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一0章文化精英
廖承志是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主任,潘漢年是因為在上海身份暴露才轉移到香港去的。這兩個人一個比一個能干,一個比一個精細。這次香港的文化精英大轉移,就是他們兩個牽頭組織的。
這天早上,換上了八路軍軍裝的廖承志和潘漢年一大早就領著何香凝、柳亞子、鄒韜奮、葉以群、戈寶權、茅盾、胡繩、胡風、梁潄溟、歐陽予倩、廖沫沙、夏衍、喬冠華、薩空了、蝴蝶、王瑩等人到了軍區司令部,來見劉一民。
劉一民正端著個大碗和羅榮桓、項英、葉挺、蔡中、黎玉蹲在地上呼呼哧哧喝白菜蘿卜湯呢,猛一看見廖承志和潘漢年領著一群文化名人走了進來,就慌忙站起來,手里端著碗迎了上去。
潘漢年沒有見過劉一民,廖承志經歷過長征,認識劉一民,趕緊上前一步,舉手敬禮,報告說:“報告劉司令員,先生們著急來見你,我攔不住,只好帶大家來了。請你原諒!”
劉一民哈哈一笑:“你個廖承志,提前報告一聲么,看看,讓我在各位先生面前丟丑了吧?來來,大家進屋坐,外面冷。”
說著,劉一民就端著飯碗,領著大家進了司令部的會議室。
進到會議室,請大家一一就坐后,劉一民三下五除二喝完了菜湯,這才說到:“讓各位先生見笑了,有點失禮了。本來說好我吃過飯就去見大家,沒想到勞動各位先生走過來了。說不過去啊!”
羅榮桓、項英、葉挺、蔡中也都跟了進來。大家團團而坐。羅榮桓已經見過這些文化名人了。就給劉一民一一介紹。
介紹完,劉一民又問都吃早飯沒有?
廖承志報告說吃過了。
何香凝是遇刺的國民黨左派領袖廖仲愷的夫人、廖承志的母親,也是同盟會的第一位女會員,中國婦女解放運動的先驅,德高望重。這一見劉一民和戰友們一起蹲在地上喝白菜蘿卜湯,說話如此親切、家常,就笑著說:“劉將軍,要是日軍的元帥、大將能見到讓他們心驚膽顫的劉一民早上喝的是大碗的白菜蘿卜湯,恐怕不用打就認輸了。”
何香凝這是表揚劉一民和戰士們同吃一鍋飯。不搞特殊!
劉一民笑著說:“廖夫人,你不知道,日軍中也有能和官兵一起吃飯的大將。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岡村寧次大將就是這樣一個家伙。我聽說,岡村寧次下部隊的時候,不但和士兵們同吃一鍋飯,還親自拿著飯勺給士兵們打飯,和士兵們交談,鼓舞士氣。那可是個厲害家伙!當然。岡村寧次是個特例。日軍的元帥、大將都是軍閥,是不會和士兵們同吃同住的。那樣的話,他們發動侵略戰爭還有什么意義?”
何香凝點點頭,微笑不語。
劉一民掃視了一圈,才知道自己看電報時記錯了,洪深沒到山東來,他此時應該是在大后方的,來的是大戲劇家歐陽予倩。
梁漱溟被后世尊為“最后一位儒家”。此時他還不到50歲。這個人不光是大學者,還是一個社會活動家,抗戰前曾經在山東教書育人、發起過鄉村建設運動,現在是民盟的主要負責人之一。
見劉一民英氣勃勃中不失赤子淳樸,梁漱溟就說:“劉司令員,抗戰前我曾在鄒平創辦過山東鄉村建設研究院,想從鄉村建設入手。以教育手段來改造社會,收效甚微。這些天,我在這一帶的鄉村考察,發現八路軍辦了許多識字班、掃盲班、干部訓練班、婦女培訓班、醫護培訓班等,還有什么汽車修理班、摩托車修理班。劉司令員,我想當面向你請教,你是怎么想到以教育手段開啟民智的呢?”
劉一民回答說:“梁先生,你在山東搞的鄉村建設運動不能說成效甚微,應該說成效還是很明顯的。我們一部分干部戰士當年就是受鄉村建設運動的影響走進學校的。不過,你的鄉村建設運動存在著明顯不足,那就是覆蓋范圍小,性質上呢,也只是一種改良社會的嘗試。試想,依靠韓復渠的政府來支持你進行鄉村建設運動,會能有多大的成效呢?你問我怎么想到以教育手段開啟民智,這道理大家都知道啊,不識字就如同瞎子、聾子,中國要想真正站立起來,首先就得解決文盲問題。實際上,這些各種識字班、掃盲班只是初級的掃盲教育措施。真正能讓文盲的民族、國家接訪、富強起來,將來還是要靠完善的教育體系,在全國普及小學、中學教育,提高全民文化素質,讓我們的勞動者都成為有文化、有修養、有勞動技能的人。”
梁漱溟的眼睛一下子就變得明亮起來,說話的語氣無比熱切:“劉司令員,你說將來要在全國普及小學、中學教育?那豈不是全國沒有文盲了?”
