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烈推薦:
李明和北上集團軍司令部,以及直屬隊和大批戰斗、后勤支援分隊,乘坐大批的內河甲板駁船沿著遼河一路向北,再經西遼河行至通遼西部,進入西拉木倫河,途徑翁牛特部、奈曼部、翁牛特部、巴林部、阿魯科爾沁部,最后到達克什克騰部。
此時的克什克騰部熱鬧非凡,大批趕著牛羊馬群的遠東嶺南蒙古各個游牧支隊,沿著西拉木倫河兩岸一路向西遷徙,無窮無盡的牛羊馬群一眼望不到邊。
克什克騰部的簡易碼頭,停滿了內河蒸汽甲板駁船,無數蒙古牧民匯集在這里,將船上的各種物資卸到岸邊。克拉木倫河兩岸的軍營幾乎練成了一片,幾個后勤營地內的各種物資堆積如山。
河邊是一條剛剛修建好的簡易公路,路寬大約六米,路兩側還挖了排水的簡易溝渠。路基用的是附近山里的一座采石場采下的石塊,然后鋪上山皮土和沙子。雖然簡陋,但絕對能保證在雨雪天氣里,汽車和馬車在路面上行駛,不會因為路面的塌陷而趴窩。
這條簡易各路是通往錫林郭勒草原的達里諾爾湖東南部,也就是西部軍區司令部所在地。未來公司還將動員大批的外籍勞工,將這條各路一直向西延伸,經由賽音呼嘟嘎蘇木、烏日圖音淖日、察罕淖海子、烏蘭察布、歸化、包頭,最后到達巴彥卓爾。預計整條公路大約一千兩百多公里。
現在這條公路上也非常的忙碌,蒙古牧民驅趕著大批裝滿了物資四輪馬車正在不斷的向西行進,無數馬車在公路上連綿不絕。
李明從內河蒸汽甲板駁船上下來,集團軍前進基地各部門的負責人正在碼頭上等候,看到了李明紛紛敬禮,然后引領著他們來到了已經布置一新的集團軍司令部。
大家來到集團軍司令部作戰室。這里早已布置了一個巨大的沙盤,墻上還掛滿了各種地圖。大家聚攏在沙盤的周圍,李明看了煙大家。然后指著沙盤沉聲說道:“因為公司近期的某些原因,原定的北上計劃第二階段戰役。做出了一定的改變,今年西部軍區將不再翻越大興安嶺,掃蕩草原。
但是東部軍區的任務依然沒變,還是西進掃蕩阿蘇特部、鄂爾多斯部、蘇尼特部、土默特部、鄂爾多斯部、永謝布部、阿巴嘎部等漠南蒙古各部。如今我們兵強馬壯,我要求大家在最短的時間,橫掃漠南。下面請集團軍參謀長高強,布置這次戰役的作戰任務。”
高強站了起來,拿著一根指揮棒。指著沙盤沉聲說道:“此次戰役共有蒙古軍團的六個主力騎兵師、三十三個蒙古民兵旅,以及西部軍區的加強野戰團和集團軍司令部直屬部隊,共十八萬余人。另外,空軍部遼東空艇聯隊將出動四十余艘飛艇,為集團軍各參戰部隊,提供全方位的空中支援。
集團軍將由分兵兩路,組成南方突擊軍團和北方突擊軍團,向西部方向攻擊前進。西部軍區在近一年的時間里,不斷地向西北地區蠶食,前鋒的游牧支隊向南已經前出至寶紹代蘇木一帶游牧。向北已經前出至查干諾爾。南部突擊軍團從寶紹代蘇木一路向西攻擊前進,進攻烏蘭察布和歸化。北部突擊軍團從察干諾爾一路向西攻進前進,進攻巴彥淖爾和河套。”
等高強介紹完此次戰役的部署。李明對旁邊的石明峰說道:“老石,后方的各個游牧支隊,就交給你了。戰役打響之后,你要指揮所有的游牧中隊,跟著主力部隊一路向西遷徙。而且部隊的后勤工作,你也要抓起來。王耀武,你負責指揮南部突擊軍團,高強負責北部突擊軍團。
大家還有不明白的地方嗎?如果沒有其他問題了,那大家就回去準備吧。總攻時間定在后天凌晨五點。各部隊進攻的速度一定要快。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掃平整個漠南蒙古。好了,大家回去準備吧。”
大家聽了李明的話。全都起身離開了集團軍司令部的作戰室。屋中只剩下李明和石明峰兩人。石明峰看著沙盤,突然想起了什么。轉過頭對李明問道:“對了,我怎么沒有看到宋濤啊?”
李明笑了下道:“他也想參加這次戰役,我沒答應。這次戰役基本就是平推,我們的蒙古軍團已經基本成形了戰斗力,他們掃蕩漠南蒙古諸部,根本沒有什么挑戰性。就算我們普通的基層游牧支隊放出去,那都能在草原上橫著走,還用得著他們特戰隊。
我讓他帶著特戰隊在河套地區,先期對那里的地形地勢進行詳細勘察。為以后我們組建河套根據地,準備第一手資料。馬慶和周林他們已經把呂梁山根據地交給公司派去接收的員工,等部隊掃平了河套,他們就會從呂梁山乘坐飛艇前往河套地區,與宋濤他們匯合。”
兩天后的凌晨,蒼涼的牛角號突然響了起來,西拉木倫河沿岸的一個個北上集團軍的營地,也開始喧鬧了起來。營地里各種口令聲,戰馬的嘶鳴聲不絕于耳。
時隔一年,遠東軍委會發動的北上計劃第二階段戰役終于開始了。
北上集團軍的兩個攻擊軍團早已整備完畢,官兵們都是和衣而睡,武器、水壺、干糧、急救包等隨身物品也都披掛上身。就連每名騎兵的四匹戰馬,也已經在昨天洗刷完畢,加喂了不少的精料,并套上了馬具,安放好了背囊。
所有參戰的部隊,僅用了一會兒的功夫,就準備完畢,騎上了戰馬紛紛開拔。無數全副武裝的蒙古鐵騎,呼嘯著沖出了各自的軍營。
李明和石明峰站在軍營的大門外,向出征的部隊不斷揮手致意。一隊隊蒙古軍團的官兵,看到了次帥親自為他們送行,也都激動的摘下頭盔用力的搖著,還大聲的呼喊了起來。
“嗚嗬……嗚嗬……”
開始只有部分騎兵呼喊,隨著越來越多的官兵看到了李明,呼喚聲就開始逐漸的加大,到最后十余萬人幾乎全都在高聲的呼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