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儀仗來至雁門,以代州行軍總管屈突通為首的雁門,樓煩兩郡官吏都已等候在這里,另外還有兩郡聚集起來的一萬騎步大軍也早已等候多時。
大軍的糧草都已運至馬邑,可謂是萬事俱備……更讓這次皇帝出行變得好像是一場軍事行動一般。
這其實就是皇帝出巡或者御駕親征所帶來的結果,不管你愿不愿意,都要有大軍隨行于側,一應支出絕對不下于一場中等規模或者大規模的戰事。
李破沒有在雁門多待,北邊的消息不斷的傳回來,突厥可汗一行已臨近大利城,兩邊的使者也開始有來有往的奔走,重新約定時日和會盟的地點。
沒有貴客遲來的說法,兩國平等相交,會一同到達會盟之處,一間大大的帳篷已經在大利城到長城的中間地帶建造了起來。
唐軍主力會留在長城內側,突厥大軍則駐扎于大利城北面的草原上。
兩邊的游騎事先已經掌控了會盟周圍方圓上百里的地方,驅逐游蕩在這里的部落,不再允許任何人靠近。
可以說沒有人能有這個機會或者是實力來偷襲兩位王者,除非他們自己心懷惡意,想要借機置對方于死地。
如果他們中間有誰真的那么倒霉,那也怨不得旁人,只能怪自己太不小心,死后也會淪為笑柄。
李破來到馬邑,更是大軍云集。
大軍至此已經增至三萬五千人,其中大部分都是騎兵,武裝齊備,軍容鼎盛,是當年無法相比的,就是戰斗力可能要弱上許多。
畢竟當年追隨李破起兵的那些人,都可以說是百戰余生,現在這些聚集起來的軍兵,經歷的戰事沒那么多,還有不少新兵。
真正有戰斗力的大軍如今散布各處,李破并沒有把他們都召回來,畢竟這次不是來和突厥人打仗的。
倒是一些舊部重新歸于皇帝麾下都很激動,這些年為備突厥南侵,李破對馬邑方向一直沒敢松懈。
所以很多舊部都留在了這里,沒有去跟著他參加平定諸侯的戰事,這會重又相見,瞧著他們一個個紅光滿面,過的不錯的樣子,李破心中也是頗為自得。
這些人就算沒有高官厚祿,如今也都是富貴加身,他這個帶頭人算是沒有辜負了大家的信任和托付。
隆隆的馬蹄聲再次響起于馬邑,大軍如潮水般護衛著皇帝前行至長城內側,大軍主力紛紛停下腳步,只有兩千人將隨李破出塞。
這是兩邊規定好的人數,不多不少,一見不對第一個不是上去跟人廝殺,而是護著皇帝或者可汗掉頭就跑。
此時李破的護衛當中就再沒有一個突厥人了,全都是他從長安帶來的人馬。
時逢夏末秋初,草木還未枯黃,但草原上的風已有了涼意,長城那蜿蜒如長蛇的身影漸漸被拋在身后。
馬蹄得得,隊伍行進的不快不慢,游騎的探報不斷傳回來,周圍也能不時看到突厥人的身影,遠遠望上一眼掉頭就走。
這種感覺對于李破來說很奇妙。
多年以后重回草原,竟然是這么一副景象,讓他感到了幾分荒誕。
可草原上的風景還是那么的開闊,天高云淡,鋪著一層綠毯的草原看著平滑而又有所起伏,林木稀疏,好像一眼就能望到天地盡頭。
青草和泥土的芬芳充斥在空氣當中,李破不由深吸了兩口氣,心胸都為之一展。
草原不是什么好地方,這里的風太硬了,冬天也太冷了,風景看上去不錯,可你只要在這里待久了就會認為這里單調的令人乏味,而且人們生活的都很艱苦。
可正是這里,一代代的養育了中原王朝的勁敵,從來不曾斷絕,老天爺還真是打的一手好牌,估計玩的很高興吧……
會盟之處不遠,一些帳篷出現在了視線之內,蓬頂潔白如雪,在陽光的照射下反射著光芒,遠遠看去就像草原上長出了一些白蘑菇。
隊伍漸行漸緩,李破瞇起了眼睛,突厥人還沒到嗎?這是要給咱先來個下馬威?若是那樣的話,突厥人也就太小家子氣了一些。
事實則證明,阿史那楊環沒那么小氣,隊伍漸漸行近的時候,遠方出現了一條黑線,一桿大大的金狼旗直直的豎在半空之中,突厥可汗阿史那楊環到了。
阿史那楊環騎在馬上也在向遠方眺望,看到對面出現的身影,嘴角噙起了些笑意。
就要見到自己的那個侄兒兼女婿了,她的心情很不錯,有生之年還能見到親族,對她來說這很重要。
至于國家大事,就先緩緩吧……她在突厥太久了,見慣了突厥人的嘴臉,越發思戀故鄉之風土……
其實可以理解,女人嘛,總要比男人感性一些,即便她貴為突厥可汗,已成為世間傳奇之一,卻還是不脫女兒之身。
她在馬上撫了撫自己的腰,她不年輕了,長途跋涉下來,早已疲憊不堪,一直陪在她身邊的阿史那牡丹擔心的看了看她,根本無法想象他們見面之后的景象。
兩邊的隊伍在逐漸靠近,人們的面目在對方眼中也漸漸清晰了起來。
隊伍的行進速度又慢了許多,就像是在觀察對方的意圖,試試探探的,草原的風中都透出了凝重的味道。
十幾年過去,金狼旗和日月星辰旗再次聚于一處,沒有了廝殺和流血,只是相互間那隱約的敵意還是無法抹除。
李破舉起手臂,讓護從軍兵停下腳步,自己則率先催動戰馬上前,隔著很遠便停下來拱了拱手。
這也許是會盟之中最危險的一刻,也許只要有人射出一支箭矢,就能造成一場滔天血案,無數人都將在之后的沖突中喪生。
不過那樣的景象并沒有發生,對面很快便有了反應。
阿史那楊環排眾而出,來到李破不遠處,沒有用突厥禮節,而是在馬上同樣拱了拱手。
隔著數十步的距離,他們的目光在空中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