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1客廳。
因為梁音寧認為兩個人一起讀書會比較有氛圍,并堅持在客廳里做作業,所以林靜不得不放棄了房間里那一張小小的書桌,搬到了客廳的小沙發上。
上午十點二十分。
“哎,好無聊啊。”梁音寧啪的一把將手中的書扔到一邊,然后上半身趴在桌面上,不斷嘆氣。
林靜轉過頭來看了一眼掉在旁邊的書籍,《柏拉圖》,正是那一張令無數學生咬牙切齒痛恨嘆息的書單中的其中一本書,而梁音寧昨晚熬夜看完了《荷馬史詩》。
“精神情愛是純粹圣潔的,遠比卑劣、貪婪、短暫、容易厭倦的肉體愛欲高貴典雅……誰喜歡聽一個入土了幾千年的大胡子評說情愛呢!真想不明白,為什么幾千年前的人,都喜歡用這種對話的方式來說教呢,像那《論語》,毀人不倦啊!”梁音寧感慨萬千。
“有時間在這里嘆息,還不如抓緊把它看完了。”
“你完成了作業嗎?”
“嗯。”
“那你在寫什么,情書?不對啊,你這個漂亮溫柔美麗大方得令本小姐都妒忌的人,哪用得寫情書,別人給你寫還差不多。啊,難道又要寫小說了?”梁音寧側臉朝正在埋頭沙沙的書寫著的林靜看去,百無聊賴的猜測著。
“不是小說。”
“那是什么,讓我來給你點評一下。”梁音寧坐了起來,然后好像一個柔若無骨的人兒,向林靜貼了過去。
“天氣熱,別靠過來,這是寫好的一章,你拿過去看吧。”林靜見狀,連忙將剛剛寫好的一張書稿遞給梁音寧。
梁音寧卻沒有依言坐到一邊去看,反而背靠著林靜的背,雙腿靠在沙發的扶手上,半躺著,饒有興趣的看了起來。
“‘第一章,童年’,還說不是小說。”梁音寧嘀咕了一句,然而當她以為林靜在騙她,繼續讀下去的時候,很快就傻了眼。
姓名:朱元璋別名(外號):朱重八、朱國瑞
性別:男
民族:漢
血型:?
學歷:無文憑,秀才舉人進士統統的不是,后曾自學過
職業:皇帝
家庭出身:(至少三代)貧農
生卒:1328-1398
最喜歡的顏色:黃色(這個好像沒得選)
社會關系:
父親:朱五四,農民
母親:陳氏,農民(不好意思,史書中好像沒有她的名字)
座右銘:你的就是我的,我還是我的
“你這寫的什么東西,怎么和簡歷一樣?”
“大凡皇帝出世,后來的史書上都會有一些類似的怪象記載……”
“哈哈,還挺有趣的,比那些死了還活著的人寫的東西好看多了。”一張看罷,梁音寧捂著肚子笑個不停。
“《明朝的那些事兒》。”
“是準備寫歷史書嗎?”
“不是歷史書。”
“那是《三國演義》那樣的歷史小說?”
“也不是歷史小說。”
“別在那賣弄關子了,快說,寫的是什么?”
“你可以稱它為史評。”
沒錯,林靜正在寫的是后世的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一部曾在網絡上引起巨大轟動,銷量上超過千萬的暢銷書。
這部書,它不是史書,也不是小說,就如當年明月在前言所說的那樣,是《明札記》。
林靜覺得當年明月或許有從余秋雨的歷史散文那里取過經,因為她發現當年明月也喜歡發揮想象力,用煽情的文字去描寫歷史細節,填補“歷史真相”的空白。
這種寫法的好處是可以讓文章充滿感染力,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然而,缺點也很明顯,會讓人覺得這個作者喜歡夾帶私貨,主觀性太強,使文章失真,結果淪為比較嚴肅的戲說。
當然,當年明月的初衷不是要寫明朝歷史論文,所以對于《明朝那些事兒》在歷史研究方面有沒有學術價值并不在乎,他的目的是讓歷史重新變得鮮活起來,寫一部讓人可以在輕松中了解歷史的書。
畢竟正兒八經的歷史著作太多了,并不缺乏他所寫的一本。
正是因為這樣,他用獨具一格的輕松、幽默的敘事筆法,像平常街頭巷尾嘮家常一樣,把自己所理解的歷史寫給想要看的人看。
也許那些讀慣了有引注、有自己宏觀構架和猜想的歷史著作的人對這種通俗讀物沒興趣,覺得它沒有學術價值。
前世的林靜就有一位歷史老師,非常不喜歡這部書,覺得它不適合給對歷史沒什么認識的人看,會將那些還沒讀過明朝正史的小孩子教壞了。
因為雖然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看法,但有時候灌注太多個人的觀點,會在一定程度上妨礙歷史真相的本身。就像余秋雨曾說,《明史》是二十四史中最完善的一部史書一樣,讓人覺得是不靠譜的。
這也是為什么《明朝那些事兒》只是一部屬于茶余飯后消遣之作、暢銷書的緣故吧,當年明月沒能將趣味性和學術性兼顧起來,不得不說是一個非常大的遺憾。
林靜只讀過《明朝那些事兒》的第一卷到第四卷,而原著有七卷,也就是說她需要自己去完成剩下的三卷。
不過框架已經有了,寫作手法已經有了,她只要查閱史書,按照這個模式去寫就沒問題,大體上并不會出現多少偏差,也就是某些細節可能會有所異同。
其實就算是記憶中有原著完整的四卷,她也不能一字不差的復制下來。
因為當年明月為了讓文章妙趣橫生,更貼近大眾的口味,大量的運用了后世那些帶有調侃性的網絡語言。但這些網絡語言對于這個年代的人來說,就有如老秀才看火星文一樣,根本不可能看得懂。
所以她必須采用另外的表述,將這些詞語用現下的流行俗語替換下來。
而且就林靜讀過的四卷,是有些不少漏洞的,可能與當面明月進行連載式的創作方式有關,速度快了,資料準備不夠充分,質量上難免就會有所犧牲。
不過“翔實”這個問題對于擁有過目不忘的記憶力的林靜來說,根本不是問題。她只要大量去閱讀明朝史料,就能填補這些小漏洞。
當然,某些大漏洞是填補不了的,畢竟《明朝那些事兒》的基調就有戲說的味道,屬于通俗讀物,真要去填補,只能整部書推倒重來。只是這樣,《明朝那些事兒》也不會再是《明朝那些事兒》了。
“別浪費時間和我說話了,快寫,快寫,我還等著看呢。”梁音寧此時就好像后世那些網絡小說的粉絲,無師自通的崔更來了!
“是你要和我說話的。”
“好,是我錯了,我再也不說話,你繼續寫。”梁音寧說完修煉起了閉口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