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亮了!
洪水漸漸退去,碎葉城重又顯現出來。
只是此時的碎葉城,已經全沒有早先那西陲重鎮的風貌。此前,這座擁有數萬常住人口,外加近十萬流動人口的城市,此刻卻是一片狼藉。洪水退去后,大地泥濘,變成了一片沼澤。行走其上,一個不小心就會陷入泥坑,半天才能脫身。
沼澤中,尸體隨處可見。
其中不泛有牛羊的尸體,但更多的,還是人的尸體……
也幸虧碎葉城最近局勢不穩,特別是阿勒皮家堊族的滅亡,使得不少人遷離,也令更多人止步于碎葉河谷外。否則的話,這一場洪水,碎葉城的死傷會更加驚人。
保大軍是在正午時才進入碎葉城,那時候的情況,已好轉許多。
到傍晚時,楊守文帶著黃胡子也抵達碎葉城外。
他抵達碎葉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尋找楊十六和封常清的下落。可是偌大的城市,又該從何處尋找?
幸虧李客突發奇想,提醒楊守文道:“楊君,水淹碎葉城的計策既然是丑奴想到的,那他很可能會猜到,楊君會以這種方式來攻城。所以,他會找碎葉城的高地藏身,而碎葉城地勢最高處,便是大清坊……他們并不熟悉碎葉城的情況,所以也找不到更隱秘的藏身之所。所以,彌勒瓷坊對他們可能更有安堊全感吧。”
“彌勒瓷坊?”
楊守文聞聽,頓時醒悟過來。
他連忙讓李客帶路,一行人匆匆趕到彌勒瓷坊。
才抵達彌勒瓷坊的時候,楊守文也嚇了一跳,因為這彌勒瓷坊已經變成了廢墟。
好在有李客帶路,領著他們找到了后院的地窖。
當初,李客在建造地窖的時候考慮的很周全,把地窖分為兩層,上層可以藏人,下層則挖通出去,一直延伸到大清坊外。加之大清坊的地勢確實很高,洪水雖然兇猛,但是并沒有給大清坊帶來太多的損毀,以至于當楊守文他們找到封常清兩人的時候,兩人躺在爛泥之中,昏迷不醒……好在,都沒有性命之憂。
楊守文總算是松了口氣,整個人也變得輕松許多。
他把封常清和楊十六抱出地窖,隨后便命人把他二人送去治療,并安置在城外高地……
沒辦法,碎葉城已經變成了澤國,根本無法入住。
除了大清坊可以駐扎一些人馬之外,其他地方……更不要說,城中的房舍十之七八都被大水沖垮。
楊守文顯得有些沉默,看上去并不是很高興。
戰爭的殘酷!
此前,他雖然經歷了昌平之戰,但結果畢竟是保住了城池。
所以對于這破城后的情形,了解并不充分。從大清坊返回城外駐地的路上,楊守文看到無數從洪水中逃生的幸存者,在廢墟中尋找自己的親人。而那些確定自己親人已經死去的人們,則放聲大哭。哭聲,在碎葉城廢墟的上空回蕩不息……
從城外,傳來了蘇爾奈吹奏的樂曲聲。
那樂曲聽上去很是悲涼,讓原本心情就不是很好的楊守文,更感到了一種莫名的壓抑。
勝利了!
可是說好的喜悅呢?
楊守文沒有感受到,內心里只有一種凄然的感觸。
“楊君不要如此傷感,其實對碎葉城而言,這也許是最好的結果。”
李客跟隨在楊守文的身后,見楊守文的情緒低落,一開始有些疑惑,但很快就明白過來。
對于這位來自洛陽的特使,李客真的是有些看不明白。
他聽過楊守文的大名,知道這是個文采飛揚的人;不過在經歷了那晚的叛亂之后,他也知道,楊守文同樣身手強悍。他可以為了自己的徒弟不顧一切奪取保大軍的軍權,也能夠為了攻破碎葉城,不惜水淹碎葉河谷。但是轉過身,卻又在為這一場戰事中喪命的無辜者流淚、傷感……這位特使,究竟是怎樣一個人呢?
