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義營和隆武帝繼續向南雄前進。
龐天壽來了之后,氣氛突然變得有些緊張,隆武帝好像聽到了什么秘密消息,一邊催促行軍,一邊在途中頻繁召見何吾騶、郭維經等人,和汪克凡的見面反而少了。
到南雄府城的前一天,隆武帝才又一次單獨召見汪克凡。
“嗯——,你還不知道吧,朕在汀州遇險的時候,有些人卻高興的很,憋不住已經跳出來了……”
隆武帝在南平被清軍襲營,御林軍全軍覆沒,文武百官大量被俘被殺,隆武帝本人下落不明,這個消息傳開之后,南明各股政治勢力都以為是一次重新洗牌的機會,紛紛粉墨登場。
廣西巡撫翟式耜公開倡議擁立桂王(永歷),并得到了很多士紳官員的支持。
桂王朱由榔是萬歷皇帝的親孫子,和崇禎帝、弘光帝的血統最近,按照封建倫常是繼承皇位的最佳人選。
當初隆武帝上臺的時候,就有很多人想擁立桂王,但是南明大量的文武官員和宗室勛貴都剛從南京逃到福建,國家的政治中心還在東南地區,隆武帝取得東林黨和鄭芝龍兄弟的支持后,搶先在福建登基稱帝,把偏處廣西的桂王甩在了一邊。
福建之變,隆武朝廷基本覆滅,隆武帝本人下落不明,很可能被清軍剿殺,擁戴桂王的政治勢力重新抬頭,其中不乏文武大員和前朝重臣,尤其以廣西巡撫翟式耜、前大學士陳子壯為首。
何騰蛟、丁魁楚等人的態度則非常曖昧,還在靜觀形勢變化,等待隆武帝最后的下落。
何騰蛟在封疆大吏中實力最強,只關心湖廣那一畝三分地,更希望南明維持現狀,對近在咫尺的桂王不是太感冒,當然,如果隆武帝真的死了,他也會支持桂王。
丁魁楚則更加積極一些,和翟式耜頻繁聯絡,仗著自己實力較強,有意染指內閣首輔,但他一向愛搞左右騎墻,政治投機,在隆武帝的下落沒有明確之前,他還沒有公開表態。
“哼,真當朕是死人么!陳子壯飽學宿儒,執掌禮部多年,還知道君臣之綱嗎?!”隆武帝怒不可遏。
陳子壯屬于東林黨巨頭之一,崇禎朝擔任禮部侍郎,弘光朝擔任禮部尚書,和圓滑的錢謙益比起來,陳子壯這個人相對更正直一些,但也更迂闊一些。
隆武帝曾經任命他擔任東閣大學士,兵部尚書,但是陳子壯對封建倫常看得非常重,認為桂王才該繼承大統,隆武帝不該當皇帝,就辭官歸鄉撂挑子了。
事情只到這一步的話,隆武帝本來也沒什么好說的,但是他明明還沒死,陳子壯就支持桂王登基,讓隆武帝憤憤難平。
更讓他鬧心的是,唐王朱聿鐭那邊也不安生。
隆武帝本來就是唐王,當了皇帝之后,唐王的位子傳給了親弟弟朱聿鐭。
隆武帝從福州出逃的時候,唐王朱聿鐭并沒有跟隨他一起逃亡,而是留在福州,就在前不久,和一些宗室官員乘船出海,從海路逃到廣州。
有消息說,唐王也準備爭位,正在著手布置,并且取得了大學士蘇觀生的支持。
“陛下,唐王殿下未必敢與陛下爭位,而是為了對抗桂王。”汪克凡好言相勸。
這件事說到底,還是隆武帝本身的威信不夠。
如果隆武帝得到所有人的擁護,唐王是他的親弟弟,繼位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沒有桂王什么事,正是因為桂王這邊鬧得太兇,福建派系的政治力量才會做兩手準備。
反過來說,桂王那邊急不可耐,也是為了搶占先機,免得隆武帝真的死了,皇帝寶座又被唐王搶走了。
(多說一句,唐王朱聿鐭就是紹武帝,歷史上隆武帝死了之后,紹武帝和永歷帝爭奪帝位,結結實實打了一場內戰,讓清軍輕易地占領了廣東。)
“我知道,我就是發發牢騷。”隆武帝的情緒很差,不管有什么理由,藩王覬覦大寶都是皇帝最忌諱的事情。
“陛下駕臨南雄府之后,只需一紙詔書就可安定天下,使桂王唐王懸崖勒馬,宵小之徒沒有可乘之機……”
眼下最要緊的,是要盡快穩定政局,以免桂王和唐王越走越遠,最后騎虎難下,只能和隆武朝廷分裂。
“不錯,正是為了這個,我才把你找來。”
隆武帝點了點頭:“欲定天下,先定朝綱,朕有意命象岡先生(何吾騶)出任首輔,但象岡先生身有殘疾,朕猶豫不定……”
