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大軍頻繁調動,一般都是在東邊海上。
先滅百濟,再滅倭國,這在歷朝歷代都是沒有見到的景象,也就是前漢,勢力稍及遼東,剩下多數時候,就是時不時的有人來中原朝見,才讓中原王朝得聞海外之國的姓名。
當年楊廣對海外很好奇,派羽騎尉朱寬等人出海,探訪海外風物。
楊廣其實也是見倭國來使才會突發奇想,其實就是派了朱寬去琉球國而已,最終卻是鬧的一地雞毛,幾次被拒之后惱羞成怒,派朱寬等人領兵差點把琉球給滅了。
那應該是大業三年的事情,楊廣登基未久,做事隨性的脾氣已經顯露了出來。
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沒個長性,同樣也沒多少規劃。
如今則不同,大唐用兵于海上,已經有兩三年了,已是把東海掃蕩了一圈。
裴矩身在洛陽,像他這樣的人,一聽說大軍出海去了新羅,百濟之地,他就知道,朝廷醉翁之意,在于高句麗而已。
后續的戰報陸續到達洛陽,新羅,倭國來人也從洛陽經過,越來越證實了他的猜想。
而這才叫戰略,而不是誰得罪了你,你一怒之下,就要起兵伐之。
當然了,這個反面教材肯定屬于楊廣無疑。
前隋的兩位帝王都攻打過高句麗。
煬帝楊廣就不用說了,三征之下肝腦涂地,第一次還算有些章法,就算戰術上有如孩童玩鬧,但大略上卻是兵部尚書段文振所定。
水陸兩路進兵,行軍路線都很明確,若非楊廣以一己之力,助高句麗人翻盤,很可能一戰之下就把高句麗滅掉了。
至于第二次,第三次征伐遼東,那都是煬帝的賭氣之舉,沒有任何戰略戰術可言。
就說文皇帝時起兵攻打高句麗之戰,是因為高句麗無故犯營州,且遣使去長安大放厥詞所致。
當時營州總管韋沖擊退了來犯的高句麗軍,大隋其實并無多少損傷。
只是高句麗人的猖狂模樣惹惱了文皇帝楊堅,遂遣漢王楊諒,上柱國大將軍王世積率軍攻高句麗,也是奔著滅其國祚去的。
只是道路難行,糧草不濟,最終三十萬大軍,能歸隋地者不足一二,也就是說那一戰和楊廣征伐高句麗的結果差不多,傷亡慘重,讓人不忍猝睹。
真是老子英雄兒窩囊,就楊廣,楊諒兩兄弟,扔在遼東的人馬就不知道有多少了。
不過結果也有意思,高句麗君臣被嚇壞了,再次派遣使者到大隋覲見文皇帝楊堅,于是便也有了遼東糞土臣的笑話。
大隋灰頭土臉,高句麗卻也沒臉沒皮……
如今換了大唐,還在跟高句麗較勁,只是經過隋末戰亂磨礪的百戰之軍,是不是比平定南朝的那些人物強呢?
裴矩心里也沒底,他是前隋老臣,幾次對高句麗的戰事他都見過,也曾參與其中,到了如今,他就總有點高句麗那地方比較邪性的感覺。
不過皇帝就軍國大事相問,說明皇帝看重于你,你若不說出點有見地的話來,就很不合適。
裴矩抬頭睜著昏花的老眼,仔細看了看皇帝的神色,低頭沉吟良久才道:“高句麗存世已久,在遼東頗有根基。
不論曹魏,前燕,北魏,還是前隋,皆曾討之,高句麗卻一直安然至今,可見想要除之甚為不易。
遠的不用細說,臣只說前隋,當日攻拔遼東的諸次戰事,臣皆與聞,看的還是比較清楚的。
興戰之時,好是要準備好兩件事,才能動兵。
一來就是突厥,高句麗向來首鼠兩端,善合縱連橫之術,前些時高句麗來使,便因突厥攻遼東,高句麗不能當之,便求我大唐發兵,反之亦然。
陛下前年與突厥會盟于草原之上,結果如何臣不得而知,只要陛下心里有數就好,突厥人若無反復,動兵攻高句麗便無后顧之憂。
二來則是糧草軍械之事,要準備萬全才好動兵,陛下曾領兵縱橫開闔,未嘗一敗,這些也不用臣來多說。
既然兩者兼備,陛下有意興兵,臣以為宜早不宜遲。
大軍駐于海外,糧草周濟艱難,拖上一日,其難便也倍增,不如盡快起兵一戰,以免夜長夢多。
且此次征伐,與我大為有利,大軍駐于百濟,新羅之地,雖有大江相隔,可離著高句麗王城近在咫尺,非是陸上千里奔襲可比。
當日煬帝征遼東,來護兒等人從水路進軍,橫于江上,一戰便破平壤,可見只要水路通達,動兵破平壤并非難事。
既然萬事俱備,只欠一戰,又何必猶豫呢?難道陛下以為過了一個冬天,高句麗就能不戰而降?
陛下也曾去過遼東,見了他們的面目,他們就算降了,沒過幾天就依舊猖狂,何日才是終了?”
裴矩見事明晰,他并非皇帝近臣,所以對此次大唐攻高句麗的戰略戰術知之不多,只是聽到了一些零零碎碎的消息,然后加上自己的猜測,拼湊完整罷了。
但大方向上,他把握的很準。
而且他知道,皇帝問的不是什么戰略戰術,聽話音他就知道,應該是對何時動兵有所猶豫罷了。
所以他的建議就很明確,高句麗與中原糾纏了幾百年,再好的準備也會被艱難的路途所拖住。
于是他認為對高句麗的戰事,能打則打,既然箭已在弦,那還猶豫什么?
這話算是說到李破的心底里去了,至此他心意已定,不再去管什么軍心士氣,裴矩所言很對。
萬事俱備之下,拖過一個冬天改變不了什么,還有可能增加變數。
打仗這種事情,準備停當之后,勝敗利弊事先琢磨仔細也就是了,一切都是戰過方知。
李破輕松的笑了起來,“裴卿之言,深合朕意,朕當年起兵之初,每年都要跟敵人激戰數次,幾乎都是置之死地而后生。
如今當了皇帝,知道了不能擅興兵戈的道理,顧忌隨之也就多了起來,如此左右旁顧,可是軍中之大忌,好在朕不打算御駕親征,不然怕是要糟……”