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北線是原東方面軍體系的第3、第5兩個集團軍重組補充整編后在防守下諾夫哥羅德一線,南線是原南方面軍體系的第10和第8兩個集團軍在防守布因斯克一線,謝苗.米哈伊諾維奇.布瓊尼同樣是南方面軍出身的騎兵將領,所以這廝急吼吼的帶著第1騎兵軍的2個騎兵師往東去和第10、第8集團軍匯合。
可我圖哈切夫斯基和第1集團軍怎么也是原來東方面軍的主力集團軍和王牌將領,叫我帶著缺兵少將糧彈奇缺的第1集團軍長途跋涉去東面給第10、第8集團軍還有布瓊尼騎兵軍當下手?這辦不到!
薩蘭斯克作為莫爾多瓦州的首府,雖然遭受了內戰和饑荒的摧殘,但好歹還是個比較完整的城市,圖哈切夫斯基不打算冒險在高爾察克的騎兵主力已經逼近的情況下,遠離城市在野地里和哥薩克騎兵們廝殺,那鐵定是崩潰的局面,而且對方是騎兵,自己是步兵,到時候跑都跑不掉,所以他決定帶領第1集團軍留在薩蘭斯克,守衛這座古老的城市!
從薩蘭斯克一路向東的話,距離伏爾加河畔的辛比爾斯克是200公里的距離,當然,由于伏爾加聯邦劃定了伏爾加河左岸50公里作為非軍事緩沖區,圖哈切夫斯基要是不想帶領第1集團軍去向伏爾加聯邦繳槍投誠的話,他當然不能進入左岸的非軍事緩沖區,所以如果小圖同學想去東邊跟第10、第8集團軍和布瓊尼的騎兵軍會合,他必須至少趕150公里的路。
從薩蘭斯克往東北方向走,則距離目前蘇俄第10集團軍布置在布因斯克以西10公里處的第一道防線約220公里,這也是布瓊尼騎兵軍行進的方向,但是圖哈切夫斯基打定了主意,不打算去東邊拾人牙穗替南方面軍的2個集團軍打下手聽人家使喚,由于第1集團軍屬于烏法戰役后重建的新集團軍兵力不足糧彈奇缺,而圖哈切夫斯基本人又是逃回來的敗軍之將。
是個人都能想象的道,圖哈切夫斯基帶著重建后的第1集團軍這4萬多人到了東邊的話,無論如何不可能由他來指揮第10、第8兩個集團軍,就是在薩蘭斯克一起重組和整編的時候,布瓊尼的騎兵軍不過2個不滿員的騎兵師的兵力,都沒把圖哈切夫斯基這個第1集團軍的司令放在眼里。
本來圖哈切夫斯基想用一個薩蘭斯克工人旅和布瓊尼的騎兵軍換一個騎兵團回來,畢竟夏伯陽和富爾曼諾夫都是騎兵出身的將領,結果布瓊尼把頭搖的跟撥浪鼓似的,反而要圖哈切夫斯基把夏伯陽和富爾曼諾夫,把這兩員跟小圖同學生死一起從烏法平原滾回來的僅存的心腹撥給自己的騎兵軍,理由也很簡單,第1集團軍5個步兵師,哪有騎兵將領的用武之地,為此布瓊尼甚至開出了讓夏伯陽當騎兵旅旅長,讓富爾曼諾夫當旅政委的價碼。
圖哈切夫斯基差點氣歪了鼻子,尼瑪,老子正經的騎兵師師長和政委,雖然這會兒成了光桿司令,手下騎兵連一個連都湊不齊,可到你那不滿員的騎兵軍里不但不給個師長政委啥的,居然降職為旅長和旅政委還覺得多大了不起似的,這不是欺負埋汰東方面軍的將領么,這不是埋汰我米哈伊爾.尼古拉耶維奇.圖哈切夫斯基么?
就是給個騎兵師的師長都不能放人!當然,瓦西里·伊凡諾維奇·恰巴耶夫(夏伯陽)和他的政委德米特里·安德烈耶維奇·富爾曼諾夫都是意志堅定的原東方面軍的將領,并且在烏法戰役和后期九死一生的突圍過程中和自己的集團軍司令員米哈伊爾.尼古拉耶維奇.圖哈切夫斯基進一步結下了生死與共的戰友情誼。
再者說了,蘇俄東方面軍和南方面軍雖然已經不復存在而被新成立的伏爾加河方面軍所取代,但出身東方面軍的莫斯科嫡系的將領,和出身南方面軍的察里津派系的將領,又豈是那么容易就融合成一個水乳交融的團體的?夏伯陽和富爾曼諾夫是忠誠的蘇維埃將領不假,但這不表示他們就沒有自己的眼光和盤算,倆人作為原東方面軍的將領,到布瓊尼那支南方面軍嫡系騎兵軍里去廝混,絕對不是一個上佳的選擇。
當然,圖哈切夫斯基也沒有虧待堅決表示不去布瓊尼騎兵軍,而要留在第1集團軍和自己的司令員并肩戰斗的夏伯陽和富爾曼諾夫,圖哈切夫斯基的第1集團軍在渡河參加烏法戰役時,一共擁有6個步兵師和3個騎兵師的番號和兵力,隨著烏法戰役的徹底失敗,第1集團軍跟著圖哈切夫斯基成功突圍的師級指揮員只剩下夏伯陽和富爾曼諾夫。
而之前的8個師長和政委除去陣亡的,其他人在伏爾加聯邦的游說和說服下都選擇跟著原第1集團軍的政委揚科夫加依一起宣誓向伏爾加聯邦效忠,這使得圖哈切夫斯基回到薩蘭斯克重組部隊時,最缺的就是干部。
原本蘇俄第1集團軍的政委兼代理司令員重組部隊時,本著洗心革面重頭開始的精神,設立了薩拉斯克步兵第1、第2、第3、第4和第5師,作為蘇俄第1集團軍,步兵師的番號從第1開始重新編制并無不妥,但是圖哈切夫斯基一回來宣布就職后就予以了全盤推翻,在圖哈切夫斯基看來,部隊要有凝聚力就需要一個堅強的指揮員。
所以這廝把步兵第1師的番號改成了恰巴耶夫步兵第1師,任命原蘇俄第1集團軍混編騎兵師的師長,出生于切博克薩雷一個貧苦家庭的31歲的瓦西里·伊凡諾維奇·恰巴耶夫(夏伯陽),擔任恰巴耶夫第1師的師長,這是一個巨大的榮譽,以指揮員的名字命名部隊在蘇俄紅軍里是一個光榮的傳統,就像日后第1騎兵軍也被稱為布瓊尼騎兵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