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魂正文
國魂正文。
英國皇家海軍當然不肯放過與德國艦隊交戰的機會。()20時15分,本土艦隊司令查爾斯.福布斯爵士便親率“羅德尼”號、“勇士”號戰列艦,“反擊”號戰列巡洋艦,以及2艘巡洋艦和10艘驅逐艦出海,高速向東北方向航行,企圖截住對手。
再從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的1939年9月起,艇的“戰果”在開始時觸目驚心。只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有所減少。
“戰果”減少的理由很簡單,正像鄧尼茨預料的那樣,與一開始不同的是,現在只三分之一的艇能上戰場,不過,23艘艇從開始就狂龍餓虎般活躍著。
不久,糧食和魚雷都用光了,大多數艇只好回到基地補充給養。從補充給養到重新出擊需一段相當長的時間,這就是“戰果”減少的理由。
到1940年1月,又擊沉船只40艘,達111000噸,然后再度上長,2月份達到45艘計170000噸,眼看艇又要達到高峰,不料3月4日,頒發了禁止艇出動的命令,此命令嚴重約束了仍然活動在挪威方面的艇。
到3月日,鄧尼茨才獲悉制定這項命令的理由:這是因為德軍想在挪威及丹麥登陸作戰,艇要隨時應付英軍的攻擊,以便援助并保護德國的登陸部隊。因此,德國海軍收回了訓練學校所屬艇,縮短了兩艘新造艦的試航時間,編成一支擁有31艘艇的作戰部隊來承擔此項任務。
不料這個任務竟是偵察和運輸,令人啼笑皆非。
然而,這次不僅沒有任何損失,而且搞清了魚雷的某些缺陷,對德國國海軍來說仍不失為一次有價值的行動。一旦艇在攻擊擁有強大護衛兵力的船隊時,暴露出這種缺陷,這種代價一定十分慘重。艇部隊前后攻擊英國船隊36次,這期間魚雷的確常常令艇人員深感失望。
艇隊員一致稱魚雷為“窩囊的魚雷”。
4月15日黃昏,47的普里恩艦長在挪威海岸附近發現6艘運輸船,而且每一艘都是在30000噸級的龐然大物。原來英國部隊正準備登陸,地點就在這狹窄的海灣海面。
從晚上10時到11時,47發射了四枚魚雷,距離從700米到1400米不等,運輸船與驅逐艦正好在魚雷的攻擊范圍之內密密排列,看來它們是絕對在劫難逃了。
想不到沒有一點兒要爆炸的跡象。魚雷事實上根本就沒有爆炸,英軍甚至覺察不到艇的存在,午夜之后,普里恩再一次展開攻擊,他仔細檢查了魚雷的去航深度,從三至五米到四至六米不等,這次雖然有一枚爆炸了,不過它是在偏離了航路以后,撞上斷崖爆炸的。
攻擊不僅失敗,而且引起了英軍的注意。47很快逃離現場,十分艱難地駛出暗礁,然而驅逐艦也緊追不舍,刻不容緩以施放深水炸彈。47發動機受到破壞,但在這千鈞一發之際逃到海灣外面去了。
英國艦隊驅逐艦有兩個主要任務:一是用魚雷攻擊敵作戰艦隊,二是保
護己方艦隊不受敵驅逐艦攻擊。為完成這些任務,要求新設計的艦隊驅逐艦,應裝備上起碼與敵驅逐艦相同或更好的魚雷和重型火炮。為了與艦隊其它艦艇一道作戰并能對敵艦艇采取行動,艦隊驅逐艦的航速應超過30節。艦隊驅逐艦要完成的次要任務是,對艦隊提供反潛防御,當聲納變得真正有效之后,驅逐艦的裝備便又增加了這些裝置以及深水炸彈。
