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嗎?十月初的幾天可是雙倍,羅羅滿五十加更的承諾不縮水,只求大大們把保底票都投給羅羅。羅羅頓時拜求,吐血碼字。
腳步聲重重響動之下,中軍帳幕掀開,就看見王陸飛大步走了進來。帳中諸將的目光,都向他望了過去。
李翠仙已經起身,臉上綻開笑意。李翠仙差不多也算是陳德興事業的最早參加者,和陳德興的把兄弟們非常熟悉,也從不在他們面前端什么王妃女主的架子。便是在燕京攝政的時候,也對陳德興的心腹重臣們表現出足夠的尊重。而且現在是明唐兩軍聯合作戰,自己雖是王妃,但同時也是四萬唐軍的主帥,而王陸飛又是大名府戰場上明軍的統帥,理論上還應該是這支唐明聯軍的統帥。李翠仙更應該對他表示出足夠的尊敬。這樣他才能有號令聯軍的威望。
李雄也早就起身,面團團似也的臉上笑意堆起,仿佛是個做買賣的掌柜。李翠仙已經和他說過了,中原大戰后,他就要轉做大明的臣子了。現在和大明的重將見面,總要顯得親熱一點。不過這位也是個自來熟的性子,和誰都能搞好關系,要不然李翠仙也不會把他拉入大明當自己在朝中的心腹了。
除了他們二人,唐軍諸將,卻是瞪大眼睛仔細看著這位明軍大將。
王陸飛個子不算太高,身上披著鋼甲,走動之間給人一種沉穩的感覺。他的相貌敦厚樸實,還帶著些許風霜之色。看起來絲毫也不足奇。皮膚的顏色有些紅潤黝黑,顯然是長曬太陽的結果。諸人都是老行伍了,一看就知道這個沉樸的漢子。一定經年累月待在軍中和將士們吃在一起,行在一起,練在一起的。要不然以一軍都督。鎮守名城的地位,又如何不是養尊處優的模樣?
王陸飛在帳中站定。目光掃視一下。在李雄身上一掠而過。就落在了李翠仙身上,抱拳行禮下去:“王妃,末將參見!”
李翠仙笑著回禮,聲音銀鈴似的,“王兄弟不必多禮,趕緊請坐。王兄弟,這次嫂子我總算不辱使命,把李南山拉到大明一邊了。此間的四萬唐軍。就是我那三哥兒派來助戰的。你是大名府的都督,又和蒙古人對峙了這么些時日,自然深知他們的虛實。這仗要怎么個打法,你就拿主意吧……此戰的聯軍總將,就由你來做,便是我這王妃,也聽你指揮差遣!”
王陸飛當下就在心中長出口氣,雖然他也知道李翠仙深通兵法,但那是作為王妃國后的“精通”,和真正的戰將根本兩碼事兒——這就是南朝那些文官閫帥一樣。說起兵法來頭頭是道,上了戰場也就能激勵一下士氣,真讓他們指揮是不行的。
他也不客氣。當下就嗯了一聲,點點頭,“那就依王妃所言吧。”
這話兒說的生硬,李翠仙卻絲毫不在意——陳德興建立的明軍是一支比較重視制度的軍隊,軍中大部分的軍官都經過軍校訓練,知道要嚴格按照條例、操典行事。
說起來真有點不可思議,大宋開國的兩位官家幾乎將軍隊搞殘才解決了兵為將有的難題,到了陳德興這里仿佛就不是個事兒。一個士爵制,一個大義教官制。再加上用軍校培養軍官。這三個辦法一出,就讓任何一個明軍將領。都無法將軍隊變成私產了。而且,由于所有的軍官(當然是同一軍種)都是用同樣的教材培養出來的。所有的軍隊都實行相同的管理、指揮制度。因此,明軍的軍官是可以頻繁輪換的,也不存在“將不知兵,兵不知將”的問題。因為差不多所有的兵和所有的將,都是一個模子里刻出來的。
而王陸飛現在不說“遵命”只說“依言”,也是明軍制度使然。李翠仙現在不是攝政王妃,自然無權指揮王陸飛。即便李翠仙擔任攝政的時候,也只能通過參謀司下達命令——參謀司管軍令,軍務司管軍政,這也是陳德興從后世搬來的軍隊管控手段。
李雄和在場的唐軍諸將交換了一下眼色,都是淡淡苦笑。他們中間有些人也上過明軍的軍校,自然知道明軍的制度。他們以后要加入明軍的話,可就再不是一軍將主了。
不過話說回來,明軍雖然制度森嚴,但是軍將的地位尊貴,可不是任由文官欺負的武夫。尋常士兵都容易封爵,何況他們這些將領?李翠仙已經許諾了,他們只要肯入明,來日起碼有個伯爵,世襲田莊起碼萬畝,還會在燕京、明都得到賜宅,還能一次性得到十萬貫賜錢。將來李翠仙的兒子們在海外得到封國,他們愿意跟隨去的,都有將相之尊。便是本人不愿漂泊萬里,還可以讓子弟前去,到海外開枝散葉。
這樣的出路,怎么看都比呆在李唐那邊好啊!
