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之谷中文
龍之谷中文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龍之谷中文>>鋼鐵時代

第一千六百二十九章 重大突破

更新時間:2016-10-21  作者:十年殘夢
強烈推薦:

楊元釗每隔一段時間,就會過來,除了掌握全局,對于雷達的整體設計,提供一些理論之外,就是給一些材料,這些都是一體機才能夠煉制出來的最新的材料,在一體機之中,有顯示過可以使用到雷達之中的。

材料方方面面,也是楊元釗在這個世界之中,真正奠定在大師級的東西,擁有一體機的,哪怕是前世對于這個方面沒有研究,在一體機的幫助和對比之下,在材料上面的實力非常高,也容易發現一些普通的科研人員沒有辦法發現的問題,楊元釗甚至的能夠發現,一些方向性的錯誤,有時候連實驗者都沒有發現的材料的作用,放入到一體機之中,就可以清晰的顯現出來。

正是因為這樣,哪怕是在這個雷達才剛剛投入使用的時代,要50年,才能夠小型化的時代,小型化的雷達,已經達到了最后的階段。上一次,楊元釗抵達的時候,這個項目的進度已經達到了8.5成左右,只是飛機的雷達改裝,就進行了4輪了,10架飛機早就耗費完畢了,還摔下來了2架,雷達在某些時候,測試的是極限性能,這種情況下,很容易出現危險。

上個星期到來的時候,楊元釗還記得雷達基本指標是探測范圍82.5公里,重量在6.05噸,已經接近極限了,整個雷達使用的絕大部分的材料,跟最初的時候,完全不同,甚至根據一些材料誕生的一些新的理論,從側面推進了雷達的模塊的改進,雷達的設計,逐步向著更加出色發展,如果不是雷達的任務緊迫,沒有這么多的時間,細細研究之下,有個三五年的時間,把雷達升級換代一倍,也不是不可能。

可惜跟美國的戰爭,已經是迫在眉睫了,按照德國方面得到的消息,最多一年,美國方面最少有40艘戰列艦下水,如果到1917年中旬,甚至可以達到64艘,戰列艦都幾十艘的造,這個世界上面,除了中國之外,也就是美國了,在沒有得到英國的戰艦技術之前,美國人達不到這樣的高度,可是一旦得到了英國的技術,英國跟美國之間的技術,最終產生了化學的效果,并且最終展現了美國超級大國的實力。

好在,6噸左右,已經到了臨界點了,之前他留下來了十幾種材料,足以讓重量再減少200公斤,別小看這個數,目前能夠減少半公斤,已經是不錯的突破了的,行百里者半九十,現在已經到了最終的突破點了,按照這個進度來看,楊元釗估摸著,用3個月的時間完成。

汽車停在了停車場,在電梯上樓,經過了幾重防衛嚴密的安檢,最終抵達了核心實驗室,讓楊元釗微微有些吃驚的是,核心實驗室之中,幾個實驗室都沒有人,雷達實驗室,可以說是整個西北大學,活力最強,也是最認真的一個實驗室,這么一個實驗室,擁有著年輕的隊伍,他們幾乎要達到規定要求的極限,才會離開,類似這樣,在工作時間,實驗室里面沒人的情況,還是第一次出現。

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情,楊元釗心中帶著這樣的疑惑,走進了實驗室的核心區域,很快,就碰上了一個正在匆匆出來的研究員,他看到楊元釗,吃了一驚的,然后立刻通報了他一個好消息,雷達的完成度大大的增加了,兩種新發現的材料的奇妙結合,改變了雷達的理念,雖然不是如同多普勒和單脈沖那樣革命性的,可是小范圍的調整可以進行,最少節約了600公斤的重量,把雷達的重量從6噸多點,降低到了5400公斤左右,最關鍵的死,使用這兩種材料和理論,原則上可以提升雷達性能60。

