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高爾察克少將的心腹和忠實信徒,“打不還手”絕不是費爾克薩姆上校的信條。更何況堂堂戰列艦被一條驅逐艦用小水管吊起來抽打,不管怎么想都是莫大的屈辱。
為了不成為戰敗的罪魁,更為了保住公國海軍的榮譽,費爾克薩姆上校豁出去了。
就在“貝爾興”號和“埃爾姆蘭”號準備展開新一輪齊射的間隙,費爾克薩姆上校命令打出旗語“全分隊抬艏二十度,從203航向經過153個羅經點,轉向50航向”。
不管是當時的評論家還是后世史學家,對這道命令的評價都是一個——大膽又瘋狂,但從技術角度來講,并沒有做錯。
在敵陣列之前進行大幅度定點轉向完全是一種賭博,不管是在海上還是空中都是如此。膽敢采取如此駭人之舉的指揮官要么是個根本不懂用兵的白癡,要么就是一個賭徒——近乎瘋狂的那種。
費爾克薩姆上校很清楚自己是在賭博,轉向過程中的艦隊幾乎不可能對敵艦進行瞄準射擊(敵我相對距離位置發生距離和高度變化,測距和計算變得困難,且主炮無法及時根據最新數據調整射角)。擁有速射火力的敵艦隊卻可以用彈幕來覆蓋轉向中的己方,甚至對準艦隊拐點進行全艦隊彈幕齊射,如此一來每一艘通過拐點的戰艦都會承受對方整個艦隊的炮火,這其中除了128㎜的小水管,還有“馮.德.坦恩”號的210㎜主炮。考慮到帝國火炮技術的優勢,屆時將會是一場對公國造船工業和裝甲鋼質量的嚴苛考研。
縱然如此,費爾克薩姆上校還是選擇進行轉向,因為在他看來,和完成轉向的戰術優勢相比,上述風險是可以承受的。
費爾克薩姆上校的計劃很簡單,既然主炮仰角不夠,那就把船身傾斜過來,增加火炮的仰角,順帶把船身橫轉,讓艉部主炮也可以進行射擊,用這種方式來增加命中概率。
正因為是立體空戰,才能使用這樣的辦法來增加仰角,換成水面艦只,八成會傾覆沉沒。
至于完成轉向前必須承受炮擊一事(整個分隊通過拐點重新構成戰線需要十五分鐘,在這段時間內,戰列艦第一分隊是一個活靶),那也沒什么辦法好想,反正不轉向也是要被吊打,還不如在敵艦隊進行全艦隊齊射前博一把,爭取完成轉向,用火力覆蓋遏制住敵艦隊的機動力,為另外兩個戰列艦分隊合圍敵艦隊創造機會。
客觀的說,這個計劃本身并不存在可以被稱之為致命的缺陷。以“博羅季諾”號的裝甲完全能夠承受防空驅逐艦的主炮攢射,這一點在剛才已經被證明了。只要整個第一分隊的動作夠快,完全可以趕在“馮.德.坦恩”號加入炮擊隊列之前搶占T字橫頭陣位,給予帕西法爾艦隊重創。
然而理論層面的完美并不等同于“沒有問題”,在充滿不確定因素的戰場上,“偶然”、“突發狀況”總是常伴左右。
“博羅季諾”號就遇上了完全不在預估范圍之內的“意外”。
“貝爾興”號和“埃爾姆蘭”號的新一輪集火齊射準確命中艦艉,此時“博羅季諾”號正在拉升轉向,一共有十三發半穿甲彈命中艉部。爆炸的沖擊讓這條戰列艦劇烈震顫,還沒等船體恢復穩定,損管中心“艉部中彈!中破(中等程度破損)!”的嘶吼響徹艦橋。緊接著船體開始急劇朝左側傾斜,航速也開始明顯下降。
全部十三發半穿甲彈實際上只有五枚真正對“博羅季諾”號造成了傷害,大部分炮彈未能貫穿穿甲,只是留下了一個個淺坑。可正是那五枚炮彈精準命中了“博羅季諾”號的“阿喀琉斯之踵”。
三枚命中左下方推進單元的變速齒輪組,徹底破壞了變速單元和傳動軸;
一枚命中左上方推進單元的傳動軸連接件,爆炸產生的扭曲變形卡住了傳動軸,使得這個推進單元實際上也等于報廢了;
最后也是最致命的一枚半穿甲彈半穿甲彈鉆進了舵機所在的隔艙,爆炸產生的風暴和碎片殺死了里面的工程師和水兵,并且徹底摧毀了所有的設備。這導致“博羅季諾”號船舵全部固定在上升和左滿舵位置上,再也無法調整回來。
“天吶!!”
射擊控制中心里一名上尉看著舵角指示器尖叫起來:
“我們在兜圈子!這樣下去我們會一頭扎進地里!”