這些設計上的考慮,說明艦隊驅逐艦通常不適于對慢速的商船運輸隊擔任護航任務。因為在這種情況下不需要高航速。然而,按高航速設計的艦體又不適應低航速航行的情況,特別是在天氣惡劣時。而且在反潛防御中不需要使用艦上的重型火炮和魚雷。
戰爭初期,英美海軍執行護航任務的艦隊驅逐艦,主要有V和W級、S級以及美國驅逐艦“利德”級和4個煙囪平甲板的驅逐艦等。所有這些艦級都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設計的,為在北海和美國東海岸本國基地附近使用。它們的續航力有限,武器是按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情況設計的,設備也很簡單。
艦上沒有烘干設備,淡水經常不足,需定量供應。在兩次大戰之間,很多艦隊驅逐艦都已退入預備役,沒有進行現代化改裝。
隨著戰爭的逼近,才開始進行大規模現代化改裝,以適合反潛作戰。最重要的是要求擴大燃料艙的容積。
為此,一般的作法是,拆去一個鍋爐及其上面的煙筒,利用艦船下部的空間增設燃油箱,另外還要求增加上述的艙室設備。拆去一個鍋爐不會使驅逐艦的航速降低很多,一般是:1個鍋爐為18節、2個鍋爐為27節、3個鍋爐為32節。
此外,還增加了深水炸彈的裝載量,并裝上了投擲器,加強了防空武器,尤其是在空襲頻繁的區域活動的護航艦艇。
雖然減少了主要武器以騰出重量裝載新式裝備,但有些艦還是保留發射少量魚雷武器裝備,到戰爭后期用于發射MkX型深水炸彈。對這些老式驅逐艦的艦體設計已不能做任何改變,這些艦是為淡淺水區高速作戰艦艇而設計的,在開闊的大西洋上航行非常不舒適,橫搖和縱搖都很厲害。
盡管有這些缺點,這些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老式驅逐艦,作為大西洋護航運輸隊的真正的護航艦艇,還是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且經受住了暴風雨的考驗,沒有發生太大問題。在一次暴風中,英國一艘級的煙筒由于艦體搖晃而折斷,該艦把斷掉的煙筒捆在甲板上返回了港口。
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英國建造的艦隊驅逐艦也廣泛地用于護航。這些艦隊驅逐艦由A級至I級的艦船組成,共中包括后來交給加拿大海軍的一些艦船。它們比其早期的艦只有很大改進。
但是,如同所有護航艦艇一樣,冬季艦上的條件很糟糕,海水把污穢的甲板濺得到處是水,天花板上掛著水珠,每件東西都能擰出水來。不斷的搖動和顛簸使所有艦員精疲力竭,特別是那些戰時參戰的志愿兵更為嚴重。所有艦上都有許多人員傷亡,有的斷肢,有的斷掉肋骨等等。
到戰爭爆發時,艦隊驅逐艦全部裝上了聲納裝置,并按標準裝上五組深水炸彈。這些艦雖然續航力低,但在當時情況下是很適合擔任護航任務的。
英美海軍在戰爭爆發后不久建造的驅逐艦有部族級和本森級以及J級與K級。部族級比原設計稍有改變,它減少了魚雷,裝上了較重型的火炮。加拿大海軍的部族級則增加了反潛裝置,以便能進行長時間的護航作戰。裝載大量彈藥使艦的首部壓力很大。“易洛魁”號有一次在彼濤洶涌的海面上,首部艙壁幾乎凹了進去,前桅也險些倒塌。本森級、J級和K級都很相似。
