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數百人高聲齊喊,“萬歲”響徹長安。
這話劇中給人帶去的只是痛快,可是當他們親眼所見話劇中的場面實現,那真的非常震驚,而且還有一種夢想成真的感覺,他令人興奮了,一個人將一艘這么大的船拖入河中,這在以前是完全無法想象的。
李治一顆懸著的心終于落了下來,整個人也顯得非常亢奮,只覺自己牛逼哄哄的,這風頭出得真是太爽了,而武媚娘則是在一旁細心的幫他擦著汗。
待陣陣馬屁過后,李治倍感震驚的朝著閻立本、韓藝問道:“二位愛卿,這究竟是為什么,難道真如話劇中所言的那般么?”
閻立本立刻道:“回稟陛下,正是如此,這一切都是來源于韓侍郎的賢者六學,若是沒有力學的出現,只怕有人想到,也不能做到如今這般巧妙。”
這老頭開竅了,知道如何拍韓藝的馬屁了。
那個白面小公子激動道:“我要學賢者六學。”
他現在覺得賢者六學真是太牛了。
可是很快,他就被不少人“兇惡”的目光給瞪著縮到后面去了。
李勣突然道:“既然這賢者六學能夠令一個人拖動恁地大的船只,若是可以應用拋石車和弓弩上面,那豈不是如虎添翼。”
不虧是軍事家,一下就聯想到軍事上面。
不少人都紛紛點頭。
閻立本愣了下,道:“司空言之有理,雖然我并未想到這一點,但是絕對可以應用到武器上面。”
李勣兩眼放光,不免想到到時攻城拔寨之時,直接用巨大的石頭將城墻都給夷為平地,用強勁的弓弩斬敵上將于千里之外,那唐軍必將戰無不勝。
閻立本又道:“非但如此,這船塢的出現,可謂是拯救了上千工匠,想當初隋煬帝造船,工匠必須在水中建造,成百上千的工匠因常年泡在水中導致下身腐,從而喪失生命,而且要耗費比現在十倍的人力。”
十倍?李治不免一驚,瞧著韓藝笑道:“韓藝,看來你這賢者六學的確有著莫大的用處呀!”
你這不是廢話么!韓藝道:“回稟陛下,不是微臣自夸,如果沒有賢者六學中的理論基礎,第一次恐怕都不會這么順利,這一切的一切都是來自于計算,當經過上千遍的反復推算,得出來一個準確的結果,那么成功就是必然之事。”
武媚娘也很開心,笑道:“你恁地年輕,又沒有讀過什么書,竟然能夠創造出恁地精妙的學派,真是令人難以置信啊。”
韓藝卻是惶恐不安道:“不不不,皇后過獎了,微臣能夠創造賢者六學,并非是微臣聰明,這都是因為陛下和皇后。”
李治好奇道:“因為朕?”說著,他又呵呵一笑,道:“這馬屁你就別拍了,朕可沒有幫助過你什么,朕也不懂這些。”
韓藝卻是異常認真道:“陛下謙虛了,微臣絕非是溜須拍馬,微臣句句皆是出自肺腑之言。”
李治見他還真不像是開玩笑的,不免好奇道:“那你倒是說說看。”
韓藝道:“倘若微臣生在秦朝,那恐怕早就被那些法家代表給殺了,倘若微臣生在漢朝,亦早就讓那些頑固大學士給殺了,倘若微臣生在兩晉時代,恐怕微臣也早就讓貴族給殺了。幸運的是,微臣生在大唐,我大唐政治清明,文明之開放,曠古爍今,我大唐的文化,更是到達登峰造極之地,傲視天下。秦皇漢武雖然偉大,但他們卻非常頑固和急進,要么獨尊法家,要么獨尊儒術,又怎及我大唐的海納百川。
尤其是陛下和皇后,自古以來,君王皆是重農抑商,可是陛下卻破格微臣這個商人為官,并且下旨創辦賢者六院,而皇后也是積極開辦學院,讓士農工商之子弟,又不分男女皆可前來求學。太宗圣上曾言道,自古賤狄夷,貴中華,朕獨愛如一。可陛下和皇后是,自古賤工商,貴士農,賤女,貴男,可陛下、皇后卻獨愛如一。這才是真正的愛民如子,這才是真正的仁政治國。