眾將都站了起來,李雄當先朝王陸飛行了一禮,大聲道:“俺們紅襖軍將,素來都以驅除韃虜為志,現在能和明軍并肩和韃虜一戰,實在是三生之幸。俺們也愿意聽從王都督軍令。王都督,您就下令吧!”
他聲音洪亮,哪里還有絲毫恭喜發財的商人腔調,分明就是李唐軍中有數的戰將——實際上,他本來就是和田師都、歷元帥齊名的益都三大將之一。只是長了張隨和的面孔,待人也比較和氣罷了。
王陸飛沖著李雄感謝地一笑,然后就大步走到李翠仙身邊一張空出來的椅子前站好。見李翠仙坐了下去,他才恭謹地落座——明軍體制是一回事,對李翠仙這位王妃的敬重是另一回事。就如李翠仙自己預計的那樣,她現在的所作所為,明軍上下都看在眼里,記在心中……中原大戰后,她在軍中的人望,可就不是趙琳兒能比的啦!
“王兄弟,”李翠仙笑著說,“你來下令吧。”
王陸飛又恭謹地點了點頭,然后道:“據報,忽必烈的主力已經回師大名府,在府城以西三十里的漳水之畔和他留在大名的三個萬人隊會師了。不過他們的輜重隊沒有跟著,估計被留在了彰德路的什么地方。”
李雄哦了一聲,在明唐兩軍會師后,原本被李翠仙召喚來的兩旗八旗兵,自然也轉由王陸飛指揮。唐軍只能通過明軍了解蒙古大軍的動向了。
“蒙古人沒有攜帶輜重?”李雄思索著道。“據某所知,蒙古軍將隨身都帶有行糧精料(馬料),通常可以支撐十余日最多不過二十日,如果糧秣耗盡,他們還能殺馬吃肉。不過通常情況下,蒙古人會通過打草谷籌糧,只是現在……”
李雄曾經有蒙古千戶官的身份,對蒙古軍的后勤自然一清二楚。蒙古人出兵是很少攜帶輜重車隊的,他們要么驅趕牛羊,要么干脆隨戰隨征(搶)。這回之所以會攜帶那么多補給,是因為陳德興的輕騎兵太強大,而蒙古軍的馬匹損失太多,已經沒有能力控制戰場。打草谷自然就變得非常危險了。而且,現在蒙古和大明交戰區,在去年已經讓蒙古人搶過一遍了,幸存下來的漢人也都被陳明遷往了真定、保定、河間等府安置。蒙古人也不可能跑上幾百里路去搶——路上可到處都是穿著鋼甲的八旗馬隊!
但是攜帶了大量輜重補給的蒙古軍隊的機動性,也因此大打折扣。他們的行軍速度,變得和明軍、唐軍差不多了。現在忽必烈突然拋下了輜重,只說明一個問題——他的大軍可以快速機動了。
王陸飛已經面沉如水,繼續道:“據報,蒙古大軍會師之后,并沒有向大名城而來……而是往北面的廣平府而去。”
“北上?”李翠仙眼珠一轉,已經笑了起來,“忽必烈欲假意撲擊燕京,誘我大兵離開大名堅城?”
王陸飛點點頭,道:“當是如此打算的,若吾大兵尾隨,其必與我野戰。若吾大兵不動……廣平、順德、真定、保定諸府必遭蹂躪。便是燕京府,如今也只有燕京城和燕山諸口有重兵布防!忽必烈或許可以一路搶過去,再破了燕山山口,就能退往草原了。”
現在河東已經被大明控制,忽必烈想走陜西出塞是很困難的,反而是走燕山山口比較容易。不過燕山以北的草原已經快成無人區了,既沒有蒙古牧民,也沒有漢人農民,忽必烈昔日在漠南的大據點開平城也被拋棄荒廢。因而忽必烈北走草原,最大的困難就是缺乏補給。除非他能在真定、保定、燕京等府打破一座大城,掠到足夠的糧秣。
李翠仙蹙起秀眉:“王兄弟,那你說咱們該怎么辦?是由著忽必烈北上,還是去和他決戰?”
王陸飛搖搖頭,“咱們不能由著忽必烈,也不能輕易決戰……忽必烈有十七八萬大軍,咱們就算合兵也不過十萬余人,還得留下至少萬人守大名。”
“那咱們……”
“尾隨!咱們尾隨其后,吊著忽必烈的尾巴,不主動求決戰,也不讓他舒舒服服的劫掠州縣!只要他搶不到東西,就去不了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