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希特勒上臺后不久便開始處心積慮的擴軍備戰,世仇法國被他列為第一假想敵。
為了突破法國人構筑的馬其諾防線,希特勒下令研究超重型火炮。
經過對馬其諾防線的秘密偵查,德國陸軍兵工署提出,這種重炮的射程應在32千米以上,炮彈的威力要能穿透1米厚的鋼板或5米厚的鋼筋混凝土墻,并責成克虜伯兵工廠承接巨炮的研發與生產。
克虜伯兵工廠在接受任務后,對當時所有的野戰火炮鐵道炮要塞炮進行研究后認為,現有武器無法達到要求,至少要用700毫米口徑的巨型火炮才能摧毀馬其諾防線。
1936年3月,希特勒親自視察了兵工廠,決定試制800毫米的火炮,古斯塔夫列車炮的口徑最終定型。
1942年初,克虜伯兵工廠終于制成了這門超重型巨炮,并以克虜伯家族掌門人古斯塔夫克虜伯的名字命名。
德國陸軍以700萬馬克買下了古斯塔夫列車炮,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后,陳道迫不及待地將被寄予厚望的古斯塔夫列車炮拉上了蘇德戰場。
古斯塔夫列車炮戰斗狀態的全長達53米,高12米,全重1488噸,卡爾自行榴彈炮原本就足夠大,但是和古斯塔夫列車炮比起來,仍舊是發育不良般的存在。
遠遠地,陳道就方的空地鋪設著四道鐵軌,鐵軌上停放著一個巨無霸,巨無霸的身上和周圍空地,數以千計的人群正在忙碌不停。
陣地四周部署了高炮部隊和警戒飛機,大量步兵巡警和警犬在周圍10公里內日夜巡邏。一旦發現敵機接近,立即由工兵施放煙霧掩護。
為了伺候這個巨無霸,直接參與發射的部隊達到1400人,而全部參與指揮操作警衛的總人數達到4000人以上。
和833重型迫擊炮營的營長是由上校擔任一樣,古斯塔夫列車炮的炮長同樣是高配。由一名炮兵科出身的陸軍少將指揮。
等飛機停穩,陳道跳下飛機,輕而易舉的在人群中找到炮長斯佩克少將。
斯佩克少將是一個體型消瘦下巴很尖帶著一副金絲眼鏡文雅的將軍。
只是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陳道深知這位將軍只是貌似文雅,骨子里和他一樣,充滿對暴力美學的向往。
“羅森將軍,你終于來了。剛才那陣雷鳴是833炮兵營的杰作嗎?”斯佩克少將問道。
“833炮兵營‘卡爾’先生們的動作已經趕在前面,你最好趕在它們將布列斯特要塞轟成平地前完成調試。否則我們下一次實戰恐怕要等到兩三個月之后。”
斯佩克少將自豪地說道:“經過我們全體炮組成員的辛勤工作,我們至少可以提前兩個小時打出第一炮。”
陳道眼睛一亮,心說這個四眼少將竟然有這種出色的組織能力,還真是小瞧他了。
“太好了,既然這樣,我決定將強拆中心堡壘的重任留給你。”陳道說道。
斯佩克瀟灑地敬了個軍禮,隨后靠近陳道,壓低聲音問道:“羅森將軍,我們的下一個目標是哪座要塞?還是哪個城市?布列斯特要塞實在是太小了。總計只有中心堡壘和三個分要塞這么四個目標,我們打不上幾發炮彈就會結束這場戰斗,實在是無趣的很,我和我的部下們需要一個能夠讓我們盡情傾瀉炮彈的目標。這個目標必須要足夠大,足夠堅固“
“如果不出意外,我們的下一個目標是偉大的弗拉基米爾伊里奇烏里揚諾夫同志,足夠滿足你的暴力需求。”陳道說道。
弗拉基米爾伊里奇烏里揚諾夫?這個人是誰?貌似沒什么名氣。
斯佩克少將一時沒反應過來。回憶了好半天才啞然失笑。
“明明是列寧同志,你為什么要說他的本名?我已經迫不及待想去列寧格勒了。”
兩人邊走邊聊,很快來到古斯塔夫列車炮的裝填部。
古斯塔夫列車炮個頭奇大無比,它的炮彈的體積也是和炮的體積成正比。
一枚穿甲彈重1噸,一枚高爆彈重8噸,推進燃料在8噸到2噸。需要用起重機協助才能完成裝填工作。
陳道站在一枚穿甲彈前,接過一旁炮手遞過來的白色蠟筆。
“羅森將軍,按照慣例,第一枚炮彈上需要書寫一些送給敵人的祝詞,請寫下你對布列斯特要塞守軍的祝福吧,我們的古斯塔夫會將您的祝福送給俄國人。”
陳道周圍的裝填手,們是滿懷期待。思索了一陣后說道:“你知道,我也是一名裝甲兵指揮官,在裝甲兵內一句俗語,‘口徑即正義,炮塔即真理’。我們的古斯塔夫沒有炮塔,我只好引用半句俗語送給我們的俄國朋友。”
說完,陳道提筆在炮彈散發著金黃色金屬光芒的彈身上寫下一行大字。
口徑即正義!
