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書,移動版m.qibookw。精彩。
整個蘇聯此時處在一片昂揚向上的氣氛中,似乎曾經互相扯皮的因素都不存在。前幾年出現的一些混亂都不是真的一樣,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蘇聯每個州的領導部門被赫魯曉夫改成了兩個書記領導,一個工業書記一個農業書記是平級的。這幾年如果不是蘇聯的外部環境一直在變好,主要是印尼和蘇丹的加入解決了蘇聯不少問題,實際上蘇聯的發展速度其實是有所下降的。
現在證明就算是有兩個平行書記,蘇聯也可以良好的運轉。因為中央各部門的頭頭,以及中央主席團是團結一致的,在上面的死命令之下,下面的干部也沒空想著去爭權。
“我看過的歷史書把赫魯曉夫的政治改革說的這么懶?尤其是兩個平級書記說成是敗筆,原來這件事是可以克服的?”謝洛夫有一種被歷史資料欺騙的感覺,事實證明只要蘇聯中央主席團統籌全局,就可以阻止下面的干部互相爭權。
不過赫魯曉夫還可以勉強這么干,勃列日涅夫肯定是玩不轉的。赫魯曉夫在中央主席團里面是領導,一旦他退休的話,勃列日涅夫和其他成員相比就是同志,他沒有赫魯曉夫一言九鼎的威信,謝列平、柯西金都不會買賬。這種情況下如果地方還有兩個書記,蘇聯就肯定會出現問題。
赫魯曉夫把地方州委弄成兩個書記領導,他自己可能都有些玩不轉,這種改革謝洛夫認為,其實是最適合斯大林的。一個有絕對權威和能力的領導人才能駕馭的了。所以兩個書記同時存在這件事,只要赫魯曉夫退休,肯定會馬上就廢除。
“我在想一件事!”在石油工業部大樓部長辦公室的謝洛夫,站在窗邊俯視下面問道,“季庫諾夫,你不覺得有些過火了嘛?其實我能看出來,這種團結一致的動力,就是讓我們的第一書記放心的退休,不過新的領導人上臺怎么辦?”
“什么意思?現在不是很好么?百分之十的增長率啊,除了衛國戰爭剛剛結束之后的幾年,最近幾年哪見過啊。”季庫諾夫神色輕松的道,“第三巴庫的儲量預計比第二巴庫還要多,真希望我們國家多幾個這種油田。”
這玩意還是夠用就行!謝洛夫暗自撇撇嘴,一個國家把經濟寄托在石油上不是好事。后世的俄羅斯就有這個毛病,結果被打擊的時候也很疼。俄羅斯這個毛病,蘇聯其實也有一點,不過蘇聯對石油的依賴并不嚴重,主要是蘇聯的工業實力遠遠超過后世的俄羅斯。蘇聯的石油七成左右都是自己使用,剩下三成用于出口,出口的里面還有一半多是給東歐的國家提供能源,剩下的才是出口到西歐換取外匯。
蘇聯可不是一般那種自己國家用不了多少,有多少石油全部用來換錢的國家。這和中東那些國家是完全不同的,中東那種沒什么抵抗力的國家,謝洛夫只要掐住那種國家的水源,想辦法截斷糧食的進口,就能讓那些國家都跪下。
“我的意思是,就算第一書記到時候真的自己主動退休,新領導人上臺之后,你們還能維持這么高的增長率么?現在就百分之十了,新第一書記上來了,難道我們的經濟增長在回到百分之八?這不是讓新領導人難堪么?”回過頭來的謝洛夫發問道,“到時候你們這些部門都怎么辦?別告訴我還能提高到百分之十五,我不相信……”
“到時候再說吧!”季庫諾夫剛剛開口桌子上的電話響起來了,接電話說了兩句然后側頭到,“盧比楊卡的電話,說讓你回去,有一件比較重要的事情你親自做判斷。”
“知道了,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情?”謝洛夫懶洋洋的擺擺手告辭,除了他這個克格勃主席之外,克格勃有兩個第一副主席,以及十三個副主席。有完整架構的組織其實他離開幾天一點事情都沒有,這么著急的叫他肯定是有重大消息。
消息的確非常重大,以色列的核計劃情報。當年的蘇伊士戰爭爆發。盡管以色列的行動十分成功,占領了整個蘇伊士半島。但是法國和英國卻在蘇伊士運河的進攻中陷入困境,隨后迫于美國和蘇聯的壓力而宣布失敗。英國和法國的撤出讓以色列孤軍奮戰,承受來自兩個超級大國大的壓力。蘇聯總理布爾加寧警告,如果以色列仍一意孤行,堅持不從西奈山撤軍,那么蘇聯將對其進行核打擊。