若是沒有陛下和皇后,那么這一切都不會發生,其實儒、法、道、佛、賢者六學都不過是我大唐文化的冰山一角,可見我大唐文化已經漸漸集大成者,微臣敢預言,儒、法、道、佛等等學派會跟如今的胡漢融合一樣融入我大唐,融入每個百姓的骨髓里面,不分彼此。而陛下和皇后如今做的這一切,必將名垂千史,成為我大唐最為寶貴的財富,造福后世子孫。”
李治不過就是隨口那么一說,可卻引出韓藝這一番長篇大論,頓時是鴉雀無聲,每個人都是目瞪口呆。
許敬宗、李義府,包括一些既得利益者,都想出來反對韓藝,因為韓藝這一番話,巧妙將士農工商,佛法道儒都擺在同一個層面上,這嚴重損害了他們的利益,不管是儒家,還是道家,因為這就破壞了森嚴的等級制度。
可是他們不敢,因為韓藝還將李治和武媚娘擺在人上人的地位,李治是得益者,皇帝天天喊著愛民如子,以仁政治天下,工商也是陛下的子民,這話站在李治的角度上來看,是沒有任何問題的,誰反對這一觀點,就是反對儒家仁政,反對皇帝籠絡人心的口號,更為重要的是,韓藝巧妙的暗示李治已經超過了李世民。
按理說李世民這么偉大,唯一的天可汗,而李治又這么年輕,怎么可能超過李世民,但是韓藝卻從另一方面證明了這一點,至少說明李治是完全可能超過李世民的。
這就恰恰言中了李治的心思,李治從即位以來,就在思考這個問題,如何超過李世民,至少要擺脫李世民的陰影,不要總是聽到他是李世民的兒子,而是要聽到李世民是他的父親,但是一直以來,他自己都覺得李世民各方面都做得非常完美了,很多地方值得百姓歌頌的,自問很難超過李世民。
這一下韓藝給他指出一條路來,你李世民狄夷中華,獨愛如一,民族政策已經讓你弄了,那我搞階級政策,我士農工商獨愛如一,以前胡漢是水火不容,圣人都蔑視狄夷,就跟士農工商的嚴格階級制度是一個道理。
你李世民既然冒天下之大不韙,打破了自秦以來的胡漢界限,成就了你天可汗的美譽。那我李治為什么不可冒天下之大不韙,打破士農工商的界限,李世民本就是一個突破很多傳統的皇帝,不然開明不了,李治要超過李世民肯定也要打破一些傳統,而這個階級政策的受益者,比你的民族政策要多得多,因為也包括狄夷在內。
你只是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但你還是弄了氏族志,區分貴賤,但我貴賤也獨愛如一,我提拔農家出身的韓藝做宰相,并且韓藝還如此之成功,你推行的儒道并行,我奠定大唐文化,儒道都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你在東突厥弄得是一國兩制,我直接在西突厥推行大唐制度,直接將那塊地納入大唐版圖。
如此一來,李治便可全面超過李世民。
原本還在迷茫中的李治,茅塞頓開,一切的一切在他的腦海中凝聚在一起,形成了屬于他的政治主張,內心出現從未有過的澎湃,手都在微微顫抖,但是他也不蠢,并沒有順著韓藝的話,下旨廢除士農工商,因為他知道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決的問題,他更加看重的是大唐文化,一旦大唐文化成形,那么漢文化就會被取代,到時中原、胡地都會以唐文化自居,而非是漢文化,這聽上去挺隨意,但卻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構想,如果實現了,那真是不得了,哈哈一笑,道:“好一個大唐文化,說得好,哈哈!”