“斯佩克將軍,拜托了,請將我們的正義送給對面的俄國人。”
“包在我身上。”
二十五公里外,布列斯特要塞,中心堡壘與科布林要塞的中間地帶,一座被摧毀的蘇軍機槍陣地上。
機槍副射手,一等兵米勒的身體瑟縮在沙袋后面,仰面朝天,大口穿著粗氣。
他的雙手緊緊掐著右側大腿根部,墨綠的軍褲被鮮血染紅一大片,一根皮帶緊緊勒住大腿。
米勒的右邊,機槍射手雷恩同樣是背靠沙袋坐在地上,腦袋垂在右側肩膀,雙眼緊閉,已經沒有呼吸,右側臉頰上,鮮血自彈孔中汩汩流出,染紅了他的右肩。
米勒的左側,觀察手米歇爾懷抱著mg42機槍,直挺挺地坐在地上,雙眼直勾勾盯著腳下的地面。
“再堅持一段時間。會有援軍來救我們的。”米勒說道。
米歇爾頭也不抬,沉悶地說道:“我相信會有援軍來救我們,但是我不知道我們能不能堅持到那個時候?俄國人的狙擊手實在是太可惡了。”
“整座要塞已經被我們團團包圍,占領只是時間問題。在獲救之前,我們要小心一點,我猜那個家伙躲在中心堡壘的上面,打中我的那顆子彈就是來自那個方向。”
米歇爾眼西面的中心堡壘。目光先后在頂部的炮塔機槍口等處轉了一圈,隨后收回目光說道:“雷恩也是被來自那個方向的子彈打死的。”
米歇爾說著摸出兩粒水果糖遞給米勒。
“你失血太多。補充點能量。”
“謝謝。”
米勒剝開水果糖的糖紙,剛剛把糖塊塞進嘴里,耳邊就聽到一連串震天動地的爆炸。
這陣爆炸聲嚇得他舌頭一卷,幾乎讓糖塊吞進氣管
“咳咳咳”
咳嗽了好半天,米勒才將咳出糖塊,臉已經憋的通紅。
米歇爾放下輕拍米勒后背的右手,指著西南方向興奮地喊道:“快列斯波爾要塞完蛋了。”
米勒抬頭就見西南方向揚起漫天的灰塵和濃煙。捷列斯波爾要塞被籠罩在中間。
煙塵散去后,捷列斯波爾要塞附近忽然爆出密集的射擊聲和喊殺聲。
“一定是我們的人正在攻打那個要塞,等那個要塞被占領,援軍肯定會來救我們出去。”米歇爾說道。
“等上級的命令。”米勒說道。
米歇爾的猜測很快得到證實,沙袋后面響起幾聲清脆的槍聲,一個傳令兵隨后翻過沙袋,滾落到米歇爾的身上。
扶著那個傳令兵坐直身體之后。米歇爾認出是排部的傳令兵貝羅。
“排長讓我通知你們,援軍很快就到,等援軍到達壓制住敵人的火力之后,我們要優先組織傷員撤離。”
“終于等到了,我們只是暫時撤退,然后還會回來報仇的。是不是?”米歇爾問道。
“我不知道,不過我猜會的。”貝羅說道。
“附近哪里還有我們的人?我要去告訴他們。”
“那里,還有那里,都有我們班的人,不過我勸你還是用喊得比較好,附近有俄國人的狙擊手,你出去很危險。”米勒好心地提醒道。
貝羅說道:“來這里的路上。我已經感受到狙擊手的熱心照顧。”
陣地上很快響起貝羅的喊聲,隱藏在各個角落的德軍也用喊聲回答。
“任務完成,我回去了,你們小心。”貝羅說道。
“你也小心。”米勒和米歇爾說道。
貝羅對兩人點點頭后,猛吸幾口粗氣,隨后一挺身翻過沙袋,向來路跑去。
幾秒鐘后,米勒聽到兩聲清脆的槍聲,痛苦的聲隨之傳來。
