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當金色的陽光漫過東邊的山梁,爬上高大的城墻,斑斑駁駁照亮城里的大街小巷的時候,商成早已經坐在提督府西跨院的公廨里辦公了。
眼下,他已經處理完好幾份比較要緊的公文,正緊蹙著眉頭佇立在墻邊木架上的燕山地理輿圖前。和煦的陽光透過窗欞投射進來,在屋子里拖出長長的光柱;一顆顆細微的浮塵在光柱里上下飛舞。因為太出神,他長久地佇立不動,看上去完全就象一尊沐浴在光影之中的雕像。
他正在緊張地思索著北方的事情。
開春以后,留鎮和如其就發現,在兩處軍寨對出的草原上出現了以家族為單位的零星突竭茨牧民。因為當時衛署的全部精力都放在戰后重建上,而突竭茨人的活動范圍距離駐軍哨所又比較遠,所以商成要求兩地駐軍對此“嚴密監視謹慎行動”。此后兩三個月里突竭茨人一直在緩慢增加,但草原人在刻意地和趙軍保持距離,活動范圍一直停留在趙軍突擊范圍之外。顯然,這些都是草原上的小聚落,從某種比較嚴格的意義上來說,他們或許還不是突竭茨族,根本沒有能力對大趙構成威脅。軍寨駐軍也發現什么值得特別留意的動向。
進入五月,情況發生了變化。先是如其寨報告說,突竭茨山左四部開始大規模向南遷移。隨后,留鎮和嵐口也相繼有了報告,阿勒古三部、左右大騰良部和納罕王部也轉移到燕山北口外牧場。自六月中旬起,常有數十上百人一股的突竭茨部族兵前進到一線烽火臺附近進行偵察和試探。進入七月,突竭茨人的活動愈加頻繁,幾地的駐軍都和敵人有過“接觸”,互有點小傷亡,同時,離突竭茨東廬谷王的夏帳黑水城最近的留鎮方向報告稱,發現草原上有黑旗出沒。
對于這個情況,商成早有預料,所以一點都不感到意外。突竭茨人去年冬天在燕山吃了那么大的虧,遲早都會來報復。就算突竭茨人不來,他早晚也會找上門去……
現在的問題是,如今采取主動的突竭茨人會怎么做呢?這一回,他們的東廬谷王又會使出個什么花樣來呢?
他的目光久久地駐留在輿圖的上方。那里是大片大片的空白區域,只標注著很少的河流山川以及微不足道的幾個地名。但是這些地名異常地扎眼:莫干、阿勒古河、鹿河、黑水河、黑水城……
對他來說,黑旗和大帳兵一點都不陌生。黑水河上游的唐城,他也聽許多人說起過。但是突竭茨人的東廬谷王卻形象模糊,這個對手的出身、年齡、經歷、性格、喜好……他幾乎一無所知。這人完全就象個隱藏在霧中的謎一樣難以琢磨。為了了解對手,他調閱過衛署收集的材料,也找朝廷申請過相關的文獻資料。可令他失望的是,無論是在燕山衛府還是在兵部,他都沒能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他現在連這個人到底是叫格楞戎還是叫烏卜魯都鬧不清楚了,更不知道這人到底是突竭茨汗王的兄弟還是叔伯。他甚至都不能確定,這個東廬谷王和前幾年同上任燕山提督李慳“打交道”的那個東廬谷王到底是不是同一個人。資料太混亂了。渤海、燕山、定晉三衛各有一個衛府,也就各有一套情況系統,對人名地名的翻譯定名也就“自成一脈”。朝廷還有兵部和禮部,他們也有自己的情況來源。真真假假的情報完全摻雜在一起,讓他越看越糊涂。翻過幾大本卷宗,他唯一能確定的事情就是東廬谷王管轄的突竭茨左翼地域極大,東到渤海西到祁連山脈,幾乎面對整個大趙的北邊四衛。相對的,東廬谷王的權利也極大。另外,從去前年連續的兩場戰事來看,這個人在軍事上很有一套辦法,有耐心,眼光毒辣,善出奇兵,而且敢冒險;是很可怕的一個對手。
他唆著嘴唇,低垂下目光,瞳仁在眼瞼后閃爍著深沉的波光。
他突然想起來很早的時候和張紹的一場談話。
