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文:男,十八歲,廣/東行省粵州市高三學生。獲得榮譽:華夏中學生文學大賽廣/東行省復賽第一名;華夏中學生文學大賽全國決賽第一名!”
新一期的《華夏文學》月刊,除了刊登蘇文的三篇文章外,還在每一篇的后面刊載了他的個人簡介,就好像生怕人家不知道他是誰一樣,另外,也說明這三篇文章是中學生文學大賽的全國決賽文章。
有這簡介,大家頓時就明白過來,原來這三篇文章就是當日蘇文獲得驚人總分的文章!
這么一來,眾人就更感興趣了。這次第五十屆華夏中學生文學大賽決賽形式特別,頒獎典禮也隆重,蘇文以幾乎滿分的成績獲得第一,震驚了所有人。
大家一直都想看看到底是什么文章,寫的是什么,這才能在一眾專家學者面前拿到如此高的分數!
按照常理,帝國作協會把所有獲獎者的文章都放到他們官方網站上去,供大家搜索前幾天確實也這么做了,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在上面,至少,蘇文的文章他們就找不著。
眾人驚訝為何沒有蘇文的文章,作協官方只說另有他用,現在他們才明白,這個他用實在是捧得太高了——直接就發表在《華夏文學》月刊上了,而且一發就是三篇!
這簡直就讓人羨慕嫉妒恨!
他們想看看這文章到底有何值得稱道之處,竟然能讓那些要求苛刻的《華夏文學》的編輯委員會通過發表的決議!
驚訝之后,所有人都帶著疑惑去閱讀蘇文的文章。
《尋李白》的飄逸與瀟灑,第一次進入眾人的視野。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嘯成劍氣
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這詩是瀟灑的,是精美的,是不羈的。
讀它,就好像一壺清酒慢慢滲入喉嚨。帶來一股醇美的味道;又像一抹月光,飄灑在人的心頭,讓人既寧靜又惆悵。
詩歌之后,就是小說《最后一片葉子》,那震撼人心的結局,那偉大的老畫家。幾乎讓多愁善感的人流下淚來。
不少人看完之后都喃喃念叨:“怎么能這樣,怎么能這樣寫……”
太驚艷了!
最后,是《少年華夏說》——這文章,引起更多人的興趣。
在決賽頒獎典禮上。蘇文引用了這篇文章的語言來作為演講的結尾,大家都知道是一篇不同于時下白話文的散文。
這是古文形式的文章!
這個時代,不是沒有人寫不出古文來,可要寫得精彩出色,那就極其難得了。頒獎典禮上,蘇文呼喊一聲的文辭,優美華麗,氣勢磅礴。激動人心,然而,大家都只窺得一鱗半爪。沒有看過全文。
大家都在想,區區一段文字都能如此打動人心了,那么,通讀全文之后,會是什么樣的感想呢?
現在,他們終于可以實現這個愿望了。
《少年華夏說》就怎么光明正大地擺在他們面前。供他們品讀:
“世人之稱我華夏也,一則曰老大帝國。再則曰老大帝國。嗚呼!我華夏其果老大矣乎?吾心目中有一少年華夏在!”
這是蘇文改編后的開頭,接下來就用了梁啟超大片的原文:
“欲言國之老少。請先言人之老少。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將來。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戀心;惟思將來也,故生希望心。惟留戀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進取。惟保守也,故永舊;惟進取也,故日新……”
“老年人常多憂慮,少年人常好行樂。惟多憂也,故灰心;惟行樂也,故盛氣……”
“老年人常厭事,少年人常喜事……”
“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陽。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老年人如僧,少年人如俠。老年人如字典,老年人如戲文……”
一段段磅礴的文字跳進大家的眼簾,眾人只覺得越讀越有氣勢,越讀越是大聲,就好像心中有一股龐大的氣息,不宣泄出來無法平靜一樣。
最后,就到了蘇文在頒獎典禮上的那一段言辭,這無比磅礴而自信的文字要以最大的聲音吼出來才有它的氣勢:
“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潛龍騰淵,鱗爪飛揚。乳虎嘯谷,百獸震惶。鷹隼試翼,風塵吸張。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將發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蒼,地履其黃。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美哉我少年華夏,與天不老!壯哉我華夏少年,與國無疆!”
讀罷此文,老年人沉默不語,中年人只覺得青春尚在,青年人但覺舉世沒有他們做不到的事情。
豪情,彌漫在胸中,彌漫在天地之間!
