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之谷中文
龍之谷中文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龍之谷中文>>1908遠東狂人

第1142章 高加索戰爭

更新時間:2011-04-02  作者:丹丘
第1142章高加索戰爭

如果要問1940年夏季國際事件中最有影響力的是什么的話,那么標準答案或許是兩個,一個是德國入侵南斯拉夫,而另一個則是“高加索戰爭”爆發。

“高加索戰爭”,這不僅是中國報紙對這場戰爭的稱呼,同時也是蘇聯官方對這場大規模局部戰爭的稱呼,顯然,無論是中國方面,還是蘇聯方面,都盡量避免使這場戰爭帶上中蘇戰爭的色彩,在中國方面看來,這場圍繞著“驅逐入侵伊朗的蘇聯干涉軍”的對蘇戰爭并不是針對蘇聯人民的,而只是亞洲國家行使集體防衛權的自衛戰爭,只要蘇聯干涉軍撤出伊朗領土,那么中國軍隊和亞洲各國聯軍就會立即“主動而迅速的結束沖突”,絕對不會繼續深入蘇聯領土,至于蘇聯方面,則盡量淡化這場戰爭的全局色彩,避免使“某些國家”認為中國已經向蘇聯全面開戰了,也正因此,無論是交戰的哪一方,都稱這場戰爭為“高加索戰爭”。

但是美國輿論不這么看,美國的多數報紙都將這場“高加索戰爭”稱之為“中蘇戰爭”,因為在美國記者看來,這場戰爭的一方是蘇聯,而另一方就是中國,至于那些所謂的“亞洲盟軍”,根本就是陪襯角色,上不了臺面,真正主導這場戰爭走向的其實就是中國。

也有少數美國報紙堅持“高加索戰爭”的稱謂,因為從1940年8月19日戰爭以中國空軍突襲巴庫為開端算起的話,到現在,1940年8月26日,戰爭已經持續了差不多一個星期的時間,而戰場卻仍然局限在伊朗境內、高加索山脈南北這一小片地區,從這個角度來看,似乎“高加索戰爭”的稱謂更為合適一些。

更為重要的是,“亞細亞解放陣線”發布公告,宣布了這場戰爭所要達到的目標,那就是“恢復伊朗的獨立與主權”、“驅逐蘇聯干涉軍”,而只要蘇聯zf主動撤退仍舊滯留在伊朗境內的武裝部隊,并停止支持敵視伊朗合法zf的部落武裝,那么“亞細亞解放陣線”就會立即停止攻擊,并從已經占領的高加索地區的蘇聯領土撤軍。

無論如何稱謂這場中國主導的對蘇戰爭,一個基本事實是無法否認的,那就是,從戰爭一開始,到現在,蘇聯軍隊在這場戰爭中的表現極為糟糕,可以說糟糕透頂。

一般而言,在陸軍強國眼里,土耳其、伊朗、伊拉克、阿富汗以及那幾個中亞小國的陸軍戰斗力是很虛弱的,但是,當“高加索戰爭”爆發之后,這些國家的陸軍部隊卻在高加索山區進展迅速,幾乎在一個星期的時間里就向蘇聯國土縱深推進了一百公里,當地是山區,不便于裝甲部隊作戰,所以參戰的基本上都是步兵和空軍,而中國陸軍參戰部隊也以山地步兵為主,缺乏重型裝備,可是就是這樣一支亞洲聯軍,居然迅速擊敗當地的蘇聯守軍,并將前線推進到了巴庫市郊,而且已經占領了第比利斯。

蘇軍在高加索戰場的表現已經非常糟糕,可是如果再與伊朗戰場的蘇軍一比的話,那么高加索戰場的蘇軍至少還可以打幾次局部反攻,而伊朗戰場的蘇軍實際上已經被圍困在德黑蘭、大不里士等幾座城市里了,進不能攻,退不能撤,全軍覆滅就在眼前了。

蘇聯軍隊在這場“高加索戰爭”中的糟糕表現讓世界各軍事強國看得目瞪口呆,雖然蘇聯zf極力強調伊朗戰場蘇軍的失利是因為中國裝甲部隊派遣了最精銳的部隊參戰所致,而高加索前線的失利則是當地的分離主義分子“叛變”的結果,但是問題在于,歐美各國zf都堅持認為蘇聯軍隊的戰斗力在斯大林主持的肅反中遭到了嚴重削弱,所以才會敗得如此迅速,在戰爭中,蘇聯軍隊所表現出的指揮不靈、后勤混亂等種種缺陷讓歐美各國深感震驚。

雖然蘇聯士兵英勇頑強,但是他們的指揮官顯然缺乏足夠的而且合格的基本軍事素質,這并不奇怪,斯大林主持的肅反使蘇聯軍隊在短短幾年時間里就失去了大批合格的中高級指揮員,自從圖哈切夫斯基被以“叛徒”、“間諜”的名義槍斃之后,蘇聯軍隊就再也不是肅反運動中的避風港了,沒有哪個軍官可以在肅反人員的審問下保持緘默,所以,當一個蘇聯的師長被逮捕之后,他手下的旅長、團長、營長也很快會成為“叛徒”、“間諜”而遭到逮捕和審問,并很快被處決。

這些中高級指揮員的消失使蘇聯軍隊變成了實際上的“烏合之眾”,對付一下小國或許可以,但是應對像“高加索戰爭”這樣烈度的高強度戰爭時就立刻表現出了烏合之眾的本色,蘇軍指揮不靈的背后實際上是士氣低落,這從第比利斯戰役就可以看出來,那場戰役結束之后,“亞解陣”宣布俘虜蘇軍十萬人,雖然對于這一數字,蘇聯zf堅決予以否認,但是歐美各國zf卻從中國軍方公布的戰地影象資料中看到了那一眼望不到邊的俘虜隊列。