“貝羅,你還好嗎?”米勒扯著嗓子大喊道。
“我的右邊小腿中彈了,那個該死的家伙躲在中心堡壘正中的那個炮塔后面,距離大約二百米,我口的閃光了,他不知道在向誰開槍。”
米勒腦海中勾勒出貝羅捂著小腿的影像,急忙喊道:“你找一個地方躲好,等待援軍到來,不要亂動。”
就這樣,每當有德軍士兵在空地跑動或是因為其他動作不小心暴露,都會遭到蘇軍狙擊手的偷襲,有時候甚至是機槍掃射,135團一營二連剩余的九十多名士兵被困在中心要塞附近動彈不得。
蔚藍的天空中,金色的太陽爬到正中央時,捷列斯波爾要塞內的槍聲依舊沒有停止,只是明顯地稀疏下來,宣告那里的戰斗已經進入尾聲。
米勒靠在沙袋上,任憑毒辣的陽光照在臉上,卻不敢動彈,唯恐蘇軍的狙擊手發現自己。
他和米歇爾,還有貝羅,三人不時地喊幾聲,互相給對方打氣。
在加油與鼓勵聲中,傳說中的援軍終于開始行動。
迫擊炮彈飛行時特有的“日日”聲中,中央堡壘和科布林要塞附近落下一連串炮彈,毒蛇吐信般的嘶嘶聲中,大片的煙霧升騰起來,覆蓋在戰場上。
一支突擊隊利用煙霧的掩護,迅猛地沖向中心堡壘,沿途收攏被壓制住的德軍士兵,搭救傷員,更多的突擊隊員則是架起機槍,壓制附近的蘇軍火力。
軍到來,被困的德軍士兵士氣大振,米勒和米歇爾也不例外。
米歇爾大著膽子蹲起身,在沙袋上架起mg42機槍,槍口指向中心堡壘上,貝羅說起過的炮塔。
煙霧并沒有完全籠罩炮塔,米歇爾扣動扳機,對著炮塔打出一連串的點射,試圖壓制里面的蘇軍狙擊手,為突擊隊的沖鋒提供掩護。
突擊隊強有力的進攻取得了圓滿成功,他們頂著蘇軍的火力沖到被困的德軍身邊,隨后在三號突擊炮的掩護下脫離戰場,并帶走了全部傷員。
當最后一批被困的德軍離去時,兩枚綠色煙霧彈落到中心堡壘附近。
目的綠色煙霧,天空中盤旋的一架fi282直升機上,炮兵觀察哨果斷下達了開火命令。
接到命令,日后讓蘇軍聞聲色變的古斯塔夫巨炮發出它在蘇德戰爭中的第一聲怒吼,長達32米的炮管噴出黑紅相間的烈焰,1噸的穿甲彈旋轉著飛出炮口,砸向綠色煙霧覆蓋的中心堡壘。
兩米厚的磚墻猶如一層薄薄的玻璃,巨大的穿甲彈輕而易舉的穿透。
穿透中心堡壘的屋頂后,穿甲彈去勢幾乎沒有減弱,又在堡壘內部的地面鑿出一個幾乎兩米的大洞。
大洞下面,黑暗籠罩的地下深處,響起一連串巨大的撞擊聲后,一切重歸寂靜。
幾秒鐘后,宛如一只隱藏在地心深處的地底妖獸重新怒吼,強烈的颶風吞噬一切的火焰
自洞口噴射而出,隨后撕裂要塞的屋頂直沖天空。
沖擊波所過之處,混凝土鋼筋磚石瓦礫和人體漫天飛揚,噴泉般噴射到上百米的空中,隨后又天女散花般墜落。
沒有人能夠無視這種毀滅性的力量,米勒一等兵也不例外。
躺在一個擔架上,他盯著后方直沖到天際,幾乎遮蔽太陽的黑色煙柱,嘴里喃喃擠一句話。
“炮兵萬歲。”
米勒一等兵的頭頂,陳道坐在直升機的后座上,興奮地喊道:“這就是正義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