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香港電影人都不明白,這部沒明星的小投資怎么會對香港人的口味的時候,,《那些年》票房已經超越了《唐伯虎點秋香》,《逃學威龍》,《霹靂火》,《賭神》,《醉拳》這些香港電影光輝燦爛的經典。
排在他前面的華語片只有陳龍的《紅番區》和周星星的《少林足球》,《功夫》這三部影片罷了……可想想看吧,《那些年》只是上映三周而已,離《功夫》619萬的票房成績只是一步之遙,也就是說,它幾乎注定要成為香港影壇華語片的霸主了。
“雖然這是一部臺灣電影,但是每個擁有學生時光的感人都會因為這部電影引發共鳴,青春是沒有地域界限的~”香港影評人協會理事何俊輝評價道。
“多久沒有看過香港電影院上映這么讓人驚喜的電影?一部如此清新讓人感覺美好無限的電影,《那些年》可以讓人回到過去,Hpy·li擁有華人導演中少有真誠。”《明報》記者石琪在自己的文章中描述道
“看了《那些年》,香港電影人也應該有所覺悟,不要總在過去的輝煌中找題材,創新的類型才有出路。”《文匯報》記者周文之用評判的口味對比道。
而31歲的著名影評人、熱愛中國電影的美籍猶太人方保羅,這位移居北京和香港已有多年的南加大美術碩士在《南華早報》上評道:
“我感到非常驚訝,在向來商業片橫行的香港影壇,《那些年》這樣一部完全不符合商業片邏輯的青春電影竟然能如此受歡迎,香港腐朽的金錢氣息被這一陣清風拂過,顯得溫和多了。”
“親愛的朋友們,你們好啊,我是李小樂,Hpy仔。”
香港的影迷粉絲們如此熱情如火,李小樂自然不會令他們失望,包括這次“巡回答謝慶功宴會”的活動采訪。
他的工作原則是為了影片宣傳可以參加有意義的活動,但時間絕對不要浪費在什么名流派對、明星晚會那些玩意上,他來香港不是為了湊這些熱鬧,而是為了他的影迷粉絲,所以節目采訪自然也是免不了,而且要找最受歡迎人氣最高的節目,今天下機回酒店就先做了一個vb的娛樂專訪。
“啊啊啊Hpy哥~~”全港無數女生在電視屏暮前失聲尖叫,只見熒屏上酒店明亮雅致的咖啡廳包間,笑臉燦爛的李小樂坐在沙發上,他用很爛的粵語打著招呼。各家各戶的少女們、師奶們都連忙拿起遙控器把音量調大調大。
男生影迷粉絲們也十分有興趣,一名青春靚麗的高中女生激動不已:“Hpy哥還會白話啊!”旁邊打毛衣的老媽很不以為然道:“說一點都不好,肯定是剛學的,就騙你們這些小女生,我看謝賢當年比他帥多了,我們都沒像你們這么瘋。”
女兒馬上駁道:“老媽你有沒有眼光~他長得這么帥,我就甘心被他騙~別說謝賢了?就是謝霆峰、古天樂都沒他帥,而且他還那么有才華~白手起家賺的錢都超過十億港幣……!”
見到港女的大眾情人李小樂,vb翡翠臺采訪記者張美妮希望能帶動影迷的氣憤,調高情緒她對著手中vb臺標麥克風說話,聲音相當激動:
“太興奮啦,太激動啦!怎么辦啊!Hpy哥就在我旁邊!”李小樂強作笑容瞥了她一眼,覺得這女記者也太夸張了,口水噴到自己衣服上了,也不好意思直說,只能拿出紙巾在張美妮身上擦了擦,笑著暗示:
“不好意思,粵語說的不好,剛才一緊張口水噴出來把你衣服搞臟了。”
“哇~~Hpy哥好紳士啊~~”張美妮一臉陶醉的模樣。
熒屏前的女觀眾們也都發著一陣花癡,“好ic好溫柔好體貼啊!”一名妙齡貌美的女人正在抱著枕頭發花癡,她只是跟風喜歡這個小帥哥導演,現在真的覺得他的魅力可以直穿每一個女人的內心,真的是好帥啊~這么有才華的帥哥還如此親切平易近人,她真是喜歡Hpy越來越嚴重了……
當喜愛崇行一個人到達一定程度,怎么看怎么喜歡,并且會幻想成為他的朋友,愛人,大眾情人尤其如此,張美妮作為記者不問電影,不為專業,第一個問題就是嬌笑問道:“Hpy哥,我想代表廣大女性影迷問你,請你認真的回答,你有沒有女朋友?”