士農工商暫時還碰不得,這會影響國家主要政策,但是儒道佛法是可以碰的,因為唐朝歷代君主都從未講過自己要罷黜百家,獨尊xx,因此一旦李治認同“大唐文化”這個理念,那你們就別爭第一了,大唐文化至上。
這些大臣們,包括皇室成員中,各個學派都有,還有一些人遵從很多學派,在位時就遵從儒文化,退休之后就遵從道家文化,他們也沒有話說,畢竟李治沒有否定任何一個學派,只不過將他們凝合在一起,形成了大唐文化,大家爭都不敢爭,因為沒有哪個學派可以凌駕于國家之上的,你把李治弄的不開心,李治直接將你的學派踢出大唐文化,那你的學派就肯定屬于旁門左道了。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眾人又齊聲高喊。
而武媚娘則是趁機給了韓藝一記贊賞的目光。
這小子真是太會說話了,絕對的心腹,韓藝那一番論調,將武媚娘和李治牢牢綁定在一起,簡直就是皇室界的神雕俠侶,等于武媚娘也有自己的政治主張和政治遺產,她太需要這些了。
李治突然就變得無比的認同賢者六學,興致勃勃的又去到那個露天式的船塢。
閻立本悄悄來到韓藝身邊,滿面崇拜之色,悄悄豎著大拇指道:“韓侍郎,你真乃神人也。”
韓藝干笑道:“閻尚書是暗諷我只會拍馬屁么?”
“不不不!”
閻立本慌忙的搖搖頭,心想,馬屁拍到你這種地步,那就不能說是馬屁了,而是一門學問了。
不禁是杜正倫,很多人都看著韓藝,這小子還真是能忽悠了,他那一番話涉及到很多禁忌,如果分開說的話,那會被人辯駁的體無完膚,但連在一起說,偏偏就沒有一個人敢站出來反駁他,不服都不行啊,
來到船塢旁,那場面要更加壯觀了。
閻立本跟李治他們介紹這個船塢的原理。
杜正倫捋須道:“想當初隋煬帝修建如此規模的大船,是勞民傷財,可如今卻能夠很好的避免這一點,真是了不起啊。”
韓藝立刻道:“杜侍郎真是一語中的,賢者六學就是以工施仁,用智慧去幫助百姓解決困難,讓百姓有更好的生活。”
杜正倫呵呵笑著,臉色有些怪異。沒有必要吧,你這宣傳已經到了無恥的地步,不管說什么,你都要說賢者六學,還能愉快的聊天么。
李治也是笑而不予置言,讓閻立本可以開始了。
閻立本一聲令下,開始往里面灌水,很快,水面就與外面的平齊了,然后就是打開閘門,這閘門非常厚重,但因為有了滑輪組,那就不是問題了,但見閘門緩緩打開,大船緩緩駛入河中。
又是一陣驚呼聲響起。
但見一根根木柱緩緩立起,大家紛紛睜大眼,這是什么情況,因為這船在船塢中時,這木柱也是在木架上的,負責固定船只,卻卻沒有想到動了起來,漸漸的就豎立了起來,成了掛帆的桅桿,要知道以前沒有可以躺著的桅桿,建好就是豎起的,只見那桅的上方是一根根長繩連著船的邊緣,那里有著一個轉輪。
眾人一看,立刻明白過來,簡直是嘆為觀止,這設計真是太神奇了。
李治好奇道:“這是什么做到的?”
閻立本道:“這都是臣根據韓侍郎的滑輪定律設計的,在桅下面有著一個活動的轉軸,可豎可躺。”
許敬宗好奇道:“閻尚書,你為何要這般弄。”
閻立本道:“若不這么設計的話,難么這船就無法停靠在船塢內。”
這個問題真是蠢的要命,這露天的還好,但是那邊有屋頂的船塢,你要還想以前那般弄,你這屋頂要弄多高啊!
許敬宗眨了眨眼,不免顯得有些尷尬。
李治看得卻是極其起勁道:“二位愛卿皆是鬼斧神工,朕一定重重有賞。”
韓藝突然眼眸一轉,道:“陛下,微臣有本上奏。”
李治一愣,這時候你來個有本上奏,什么情況,道:“愛卿想說什么?”
韓藝道:“微臣建議將這船塢賣了。”
ps:求訂閱,求打賞,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