英國的艦隊驅逐艦是根據30年代初期進行的許多次夜間演習的經驗而設計的,因此側影很低,裝有六門火炮,艦體一般比早期的設計大得多。最明顯的特點是只有一個大型煙筒。
這些艦船只擔任艦隊護航任務,但是當護航運輸隊缺乏護航艦艇時,它們也會從主力艦隊調出,對護航運輸隊擔任短時間的護航。美國海軍也是如此,大多數艦隊驅逐艦被派往遠東參加太平洋戰爭,在大西洋只有寥寥無幾的護航驅逐艦。
30年代中期,英國海軍部已很清楚,艦隊的驅逐艦力量不能滿足要求,需要建造能對高速的部隊護航運輸隊進行護航的快速護航艦艇。為完成這一任務,確定建造V級和W級作為過渡措施,同時,還計劃建造一個新的艦級,即狩獵級,該級艦在財政預算中被叫做快速護衛艦,以便國會能批準它們的建造計劃。該級艦是第一流的反潛艦船,即護航驅逐艦的前身。為了增強防空和反潛的能力而犧牲了速度和魚雷,因此它們主要對東海岸的護航運輸隊進行護航,也用于地中海。
1940年6月,美國海軍提出了打算建造一種新型艦艇的初步設想,這種艦艇專門執行護航運輸隊反潛任務。
8月,制定出了最初計劃,但是發現,這種艦船的造價非常昂貴,因此決定繼續建造本森級驅逐艦。事實證明本森級的設計是非常好的。在英國的美國海軍人員對狩獵級有深刻的印象,它實際上就是美國海軍需要建造的艦艇。
1941年初,美國根據狩獵級的設計,也制定了一套建造一艘1085噸護航驅逐艦的計劃,但是后來也作廢了。1941年6月,英國海軍部請求美國按租借法案建造100艘護航艦艇。對這些護航艦艇的要求是排水量1500噸、長300英尺、航速20節、活動半徑要大。
英國海軍部的代表接受了美國海軍廢棄了的建造1085噸護航驅逐艦的方案。
7月,美國批準為英國海軍建造20艘這種護航驅逐艦,但是羅斯福總統于8月把該數字提高到50艘。
然而,直到1941年11月才開始訂購,因為優先需要登陸艦艇和商船,護航驅逐艦的建造便被拖延了。
由于蝸輪機的生產滿足不了后來大量訂購的需要,因此不少護航驅逐艦只得裝上柴油機和蝸輪電力發動機。比較重要的艦船也大量需要柴油機,因此為了不降低重要艦艇的建造速度,許多護航驅逐艦上柴油機的馬力只達到設計的一半。
為了盡快建成這些護航驅逐艦,采用了包括預制焊接構件在內的大量生產技術。該級艦有很大的工作空間,特別是在艦尾深水炸彈設備周圍,由于進行了很好的分艙,使損害管制變得更為方便,而且儲備浮力很大,使艦船能經受住很嚴重的損傷。這些艦艇設計有很高的干舷,不易上浪,但是很不靈活,因而加劇了橫搖。
了解到德國正在建設一支近岸潛艇艦隊之后,英國海軍部急需有一種大型的近岸護衛艦,而且這種艦可以由不熟悉軍艦建造的廠商迅速建造。
選擇的設計方案基本上是商用捕鯨船的設計方案。這些捕鯨船在米德爾斯布勒的史密斯干船塢造船廠建造時,英國海軍部檢驗了這些船。
1939年7月至8月訂購了第一艘新式輕護衛艦。英國海軍部決定建造輕護衛艦是明智的,因為這些粗糙的小艦出色地完成了任務。這些艦設計簡單,便于迅速建造。第一艘艦從安裝龍骨起只用五個半月就完工了。
到1940年5月,大批輕護衛艦開始服役。加拿大海軍為了建立自己的護航部隊,也開始建造輕護衛艦。最初訂購了64艘,第一艘于1940年秋開始服役。
當時只有根少幾家工廠專門生產蝸輪發動機,而且是專門供驅逐艦和巡洋艦使用。為了加速輕護衛艦的建造并充分利用現有的生產設備,決定在輕護衛艦上安裝活塞發動機。活塞發動機還有一個優點,即比較容易維修和操縱,也很結實。
