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破伸了個懶腰,天光已經大亮,陽光順著窗欞爬入寢宮之中,順便也送來了些朝氣。
如今已是秋末時節,天氣一天冷似一天,宮中的樹木在秋風中瑟瑟發抖,抖下了一地的枯枝敗葉。
早上寢宮中多少有點涼,只是還沒到生起爐火取暖的地步。
都說秋風秋雨愁煞人,沒了秋雨只剩秋風就很不得力,李破心情還不錯,他正值壯年,精力旺盛。
即便昨晚喝了不少的酒,又聽到了鬧心的消息,可隔了一晚之后,無論身心卻都沒受到多少影響。
當然了,這也是有原因的……身旁那溫軟而又健美的身體睡的正香,此時被驚動了一下卻只翻了個身,繼續呼呼大睡。
一種如蘭似芝的香氣縈繞在寢宮之內,即便是在里面浸淫了一晚,依舊能聞的出來。
李破深深的吸了一口氣,愜意的嘆息了一聲,秉持著極大的意志力,才掀開被子下了床,于是宮人們從角落里如同幽靈般現了身,開始幫著皇帝穿戴衣袍,同時又是一番洗漱。
這才是皇帝該過的日子嘛,李破終于感受到了當皇帝的好處,與外間皇權在握的感覺又自不同。
如果說外間是皇帝和門閥貴族共治天下的話,那么后宮便是皇帝一個人的了,這里才是皇帝的老巢,所有人都在圍著皇帝轉悠。
至于皇帝睡了誰,可不止后宮的女人們關心,外朝也有人在關注著,皇帝家事就是天下事嘛。
而李破和阿史那天香睡在了一處,也就意味著和突厥王庭有了關聯,生下的兒女甚至屬于突厥王庭的繼承人名單之內,還是很靠前的那種。
如果有一天,大唐的手足夠粗壯,可以深入到突厥王庭之內,那么他和阿史那天香的血脈就完全可以正大光明的成為突厥王庭的主人。
那樣一來,大唐和突厥可不就成了世代交好的鄰居?甚至是一家人?
當然了李破想的可不是這個,而是如果現在派人去突厥王庭求親的話,會不會成了示弱之舉?
若是突厥王庭中還有些人覺著跟他交戰得不償失的話,在西方汗阿史那求羅蠢蠢欲動的當口,他派人去王庭求娶阿史那天香,是不是很多人就會覺得他在向突厥求饒?
幾乎不用想,一旦有人這么想了,就一定會得寸進尺,即便阿史那求羅如今只是虛張聲勢,不久之后可能也變成真的想要到南邊來走一趟了。
所以說還是得先瞧瞧這位西方汗意欲何為,然后再與突厥王庭說話為好,與突厥糾纏多年,幾次派人北上突厥王庭。
他不但與突厥人往來廝殺,弄了個天神之鞭的綽號回來,而且在突厥汗王阿史那楊環登上汗位的過程中出過大力氣。
再有他還派人出榆林與突厥人一道斬殺了降唐的郭子和,之外還曾派宇文歆去參加了草原盟會,也就是阿史那楊環登上汗位的那次。
可以說整個隋末群雄能如他一般與突厥這么打交道的人是一個也沒有,那也就無人能比他更了解突厥內情。
突厥汗帳中的一些消息總會不斷的傳入他的耳朵,比如說這次阿史那求羅召集人馬,聲勢不小,可突厥王庭卻沒什么動靜。
于是他便能猜測出,這可能是阿史那求羅的自主行為,突厥的東西兩個汗王有很大的自主權,往往還會威脅突厥可汗的權力。
所以又可以猜測,這是阿史那楊環對突厥權臣做出的又一次政治舉措?
阿史那求羅不管帶兵去向何方,又是勝是敗,都將再次削弱西方汗的實力?
