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hello,企鵝!”
南極大陸,張譚和蘇莎裹成粽子,跟著旅游團來到了這里,欣賞遍地企鵝的美景。
拍照,踩雪,看懸掛在天際線上的太陽。
南極之旅或許很短暫,或許也很無趣,但是卻充滿了一種人生的成就感。
回去的船上,張譚摟著蘇莎看船破冰,豪情萬丈的說:“我這輩子一定要完成四項壯舉去四個一般人去不了的地方!”
“哪四個地方?”
“南極、北極、喜馬拉雅山、外太空,目前成就進度1/4……當然,如果科技發達了,我還想去月球,去火星,甚至飛出太陽系,向宇宙的深處漂泊,看看還有什么是韓國人的,思密達!”
“雖然我很想要陪你一起,但是,喜馬拉雅上那么高,怎么爬呀。”蘇莎皺著眉頭,苦惱的說,“很多人聽說怕喜馬拉雅山,半路上就給雪崩卷走了。”
“傻呼呼的你,去喜馬拉雅山又不一定要自己爬上去,可以坐直升機飛上去啊,拍個照意思意思不就成了。”
“啊,你這是作弊。”
“這怎么能是作弊?我只說‘去過’,沒說怎么去,難道還要我自己飛上月球么。”
“哼。”
一個半月的蜜月,張譚也不是天天都在瘋狂的玩,偶爾也會在閑著的時候,構思電影和小說。
電影劇本他是陸續在寫,存了好幾個。
小說最近在忙著《陸小鳳傳奇》。去蕪存菁。爭取把這個系列寫成一部50萬字的小說。
原著古龍寫了七部,《陸小鳳傳奇》、《繡花大盜》、《決戰前后》、《銀鉤賭坊》、《幽靈山莊》、《鳳舞九天》、《劍神一笑》。后來央視電影頻道新增了《陸小鳳前傳》、《鐵鞋傳奇》、《血衣之謎》三部改編的影視作品,擴充為十部。
因為有幾部看的頻率不高,所以現在,張譚大部分情節都記不得了,只記得一些經典的內容,譬如葉孤城和西門吹雪。在紫禁之巔決戰。
一劍西來的劍神西門吹雪。
天外飛仙的白云城主葉孤城。
兩大巔峰高手的決戰,當時可以說把尚且年輕的張譚,給帥出了一臉鼻血。
可以說古龍的小說影視成就不如金庸的小說,論及人物的厚度也不如金庸筆下的大俠,但是古龍筆下的人物,有一種天然的魅力,讓人記憶深刻,深深折服。
張譚此前已經創作完了金庸最好的幾部小說,但卻只寫了一部古龍的《小李飛刀》。還是閹割版,后續的故事,全交給博納影業拍電影續集了,心中未嘗沒有遺憾。
所以。
休息了幾年時間,用拍電影換換頭腦,現在又手癢癢。要動筆寫《陸小鳳傳奇》。
“古龍的小說難寫。饒是我現在記憶非常好,小說很多內容記的清清楚楚,寫《小李飛刀》還是磨了小半年。這本《陸小鳳傳奇》,估計也得小半年時間……不過不著急,慢慢來,電影是主業,小說是閑暇的興趣吧。”
這幾年武俠小說隨著張譚的封筆,輝煌不再,也伴隨著玄幻的崛起,武俠徹底走了下坡路。
張譚已經被封為了武俠最后一位名家。同時也是最輝煌的一位。
“自譚張之后,武俠可以絕也。”人大教授李啟儒,不止一次做這樣的感慨,作為一名喜好武俠研究的教授,他真正感覺到,張譚把武俠小說拔高層次太多。
看過張譚的小說,再去讀別的武俠小說,大概可以用“味同嚼蠟”來形容。
這也是很多武俠迷的心里話。
西南大學教授韓云波在自己的專欄里,經常惋惜張譚的封筆:“我們見證了武俠最后的輝煌,見證了譚張用文字把武俠寫到前無古人的高度,時至今日,譚張封筆,再無能扛起武俠大旗的作者了,可謂后無來者。”
這幾年,張譚在導演領域,成就不比武俠小說領域差,相反得名得利更甚,很多曾經抱著他導演撲街、又回來寫小說的想法的人,都不再抱希望了。
但是很快,這些武俠迷,又重新拾起了希望。
因為一本名為《陸小鳳傳奇》的小說,隨著電影《那些時間教會我的事》,進入了大家的視野。