這可是一個驚人的奧消息的,以目前雷達80公里左右的探測范圍,擴張60,就會達到130公里左右,這已經從中程提升到了遠程,安裝了雷達偵察機的探測范圍幾乎提升了一倍,最關鍵的是,80公里,理論上,還可以用光學測距來探查,可是超過100公里,因為地球曲面的關系,要發現幾乎太難了,除非有精準的定位。

楊元釗匆匆的趕往實驗室,果然,在這個核心實驗室之中,一臺剛剛制作完成的核心機,正躺在實驗臺上面,因為是剛剛組裝完成,這個核心機看起來有些丑陋,好在楊元釗并不在意,實驗室里面小批量完成的東西,大部分都是這樣,甚至還經過了一定的美化。

而站在這個核心機前方的,就是目前空基雷達的首席科學家,他是一個出色的無線電天才,曾經只是一個流落到包頭的小乞丐,也就是包頭的發展,才讓他有了學知識的機會,天生聰慧的他,在學習方面,一經接觸就展現了出色的天賦,并且逐步的被楊元釗提拔起來,進入到了材料學的實驗室。

這個從材料學開始,再到進入到了無線電領域,在積累了一定的知識之后,就被派往美國和德國留學,這位到現在年紀不足27歲的年輕科學家,是被楊元釗一直寄予厚望的,他還跟隨者特拉斯一段時間,在楊元釗沒有在的時間,就是他負責,上一次楊元釗已經指明了接下來的路,提供了5種新的材料的,不過幸運的是,這些新材料之中,他偶然間把兩種材料混合起來應用,不但的替換了最困難的那個區域,甚至還能夠替換其他的區域的,讓重量大幅度的降低下來,性能上也有一定的增長,這個成功的雷達,總重量得到了600公斤的減輕,性能上比之前的高出了6成。

“劉志,怎么樣,已經驗證了么?”楊元釗走到了核心機的面前,問道。

“已經驗證了,性能指標都超過了標準,我還沒有上電壓,估計上了電壓會更好的!”劉志的臉上充滿了笑容,有些興奮的說道。

“很好?”楊元釗點點頭,接下來說道:“結構分析的如何了,有沒有可能降低性能減重!”

“這!”劉志的臉上露出了為難的表情,畢竟這一個核心機,都是幸運弄出來的,如果再重復這個過程,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可是降低性能減重,這就有些困難了,這里面的東西沒有吃透!

看到了劉志的表情,楊元釗就知道了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從事科研工作的他,也很清楚這個難度很大,真的要從某種意義上面說,5.4噸的重量,已經差不多可以了,不能說最為合適,卻也可以應用到飛機上面,對于重型轟炸機來說,這完全沒有問題,即便是中型轟炸機,考慮到其他的而一些結構,減輕400公斤的重量,也不是不能完成的。

可是抱著萬一的希望,楊元釗還是把手按在了核心機上面,他動用了一體機的掃描功能,認真的分析哪兩種材料的情況,最終,整個雷達的性能一目了然,果然,這個雷達并沒有達到性能的極限,如果保證核心電壓,把其中的兩個模塊進行簡單的調整,這個雷達的性能還會更上一層樓,會達到180公里左右,比最初的,足足提升了100公里,可是要想減重,幾乎不可能。

在一體機之中,也講明了這個雷達之所以性能這么出色的,就是因為12個核心元件,特別是哪兩種新的材料,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一旦少了這12個核心的任何一個部分,雷達的性能都會大大的減少,連之前的都不如。

整個核心機,一共擁有16個核心部分,其中的4個,已經是大量使用了新材料,減重的可能是有,這4個部件,加起來也不過是600公斤,全部減去才能夠合乎需要,這對于這個時代來說,幾乎是不可能,能夠減掉三分之一,已經是天幸了。

也就是說,性能無法減弱,重量也很難降低下來,這樣的結果,并沒有讓楊元釗失望,原因很簡單,雷達是要靠性能說話,在重量提高10的前提下,性能提升一倍,即便是在后世,把飛機上面的每一個地方都精確到克的時候,也足以選擇更重,雖然后世是因為雷達就是眼睛,雷達的測量范圍,直接決定了導彈的射程,否則的話,空有300公里射程的導彈,沒有雷達的精確導引,再性能出眾的導彈,也只是一個擺設的。