隆武帝孤身逃亡,整個朝廷基本上已經垮臺,僅憑他自己鎮不住桂王,鎮不住那些反對他的政治勢力,必須先把朝廷的基本班子搭起來。
誰當首輔,誰進內閣,這些最重要的位置要有個安排,讓天下人看到隆武帝仍然控制著局勢,各方的政治勢力也都支持隆武帝。
內閣成員,就是各方政治勢力的平衡,如果有重要的政治勢力沒有出現在內閣中,就說明隆武帝沒有得到他們的支持,這是非常危險的。
在隆武帝的心目中,已經有一個大致的名單——何吾騶、呂大器、蘇觀生、郭維經、傅冠、楊廷麟,以及不好駕馭的陳子壯。
隆武帝能夠當上皇帝,靠的是東林黨和鄭芝龍兄弟的支持,他上臺之后,又盡量籠絡南方的文官士紳,手下主要就是這三股政治勢力。
東林黨和復社,曾經是隆武帝最重要的支持者,但現在隆武帝已經意識到,僅憑東林黨的支持不足以成就大事,而且東林黨的黨魁黃道周已經犧牲,首輔的位置就不能給他們了——呂大器被排除了,陳子壯本來就和隆武帝不和,會不會應詔入閣都在兩可之間,當然更不用考慮。
(呂大器,也是東林黨巨頭之一,曾經擔任過史可法的副手,隆武朝大學士,剛剛逃到廣東。)
鄭芝龍已經和他分道揚鑣,但現在又多了一個汪克凡,他們都屬于手握兵權的軍閥,首輔的位置肯定不能給他們,傅冠被排除了。
剩下的,就是兩廣和江西一帶的南方官員,這些人算是福建朝廷的殘余政治勢力,對隆武帝比較忠誠,主要包括何吾騶、蘇觀生、郭維經和楊廷麟。
大學士楊廷麟雖然是江西人,但也屬于東林黨,而且被清軍包圍在贛州城里,不用考慮。
蘇觀生對隆武帝比較忠誠,但不是正牌科舉出身(國子監肄業),入閣都嫌勉強,不可能擔任首輔。
郭維經的資歷太淺,弘光朝的時候才是個七品的監察御史,擔任吏部兵部兩尚書已經是破格提拔,由他來當首輔,根本鎮不住場面。
剩下的,就只有何吾騶。
何吾騶是廣東人,代表著南方的政治勢力,對隆武帝比較忠誠,和其他派系不即不離,是首輔的最佳人選……但他摔斷了腿,堂堂一國首輔是個瘸子,實在太難看了。
隆武帝對此有些顧慮,但他能用的就這么多人,其他人都不合適,只能選擇何吾騶擔任首輔。他來征求汪克凡的意見,主要就是打個招呼,看看汪克凡的反應。
“汪卿,由象岡先生出任首輔,你覺得合適么?”
“以貌取人,為尊者大忌,象岡先生為人中正,定可勝任首輔一職!”汪克凡沒有意見。
他和隆武帝之間是互相合作,互相利用,隆武帝只要腦子沒有進水,就不可能讓傅冠擔任首輔,汪克凡最擔心的,是隆武帝向東林黨妥協,由呂大器擔任首輔。
東林黨雖然屢遭打擊,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在朝野中還有很大的勢力,早期的東林黨不予評價,但南明時期的東林黨除了誤國專權之外,幾乎是一無是處……從隆武帝給出的名單看,呂大器、楊廷麟、陳子壯,東林黨在內閣中幾乎占了一半,如果再由呂大器擔任首輔,隆武朝廷的施政方針和福建時期就不會有太大的改變。
傅冠當不成首輔,何吾騶是最好的選擇。
何吾騶從崇禎朝開始,幾次擔任首輔,幾次被搞了下來,不擅長搞政治斗爭,他和東林黨一直面和心不合,很可能會選擇和自己合作……
汪克凡現在實力不夠,除了傅冠之外,想再推薦幾個人入閣,都沒有合適的人選,只能接受這個結果,但是趁這個機會,為傅冠爭取一個更好的位置,卻是可以操作的事情。
“啟稟陛下,原大學士傅冠才干過人,威望卓著,當在象岡先生之后入閣……”
明朝入閣的成員中,排位順序一般就是入閣的先后順序,傅冠不當首輔,也要當老二,最少要當個老三。
“嗯,呂大器似乎更合適些,容我想一下吧。”隆武帝有些猶豫,東林黨的勢力不可小瞧,這里面要搞平衡,如果把呂大器放到第三位,估計東林黨要大鬧一場。
“若是如此,臣保舉傅冠擔任左都御史。”
“這個……”隆武帝更加猶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