他說的沒錯。
只剩下右舷推進單元能正常工作,且船舵保持在上升左轉狀態,不管怎么調整剩下的兩個推進單元的轉速,這條戰艦都只能畫出一道弧線,最終一頭栽在堅實的大地上。從這一刻起,這條船已經等同于癱瘓了。
更要命的是,癱瘓的不光是它自己而已。
爆炸產生的破片割斷了信號索,最后一刻打出的旗號則是“跟隨我”,慌亂之中沒人想到要重新掛上信號索,糾正命令。后續的戰列艦正在遵循此前的旗艦命令完成爬升轉向,這就等于整個分隊都會繼續跟隨行動!
“立即糾正指令!”
費爾克薩姆上校拍著座椅扶手大喊著。
“動作快!不然整個隊列都會亂掉!”
大喊大叫不可能改變局面,更不能挽回失敗。已經打出節奏的帕西法爾艦隊正在集中火力對戰列艦第二分隊領航艦“亞歷山大三世”號做集火攢射,這一次除了驅逐艦,輕巡洋艦也加入了炮擊隊列,只用了片刻,“亞歷山大三世”號就被一堆炮彈覆蓋,大口徑炮彈接連爆炸引發了大火,其中一發更直接擊中司令塔。
155㎜炮彈未能貫穿由厚達200㎜的鉬鋼裝甲保護的指揮塔,但巨大的沖擊震倒了包括艦長和分隊司令涅鮑加托夫上校在內的所有人,緊接著的爆炸產生的火焰和沖擊波橫掃整個艦橋,駕駛臺當場被炸碎,整個指揮系統癱瘓。
還未等第二分隊從領航艦遭受重擊的噩耗中回過神來,第三分隊的領航艦“偉大西索亞”號又遭到集火射擊,在帝國制128㎜高平兩用炮的彈幕面前,公國戰列艦的反應簡直就像一群遲鈍的烏龜。他們或是茫然不知所措,或是盲目遵循之前的命令進行機動,原本整齊的隊列在一片混亂中逐漸崩潰。
仗打到這里,帕西法爾艦隊可以說完全掌握了戰場節奏,看上去不出什么意外的話,他們完全可以獲得一場壓倒性的大勝。但身為艦隊指揮官的帕西法爾卻清楚,自己手里的終究是一堆輕型戰艦,盡管給了公國艦隊幾悶棍打得他們暈頭轉向,但他手里缺少能給眼前的戰列艦致命一擊的重火力。能夠讓他們陷入混亂,一定程度上癱瘓其指揮機能,已經是自己麾下艦隊所能做到的極限了。而為了實現這個極限目標,艦隊已經消耗了將近一半的彈藥,這對接下來的戰斗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另一個讓他感到憂慮的是公國艦隊的反應。
遭受重擊,隊列混亂,指揮系統暫時麻痹固然打擊了公國艦隊的士氣,使其戰列艦分隊陷入暫時癱瘓。但公國艦隊亂而不潰,依然維持著一定程度的秩序,一些船艦還承擔起協調溝通的責任來維持秩序。相信經過努力,三個戰列艦分隊恢復秩序,重新投入戰斗只是個時間問題。
一般人可能會覺得很奇怪,都亂成這樣子了,帕西法爾憑什么認定公國艦隊還能重新恢復秩序和戰斗力。
答案其實很簡單。
指揮這支艦隊的是亞歷山大.瓦西里耶維奇.高爾察克海軍少將,公國首屈一指的戰術家,聞名天下的猛將。只要他和他的坐艦還在,公國的水兵們就還有戰斗下去的信心和士氣。除非這位少將敗亡或是轉進,眼前的艦隊才會因為失去主心骨而徹底崩潰。
那么,高爾察克少將是會因為眼前的損失失去繼續作戰的勇氣,選擇在損失進一步擴大之前,帶著艦隊轉進返回要塞等待下一次機會的人嗎
答案自然是“Nein(不)”。
“發現敵艦隊旗艦‘蘇沃洛夫公爵’號!航向10!推測目標是本艦!!”
戰斗情報綜合中心大聲報出預期中的狀態,“馮.德.坦恩”號指揮艦橋頓時氣氛一振,一些不夠老成的參謀甚至跺著腳大聲歡呼。
他們可不是為了敵軍旗艦一對一單挑而歡呼雀躍。如今早已不是那個互相通報家名和大義,然后捉對廝殺的騎士時代。機槍和重炮面前眾生一律平等,無論你是貧窮還是富有,是健康還是患病,鋼鐵和炸藥對所有人一視同仁。沒有誰會因為騎士精神,對一場單挑感到躍躍欲試。
能令大家感到高興的,是高爾察克少將終于被“釣”出來這一結果。
那位閣下原本就是心志堅定之輩,之前的一系列較量更進一步磨練了他的神經,使其對容忍各種突發事件有了常人難以企及的能力。
要讓高爾察克少將變成算盤珠子,隨意撥動沒那么容易的。
也正因為如此,當“蘇沃羅夫公爵”號終于沖上前來,與“馮.德.坦恩”號展開對峙時,一直鎮定的帕西法爾終于松了一口氣。
——終于來到最終局面了。
向來不喜歡豪言壯語的帕西法爾在心里默默念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