珈藍原本時代的[科蘭堡圖書館]麾下十二座附屬學院的氛圍,跟這個時代[科蘭邦公立魔法大學]的氛圍完全不同。
[科蘭堡圖書館]的歷史,要追溯到地脈大爆炸之前,珈藍被冰封時的[曙光歷-2014年]之前大約一千年前的時候,如果算上地脈大爆炸之后[天啟歷-1714年]的時間,那么就是大約2700多年前。
當時,因為科瓦雷人類五國分裂所造成的,長達一千年的[終末戰爭]的黑暗時期剛剛過去,一群對知識極度渴求的高階施法者,為了換閱各自的藏書,所以定期組織施法者之間讀書會。
而隨著這種施法者之間,互換藏書的聚會規模逐漸礦大,參與者人數開始增多,衍生出了一些管理上的問題。
同時也因為參與者所處的位置遠近不一,很難在約定的時間內趕到一起,往往有施法者因為路途遙遠,而錯過了聚會時間,從而爆發不滿。
于是,一些讀書會的組織者開始商議,是否挑選地址建立一座固定的聚會場所,以便于將這種讀書會發展成一個長期而穩定的活動,避免再出現那種因為路途遠近問題而衍生出矛盾。
在當時的讀書聚會核心組織人員之中,出身于傳承[抄錄龍紋]的“西維斯龍紋家族”的高等龍紋后裔,科蘭.迪.西維斯,對此提議進行了大力的支持。
(老騷注:關于“龍紋”,后文可見,此處不累述。)
科蘭.迪.西維斯不但提供自己名下的城堡作為讀書會舉辦的場地,還說服了“西維斯龍紋家族”的高層,為讀書會提供了大量活動經費上的贊助,并利用家族成員所掌握的[抄錄龍紋]能力,進行技術上支持。
由此,讀書會組織者們約定,凡參與讀書會的施法者,都必須將各自的藏書貢獻出來,供西維斯家族的抄錄員們抄錄一份副本,捐獻給建立的藏書館。
而按照參與者所貢獻的藏書價值,可以獲得一定的貢獻等級,根據其貢獻等級對參與者進行分級開放藏書館的閱覽權限。
這種具有開創性意義的活動,慢慢的吸引了大量的施法者和學者們從不同的地方趕來,貢獻出自己的珍稀文獻和秘密藏書,以換取進入藏書館的會員身份和閱覽權限。
而隨著加入藏書館的會員越來越多,收集的書籍種類與數量也越來越全面,經過上千年的慢慢發展,終于形成了后來珈藍擔當管理員時,多達三百萬間藏書室的龐大規模。
但由于最初的組織者們,并未對藏書館進行特別的命名,后來的人們為了紀念做出巨大貢獻的創始人科蘭.迪.西維斯,在口耳相傳之中,將位于科蘭.迪.西維斯名下城堡的這座藏書館,約定俗成的稱之為:[科蘭堡圖書館]。
[科蘭堡圖書館]經過上千年的發展,不但以[科蘭堡]為核心,形成了一座龐大的城市,而且其功能也不再僅僅局限于單純的藏書。
大量施法者與學者聚集在一起,開辦了依附于[科蘭堡圖書館]名下的,專注于不同領域的十二座附屬學院,以供遠道而來的求知者們學習。
在這些附屬學院里,既沒有傳統意義上的“老師”,也并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學生”,大多是來自不同地方的施法者與學者自愿進行義務講學,互相進行探討和研究,只要你有自己獨特的心得,并愿意公布出來,都可以成為一名講師。
很有可能站在講臺上的,只是一名低階施法者,而坐在下面聽課的,卻都是中、高階施法者,真正的應對了那一句東陸諺語“達者為師”。
所以,在這種濃重的學術氛圍之下,每一名來到[科蘭堡]的求知者,都是求知若渴的在追逐著知識,那里需要用考試、學分去約束他們。
當然,這大概跟能夠進入[科蘭堡圖書館]求學的,大多都是有相當水準的施法者和學者,而并非對奧法領域一無所知的巴佬有關,附屬十二學院,與其說是教授知識的地方,不如說是研究學術的地方,稱之為“學術研究院”更為恰當。
與主要依靠捐贈進行運營的[科蘭堡圖書館]相比,依靠收取學費盈利進行運營的[科蘭邦公立魔法大學]就顯得功利了許多,而所謂的“學分”,更是學院用來清除那些“占用教育資源”的學生,騰出名額招收更多生源的好手段。
只有獲得大量的學分,才能晉級的教育模式,這就逼迫著低年級的魔法學徒們,不得不掏出更多的金塔蘭來,去聽取那些魔法教授的講座,以獲得課堂上無法學到的知識,便于在學期末考試的時候多加上幾分……
雖然聽上去很怪,但對絕大多數普通魔法學徒們來說,課堂上所能學到的知識,絕對沒有“花錢”買來的知識深奧,這就是“普通消費者”和“高端消費者”之間的區別。
也難怪學生們對珍貴的學分會這么執著了,僅僅依靠體力勞動,就能獲得一個珍貴的學分,這可比花20枚金塔蘭去聽一場講座,來獲得一個學分劃算多了。
珈藍讓少女貼出去的公告,很快便吸引來了大量希望賺取到一個學分的魔法學徒們,其中不乏一些中、高年級的[主學系]學生。
于是乎,讓珈藍吃驚的一幕出現了,與那些還未掌握魔法力量,老老實實的拿著拖把和抹布干活的低年級魔法學徒們相比,那些高年級的魔法學徒們打掃衛生的手段,就讓人有些大開眼界了。
一名水系魔法學徒召喚出了一團水球,充當著拖把的功能,驅趕著它在地上滾來滾去,當水球經過,地面上除了留下一道濕印之外,灰塵什么的就直接被水球沾走了。
而等水系魔法學徒“拖”干凈地面后,一名火系魔法學徒身上就浮現出一層火元素,隨著他走來走去,地面上的水跡立刻就被烘干,防止地面太過于潮濕而使書籍受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