內蓋夫核研究中心是以色列的核武器計劃的中心。它位于沙漠城市迪莫拉的附近,因此簡稱迪莫拉。五十年代末和六十年代初法國在這個中心建成了一個核反應堆和一個钚生產車間。所有制造原子彈所需的特殊材料都在迪莫拉生產制造,包括钚,鋰-6氘化物以及濃縮和未濃縮的鈾。但是原子彈的設計和組裝是在別的地方進行。
可以說以色列的核計劃有蘇聯的一部分壓力原因,“這幫法國人還真是給了以色列一個不錯的基礎!這么說已經快接近成功了?”放下情報的謝洛夫一副很苦惱的表情,核武器這個東西當然是越少越好,作為蘇聯的國家安全總政委,他曾經以中國作為借口,連續否決了印度和朝鮮讓蘇聯提供核研究所和技術支持的請求。
頭一次謝洛夫感覺,法國人也不可愛了,一直以來因為法國在西歐,那里屬于北約的范圍,所以法國的特立獨行蘇聯都抱著看熱鬧的心態。但這次法國弄出來的事情,讓蘇聯也非常難堪,“英法一對攪屎棍,我們國防部是怎么看的?”謝洛夫歪著腦袋問著自己的總務處長謝爾瓦諾夫道。
國防部知道消息之后肯定有相關的計劃,中東戰爭之前,蘇聯策劃戰爭,它曾計劃進攻以色列,企圖利用散布假情報等手段蓄意挑起了這場阿以之間的戰爭,而蘇聯之所以這么做,主要是由于以色列在核研究上取得了巨大突破。為了對付這一威脅,蘇聯希望在戰爭中聯合埃及對以色列的迪莫納核設施進行轟炸,他們甚至還計劃在以色列沿海登陸。當時,蘇聯的核潛艇也駛近以色列海岸,以便在以色列準備使用核武時對其進行還擊。
同樣,在戰爭前夕,美國曾制定一份秘密軍事計劃,如果以色列向東進入約旦河西岸或者向西攻占西奈半島,美國將對以色列實施軍事打擊,但這份計劃最終以流產告終。而讓美蘇兩國鎩羽而歸的,是以色列軍隊的迅捷的速度。
“國防部的意思是,讓埃及動手摧毀掉以色列的核設施。”顯然國防部的態度和克格勃的評估是差不多的,希望利用阿拉伯國家中最強大的埃及來解決問題。
謝洛夫想了一下,如果沒有記錯的話,這次中東戰爭是以色列首先用偷襲的手段采取進攻的,說實話埃及后來之所以對蘇聯開始不信任,就是因為這次戰爭中蘇聯表現的令人失望。主要是埃及丟失了西奈半島之后一直無法打回來,讓蘇伊士運河這條親蘇國家掌控的黃金水道變成了一側有以色列的威脅。可以說六七年的第三次中東戰爭,蘇聯看起來沒受影響,但實際上失去了很多潛在的東西,比如埃及的信任。
“注意一下國防部的作戰計劃,我去向中央主席團進行匯報,還有,算了!”謝洛夫其實想要和美國人接觸一下解決這個隱患。美國人肯定對以色列發展核武器是不滿的,不要真的以為猶太人在美國影響力天下無敵,一個管家不知道自己的身份,主人一樣可以上棍子。
美國需要以色列在中東拉仇恨,但這個年代還不希望讓以色列有核武器,只不過后來以色列有了核武器,美國選擇了接受而已。
“國防部的意思是,挑起中東戰爭,讓埃及、敘利亞、約旦摧毀以色列的核設施,防止中東的平衡被打破。我認為這個計劃雖然冒險,但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除非我們蘇聯可以接受自己的阿拉伯盟友,永遠和一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進行不平等的對抗。”到了中央主席團的謝洛夫不是很確定的說道,“但以現有的情報來分析,現在的以色列應該是接近了成功的邊緣,但還沒有生產出來核武器。”
“克格勃和國防部拿出來一個計劃,交到我們這里評估。”赫魯曉夫精神一震,畢竟他已經七十四歲了,最近開始一直讓中央主席團的其他委員來做決斷,通常則是一個監督者的角色,但這件事情不一般,赫魯曉夫表現出來了莫大的關心。
“知道了,如果目標局限于以色列一個國家,我個人建議可以考慮使用戰術核武器。相信國防部也是這么看的。”謝洛夫看了一眼新任國防部長格列奇科元帥,或者說是代理國防部長,因為馬利諾夫斯基正在入院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