輕護衛艦非常機動靈活,耐波性好,“它們漂浮在水面上就像軟木塞一樣”。然而,它們的生活條件、擁擠情況以及缺少通風設備,使艦員極度勞累。按原來的設計方案,艦員們住宿在首樓,那里的鋪位類似臥鋪和吊床。
為了容納戰爭期間超額的艦員并改進他們的住宿條件,在以后的護衛艦上,首樓一直延長到煙筒后面。這使水兵不用沾水就能到達艦橋,而在早期的艦上,水兵則要通過艦橋前面大浪不斷沖刷的露天甲板。超額載重量也使艦艇在大浪中的靈活性降低很多,伙食也很成問題,因為廚房在艦尾,待食物到達寢居甲板時,幾乎總是冷的。
由于該艦是近岸護衛艦,所以沒有冰箱,也沒有烤面包的設備,在海上航行十天之后,如果沒有補給,食品就要定量分配。
由于需要遠程護航艦艇,又研究了河級護衛艦。但是,以前建造花級輕護衛艦的許多造船廠,由于船臺短,不能造河級護衛艦,于是便設計了堡級輕護衛艦。決定保留花級上的發動機,再裝上兩個水管鍋爐。
堡級的缺點是,要攜載許多架空線,因而空氣阻力很大,在低速航行時很難進行機動。除這點外,堡級是很好的艦艇,也是對花級的很大改進。這種艦由于干舷較高,更加上不易上浪,反潛裝備也很優良。
“哈德利堡”號于1943年6月下水,是第一艘裝有“烏賊”型深水炸彈發射器的艦艇,后來這種發射器就成了艦上的標準裝備。盡管電氣設備普遍有了改進,住宿條件也有了很大改善,但是像其它1000噸的艦船一樣,這種艦在大浪中航行時,艦員們感覺還是很不舒適的。
言歸正題,1940年4月20日,47碰到一支向北航行的船隊,如果想展開攻勢是易如反掌的,但普里恩對魚雷已喪失了信心。于是他打消了出擊的念頭,怏怏不快的返回了基地。普里恩如此敘述了他不出擊的理由:“難道能用木槍來打仗嗎?”并且露出一副哭笑不得的表情。
普里恩艦長的幾次失敗表明,從開戰之初,德軍的魚雷就有很大的缺陷。
開戰后不久,56艦長茲安少校遇上了“洛洛尼”、“尼爾遜”、“福特”號三艘軍艦以及十艘驅逐艦。56對這個護衛嚴密的艦隊展開了兇猛的攻擊。
有三枚魚雷“砰”的地撞上了“尼爾遜”號,卻沒有一枚爆炸。因此,茲安少校被從前線撤回,調到了潛水艇學校,這位艦長大失所望,精神極不穩定,變得有點神經質了。在挪威戰事結束之前,魚雷接二連三地發生事故,引起德國海軍部的關注,為此設立了調查委員會。據查:魚雷的磁氣發火裝備之所以屢屢出現莫名其妙的故障,很可能是由于北方海域蘊藏著大量的礦石。
不過普里恩少校當時使用了擊發發火式魚雷,沒想到也出了故障,所以肯走是魚雷去航的深度過大,致使無法爆炸。這樣就等于艇不再擁有有效的武器了,4月20日,魚雷委員會從各個方面進行調查,并進行了全面試驗,結果查明了磁氣發火式魚雷的幾大缺點及其原因,當然有一些為因為發火擊針不能使魚雷發火。
有些魚雷雷管雖然能爆炸,卻不能引爆炸藥。茲安少校未能炸掉軍艦“尼爾遜”號就是最明顯的例子。
結果從1940年6月起,就只采用擊發發火式魚雷,暫時不配備磁氣發火式魚雷。
這樣一來,艇的艦長們受到魚雷擊沉目標威力的限制。挪威作戰后的幾個月,他們每次攻擊一艘敵船平均要用兩枚以上的魚雷,而以往則只需一枚。
正因為這些原因,魚雷被過多地消耗,作戰時間大大地縮短,艇在返回基地補給的途中,常眼巴巴地看著英方船隊安然通過卻又無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