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社會?”朱濟世頭上冷汗直冒,這個詞兒太耳熟了,該不會是那位爺也穿越了吧……
“是一個宗教團體,是由德意志移民組成的,他們在短短十年內創造了令人刮目的財富,將那里建成了‘西部雅典’,后來他們打算遷移到別的地方去,我就買下了他們的土地和城鎮進行試驗。但是很遺憾,我失敗了!”
“為什么會失敗呢?”
“因為我要在新和諧公社建立的是一個社會,我在那里建立了工廠、農場、學校,當然還有政府,希望建立一個同目前的人類社會組織形式完全不同的和諧社會。而陛下的集體農莊,就是個有武裝警衛的農業公司。集體農莊的莊員是公司的股東,每一戶的股份多少完全一樣,通過股東大會選舉出管理層。而這些股東本身又是公司的員工……這些集體農莊其實就是一家員工持股的公司。而且它們的業務都非常突出,就是農業!一點不復雜,又得到政府和東北開發公司的扶植,比如無償提供土地,收購農產品,提供貸款等等。所以非常容易成功。”
實際上,朱濟世也研究過那個把羅伯特.歐搞得傾家蕩產的“空想社會主義”。他在后世的政治課和歷史課上也聽過這位爺的大名,據說由于這位爺的失敗,證明了馬克思主義道路的正確性。不過在朱濟世真正看到歐洲的“新和諧公社”的資料以后,他才知道這位的失敗完全是因為太過理想化。找了一幫美國的教育專家。在新和諧公社開了許多很好的學校,向社員提供免費教育。在分配上面又實行平均主義,而且也沒有集中財力投資到有優勢的主業上面,而是想搞一個自給自足的模式。說他是空想社會主義真是一點不錯。
而朱皇帝在中國搞“農業集體化”的目的是很現實的。一是為了保持工業化過程中的社會穩定——沒有一個穩定的社會,工業化這種事情是不大可能完成的,那種一邊打著內戰一邊就把工業化給辦了的例子,在現實當中是不會有的。
二是為了替工業化籌集足夠的資金。只要研究一下大明帝國這些年來的進出口情況就知道了。支撐大明工業化的資金并不是朱皇帝在歐洲創立的濟世行的收入,濟世行只是為朱濟世的事業提供了一點啟動資金罷了。包括a油炸藥、硫化橡膠、h洛因、k卡因、黃連素在內的一大堆專利,并沒有為朱濟世換來多少財富。
真正支持大明工業化的恰恰是農業!這些年來。大明的出口產品主要是農產品,如生絲、生膠、茶葉、黃連、大豆、豬鬃、桐油、棕櫚油、咖啡、香料等等。在1853年度,這些農產品的出口總額已經超過了一億五千萬英鎊!而同期,大明帝國的進口,也差不多是一億五千萬英鎊。如果沒有這么多出口創匯的農產品,大明每年就要承受一億五千萬英鎊,也就是四億五千萬銀元的逆差。國內的通貨早就緊縮得一塌糊涂了,經濟想不崩潰也難——歷史上日本工業化的初期就因為沒有多少出口拳頭產品,造成了大量金銀的盡流出和紙幣貶值。
雖然,現在東北的集體農莊除了大豆之外,并不直接生成用于出口的農產品。但是沒有東北的糧食,大明的東南沿海和南洋的糧食供應就不會像現在這么寬松。也就不會有那么多的土地和勞動力用于出口型經濟作物的生產了。
歐說完了話,恩格斯又像變戲法一樣掏出了另一份件,遞給朱濟世道:“陛下,我覺得現在的戰爭,給了我們一次加強經濟管理和進一步推動集體化農業發展的機會。如果我們想盡快地在中國實現工業化。國家就應該加強對經濟的干預,同時還要有一個強大的集體化農業做為后盾。這是我和歐先生、斯克佩爾先生還有羅德里格斯先生討論之后。擬定的一個經濟改革方案。”
原來這才是恩格斯把皇室財團的董事們都帶來北京的原因。
“經濟改革方案?”朱濟世接過件,翻看起來。
“主要加強對重要的出口農作物的扶植和管理,一方面加強其在國際上的競爭力;一方面通過這些經濟作物加快資本積累的速度。”恩格斯道。
恩格斯制定的計劃當然是具有社會主義性質的,而這種社會主義就體現在發展集體農莊上面。
首先是要將集體農莊的模式從東北推廣到南洋和東南沿海!
當然不是要全面鋪開,而是將目標指向幾個特定行業。如生絲、生膠、棕櫚油、茶葉等重要出口農作物的生產。
先利用眼下的戰爭局面,對中國的重要出口產品進行管制,每個重要出口產品都設立一個政府指導的大型貿易商會,在一定程度上進行出口壟斷。然后再利用這些大型貿易商會來整合這些出口農產品的生產者,力爭建立起一大批生產生絲、生膠、棕櫚油、黃連、茶葉的集體農莊,以提高這些行業的競爭力和集中度,以便引進和開發各種新技術,保持這些產業的強大國際競爭力。
其次當然是將各大商行從這些農產品出口上獲取的巨額利潤中的一部分,引導到不怎么賺錢的重工業和基礎建設——說起來真讓人汗顏,雖然這些年大明的工業化已經開始起步了,但是并沒有多少投資是投在重工業上的。
這幾年,由舊式商人和大地主演變而來的大明資本家們,倒是開了無數的機器碾米廠、面粉廠、釀酒廠、織布廠、紡紗廠、陶瓷廠、刷子廠、榨油廠、火柴廠、家具廠、漆器廠、卷煙廠,哦,還有造小木船的造船廠,和造馬車的車廠。但是投資重工業企業并不多,雖然造槍鑄炮的工廠也有不少,但都是沒有多少技術含量,就是替蘭芳行打下手罷了。
唯二兩家可以算得上是重工業企業的,也就是朱濟世自己的蘭芳行和南洋行。前者是全世界最大的鋼鐵廠,其實也沒有多少產量,不過二三十萬噸鐵,幾萬噸鋼罷了。后者能夠建造鐵甲艦和蒸汽帆船(不過蒸汽機主要依賴進口,國產的很少)。而且這兩家重工業企業的利潤一直都不怎么理想,時不時還要虧點老本——沒有辦法,搞重工業的投入實在太大,而且還要高薪聘請大量的外國技術人員,還要花錢培訓大批的中國工人,這成本自然是高居不下,而產品太貴了又賣不出去。因為大部分重工業產品的買家,就是手頭很不寬裕的朝廷和中國鐵路公司。
既然連蘭芳行和南洋行這樣資金雄厚的大公司搞重工業都不來錢,也就可以想象國內的普通資本家們為什么不肯把銀子往重工業投了。所以,發展重工業的任務,也只有朱濟世自己接過來了。但是皇室財團的錢雖然多,但也不是大風吹來的。所以現在有必要為任務艱巨的重工業建設,開辟更多的財路了。
看完了恩格斯和歐擬定的計劃,朱濟世沉默了一會兒,“唔,其實朕本來請弗里德里希和梅耶過來是想商量對黃連出口進行管制的問題,沒想到你們提出了這么一個宏大的計劃……”
“我想,這是大明實現工業化所必需的。”恩格斯道,“如果完全讓市場和私人資本去做,這條道路或許要走上1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