這就是蘇文的文章。
“這樣的文章,才值得《華夏文學》刊載!《華夏文學》就應該刊載這樣的文章!”這是所有人讀完蘇文文章后的感想,現在,沒有人覺得他不夠資格了。
三篇?
不多!
好文章從來不嫌多,只會讓人遺憾太少!
只有半天的功夫,隨著《華夏文學》月刊在全國市場的鋪開,蘇文的名字隨著他的這三篇文章進入了全國讀者的眼中,他們發現。蘇文雖然年輕,但在這一期的《華夏文學》里頭,沒有一篇文章可以說是比他的還要好還要出色!
“少年英才,冠蓋群雄!蘇文一出,群英黯然!”有人在《華夏文學》的官方論壇上發表了一個帖子。大吹蘇文才華橫溢,別說是同齡人無敵,就是與成人作家相比,也能過而勝之。
下面,一大推跟帖:
“以前不知道蘇文是誰,但是現在誰和我說不知道他是誰。那我一定噴他一臉口水!我第一次知道,原來中學生寫作也可以這么牛逼轟轟的!”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如此美妙的詩句,簡直把李白都寫活了!在我看來。所有寫李白的詩,都不如這幾句!李白再世,群雄辟易!蘇文一出,誰與爭鋒!”
“美哉我少年華夏,與天不老!壯哉我華夏少年,與國無疆!這話才壯美!這才是年輕人應該有的氣勢!別的不說,有這篇文章,我就是蘇文的死忠粉絲了!從此與他一生蜜!”
“我還是覺得《最后一片葉子》寫得最好。太感人了,太震撼了,結局那一句話。你能想的出來嗎?讀完之后,我熱淚盈眶,只覺得人太偉大了,人性之美,莫過如此!”
“屁話!還是《尋李白》更好!”
“樓上的,問候你母親大人!明明是《少年華夏說》最動人好不好!你這不是睜眼說瞎話么!”
“《最后一片葉子》最好!”
“《尋李白》好!”
“是……”
誰也想不到。大家震驚蘇文三篇文章登上月刊之后,竟然會統一忽視這個問題。反而去爭論哪一篇文章最好。
這股網絡的熱鬧也傳到現實中來,很多文學朋友都就這些文章進行了交流,也沒有得出一個統一的意見來。
但是,大家可以肯定的是,蘇文的這三篇文章,沒有辱沒《華夏文學》月刊,確實有他的過人之處,值得發表!
意見一同意,有的人樂見其成,為帝國出一人才而高興;有點人無所謂,覺得蘇文還年輕,說什么都還早;有的人則悶悶不樂,大起忌憚之心。
前者就如舟不平,他被蘇文氣得再次住院,有幾個從事文藝批評的朋友來看他,他趁機發牢騷,說蘇文的壞話,激起了那幾個朋友的同仇敵愾之心,大家相約要發動更大的批評聲勢,聲討蘇文,讓他知道批評界不是那么好惹的。
然而,在新一期《華夏文學》月刊出來之后,他那些批評界的朋友打來電話說針對蘇文的事宜要看看再說。為何?都說他們看了蘇文的文章,覺得不是沒有可取之處,現在舉國叫好,他們反其道而行,只怕失了公信力。
朋友們都偃旗息鼓,舟不平一個人獨木難支,生怕自己搞不過蘇文,也只能把這念頭打消,自己生悶氣了。
忌憚的人則是謝坤之流,蘇文因為與他兒子有矛盾,從而使他們兩人也有了齟齬,本來謝坤并不把蘇文放在眼里,覺得以他的威望,隨時都可以把蘇文碾壓。
現在《華夏文學》一出,蘇文在文學界的聲望直線上升——這與之前在一個行省小打小鬧不同,之前蘇文再怎么折騰,名氣都不過在廣/東行省流傳罷了。
現在卻不同了!
《華夏文學》是全國性質的刊物,更是無數文人心目中的圣地,蘇文已經在圣地留名,那他的名氣也隨之流行全國,哪怕還是文學新星,那也是舉國矚目正在冉冉升起的明亮新星!
謝坤覺得形勢不能讓人好好地玩耍了,想起蘇文的戲劇作品火爆無比,如果發展下去,都要威脅他這個南方第一大劇作家的地位與聲望了!
“蘇文!蘇文!”謝坤這兩天連連感嘆念叨這個名字,總感覺他們還會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要發生,至于是誰對付誰,那就難說了。
蘇文的名氣一下子在全國火爆起來,清新文化公司則順著股東風,宣布文學天才蘇文的第一部戲劇作品《羅密歐與朱麗葉》出版書籍全國上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