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著數百大口徑火炮的攻擊,對于海參崴的守軍來說,那絕對是煎熬,他們不但沒有反制的炮火,只能夠被動的挨打,這樣憋屈,是不曾有過的,這對于士氣是最大的打擊,海參崴是一個要塞一級的防御,防御的面積和相當的廣泛,本不太可能被火炮一點點的摧毀,對方也不著急,按照目前攻擊手段,他們根本就沒辦法反抗,只能夠被動挨打。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整整的7天,對方的火炮,仿佛不要錢一樣,畢竟15寸火炮雖然珍貴,卻是中國生產出來的,合理的配方和生產技術之下,成功率并不算低,價格也就比14寸高了一點點而已,跟巨大的傷亡比,這樣的投入,還可以接受。
1200發的壽命,200多門炮每天大概是打300發左右,基本上4天時間就要換一次炮管,可是7天的時間,整個海參崴的外圍,都被徹底的摧毀了,被后續的陸軍部隊接收,40萬左右的軍隊,大半被全殲,剩下的,倉皇的逃入到了海參崴城內。
可是在超過11寸火炮的威脅之下,城墻又能夠提供多少防御,外圍防線的潰散,讓海參崴失去了最后的支點,本身,在長達幾個月的戰斗之中,他們的精神都受到了巨大壓力,現在,更加看不到未來的前提下,軍營之中一陣陣的騷動,人心開始起了變化。
是的,沒有人愿意死亡,如果有一線希望,或許還不會這么的絕望,外面有軍艦封鎖,海路上是不通的,這邊又是上百萬大軍的圍困,還有無數的重炮,這已經不能用絕望來形容了,那是完全沒有任何的出路。
低迷的士氣,讓俄軍的損失在接下來的幾天之中持續的增加,怒火在積蓄之中,最終,在底層傳導到了高層之后,經過了慎重的考慮的,最終剩下的110萬俄軍選擇了投降,沒辦法堅持下去的前提下,投降成了唯一的選擇。
在一個舉著白旗的聯絡官,跟中國的攻城部隊進行聯絡之后,海參崴的戰局已經進入到了尾聲,雙方糾纏了好幾年了,語言已經不成問題了,在一些非分的條件,被一個這接著一個拒絕之后,俄軍也就沒有立場了,在中國軍隊的要求之下,在保證人身安全和個人的部分物品之下,放下武器投降了。
海參崴之戰,在這樣的局面之下,落幕了,這么一個龐大的要塞,比較完整的交到了中國的手中,雖然有些破損,卻不大的,最少在中國人的施工效率之下,不算很大,反正海參崴這個城市,修建標準是在一兩百年前,后面的擴充,對它的影響并不大的,清理了一部分,到是可以按照現在最新的標準,重新構筑防御體系,會成為中國在北太平洋的重要海港城市。
海參崴的落幕代表著西伯利亞之戰進入到了一個新的階段,中國對東西伯利亞的移民也將開始進行了,從最開始農莊移民,開墾土地,爭取種植一季的糧食,保證西伯利亞的足夠產出,然后才是大規模的城市移民,這都需要時間。
東部的作戰落幕了,接下來,還會有戰爭,規模卻不大,中部的赤塔,在援軍鼓舞之下,俄軍發起了對赤塔最猛烈的攻擊,可惜赤塔穩固的防線,根本不是幾百萬,只是基本的武裝,使用的大部分還是輕型武器的俄軍所能夠攻擊下來的,在徒勞的損失之后,俄軍開始退了,好像從跟中國開戰之后,無論大小的戰爭,就沒有取勝的。
赤塔因為防御的關系,沒有追擊,一直到確認的俄軍后撤之后,才動用了30萬人的軍隊,沿著西伯利亞鐵路進行追擊,大本營攻擊葉卡捷琳堡的的戰局已經開始打響了,他們甚至不用追擊的太近,自然有對付他們兵力,他們只用跟上就好了的,別的都可以放下,但是貝加爾湖附近,是必須要拿下的,在1915年和1916年的計劃之中,北水南調就會初具規模,借助著俄羅斯,蒙古的部分河流,開挖一些的短的運河,并且在一定范圍之中,增加一些提灌站,這對于中國來說,不算是一個很難完成的任務,一旦能夠把貝加爾湖這個占據了世界表面徑流六分之一的水源,引出來一些,西北,黃土高原缺水的問題,就可以大大的緩解,從這個意義上面,環境問題就可以延緩和改善的。
