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陽如今熱鬧了起來,李破即將稱王的消息一旦傳開,晉陽士庶大有翹首相盼之勢,百姓也跟著樂呵。
去歲的年關過的平平淡淡,可李破將要稱王的時候,大家卻將這幾乎當成過年了。
可見對于晉陽的人們來說,這是一件地道的喜事,什么是民心歸附,其實這就是了,不然這年月百姓才不管誰要稱王,誰要稱帝呢。
可實際上呢,按照既定的規則,不管是誰要封王,都不會弄的太過夸張。
皇室子弟稱王,程序是先由皇帝下詔于近臣,給出封王的理由,一般來說,理由都很“敷衍”,除非你有重大的功績,不然皇帝不會浪費自己的口水。
而只要被封的人沒有重大過錯,那么臣子一般就不會進行勸諫,至于說封還詔書……好吧,這樣魯莽而又生硬的舉動得多傻的人才能做得出來?
因為這樣做你不但會得罪皇帝,還會得罪皇親國戚,你如果是一言九鼎的權臣也就罷了,不然下場可想而知。
一旦近臣們沒什么話說,接著詔書便會被下到禮部,由禮部準備王禮,其實也不用費什么事兒。
列出你家族譜,記上一筆,然后選個良辰吉日出來,大家聚集一堂,明著宣過詔諭之后,賜下一應物什,皇帝再勉勵上幾句,你就可以謝恩了。
然后當你走出去的時候,一個王者就此誕生……至于說你的王府和臣下,那在之前都是準備好了的。
由此可以看的出來,承平時節封王是件不大不小的事情,絕對和盛大一詞沒有任何的關聯。
一般也不會有異姓王出爐,除非皇帝昏了頭,或者有了權臣出現,才會給異姓封王,那多數也是動亂的開始。
一個稍微英明而又大權在握的皇帝,是不會給臣子這樣一個機會的。
而李破這里準備起封王之禮來,要夸張的多,因為他不但可以稱之為權臣,人家一直打著日月星辰旗呢嘛,而且已經進化成了一地諸侯,還是標準的異姓王。
那么他封王的過程同樣也就出現了異化,所以不管李破自己愿不愿意,他的封王之禮要盛大的多。
不但要祭告天地,祖宗,還要有不少觀禮之人,主角不再是皇帝,不再是那些位高權重的大臣,也不再有賜下冊,寶等環節,這里的主角只有一位,那就是李破李定安,所以的死物,都會是他自己造出來的。
你真要追究它的正統性,其實完全沒有必要,可對于時下的人們來說,李破的封王之路,比李淵,王世充稍差,可也非是竇建德,蕭銑,或是李軌,薛舉等人可以比得上的。
也就是說,比上稍有不足,比下卻又有余的一個狀態,而且,在今時今日,大家紛紛稱帝自立的情形之下,他卻多出了一個優勢,可以將其他人當做逆臣來討伐了。
其實這就是正統性的一種表現,雖然畸形了些,可亂世中人卻必須接受,或者說是忍受這種對待正統性的認知上的強制偏差。
這也就是人們常常提起的大義名分……
毫無疑問,現在李破很忙,各郡正在準備春耕,需要的人力物力都很多,所以送到晉陽的文書也是花樣百出,需要李破快速的做出甄別和決定。
而各郡太守的目光也在緊緊的盯著晉陽,在文書上總有些其他的話要說,大致上沒別的意思,就是在告訴主公,您看我們勤勤懇懇的在為您做事,您可不能忘了咱們啊。
公文中夾著私貨,讓李破看著費勁兒之余,也分外的痛恨,添亂嘛這不是?
