民,香港太平紳士白恩銘極為擔心。
“雨亭,這些文章不能往報紙上登的……怎么能這樣挑撥大明和大英的關系呢?香港這里,到底還是英國殖民地啊!”
李宗羲皺了下眉,這個白恩銘入了英國籍以后的膽子真是越來越小了,不僅怕大明,還怕英國,對《清流報》的干涉也越來越多。他伸手接過白恩銘遞過來的報紙看了一眼,原來上面的一篇社論指出中俄兩國是“唇齒相依”,一旦俄國敗亡,中國一定會成為大英帝國下一個反對的目標,而且大明現在的內部并不穩定,朝廷的多項改革都不得人心。英國很有可能會以此為突破口,扶植起新的反對勢力,讓中國再陷內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