12月3日,距離張譚回國沒多久,《那些時間教會我的事》就在內地公映了。以文藝片的姿態,在首映日獲得了超過35的排片,相當的給力。
此前舉辦過幾場小規模的點映,也舉辦了一場首映禮。
在媒體上的評價,可謂是令人喜憂參半。
《金陵晚報》評價電影:“游走在文藝片和浪漫喜劇之間,幽默巧妙融入敘事中,夏曉岸這一次化身中國好男人。”
《魔都紀事報》報道說:“譚張這一次用一段溫暖的故事,開始回歸生活的本質,電影有些枯燥,但是充滿感動,老戲骨楚原和當家小生夏曉岸之間的父子互動,是電影最精彩的部分。”
《信息時報》的專欄記者則認為:“如果你以為這是一部科幻片,那么你顯然弄錯了,電影從來沒有給我們解釋,如何操縱時間和改變別人。似乎導演認為人可以隨時建立在謊言之上,去享受快樂的生活。仔細想想,不禁毛骨悚然。”
一位拍電視劇很出名的導演佟中波,看完首映禮后,高度稱贊:“看這部電影,能夠引起很多層面上的共鳴,這一點我十分佩服譚張,整體的節奏相當的老辣,完成的質量非常好,絕對是不可多得的一部文藝佳片。”
媒體人洪晃則寫專欄批評說:“譚張拍文藝片我不意外,《舌尖上的中國》是紀錄片,也可以說是一部文藝片,人文都酥到你骨子里去,但是這部《那些時間教會我的事》,卻流于表面,糾纏于瑣事,失了大氣……大概是專門為小清新們拍的。”
“初看預告片我以為是愛情片,等到看完點映,眼淚濕潤了眼眶,我才知道講的是親情,是家庭,是我們最普普通通的生活。正如電影的名字,那些時間教會我的事,李磊穿越的不是時間,是閱歷。”著名女導演,拍《紅樓夢》的李少蘭,在自己的博客大力推薦。
而隨后的新一期《南都娛樂周刊》,為這部電影,專門做了一篇主題撰文《如譚張人生一般的電影》。
“從本周刊第一次采訪譚張,到今天為他的新電影做專題,一晃快十年時間了。從寫武俠的譚張,成為了拍電影的譚導,十年時間,足以改變很多人很多事,那么譚張又有那些改變?”
“今年國慶節,譚張結婚了,大概很多人想到過他們會結婚,沒想到這么快就結婚,對于娛樂圈里的人來說,婚姻似乎并不著急,但是今年二十四歲的張譚結婚了。如果說,沒看過《那些時間教會我的事》,你一定很難猜到,他做決定的原因。”
“看過這部電影,你就能夠明白了,譚張和我們印象中,被名利包裹的明星截然不同。在電影中,男主角有超能力,能夠回到過去任何時間,彌補自己的遺憾。但是時間最后教會他的,卻是踏實的過好每一天。”
“正如同譚張的人生,不論是年少成名,還是名動天下,你很難發現他被外界所改變。在帶給我們一次一次驚喜、享受巨大歡呼與掌聲的同時,他的私生活,低調到你甚至根本不會想去關注,他今天做了什么,明天要做什么。”
“你只會追逐他即將創作什么精彩的、經典的作品。沒有緋聞,沒有炒作,如果把他的名氣與生活割裂開,你會發現,他就是一個讀大學、談戀愛、畢業、工作、結婚,和普通人沒有兩樣的普通人。”
“……或許正是這份純粹,赤誠于生活,才能更好的創作來源于生活的藝術……當你看完《那些時間教會我的事》,你一定會明白譚張,時間教會他的事,他也會教會我們。”
有些煽情,有些偏頗。
顯然作者并不知道這部電影是張譚改編的,但是歪打正著,張譚之所以拍攝這部并不文藝的文藝片,還真的如文章中所說,赤誠于生活。
因為電影有共鳴,所以拍了它。
因為明白自己要的生活,所以不會被名利物欲沖昏頭腦,盡管逼格越來越高了,人還是那個人,本質沒變。
喜歡,引起共鳴。
不喜歡,沒有感覺。
超前的口碑有些兩極化的趨勢,這對于一部文藝片來說,理所當然,畢竟文藝片的受眾從來都不是大眾化的。
接下來。
電影將要在票房和觀眾口碑兩方面,證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