自然形成的氣候條件,不可能因為這個得到徹底的緩解,卻可以通過植樹造林來改善,伴隨著西北廣闊地區的森林覆蓋率的提升,就可以慢慢的緩解,用森林潛移默化的改變中國西北的一些環境。
因為俄軍的表現,大本營采用了比較激進的方法,本身,只是準備拿下赤塔以東的東西伯利亞地區,順便把戰線延伸一下,推進到的貝加爾湖,算是把西伯利亞占據一半左右,可是葉卡捷琳堡的攻防戰,雖然因為犧牲較大的關系,無法徹底的拿下葉卡捷琳堡,可是圍而不打,讓葉卡捷琳堡變成一個孤城,順帶的,把整個西伯利亞地區給清理一遍是可以的。[妙筆閣]
追軍只有30萬人,這讓俄軍看到了機會,再一次的沖上來,可惜他們卻被打的更狠了,能夠被派出來追擊的,都是摩步化的部隊,坦克的數量不多,可裝甲車的數量卻多了很多,在沒有多少起伏,以平原為主的西伯利亞荒原之上,這對于他們而言,裝甲車就夠了,俄羅斯的陸軍,大部分都是輕步兵,順帶攻擊赤塔的時候,把僅有的一些火炮,都丟在了赤塔城下,面對著武裝到了牙齒的摩步師,根本就抵擋不了,60萬對30萬,反而被中國軍隊打了一個鑿穿戰術,20萬被殲滅的,15萬被包圍,剩下的就潰退了。
這一戰,徹底的打掉了俄羅斯軍隊的勇氣,城市攻堅戰,對方是防守嚴密的,可以不去說,遭遇戰,明明己方還占據了最大的優勢,卻敗的更加的凄慘,什么時候,中國已經成長到了這個程度,這個遠遠超過他們想象的程度呢?
在打掉了60萬俄軍之后,追擊部隊也停下了腳步,15萬俄軍沒有投降,一場高強度的戰爭之后,他們也需要修理和補給,順帶的,把圍困的15萬給干掉。200萬軍隊,只剩下100萬倉皇而逃,他們甚至沒有來時候的待遇了,來的時候,最起碼,還是火車,可是大部分的車皮,都被丟棄了,畢竟西伯利亞鐵路,也不是承載能力很強的,以前可以依靠一步步的運兵上來,逃走的時候,根本就沒有這個時間,或許能夠有一兩列的列車,可是全員逃命的前提下,誰先走誰后走,說不定,就要產生摩擦,甚至連最后的機會也保不住。
以俄軍的行軍速度,每天30多公里,要走完從赤塔到葉卡捷琳堡的路,或許要一兩個月,大本營可以肯定,他們不會在路上停留,這邊也不用的遠距離追擊,在吃掉了15萬俄軍殘余部隊之后,就可以按照既定的目標,攻擊克拉斯諾亞爾斯克,拿下這個位于貝加爾湖的西側的重要城市,那里甚至擁有部分的工業,是值得攻擊的目標。至于這100萬的俄軍,自然有葉卡捷琳堡方面的閻錫山對付,他留下了差不多50萬的機動部隊,并沒有參與到對整個西伯利亞的人口遷移之中,為的就是對付從赤塔這邊后撤的軍隊。
大本營之中,專門為了西伯利亞大戰組織的參謀室之中,最少3000名參謀在龐大的作戰室之中忙碌,由航拍,地面測繪,加上一些情報的支持,一個巨大的,西伯利亞的全景沙盤,位于正中間,每天都有大量的情報,從前線,從偵察部隊反饋回來,然后參謀們在沙盤上面標注出來,用于前線的作戰,而每一個戰略目標的拿下,就會換一個標志,現在,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都進展的相當順利,特別是葉卡捷琳堡附近,這里作為整個西伯利亞的大后方,也是從18世紀以來,比較發展的地帶,特別在西伯利亞鐵路修通之后,這個地方人口開始增長,這些人口跟東西伯利亞的零散居住不一樣,大部分都住在聚居區之中,這就給中國軍隊行動的方便。
借助著大批的偵察機,幾乎是地毯式的把西伯利亞的地圖都給照了一遍,或許找某一個特定的東西,這非常的困難,可是一些明顯的村鎮,定居點,甚至是密林之中的房屋之類的,卻不難,中國軍隊,就是依靠著這些清晰的地圖,指引目標,然后一步步找到聚居點,然后聚攏人員。
不過這個人員遷移工作,就做的比較緩慢了,暫時只能夠找一個大一點的城市,先集中起來,然后會通過飛機,運輸回去,雖然這不可避免的暴露了飛機,可是這一批人的未來目標,肯定是中國復地,甚至是西藏去做工,而不是運到斯大林哪里,暴露也無所謂了,因為除了空運暫時找不到一個安全快捷把幾百萬人運回去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