事實已經很清楚了,在中國軍隊的雷霆一擊面前,在亞洲聯軍的猛烈攻擊面前,蘇聯的武裝力量已經被人扒光了最后的一片遮羞布,赤條條的站在了世界面前,并在德國、意大利的貪婪目光下瑟瑟發抖。

明白了這一點,也就可以理解為什么蘇聯zf不愿意將這場戰爭稱之為“中蘇戰爭”了,蘇聯zf最擔心的就是戰爭擴大化,最終演變為中國與蘇聯的全面戰爭,并進而招來德國的突然攻擊,蘇聯zf非常清楚,它與德國簽署的那份互不侵犯條約只是一個心理安慰而已,如果國際形勢發生劇烈變化,德國納粹隨時會撕毀條約的,畢竟,在國家利益面前是沒有道義的地位的,蘇聯在前不久也剛剛撕毀了一份與盟國簽訂的同盟條約。

蘇聯zf非常希望將這場“高加索戰爭”局限于伊朗和高加索戰場,那樣的話,或許可以避免使戰爭演變為中國與蘇聯之間的全面戰爭,避免招來歐洲的惡狼,一個來自東方的猛虎已經夠蘇聯zf頭疼的了,它無法抵擋同時來自東西兩個方向的猛烈進攻。

無論如何,必須盡快結束這場危險的戰爭,蘇聯zf不得不使出渾身解數,尋求體面結束戰爭的辦法,一方面,蘇聯zf通過中立國zf向中國zf轉達停戰的意向,另一方面,蘇聯zf也在積極行動,準備迎擊“亞解陣”的下一輪猛烈攻勢,畢竟,蘇聯的國fang力量不能成為國際笑柄,蘇聯最高領袖已經下達了死命令,這個命令只有一句話:絕對不許撤退

或許是蘇聯最高領袖的這道死命令起到了一些作用,第比利斯戰役結束之后,高加索前線就逐漸穩定下來,從表面上看,蘇聯軍隊抵擋住了亞洲聯軍的第一輪攻勢,穩住了陣腳,而亞洲聯軍方面也似乎在后勤供應上發生了問題,不得不停止前進,等待補給,但是如果認真的分析一下現在的交戰雙方的戰場態勢的話,就不難發現,蘇軍的頹勢并沒有因為巴庫反擊戰的勝利而得到根本扭轉,由于第比利斯已經被亞洲聯軍攻占,他們隨時可以在休整之后直撲北邊的格羅茲尼或者是克拉斯諾達爾,直接威脅伏爾加河下游的工業重鎮羅斯托夫,如果亞洲聯軍采用這個戰略進攻路線的話,那么巴庫能否守住已經不重要了,因為一旦羅斯托夫陷落敵手,整個北高加索地區就已經在實際上失去戰略價值了,巴庫的蘇軍要么在口袋扎緊之前北撤,要么干脆就在巴庫全軍覆沒。

由此可見,到目前為止,“高加索戰爭”的主動權依舊不在蘇聯手中,這個主動權依舊掌握在中國和亞洲聯軍的手中,而下一步,亞洲聯軍會采取什么戰略呢?這很值得探究。

一方面,中國已經宣布,將繼續加大對伊朗戰場的兵力投入,同時協助土庫曼蘇維埃共和國的“君憲派武裝”進攻該國首都,以奪取該國政權,另一方面,亞解陣也宣布,將再增加高加索戰場的盟軍力量,而不久之后,來自緬甸、印度、孟加拉、馬來亞、錫蘭、巴勒斯坦的軍隊也將出現在高加索戰場,屆時,參加這場對蘇戰爭的亞洲國家將達到二十個之多。

面對二十國聯軍的強大攻擊,蘇聯zf必須做出艱難的選擇,要么撤退巴庫的那數十萬蘇聯陸軍精銳,將他們北調羅斯托夫,以保衛羅斯托夫和斯大林格勒,要么從中亞軍區調集更多兵力,全力防守巴庫防線,并適時在北高加索地區發動一場規模浩大的反攻,將已經占領了蘇聯南部領土的外國軍隊全部趕出去,并在可能的情況之下翻越高加索山脈,營救那些被困在伊朗北部的二十余萬蘇聯陸軍。

這確實是一個艱難的戰略選擇,如果從中亞軍區抽調部隊的話,那么烏拉爾河防線就會遭到嚴重削弱,而中國駐中亞的陸軍部隊將很樂于看到這一幕,誰也不能保證中國陸軍不會趁機越過烏拉爾河防線,從里海北岸攻擊古里耶夫西邊的工業中心斯大林格勒。

面對這一艱難抉擇,蘇聯最高領袖斯大林陷入了極度的憂慮中,他將自己關在辦公室里,一連許多天都不愿意多說話,誰也不知道他到底打算做什么,直到1940年8月27日下午,一位將軍被斯大林召到了辦公室里,這位蘇聯將軍名叫朱可夫,就在當天深夜,這位朱可夫將軍乘坐一架軍用飛機離開了莫斯科,去向不明。

幾乎與此同時,一位名叫藍天蔚的中國將軍也乘坐飛機離開了迪化機場,航向正西,最終目的地是哪里,就連機場調度也不清楚。E

在搜索引擎輸入 1908遠東狂人 龍之谷中文 或者 "1908遠東狂人 lzgzw" 就可以找到本書

上一章  |  1908遠東狂人目錄  |  下一章
其他用戶在看:
龍之谷中文 - 免費小說閱讀網 版權所有 www.lzg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