既然重量上面,很難的減少,還不盡如人意,多了400公斤,可是性能上的提升,可以讓雷達的可用性提高了不少,不是每一款雷達,都擁有如此出色的性能的,即便為來建中成功,再加上重量,也未必能夠達到到這個效果。

明白了這一切之后,楊元釗沒有多說什么,一體機的效果,只能夠深埋于心中,解決了這個雷達原型機的問題,中國的海軍的強大,已經是指日可待了,雷達方面,到時別那么的著急了,哪怕劉志他們,繼續在這個雷達的基礎上研究,也未嘗不可,楊元釗看來,這種可能性太小太小了,可是科技不就是一次次的失敗之后,這才獲得的成功。

楊元釗到來了之后,劉志主動把這個雷達定型的權利交給了楊元釗,楊元釗來判斷的根本原因在于,這件事情,除了楊元釗很難有其他人決定,因為整體的指標,全部都是楊元釗一個人來確定的,說實話,這件事情,楊元釗也沒有想到,不過楊元釗并沒有遲疑,果斷的通過了這個計劃,雖然說,后續,會繼續研究,減輕重量變成次要的,如何在同等質量,或者說,相同的情況之下,增加性能才是最重要,甚至把軟件和數據總線也整合進去,可是第一批最少100架安裝了這個雷達的飛機,就會開始興建了,其中中型的70架,重型的只有30架。

由此可見,楊元釗對于雷達的重視,中型的飛機,全部都是海基型,未來會最終達到300架,只有滿足了海基的需求之后,才會逐步的面向陸基,在此之前,重型轟炸機改造過來的偵察機,成為了陸基雷達的主要力量。

一旦每一艘艦隊航母,都擁有了8架安裝了雷達中型飛機,整個艦隊的偵查力量肯定能夠上幾個臺階,到時候,就是如何用軟件更好的計算,更快的把敵人顯現出來,中國的導彈,還沒有達到一定的程度,可是的標準化的火箭彈已經出現,用雷達和瞄準系統結合,可以有效的節約駕駛員的精力,為戰斗機增加能力,雖然戰斗機還沒有辦法裝上雷達,卻可以用中型或者重型來做測試,為未來雷達裝上戰斗機積累經驗。

這一點,可以為未來的噴氣式的前置的雷達,雖然說噴氣式還還在研制之中,對于一些理論上面的東西,已經有所了解了,實際上制作難度非常的大,當然了的,如果楊元釗全程的監控這個制作的話,還是有可能制作成功的,畢竟一體機之中的材料,遠勝于現在的材料,解決掉噴氣式飛機的問題應該不難。

本身,因為材料的關系,中國越過了活塞式發動機,直接走渦輪螺旋槳,哪怕看起來一樣,可是性能上幾乎是云泥之別,渦輪螺旋槳發動機在各方面,都比活塞式發動機更強,就省油一項上面,就足以出色了。大部分的活塞式發動機都是短腿的,除了少部分,剩下的,航程都不高,無法起到戰略轟炸機的作用,可是渦輪螺旋槳有這天然的優勢,單發的航程已經足夠的遠了,更別說后續的多發的,中國在4發戰略轟炸機上面,不但全面超越了美國的b17,而且在1915年前后,已經基本上達到了b29的程度,這可是極為驚人。在別人的飛機,還沒有出現的前提下,已經是出色的了,沒有必要追求噴氣式。這也是中國的目的,如何在渦輪螺旋槳的基礎上面,邁進到更深刻的程度,才是中國的正確道路,至于其他,那都是拔苗助長。(

在搜索引擎輸入 鋼鐵時代 龍之谷中文 或者 "鋼鐵時代 lzgzw" 就可以找到本書

上一章  |  鋼鐵時代目錄  |  下一章
其他用戶在看:
龍之谷中文 - 免費小說閱讀網 版權所有 www.lzg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