那時他剛剛假職不久,有一天,在談完公務之后,因為有點余暇,就和張紹隨便聊起了頭年的北征。張紹認為,北征失敗的最大原因就是朝廷識人不明,不該讓蕭堅出任燕山大總管一一老將軍是能打,但那是幾十年前的事了,如今上柱國掛念的是自己的一世英名,想的是身后令名,早就沒當年千軍踏破的氣勢,萬事只求一個穩字,不僅大軍行動緩慢,還舍不得放權,生怕別人冒進出紕漏,要不就是怕人搶了他的功勞,結果搞得將領們怨氣沖天。老楊度自請去右路軍坐鎮,說是右路軍情勢危急,其實還是躲著他走的原因更多一些。兵敗黑水城之后討論突圍的方向時,就有不少人提出向東走白狼山口,和楊度的右路軍靠攏,也是因為他死活不同意而只能作罷。究其原因,不過是因為向東走路程要多出一半,糧草接濟不上怕引起隊伍混亂一一說穿了,還是一個“穩”字。事實上,東邊才是正確的方向一一莫干突圍時楊度已經打到白狼山口,要不是有右路軍在后面拖著,突竭茨人不敢放膽追擊,只怕十個蕭堅也逃不回來一個。
他當時笑瞇瞇地給張紹一個評價:事后諸葛亮。
他記得自己在莫干時就提出過向東走,但是向東和右路軍匯合,大軍人吃馬嚼的,糧草確實是個大問題。右路軍急著來救援,絕不可能攜帶大量的糧食,中路軍突圍是為了找條生路,也不可能把囤積在莫干的糧食都帶上,要真是東去,那才說不定是場大災難……
張紹翻著眼皮問他:“那你覺得咱們輸在哪里?”
“輸的地方多。開戰之前后勤輜重準備不足,是一個原因。大軍已經抵達黑水城下,物資還在從中原過來;燕山境內兩個大庫一個在屹縣一個在燕州,離黑水城千里路程,大量的人力物力都耗在途中,這樣的仗蕭老將軍怎么能快得起來?李慳的左路軍和中路軍之間銜接不上,讓敵人鉆了孔子,是一個原因;但是也要看到,兩翼進展緩慢也拖累了大軍的前進速度。”說到這里,他停頓了很長時間,然后才幽幽地說道,“其實,真要讓我說,這場仗從一開始就很難打贏……”
他那時剛剛履任,是個既無威又無望的假職提督,頂多算個不怕死的匹夫,所以張紹也不怎么恭敬,帶著一絲嘲諷問他是不是另有什么高見。
高識淺見什么的他是說不上來的。不過他在養傷的時候從衛府和行營里借了不少不那么機密的公文出來看,檔案看得多了自然也就漸漸地琢磨出一點東西。北征大軍之所以敗,原因當然很多,但是從根本上,戰略意圖和戰術目的混淆不清才是最大的原因一一東元十九年的北征,大趙到底是要干什么?是要進行區域性的戰略決戰呢,還是要進行一次懲罰性的報復?假如是一次報復行動,那么就該以示威和無差別打擊為主。這種行動不需要出動多么龐大的軍隊,從燕山衛軍中隨便抽調一兩個騎兵旅就足夠了。假如是區域戰略決戰一一時機是否成熟姑且不論,也有動搖統治基礎和殲滅有生力量兩種區分,前者可以用集中兵力攻克某個標志性的城市一一比如黑水城一一來實現,后者可以通過圍點打援來完成。或者避開突竭茨人的主力,在山左四部或者大騰良部這些部族里挑一個軟柿子來捏,務求一擊必中殺一儆百,同樣能起到相同的效果。
聽了他的看法之后,張紹有很長時間都沒有說話。
商成認為,左路軍的失敗并不全然是李慳的責任,北征的戰略意圖不明確,戰術目的混亂,才是失敗的真正根源。既然要打黑水城,就該一鼓作氣,不應該半路分兵左路;假如要想伺機殲敵并予敵重創,那么就應該圍點打援,或者主動尋找戰機。比如當時右路軍一直在和山左四部糾纏,雙方旗鼓相當斗得難解難分,假如此時大軍按兵不動而由渤海衛派出一隊奇兵去抄山左四部的老巢,那戰果就不用說一一必然是輝煌無比;而且右路軍大勝之后也能騰出手來威脅黑水城側翼……
當然了,這只能算是兩個人私下里的談話,并不是朝廷對北征的真正總結。實際上,到現在為止,朝廷對北征也沒有給出一個最終的說法,只是處理了一批與此有關的將領而已,李慳被充軍,楊度被解職,蕭堅賦閑,一大批將領被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