隨著臣下們選定的吉日漸近,稱王的流程也陸續報了上來,這不但得要李破點頭,而且有些地方還需要事先演練,不然到時候鬧出笑話來,樂子可就大了。
這會兒外間的將軍們陸續得了消息,也來湊熱鬧,賀喜主公的聲音連成了一片,和那些比較含蓄的地方官員相比,將軍們就直接多了。
可他們確實是將程序給弄反了過來,稱王之后,才是大家同喜的時候嘛。
然后就是設置官署的事情,晉地的政軍集團已然成型,運轉的還頗為流暢,稱王之后會多出許多官職,按照李破的想法,不打算立馬大動干戈。
可話說回來了,不打算大動,卻也不能不動,只是把進度放緩而已,而這也得到了心腹們的贊同。
一些官職既然有合適的人選,那么就可以任用,一些位置空缺,就按照原來的路數走,等到合適的人選出現,再行任命也是不遲。
當然了,這里面的取舍和改動都是勞心費力的事情,什么人合適什么職位,什么人又不合適什么位置,也需要李破仔細斟酌。
也就是說,這一番折騰下來,李破忙的焦頭爛額,連兒子都沒工夫搭理了,只是他家里的女人們卻非常省心。
秉性強悍的她們在這個時節,既不會做小鳥依人狀而行那爭寵之事,更不會欣喜若狂,在他耳邊嘰嘰喳喳。
李碧在為他出謀劃策,舉薦官職,李春已經管了好長一段時間總管府的內務,現在又重操舊業,一些瑣碎事情她就先給辦了。
紅眼珠兒將產后的妹妹派了出去,給北邊兒的族人帶去好消息,借此時機,也能穩固一下那些突厥降俘的人心,自己呢,則成了李破身邊的護衛,防備樂極生悲的事情發生。
阿史那天香在跟著李春轉悠,老實的等待著李破稱王之后,一場婚禮的到來。
王琦作為記室,在李破忙的不可開交的時候,也只能隨著李破到處走動,因為楊續精通政務,正在整理送來的文書信函,而王琦的作用,其實越來越像是皇帝身邊的起居注了。
只是李破不知道,省心的人也是會惹出麻煩的。
皇后賜下的玉佩已經戴在了李破自己的腰間,蟠龍無角無爪,是最低等的龍族,很合楊顥的身份。
而蟠龍的傳說也不錯,蟠龍不是什么興風作浪的惡龍,只是法力不強,為給百姓行云布雨,累的去和盤古做了伴兒。
李破確實覺著這條笨龍跟自己有相像的地方,力氣不很大,卻搞了一大攤子事情,還有很大的兇險,說不定哪天沒等角爪長出來,就去見幾個老軍了呢。
其實人們將天子和皇后并稱龍鳳,是君王對自身的升華演繹,同樣也是官員百姓對威權的敬畏使然,才會得到上下所有人的認同,是實實在在權威的象征。
時下的世道也沒到那種男女皆可以龍鳳喻之的年頭兒,可以說,這確實是件不錯的禮物。
謝恩的事情李破不怎么上心,你吃我的喝我的,給快玉佩就扯平了?還想讓咱感恩戴德,那絕對不可能。
可李碧要心細的多,稱王在即,務求完美,禮儀之上再講究也嫌不夠,怎會留下這種比較明顯的紕漏?
和蕭皇后想的其實差不多,入宮謝恩的正是總管府的大娘子,更方便的是,李碧沒有跟來,這是李碧的疏忽,她只是認為入宮沒多少危險,再加上于禮儀之上李春要比她的兄長做的更完美。
沒辦法,李破南征北戰至今,少有閑暇下來的時光,李春不然,一直閑著的她能學到很多東西,悄然間,她在很多方面,已經越過了李破,離著成為一個真正的門閥仕女不遠了。
所以說李春獨自入宮,李碧覺著很放心,而且她也有些走不開呢。
只是李碧做夢都沒有想到,自家夫君竟然還有些大秘密藏著,而且還有人想在自家夫君聲望日隆之際,想將這些秘密掏出來。
而對于一個生出好奇心的女人而言,這幾天蕭皇后也并不好過,楊堅的血脈會不會斷絕,她是一點也不關心,真正說起來,蕭氏和楊氏可是有滅國之仇在先呢。
實際上呢,這些也不關她的事,許多蕭氏族人憑她而貴,可其中又有幾個人曾有恩惠于她?
所以說,此時的蕭皇后可謂是孑然一身,了無牽掛,最多就是慕于江南風物,想要重回故地走走看看罷了。
楊續那樣的故人,她是真不想再見到了……倒是何稠,陳孝意等人在她看來還有點人情味兒……
現在她所做的事情,無異有弄險之嫌,可誰讓這位皇后娘娘在生存壓力大減之下,又感到有些寂寞了呢。
人啊,就是這么難以捉摸,尤其是女人……
此時聞聽李春入宮,蕭皇后有些欣喜,就算李春在晉陽很有些名聲流傳,可和他的兄長比起來,應該好對付的多……
李春是帶劍上殿的,看著可一點也不好對付,排場和她的兄長有的一比,當她立于殿上之時,玄武殿就已經都在她的護衛的控制之下了。
只是禮節上她要做的周到一些,她和蕭皇后不是第一次見面了,當初蕭皇后南歸,她隨嫂嫂一起迎蕭皇后于路左,是見過蕭后的。
只是后來沒有再入宮拜見罷了……倒是聽聞皇后娘娘想給她做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