劉一民肯定地點點頭,補充到:“一個合理存在的政府,必須是維護國民權益的政府。受教育權是國民最基本的權利之一。凡是搞愚民政策的政府,都是反動政府,應該被推翻的政府。”
梁漱溟是個性格倔犟、很有骨氣的人物,歷史上與主席交往很深,后來在建國后參加一次政協會議的時候,發言中提出搞發展計劃要照顧農民利益問題,還舉了個例子,說是近幾年城里的工人生活提高得快,而鄉村的農民生活卻依然很苦,有人說如今工人的生活在九天,農民的生活在九地,有“九天九地”之差。這話引起了主席的的反感,不點名的予以批判。結果,梁漱溟認為自己沒有反對總路線的意思,要求發言解釋,和主席當面頂撞。以后的境遇就可想而知了。據說,文革中梁漱溟寫了首打油詩,說是“十儒九丐古時有,而今又名臭老九。古之老九猶叫人,今之老九不如狗。專政全憑知識無,反動皆因知識有。倘若馬列生今世,也需揪出滿街走。”
梁漱溟聽了劉一民的話,大有遇到知音之感,感嘆道:“想不到在抗日主戰場之一的山東,八路軍的將領在和日寇浴血拼殺之余,還如此重視教育,把教育看的這么重,實在是難得。難得啊!”
劉一民沒有因為梁漱溟的夸贊激動,沉思了一會兒,說到:“梁先生,不重視教育不行啊!大道理不說了,諸位都是大家、大儒,比我認識的深刻。就拿部隊打仗來說,光憑勇敢是不行的,需要用腦子打仗,用知識打仗。舉個簡單例子,我們繳獲了日軍的飛機,如果有飛行員、領航員,就能馬上起飛投入戰斗。如果沒有,只能燒毀。再舉個例子,日軍的士兵一般都有初中畢業文化水平,他們對武器性能的了解就比較透徹。象他們的炮手、觀測手,計算坐標參數都很快而且很準確。所以,日軍的大炮打的就很準。而中隊,士兵大多數都是拉來的壯丁,文盲很多,連名字都不會寫,更不用說迅速計算比較復雜的彈道參數了。這樣一比,兩軍的戰斗力差距就出來了。這也是為什么日軍在做戰役計劃的時候,往往以一個聯隊甚至是一個大隊來比對一個師的根本原因。各位可能不知道,就是日軍步兵,射擊術也是非常厲害的,優秀射手占的比例很大。特別是小鬼子常設師團的步兵,你只要在他的射程內,被他看見,那基本上都是槍響人倒,不死也得受傷。因此,和日軍的傷亡比例一直維持在10比1的高比例上。可以說,每一次勝利,都是以鮮血和生命為代價的,這中間也凝結著厚重的文化教育差距的深深的悲哀!”
這話說的很沉重,梁漱溟等人都不說話了,坐在那里陷入了沉思。
劉一民可不想讓這些文化名人、國之瑰寶精神上受打擊,話鋒一轉,接著說到:“有差距不可怕,落后也不可怕,重要的是能找到造成落后、造成差距的癥結所在,并采取措施迎頭趕上。我們山東部隊主力為什么能夠連戰連捷?除了正確的戰略戰術外,最主要的就是想方設法提高戰士們的單兵素質。各位可能不知道,自從湘江整編組建紅十八團后,我軍就把干部戰士的學習放在第一位,地處的口號就是當學習型指揮員、學習型戰斗員。攻占陜西后,我們不但編寫了紅軍步兵訓練綱要,還編寫了紅軍小學教材、中學教材,組織干部戰士學習。這些教材都是我編寫的,經過在陜西的教育界的專家們審定的。經過這些年的學習,我們山東八路軍主力部隊的干部戰士一部分已經完成中學課程,其他的也都完成了小學課程。其中一部分戰士還能流利使用日語,個別的甚至掌握了英語、日語兩門外語。有這個文化水平,再經過專業的培訓,我軍繳獲日軍的各種裝備都能馬上投入使用。比如我們繳獲了日軍的坦克、裝甲車、汽車、摩托車、自行車,在戰場上直接就列裝部隊了。特別是繳獲日軍的各類大炮、輕重機槍,當時就可以調轉炮口、槍口,用日軍的武器彈藥來消滅日軍。這樣一來,戰斗力自然就上去了!”
各位書友大大:你們的支持是山人創作的動力,請訂閱、投票,山人期待著大家的進一步支持!謝謝大家!
第一二一0章文化精英83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