遙遙交往了這么多年,李破從不會小看這位前隋義成公主的政治手腕,那是一個活生生的傳奇,以女子之身成為了突厥可汗。
相比之下,凡天下男兒盡可掩面而去矣。
八月中,長安的天空變得陰沉沉的,刺骨的北風漸漸肆虐,眼見冬天里第一場雪即將來臨。
張士貴,尉遲偕等已然回軍,準備在京兆過冬。
薛萬徹接到軍令之后,也率軍從弘農過潼關,駐軍于萬年縣,從晉地到長安,糧草被不斷的運送過來,供大軍過冬所用。
大軍在京兆北部漸漸聚集在一起,既要在此迎接風雪,也在等著北邊的探報傳回來。
而尉遲恭和李年所率的一萬五千騎并未回到京兆,而是按照兵部的方略進入到弘化郡,駐于弘化郡郡城合水,等待著戰機的出現。
一場大戰許就要在冬初上演,對于新生的大唐而言,這同樣是一場不能失敗的戰事。
新生的政權總是充滿朝氣和活力,可它也很脆弱……換句話說,家底太薄,經不起太大的挫折。
一旦突厥汗國大舉南下,每戰必勝就是大唐必須要做到的事情,一旦戰敗,讓突厥進入到關西腹地,后果將不堪設想。
只是和今年經歷的其他戰事相比,此戰在結果出來之前,并不會被輕易提起,所有的消息都被其他事情所掩蓋,以免引起長安乃至于關西諸郡人們的恐慌。
就在這樣一個外松內緊的時刻,一支長長的隊伍趕在天氣變壞之前緩緩進入了長安城。
隊伍之中,張公瑾抬頭打量著長安城的城門,沒有東都洛陽的氣派……張公瑾暗自道了一聲。
這是個三十歲左右的中年男人,身體強壯,精力旺盛,和這年月很多男人一樣,留著短須,一身的官場氣息。
張公瑾是魏州人,家中世代官宦,只是沒出過什么高官。
他在王世充部下曾任潁川郡長史,一年多以前,王世充碰死在了潼關之下,河南各郡的人們都開始自尋出路。
很多人跟著段達降了竇建德,其余的其實也撐不下去了,沒有糧食,大家也不種糧食的河南終于漸漸絕了生機,僥幸還活著的河南人紛紛逃難而去。
河南的貴族和官僚們走的更早一些。
比如說潁川郡太守崔樞就是積極謀求生路的一個,他和襄城郡太守鄭達一道率領屬下親信前來投靠漢王。
這都是漢人中的大姓豪門子弟,可在王世充治下過的也是艱難無比,王世充一死,頓時作鳥獸散。
他們本來是想投靠李淵的,漢王對他們并無多少吸引力,可惜漢王派兵封住去往潼關的道路,兩個崔鄭子孫便勉為其難的向漢王投了誠。
鄭達膽子比較大,覺著接待他們的漢王部屬并不尊重他們,于是趁夜想跑去潼關。
當晚這些人就都被抓了回來,差點掉了腦袋。
而張公瑾當時就跟隨在崔樞身邊,一道降了漢王。
其實也不怪鄭達不滿,和他們之前料想的差了太多,就在河邊的漢王根本沒見他們,便命人將他們送回了晉陽安置。
這是個名門子弟到哪里都會受到熱情接待的年頭,他們也自覺有才能來回報別人,所以受此冷落,崔樞和鄭達都是意氣難平,頗覺漢王有眼無珠。
張公瑾倒沒什么,畢竟只是旁人下屬,沒那么感同身受,再說了,從河南到晉地已是換了天地。
王世充待他們也不見得有多好,何必再埋怨旁人的刻薄呢?
其實在晉地他們還是享受到了名門子弟的一些待遇,比如說絳郡太守趙嬴與裴氏閥主裴世清就親自接待了他們。
而到了晉陽,晉陽王氏對他們也很熱情,畢竟他們都是同屬當世四大漢姓望族,相互之間交往起來并不費力。
所以很快崔樞和鄭達就有了新的職位,雖然他們對漢王頗為不滿,可并不妨礙他們在漢王治下為官。
張公瑾也很容易的謀了個職缺,自然和那兩位沒法比,因為是河南人,所以在兵部任職兵部職方令史。
官職上和以前肯定沒法相比了,職責上也很令張公瑾哭笑不得,往洛陽運糧,然后再從洛陽換一些人回來,這種勾當做起來和人牙差不多。
干了一年多,張公瑾自忖再這么下去,他許就沉于下僚,沒什么大出息了,可他自認無論才能還是其他什么,并不比旁人差了,怎能這么得過且過?
正巧去年冬天的時候,中書有人指名道姓的要洛陽城中的著作郎,于是張公瑾尋到舊主面前,求了些財貨。
帶著所有的家底冒著嚴寒押送糧食再次去到了洛陽,賄賂了兩個人,便輕松的把王世充的著作郎給弄回了晉陽。
其實洛陽城中的人們當時餓的眼睛都開始紅了起來,局面正在失控的邊緣左右搖擺,也許上個冬天就是最后的一點平靜時光了。
張公瑾不管這些,河南在李密和王世充兩個魔王的禍害之下,早已變成了人間地獄,各郡人煙漸絕,也不差個洛陽城。
換回來的這位叫薛德音,是個晉人,一路上張公瑾好生相待,薛德音見這人無論舉止還言談皆是不俗,加之是張公瑾把他從洛陽城中救了出來,所以與之相交甚歡。
不久之后,張公瑾的努力也就得到了回報……
請:m.laidu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