“沒有~”李小樂想都沒想到,卻偷偷在腳下畫了個圈,意思是這話不算。
“那你覺得我們香港的女孩子怎么樣?”張美妮追過道。
“都非常漂亮,很熱情,我很喜歡。”李小樂被問道這個問題,都是同一答案,但是說完還是強調了一句:“不過我聽到接飛機的時候有人叫我‘歐巴”……我要說明,我是中國人,最好喊我小樂,李導演,當然Hpy也勉強都可以,‘歐巴’就真不合適了……”
聽著李小樂不斷地強調自己是中國人,香港女影迷們都越發欣賞他起來,在香港那些年輕的明星都很討厭別人叫他的中文名,認為很土,這個才華橫溢的大導演卻喜歡聽別人喊他做“小樂”,管他是不是客套,反正讓大家覺得他特別的自然,張美妮終于也露出了欣賞的神色,開始問一些關于電影相關的問題了:
“恭喜《那些年》很有希望成為香港影史華語票房冠軍,我想請問李導演,有很多香港教育專家說年輕人看這部電影是浪費時間,完全無病呻吟的記錄片,學不到任何東西,香港人應該多去支持香港人自己的電影,對此,hpy哥你有什么話想對他們說呢?”
“我們真的非常感謝大家對《那些》的喜愛和支持~”李小樂平靜地對著麥克風癟了癟嘴道:
“電影出來每個人都有發表自己意見的權力,從某種方面來看,這部電影確實很無聊,既然都大家很喜歡看,也證明就像是柯景騰那句臺詞一樣,人生本來就有很多事情是徒勞無功的,不一定非要學到什么,我覺得時間本來就應該就是浪費在美好的事情上,陳龍,周星星與我的電影應該都算是學不到什么東西的美好事情吧……哈哈~開個玩笑,大哥與星爺的粉絲請不要罵我了,”
見他聳肩自嘲地笑了笑,張美妮和此時的觀眾們都呵呵笑了起來,觀眾們心里都對李小樂口才與機智佩服萬分,記者明明想挑起他的斗爭欲望,他卻輕描淡寫的捧了香港電影人的驕傲陳龍與周星星,這讓電影屏幕前看到這一幕港人對他的好感更加深了。
不得不說,現在整個香港都處于李小樂的旋風當中,李小樂出沒的各種場合都能聽到此起彼伏的尖叫與驚嘆聲。
“Hpy仔!!”、“真是他啊!!Hpy哥!!”、“李小樂!!!”……
于此同時,在臺灣,李小樂造成的熱潮也絲毫不亞于香港,而投資《那些年》,《海角七號》的臺灣新聞行政新聞局上下,則完全是陷入一陣狂歡氣氛中,那些美國請來的業內分析師齊齊跌破了眼鏡,什么臺灣電影陷入低谷,什么臺灣電影頻臨破產,李小樂空降臺灣僅僅一年,就創造了近億的票房成績單……要知道去年全年臺灣電影總票房才只有19·8億……
李小樂一人就把所有好萊塢公司在臺灣經營十多年的基業給顛覆了。
華納威秀的大中華區總裁威耳遜·道森在年底對時代華納集團的述職報告里描述道:
“年是我們在大中華地區的災難年,我們公司力推的所有電影都沒有達到預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內地與臺灣電影的強勢崛起,而所有這些因素都是由于一個導演,李小樂,我們花費了十多年的時間,才擊敗在臺灣,內地的本土電影,在他們的市場建立的絕對的優勢,可他僅僅在一年之內就讓天平重新回到了十年之前狀態,中影集團,還有臺灣新聞局和李小樂簡直是一場可怕的災難……”
行政新聞局這個一年前還被臺灣媒體詬病的“昏庸無能”的機構,現在是全臺最被人“眼紅”的投資公司,連向來都不給政府好臉色看的自由報,都稱他們創造了“商業奇跡”;為臺灣電影整體復蘇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原本對于行政新聞局口誅筆伐的新浪潮派的文化領袖們,卻都不打算讓新聞局好過,他們在媒體上說:
“《那些年》與《海角七號》都是新聞局與大陸政府合作的產物,目的就是為了用大陸文化侵蝕我們電影市場~根本就不是臺灣電影,如果你們愛臺灣,請不要買票進電影院看這部電影。”
其實所有人都明白,這些所謂新浪潮的文化領袖只是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而已,事實就是,因為新聞局把電影輔助金給了李小樂與魏德勝,還有沒有給這幫吃干飯的,所以才有臺灣電影今年的興盛。
而也因為在媒體開炮讓人反感,幾位在傳統媒體上擁有專欄的文化領袖都被掃地出門,這其中就包括了王群,作為李小樂的死對頭,他不遺余力的抹黑新聞局與李小樂的合作,最終淪為笑柄,主編們一怒之下也把他當成了出氣筒,炒了他的魷魚。
而在放映到一個月之后,隨著院線的回款,中影集團與新聞局都開始得到了票房的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