李客覺得,楊守文的身上充滿了矛盾,令他感受到一種邪異。
嗯,就是邪異!
不過,眼見楊守文興致不高,李客還是覺得應該加以勸說才對。
“如果薄露站穩了腳跟,整個安西都將處于動蕩。
而且,一俟朝廷大軍開拔過來,這碎葉城百姓的結局,恐怕會更為凄慘。到時候,朝廷為了威懾安西,肯定會大開殺戒。那時候,這些居住在碎葉城的人們……
現在,城破了,他們看似無家可歸。
但實際上,也算是給他們留下了一條生路。只要西域商路不斷,河西走廊暢通,這里很快就會恢復生機。你看,那些人雖然流露悲傷之色,但并未失去希望。”
希望?
楊守文停下腳步。
他站在一塊空地上,看著來來往往的人們。
片刻后,他轉身眺望碎葉河谷……夜幕已經籠罩碎葉河谷,但是那河谷之中,卻滿是星星點點的火光。人們在尋找親人的同時,何嘗不是在尋找著一種希望?
待來年,這片土地就會重現生機,恢復往日的生趣。
“李君,謝謝你。”
楊守文的心情并未好轉,但是已沒有此前那種壓抑的感覺。
他突然道:“李君,你真不愿意等事情結束之后,隨我返回洛陽嗎?”
這李客,絕對是一個人才。
他有著非凡的洞察力,同時也有上佳的口才。
這要是在三國或者春秋戰國,那就是一個縱橫家,一個策士的水準。可惜到了唐代,縱橫家和策士的時代已經過去,即便李客有這樣的能力,也只能成為一個密探。
但是,楊守文覺得,他的身邊也許需要這樣的一個人才。
李客猶豫了!
說實話,他有些心動。
但是他同時又是一個內心極其堅定的人,他有自己的目標,更不愿意輕易嘗試改變。
不過,李客可以感受到,楊守文是真心在邀請他。
雖然對于楊守文如今在朝中具體是什么狀況并不了解,但從楊守文手持太堊子定命寶來看,他的地位絕非等閑。
李客沉吟片刻后,輕聲道:“楊君美意,李客感激不盡。
但是客如今,并不想離開安西。不過,客想要為楊君舉薦一人。若楊君得此人,勝客百倍。”
楊守文一怔,似乎沒想到李客會給出這樣的答案。
他有些好奇問道:“李君,你要為我推薦何人?”
“我有一位兄長,正值不惑之年,才學和智謀勝我百倍。
他著有一部奇書,名曰《長短經》,可惜無人知曉。我正是看了他這部書,才有如今的才學。楊君若能請得他出山相助,相信一定能夠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長短經?
楊守文心里一動,那好奇心也變得更盛了。
《長短經》,我好像聽說過。
他前世曾看到過這本書的介紹,說它是一部小資治通鑒。
據說,連太祖也曾點評過這本書,說資治通鑒講的是陽謀,而長短經說的是陰謀和詭計。
不過,由于前世看過太多這樣的介紹,而且很多都是名不副實。
所以楊守文也就看了一下介紹,并沒有往心里去。可是沒想到,李客竟然認識這部書的作者?
李客的才能,楊守文已經見識過了。
那么他這么鄭重其事的推薦,說明那個長短經的作者,的確是有真才實學。同時,也使得楊守文對長短經的內容產生了一絲好奇。他有些后悔,前世忽略了這本書。
“敢問李君,你說的這位奇人,高姓大名?”
“我這位兄長,姓趙名蕤字太賓,號東巖子,是梓州鹽亭人氏。”
姓趙,那就沒錯了!
楊守文依稀記得《長短經》的作者好像是姓趙,但是具體叫什么名字,卻記不太清了。
梓州,鹽亭?
楊守文默默記住了這個地名。
不過,他旋即又想起來一件事:記得陳子昂好像也是梓州人……圣歷元年一別,陳子昂返回梓州便再無消息。
雖然楊守文不太喜歡陳子昂,但那畢竟是一位名人。
梓州,還真是一處人杰地靈,藏龍臥虎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